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保安大哥


谢谢你们,保安大哥

有人这样形容过“保安”:早早的迎来曙光,晚晚的迎来月亮,一年四季,严寒酷暑,坚守岗位、维持秩序、守护安全的普通人。

我对“保安”认识的偏见与狭隘伴随我很多年,总以为他们就是穿着或大或小、或破旧或褪色不合身材的保安服,在某单位、某小区充当看大门的人而已。

对“保安”认识的改变始于几年前的某天。一位患者家属将自己的车辆停放在通行道边,但占据了半个通行道,造成院内堵车很长,被堵的车辆主人说什么的都有,侮辱的、谩骂的、声嘶力竭大吵大叫的都发给了一位像似年过半百的“保安”大哥,见他一声声的说着对不起,一个个的给停放车辆的主人打电话挪车,还安排着其他行人安全行走路线,我突然觉得“保安”的不易。

鼠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迅猛让人始料不及,我院被确定为新冠病毒感染病人诊疗、筛查、留观治疗定点医院,一场与“疫情”拼搏的战争顷刻间爆发了。

大年初一,我刚到医院大门,被门岗的“保安”惊呆了,发现比平时增加了多人,各人行道口的他们恭敬的守着岗,指导着职工入口、患者入口、发热入口。一手拿着体温测量仪,一手拿着对讲机,我感叹于他们的认真、感慨于他们的专业、感动于他们的执着,入门详细问询,不问清楚、不测量体温绝不会放进医院里。发热门诊门里门外均有“保安”把守,询问过客、指导就诊、维持秩序、指挥着车辆归位、阻止无关人员靠近感染病人就医区域。

疫情防控工作就这样紧张精细的进行着,而“保安”同样每天虔诚的做着他们工作,不说是早出晚归,也不说白天黑夜,都有他们在最前沿的地方坚守,原来他们才是接触患者第一关的人。

一天我因做份统计报表直到晚上11点才做完,到大门口时见职工通道已关闭,我叫了声:“保安大哥”,他们急匆匆的去开门,我随便问了句:“你们这样一直在外面冷不冷?”他幽默的说:“都是为了抗击疫情,只要觉得干着有意义,不管怎样都觉得温暖”。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回味着保安大哥的话:是啊,只要觉得干着有意义,不管怎样都是温暖。

我与保卫科的王连岗聊起关于保安值班的事,他又骄傲又激动的告诉我:因“疫情”防控需要,全院执勤点在大队总人数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再增加11个点,着重在各进出口、传感科楼及门诊楼区域设岗,负责进院人员体温检测、引导病人就诊,阻止无关人员靠近感染病人就诊区。雪上加霜的是,因疫情防控管理,小区和村庄封路,部分队员无法出门上班。为保持工作正常运转,大队决定取消“三班制”工作模式,改为“两班制”,每班队员在岗执勤12小时,在大队长李国力的带领下,大队所有骨干全部上岗顶班值班,教导员马学建、队长王伟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指导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30多天不知道家的味道了,保安队员赵子方更是自始至终坚守在发热门诊值勤点,守护着我院“疫情”攻坚战中这块最前沿的阵地。有的社区人员得知保安员在市立医院工作,害怕他们成为传染源,坚决不让进小区,为此,保安员干脆在医院打地铺,哪里缺岗哪里上,哪里需要哪里行。 队员们尽管连续多日没有回家,但均毫无怨言,积极性很高,大家感觉到的是保安工作的重要,身为保安人的价值。那些“封闭在家”的队员安抚好家人,毅然决然的陆续归队,走向工作岗位,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最美的逆行者。

事不在大小,岗位不在高低,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行动才最让人感动。身为一名保安,也许每月的薪水只能维持生计,但他们感觉的是知足。一个手势、一声问候、一句鼓励也许不算什么,但他们感觉的是幸福。泥泞路上的脚印才是最清晰,平凡岗位上的有心人才是最靓丽,真的很想说:谢谢你们,保安大哥!市立医院的角角落落,还需要有你们的足迹;市立医院的平安与安全,还需要你们的汗水。让我们共同期望如期而至的不仅仅是春天,更是疫情过后的平安!( 菏泽市立医院 庞爱华 王连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