從郝紅梅的感情歸宿,看路遙的愛情觀

藝術評論家仵埂說過,作家誕生他的人物,誕生之後,卻又失去控制,他實在無法左右他的人物只能這樣不能那樣。這是一個宿命式誕生。人物的誕生,烙著作家自身的印痕,流著他的血液,攜帶著他的基因密碼,但卻又是一個真正的獨立全新的個體,具有著自己的生命意志,沿著自我命運軌跡走向終點。


從郝紅梅的感情歸宿,看路遙的愛情觀

關於這種言論,好多作家、文學評論家說過。

文學作品是個載體,雖然寫別人的故事,或過去或未來,但承載的卻是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陝西作家路遙也不例外。

眾所周知,路遙的婚姻生活是失敗的,從青年時期戀愛到結婚,再到離婚,可以看出,愛情帶給他的甜蜜似乎少之又少,而過多的是苦痛和煎熬。把當工人的機會讓給自己的初戀女友,人家進城工作後立馬提出分手;與初戀女友的舍友結婚後,婚姻並不幸福。如果非要說幸福的話,就是女兒的出生,帶給他的安慰了。有人評價路遙,說他情商欠佳。到底準不準確,我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縱觀《平凡的世界》各個女性角色,不論她們當初經歷過什麼或幹過什麼,除了田曉霞和秀蓮的死以外,其她女性均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為什麼?因為路遙博愛,因為他愛他筆下的人物。

今天,讓我從郝紅梅說起,談談路遙的悲憫之心。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時,真的像一頭勤勞的黃牛在付出,像肥沃的土地在奉獻。每一行文字,都是他犁出的犁溝,每一個人物,都是他種下去長出來的莊稼。

從郝紅梅的感情歸宿,看路遙的愛情觀


一,郝紅梅和孫少平朦朧的感情

學生時期,如果郝紅梅不是地主成分,她和孫少平完全是門當戶對的一雙。即便如此,兩顆年輕的心初次相遇,就被貧窮栓綁了一起,雖然短暫,卻令每個青年心生嚮往。十八九歲的年紀,誰還沒有一顆躁動的心?

他兩彼此有好感,是貧窮起的作用;他兩的感情來的突然去的乾脆,也是貧窮的作用。青春年少,誰還沒有點虛榮心。郝紅梅首先站了出來,公然和幹部子弟顧養民好上了。

此刻,孫少平的心情,就是路遙被初戀女友拋棄後的心情。

二、郝紅梅嫁給了鄉村教師。

一方面顧養民家長得知郝紅梅家是地主成分,另一方面是侯玉英告了黑狀,說出了郝紅梅在供銷社偷手絹的事,所以顧養民和郝紅梅分手了。她為了躲開熟人的視線,從而選擇遠嫁深山。但是,路遙並沒有讓她嫁給一個農民,而是人民教師。

(其實顧養民和郝紅梅分手只是表象,也是小說交代的情節,最深層次的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他們分手,是現實需要,八十年代初期,讓一個高幹子弟迎娶鄉下姑娘,可能嗎?)

如果遠嫁是懲罰,那嫁給教師就是對她的眷顧。

為什麼又要把郝紅梅的教師老公寫死?就不得不說說田潤生,一個俊俏少年,家庭條件又好,高中畢業後隨姐夫跑車。一次偶然機會,與郝紅梅在廟重逢。與其說是偶然,不如說是路遙為命苦的郝紅梅陪來的救兵!

田潤生雖然失聰,但是有工作,家庭條件又好。符合郝紅梅最初的擇偶標準。

三、郝紅梅選擇再婚,心甘情願嫁給田潤生。

從郝紅梅的感情歸宿,看路遙的愛情觀

她的初戀,有虛榮心作祟,故而對她的選擇誰也不妄加評論。

嫁給教師,是正兒八經的逃避,只為離開熟人。當然,更不為了愛情。

書中寫到;不久,她懷孕了。她摸著自己不斷鼓脹起來的肚子,重新體驗到了人生的幸福;往日的不幸漸漸變得遙遠而模糊了。

……苦命的人,常常是雪上加霜!紅梅已經完全相信這是命運的懲罰。命運如此殘酷無情,是不是在報應她曾經偷過的那幾塊手帕?或者是報應她爺爺在舊社會欺壓過窮人?報應之烈焰啊,如果是這樣,你什麼時候才能在罪孽之人的頭上熄滅?

田潤生的出現,給她帶來了愛情。是的,遠去的愛情,死去的愛情。田潤生,讓愛情之火重新燃燒起來。當一個卡車司機隔三差五來看她時,她胸膛裡有火苗開始燃燒。

郝紅梅如願嫁給了自己愛的人。

田潤生如願迎娶了自己愛的人。

從郝紅梅的感情歸宿,看路遙的愛情觀

路遙將兩個命運不濟的人物用愛情串聯在一起,看似偶然,實則是他對自己愛情觀的表達。

再回到文章開頭,一個偉大的作家疼愛自己筆下的人物,勝過愛惜自己。路遙寫作時的環境以及各種條件都很艱難,啃幹饅頭,與老鼠為伴,孤獨……儘管如此,他沒忘記愛筆下的人物,不僅讓郝紅梅得到愛情,還給她一個殷實的家庭。

路遙說:一個男人一旦迷上了一個女人,就覺得這個女人是他的生命,他的太陽。除過這個女人,世界上所有女人都暗淡失色了 。為了得到這女人的愛,他可以付出令人難以想象的犧牲,甚至得到的不是愛,而是鄙視和侮辱,心裡也很難為此而悔恨自己。

用這段話來表達路遙的愛情觀,再合適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