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建築施工可能是這樣的,真的超乎想象!

當前,無人機、視頻監控、雲計算等新科技已經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有了一些應用,在一些成熟領域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那是不是在傳統的建築業也有一些應用呢?

從應用廣度來看,很多新科技在施工項目中已經實現了普遍應用,但是應用深度卻大多停留在初級應用階段,因此,新科技在施工項目中發揮的作用是少之又少。

而筆者經過多方調研,基於新科技目前在少數標杆優秀施工項目中的應用,結合項目部的常規業務線以及現有信息化手段,將市場上的新科技在施工項目中的一些案例及應用、行業軟件的新技術開發,與讀者做及時的科技前沿分享,展望未來科技與建築業結合的藍圖。

01

無人機應用

1、目前無人機在施工項目中的應用情況是“性價比不高”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化產品不斷問世,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無人駕駛飛行器就是這一時代下的產物。

無人駕駛飛行器簡稱“無人機”,英文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無人機低空航拍攝影技術作為一項空間數據獲取的重要手段,具有續航時間長、影像實時傳輸、高危地區探測、成本低、高分辨率、機動靈活等優點。

無人機應用於建築行業,正是基於它以上各種優點,它可以把工地上的實地情況直觀的展現出來,但是目前在施工現場的實際應用中,只有少量項目應用了無人機,並且也只是簡單的拍攝一些圖片,無人機的眾多功能利用率極低。

未來的建築施工可能是這樣的,真的超乎想象!

2、信息化手段賦予無人機更多的功能,在施工項目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實際上,無人機作為一種技術終端應用,只是硬件的優勢體現,而它的應用與各行業情景的結合,最主要是與實際業務場景結合,實現智能化應用,才能更好的體現其強大的功能。

例如可以從Trimble(天寶)的建築工程機械控制得到的啟發:天寶通過定位壓路機、挖掘機在工作中所依據的標高、幾何尺寸等數據,做到機械與項目管理數據的互通,這裡核心計算力起到重要作用。

再來看無人機在施工項目中的應用,目前廣聯達研究團隊開發的無人機通過掃描已建建築物成型像與BIM模型對比,就可以監測到項目的進度及出現的技術偏差問題,尤其是如果想看到大型建築、異形建築、多跨度建築的整體效果,依靠施工現場的人的眼、腿是無法實現的,這裡無人機相當於開啟了施工現場的“遊戲上帝視角”,如同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上帝,能夠以非現實的方式,不受限制的描述、觀察、對比、分析任何事物。

再例如,無人機還能解決土方開挖的施工、結算等諸多痛點。土方開挖最大的痛點就是開挖的幾何尺寸無法測量,過程中及最終形態的量無法精確得出,這是因為土方開挖設計的都是規則的,但是實際開挖的都是不規則的,這就為過程進度工程量預估、分包結算、甲方認量帶來困擾和爭議,很難得出精確數量、形狀。

因此在分包結算的時候很難達成共識,而無人機就能很好的解決土方開挖的這個痛點,利用無人機採集到的數據結合算法生成模型,與最初的設計模型進行對比,就可以實現對土方的實際尺寸的準確測量及實時分析。

另外,對無人機設計飛行線路和拍照程序,對施工節點進行實時檢查以及位置的測量,這些對於人來說無法實時檢查、測量的工作,無人機可以輕鬆、準確的完成。還有,在日常檢查塔吊的場景中,除非大型多機械項目有專職塔吊機械管理員,施工企業大多是公司安全部或機械部統一配備塔吊檢查人員依次對各項目塔吊進行檢查,但是這樣存在獲取信息滯後,無法縮短過程檢查檢驗時間等痛點,往往問題發現不及時,隱患處理缺漏項,重大事故發生就在檢查的間隙,造成人員、經濟等損失,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利用無人機的先進性並配合一定的算法、飛行路線設計、節點隱患拍照識別,就可以輕鬆、準確的每日瞭解塔吊狀況,及時智能的排查塔吊隱患問題,數據及結果實時傳輸到項目和公司相關專業對口管理人員,第一時間停運並更換維修,實現塔吊的安全運行。

未來的建築施工可能是這樣的,真的超乎想象!


02

攝像頭的應用

1、目前攝像頭在施工現場中已成常備設施,但發揮的作用極小,很多時候形同虛設

為了加強對建築工地安全生產的管控,許多省份和城市都加強了對建築工地安全生產最新的技術規範規定,其共同點都是要求建築工地安裝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以實現對施工現場的動態實時管理;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消防保衛等情況進行有效監控。

但實際應用情況是如何的呢?工地上的監控視頻平時基本沒人看,更別提實時監控了,視頻監控資料的唯一用途就是在出現問題、事故的時候查找證據。

未來的建築施工可能是這樣的,真的超乎想象!

