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前言:

在世界上无数的文字密码中,隶属华夏文字的艺术界中,

有一种文字:规则有序,字形体方,整类八分,画风繁复,它就是西夏文字,也被称为“藩文”、“番文”、“藩书”。乍眼一看,这些文字似乎个个熟悉,但是仔细观察,没有一个字可以识别。

这些独特的文字到底有多少个呢?在学术界中众说纷纭。

根据西夏人梁德养记载有6230个字,而俄·科兹洛夫于1909年在原西夏黑水城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献,俄罗斯学者索弗洛诺夫根据发现材料,西夏文字是5819个;日本学者也做过统计,5763个;而国人西夏通的史金波教授认为,西夏文字约在6000多个;

作为“西夏国文”,西夏文字所通用的地区是曾经西夏王国统辖范围:今宁夏、甘肃、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的广阔地带中,盛行约两个世纪(1038年-1227年)。后来西夏国覆灭,投降于元明梁朝的部分西夏后裔,仍在使用西夏文字,所以此后该文字在旧西夏区域存活大约了四个世纪。

如:元朝时期,刊印的佛经曾使用过西夏文字,还有明朝的《高王观世音经》也是用的西夏活字印刷。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自藏版本《高王观世音经》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自藏版本《高王观世音经》

对于普通人来说,西夏文的创制最早是追溯西夏第一代皇帝之父李德明时期,比如辽文史籍就曾经记载西夏文创制的时间:

《辽史》记李德明“制蕃书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

当时所谓的蕃书,即后世所说的西夏文。另一类认为是到了元昊时期才创造:

《宋史》记载:“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

文字既造,我们今天要来聊聊西夏文字创制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党项族为建立国家的需要

对于西夏文字的研究表明,从当时创制文字实际情况看,是为了适应于党项羌族社会继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羌汉民众之间进行社会活动交际的需要,如西夏学者骨勒茂才所说的:

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番有智者,汉人不敬;汉有贤者,番人不崇。若此者,由语言不通也。

学术界很多人都把这个原因作为了创制西夏文动因,包括央视录制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也主要站在此立场上。

或者曰:“为了巩固自己的民族语言,并作为民族自觉的表现,元昊颁布创制一种新文字,称为‘国字’”。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史料记载:

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反国中艺文诰谍,尽易蕃书。

确实在西夏一代,设立了类似于唐宋翰林院的“蕃字院”和“汉字院”,专门书写“诰谍”,这种公函是用于和吐蕃、回鹘等王国的往来公牍。就连于宋朝往来的汉文表奏,也是用西夏文书写。

为官者,必须学习西夏文,优秀者方可授予官职。这就类似于科举制度的推动,有了实际的利益犒赏,西夏文字的推行力度不断强化。

仔细品鉴这个创制动因,则不难理解,除了民族独立、建立王国、延续文明的重要动因外,还有很多无法割舍的客观因素:如思想沟通、感情交流、文化往来等等。

二、佛教与西夏文字的关联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敦煌遗书《西夏文字佛经1》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西夏文字佛经2》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西夏文字佛经3》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敦煌遗书《西夏文字佛经·全卷》

西夏一朝的管辖范围看,其居民包括两部分:一是“土著居民”,以汉人为主,掺杂一些吐蕃、回鹘、契丹、突厥、蒙古人;另外一部分是迁徙而来的,这部分大多是党项、吐谷浑、鲜卑人等,他们自隋唐以后迁徙至此,和原本的土著融合,也大大地扩宽了西夏政权的范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部分居民都拥有大量的佛教徒,汇成了西夏王国的共同佛教信仰。而这种佛事活动,在西夏建国之前就已经开始盛行。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五月,德明的嫡母罔氏去世,他高哀京城,得到宋真宗的准许,从东京出发,到山西五台山,德明共修建了十座寺庙为母亲祈福。这种祭奠活动,可以窥探到西夏王国佛事泛滥的初状。

到了北宋仁宗七年,正在忙于谋求独立的德明,怀着急切的心情,遣使至宋,献马匹七十,乞赐佛经一藏,此后到了元昊继位,又向宋求取佛教。但是北宋的佛教乃是自唐朝流传而来,由梵文翻译为汉字,从来没有过其他文字转译。

之元昊创制推行西夏文字以来,就立马组织人力将汉文的《大藏经》翻译为西夏文本:

“作三百六十二帙,八百一十二部,三千五百七十九卷。”

可见,佛教的传播,以及佛事活动的盛行,也大大刺激了西夏文字的传播和发展。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木刻版图文佛经西夏文

三、西夏文字与契丹文字的关联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契丹文令牌

很多人都知道西夏文字的创制是从汉字演化而来,从外形上看,除了与汉字相似,还和契丹文字有些雷同。从西夏和契丹交往的情况上看,不能完全否定西夏文字对契丹字的模仿。在卞鸿儒的《契丹国书墓志跋》中就有记载:

契丹、女真、西夏文字,因接近中国,都与汉字的字形近似,只是发音和意思不同。所以,三国的国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简而言之,契丹和西夏土地相连。比如在辽圣宗四年,西夏王就从前往过辽国,并且后世多次被辽国册封,两国之间,交流频繁,因此辽国的国书自然流入到西夏国,从而得到一定的参考效仿。

而从西夏文字和契丹文字的本质差别看:西夏文字表意,契丹是文字体系,表意和表音融合而成;虽然表达技巧上有所偏差,但是两种文体,有几乎相等数量的300多文字要素,可见其中有一些类似性;但是这种类似性质仅仅限于局部,整体之间还是存在差别。

因此,西夏文中的部分文字创制应该模仿和借鉴了契丹文字元素,但并非全然复刻,它有着极强的自主性。

四、简述西夏文字造字逻辑和表达法

回到最核心的板块,通过简述西夏文字的创制背景,传播流程,以及发展脉络,这种文字存活将近6个实际,直到今天,仍旧有不少学者还在破解一些无法辨识的文字。那么西夏文字的结合方式是怎么存在的呢?

西夏文字是参照汉字“六书”理论,运用合成造字法所创制的表意文字,其中以会意字为主体,其他有形声字(形声兼会意)。

西夏文字构造主要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1、表意独体字:主要指会意字和指事字,如下图: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表意独体字

2、表音独体字:主要是译音字,汉语借词,地名词和族名词。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表音独体字

综上,独体字的结构和造纸方法,是不能再进行分解的整体部件,其造字方式主要是通过独体合成和减部造字,

合成:简而意之就是有独体的两个字符合成新的的字符,再表达成新的文字,这种文字就叫做“合成独体字”。

减部:将一个合体字减去相关部分,留下能够独立表达文字音和形。

不管字形通过增加、删减、左右上下结构调整来演化,其文字群中都有作为“字根”的形式存在,在一些基本文字上面进行派生,就顺其自然创制出了六千来字。举个简单的例子:

文字A是字根,为了派生出音和意的不同字体,便在A之上增减变化,从而形成了B和C两个字体。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西夏文字演化

结语:

到现在,这种文字被破解释一些出土文物、墓碑拓片上的意思后,更多地将成为了一种文化记载,或是艺术存在,而且是地方性文化标志;(比如宁夏税务发票的防伪标志)

说说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这些文字的留存,就像当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随时时间的流逝,它证明过国体的存在,民族的血脉延续。

其价值,自然贵不可言,后世之人,当为之善存。

参考资料:《辽史》、《宋史》、《西夏文字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