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增廣賢文》說:"相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這是處世之道,並非朋友之道。處世之道,交人要勝過自己,才能對自己有益,這便已存了一點私心了。朋友之道則不然。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孔子認為,只有三種人值得做朋友:直友、諒友、多聞友。馮夢龍又把朋友分為三種:知己、知音、知心。"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我們以《水滸傳》裡的魯智深為例,看看108將中,誰是他的直友、諒友、多聞友?誰又是他的知己、知心和知音?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話說魯智深在大相國寺操演武藝,把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舞動如飛。渾身上下沒有一絲破綻。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林沖偶然路過,他是此中高手,看到變化精妙處,不禁失聲喝彩,主動結拜智深為兄。這就好比伯牙操琴,子期解音,高山流水,義值千金。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魯智深初到大相國寺,正沒個相識,整日和張三李四等潑皮二流子喝酒廝混,頗感寂寞。見林沖一片至誠,又識得自己武藝,大喜過望,立刻引為知己。阮小七說的好:"若有識得我的,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後來林沖發配,魯智深暗中保護,救了林沖性命,直送他到滄州,全因這一聲喝彩而來。士為知己者死,魯智深對林沖這個朋友,可謂義重恩深。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孔子曰:"益者三友",武松是魯智深的第二個朋友。他倆個都屬於性格剛直,粗獷硬朗,講究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的直腸漢。不論武藝還是經歷,都有相似之處。魯智深瓦罐寺輪禪杖拍死生鐵佛,逢佛殺佛;武行者蜈蚣嶺試戒刀砍了飛天道人,遇道除道。魯智深在相國寺倒拔垂楊柳,武松在安平寨把石墩拋上天,潑皮誇智深真羅漢,囚徒贊武松似天神,反正都厲害得不像正常人!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武松自上二龍山投魯智深入夥,到三山聚義歸水泊,兩人就一直在一起,相見恨晚。一個光頭和尚,一個帶發頭陀,禪杖至處,戒刀相隨,形影不離。這就叫上陣親兄弟,最佳拍檔。他們的關係,正好比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可算是知音。

然而魯智深對知音,也有紅臉的時候,那是為了他的另一個朋友,九紋龍史進。史進少年英雄,學藝於王進,武藝猶可,關鍵是為人磊落豪俠,胸襟豁達。他認為"大蟲不吃伏肉",義釋陳達。又因結交朱武等,家業毀於一旦,慨然無怨,撇下一切,獨自尋找師父去了。正是: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史進慨直爽利,不拖泥帶水,拿得起放得下的勁兒,與魯智深最是投緣。你看魯智深,提轄做得,和尚也做得,都是平常心,風動,幡動,其心不動。不像林沖,遇事瞻前顧後,心意彷徨,把自己給限制住了,所以鬱郁不得志。而武松呢,本事大脾氣也大,性格過於剛強。物過盛則當殺,人過剛則易傷,所以他才叫天傷星。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再說史進,想當初魯智深在瓦罐寺,肚裡無食,犯了低血糖,被生鐵佛和丘小乙殺敗,包袱都丟了,幸虧遇上史進。他吃了史進的牛肉餅,補充了足夠的卡路里,這才殺了個回馬槍,找回了面子。魯智深為啥能成正果?因為他幫過別人就忘了,而別人幫他,則一直銘記在心。他提到史進時說:"灑家時常思念他。"史進與魯智深,心念相通,可謂知心。

後文史進身陷華州城,武松勸魯智深回梁山求援,魯智深便焦躁起來,先埋怨朱武,後數落武松道:"都是你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報知,看灑家去如何!"第二天他瞞著眾人,獨自一個,去華州城刺殺太守。為史進兩肋插刀,義無反顧,這才是真朋友。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意思是要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信實的人交朋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對魯智深來說,武松是他的知音直友,史進是他的知心諒友,林沖是他的知己多聞友。


梁山高手魯智深只認三個,林沖第二,武松第三,第一和他最像

現實中知心難尋、知己難遇、知音難求,然而只要遵循孔子的人生智慧,一生中交到直友、諒友、多聞這三種朋友,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