2、將攝像頭賦予相應算法及AI智能,能夠及時發現安全隱患,解決工地安全方面的痛點

廣聯達將相應的算法與攝像頭相結合,可以及時發現工地的安全隱患,解決工地安全方面的痛點,

比如監控到工地工人沒帶安全帽、沒穿反光衣,或者現場出現火、煙等情況,發出安全隱患信號。

再比如通過一定的程序計算出施工現場人員移動速度,及時發現人員快速聚集,因為人員快速聚集可能是施工現場出現異狀、事故後的最快、最直觀的現場反應。識別出人員快速聚集後,及時向相關人員推送預警信息,這樣項目管理者就能快速的識別項目的安全隱患,並及時的處理。

攝像頭還能實現區域識別保衛。攝像頭不僅能拍攝到是否有人夜間翻牆進入施工現場,或者非安全通道、重點區域突然有人員出現,還能通過一定的算法,識別出危險信號,並向相關人員推送危險信息,起到區域識別保衛的作用。

如果施工現場的攝像頭相當於工地的“眼睛”的話,特定的算法就相當於對工地的“大腦”,對“眼睛”看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並向項目管理者輸出危險提示。

目前項目工地對“眼睛”的需求其實也是蠻迫切的,但是受制於目前條件的限制,工地連“眼睛”都沒有利用好,若將攝像頭賦予相應的算法,使攝像頭有了“腦子”,不僅使用方便,也能使攝像頭髮揮更大的作用。

未來的建築施工可能是這樣的,真的超乎想象!


03

雲計算的應用

1、雲計算應用逐漸普及,但是目前施工項目多數都未做到雲存儲,對雲計算的認識更是霧裡看花的狀態

雲計算應用逐步普及,並不斷向細分領域滲透,雲應用助力建築業轉型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實現:

一是打通產品全生命週期服務鏈,提升服務價值。企業利用雲計算結合大數據、物聯網、在線監測等技術,能夠將建築施工的運作過程虛擬化,傳輸到雲資源中進行診斷、預測,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實時報警,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二是開放企業資源,創新服務內容。建築企業通過雲平臺,可以對外開放自身數據、施工進度等。

但是施工項目部對雲計算的應用還只是停留在初級階段。目前在施工項目部,雲協同使用相對先進的方式是“私有云+硬盤”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存在權限設置複雜的問題,數據更新及數據安全問題堪憂,應用情況本省也不是很好。

其中更多的項目採用的是“移動硬盤備份”的手段,項目的電子資料備份到移動硬盤上,這樣存在很多的更新問題、安全問題等痛點,比如硬盤病毒、電腦故障、丟失、人員變動、惡意刪除等。

協同方面就更是不盡人意了,目前項目各業務人員之間通過QQ、微信等形式溝通,中間過程中傳輸的文件、方案、圖紙以及它們的變更、交底,很少會在硬盤中更新,加之,項目過程中信息量很大,信息數據無分類、分析,並且更新也很快,這些都給協同增加了難度。

還有部分項目利用百度網盤存貯資料,這種方式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有權限的人員有意或無意的上傳、下載、刪除、更改、公開文件,或者密碼丟失都會造成安全問題,並對企業的造成無形的損失與機密的洩露。

未來的建築施工可能是這樣的,真的超乎想象!

2、雲計算的有效應用,不僅能解決資料的存儲問題,還能增強施工企業內部、公司與項目之間、項目各業務之間的協同

項目上目前的這些資料存儲方式,信息價值利用率、協同率都沒有發揮到最大,同時不同廠商軟硬件產生的數據之間也不能協同,因此,將項目協同過程中形成的不同的點,形成一個面,所有聯通的數據全部存儲在雲上,同時搭載一定的算力、算法、算據,形成一些系統及子系統或工具,賦用於單項目多管理領域、多項目數據對比分析,企業統籌管理等功能,才是終極解決方案,實現企業的降本增效的願景。

另外,基於雲計算的產品和服務也在不斷豐富,隨著物聯網、工業大數據等信息網絡技術和BIM技術的融合發展,作為基礎設施的雲計算逐步向建築領域滲透,面向建築業生產施工管理智能化需求的雲計算產品及服務應運而生。

解析服務、雲數據、雲存儲等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出現,極大的方便了物聯網、大數據的工業部署,打通了信息孤島,建築企業能夠實現跨平臺的海量數據分析和管理,實現快速響應和高效的建築生產施工,實現施工企業內部、公司與項目之間、項目與項目之間、項目內各業務之間的數據互通與協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高新技術不斷衝擊傳統建築業的浪潮中,我們應不斷洞察市場先機、學習行業中優秀頂尖的信息化知識,選擇適合自身的具有先進性、系統系、協同性、兼容性等特點的專業軟件數字服務,才能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安上“動力十足”的發動機,才能讓我們的企業衝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前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