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看“面試”,疫情下衍生的“宅經濟”

【熱點概述】

辦公在“雲端”、買蔬菜瓜果用手機下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多數人“宅”在家裡,給餐飲、旅遊等行業造成一定衝擊,但與此同時,網絡購物、餐飲外賣、生鮮配送、遠程辦公等“線上經濟”或“宅經濟”更火爆了,眾多公司搶灘線上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異軍突起的“宅經濟”撐起了今年國內春節檔消費的“半邊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但更需要關注疫情可能對線上行業帶來的長期影響。

前些天,離北京市民張女士家100多米的一家大型生活館重新開業,裡面蔬菜、瓜果、肉類、調料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但張女士還是選擇“宅”在家裡,需要的生活用品、生鮮都通過網絡平臺下單


從經濟學角度看“面試”,疫情下衍生的“宅經濟”


【模擬題】

疫情之下,如何看待“宅經濟”這一現象?


從經濟學角度看“面試”,疫情下衍生的“宅經濟”


【參考解析】

隨著全國各地復工,“雲辦公”“雲會議”成為新時尚。很多企業運用共享文檔,讓員工線上填報健康狀況、訂餐信息等,提高了工作效率。首先,“宅經濟”是疫情衝擊下的產物。後續運營能力是關鍵。2003年SARS防疫期間,阿里、京東等電子商務成長壯大,並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人們的“宅生活”培養和強化了“宅經濟”的消費習慣,生鮮配送等“宅經濟”或將迎來新的“風口”。

其次,各級政府部門、行業組織近期陸續出臺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鼓勵相關部門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適當減免辦公承租、實驗、科研和生產用房的租金。遴選居家休閒、居家娛樂、居家辦公、居家學習等一批適用於抗擊疫情背景下各類場景的產品和服務。

最後,疫情結束後,“宅經濟”如何避免“曇花一現”?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比如,一些顧客在體驗網上買菜後表示,很多平臺目前存在界面設計不符合顧客購買習慣、配送商品和下單菜品不符、質量不佳等問題。當前生鮮配送的火爆,跟防疫期間很多餐飲店暫停門店運營有關。疫情結束後,生鮮電商如何留住用戶、增加“黏性”,能否真正擁抱行業的“春天”,考驗著平臺後續的運營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