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听说长安CS35 PLUS没有隔热瓦,还有1.6L的动力,这种情况下能入手吗?

粉刷匠Ben


长安CS35Plus确实存在隔热瓦简配,但决定这台车并不值得选择的核心因素不在于隔热瓦,而是性能与价格不匹配。

CS35Plus隔热瓦的简配不是全段,这台车非常奇怪的简配了中段消音器的隔热瓦,反而是在尾段消音器的加装了隔热瓦;排气系统的高温段主要在于前段,这是基础的汽车常识,各段温度大致如下。

  1. 排气歧管位置接近900摄氏度

  2. 三元催化器温度约650摄氏度左右

  3. 中段消音器温度在300摄氏度左右

  4. 尾段消音器温度在150摄氏度左右

  5. 经过冷却隔板后排出的废气低至常温

如上所示排气系统中最需要隔热的催化器以及中段消音器位置,CS35Plus反其道行之在尾段进行了隔热,这种处理方式似乎是不够科学的。

至于一些车主认为小排量发动机运行负荷小温度低也是不科学的,小排量发动机燃烧的也是汽油,汽油燃烧的火焰温度理论值为1200摄氏度,所以排气的温度仍旧会非常高。

同样简配隔热瓦的合资品牌比如某众,以多点电喷1.5L发动机也出现了坐垫被高温烤焦的现象,潜在安全隐患仍然是有的,尤其是长距离不停歇的驾驶会有些风险,所以已经购车的车主还是建议自行加装隔热瓦。

没有购车的话则不建议考虑,CS35Plus的价格与性能真的不对等。

指导价6.99-10.69万、自动版起售价8.39万,发动机使用缸内直喷技术的1.6L技术确实不差,但小排自吸也确实没有性能;最大功率94kw、峰值扭矩161N·m,整备质量1390KG,推重比92.1Hp/T,这一参数说明了性能只能满足代步,破百13秒左右也说明了驾乘体验一般。

而且推重比小于100基本都属于小马拉大车的范围,单人代步驾驶还能感觉有些轻快,但是满载后会因为扭矩过低只能依靠拉高转提高输出马力(马力=转速×扭矩÷常数),而高转速又等于高油耗,所以频繁的满载通勤小排量不见得能节油。

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国产SUV,竞品基本都已经升级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CS35Plus技术达到了竞品的水平但控制成本过于极端了;在加上这台车的扭力梁后悬架也比竞品的独悬差一些,所以这台车确实没有性价比,即使有隔热瓦也不建议考虑,至于NE14T-1.4T增压版起售价预计为8.99万,是否值得还是自己体会吧。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天和Auto


天和Auto的解答是在胡说八道,请问,CS35PLUS在发动机舱、排气歧管、尾段消音器位置都装了隔热垫,为啥不在中段消音器的位置装隔热垫?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工程师经过严格的测试后,作出了这个决定,因为中段消音器离底盘有一定的距离,中段消音器的位置是否装隔热垫都对CS35PLUS车内的温度没有影响。

汽车是商品,只要是商品就要受到价格和成本的影响,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内将一辆车做的足够好,就是一门技术。

因为品牌溢价能力不高,CS35PLUS只卖10万不到,但性能、配置和品质却堪比15万的合资车,明眼人往深的一想,就知道这款车利润低,甚至不挣钱。所以,工程师要尽可能的在不丧失性能和品质的前提下,压缩成本。

质优价高一定是“好车”吗?试问阅兵的红旗L5很不错,但起售价高达500万元,你会买吗?

你不会,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说减配了。真正的“好车”不是价格越高越高,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出厂的成本跟零售价越接近越好,简单说就是性价比,拿手机举例就是小米。

CS35PLUS搭载的NE14T-1.4T增压版,最大功率116kW,峰值扭矩260N·m。试问9.39-10.99万元的区间内哪款车能跟它比?你找不出第二辆。

要知道动力是最贵的配置!

比如,丰田凯美瑞,2.5L 豪华版比 2.0L 豪华版贵 2 万元,最大功率相差 23kW。

再比如,大众迈腾,380TSI 尊贵型比 330TSI 尊贵型贵 1.5 万元,最大功率相差 25kW。

如果是豪华车,或者本来就追求性能的车型,为了获得更高的动力,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

所以,同等价位下,优先考虑动力强悍的车型,特别是国六排放实施后,为了让发动机的排放达标,各厂家都降低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长安NE1.4T能在满足国六排放的基础上,还能有这么高的动力输出,可以说是中国品牌的骄傲。


鹿小凤


DearAuto


不只是没有隔热瓦 底盘老旧 手都能搬弯防撞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