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單位的副職,管太多正職煩,啥都不管說不敬業,該怎麼辦?

八零後聊育兒


副職可能是最難乾的管理崗位,要麼沒有實權但又要能填坑背鍋、要麼攬權架空正職功高蓋主被打壓,所以如何做好副職是在副職上能很好生存下去的關鍵,核心在於還是找清楚作為副職的“位置”。


曾經做了四年副職,我自己總結了幾點關於副職的該有的定位供參考:

定位一、參謀/專家

這類副職沒有實際權力,因為個人在專業領域的能力、技能、知識等有優於正職的優勢,所以能夠在工作中給上級出意見、擔當領域專家。

而作為這樣一個角色,更多的是給建議意見,並沒有實際的管理權限,而對應在所考核的指標中要麼是側重專業方案的輸出、要麼就是共擔部門管理指標。

定位二、部分職能的管理者

同樣是副總,有的人分管市場營銷、有的人分管常務、有的人分管生產等等,所以這樣的定位則是很清晰的將自己的分管業務劃分出來,然後對其他版塊不過多參與,而是僅僅對自己主責版塊負責人。

這樣的副職定位有清晰管理職權劃分,同樣的也就有具體所分管領域的考核指標。

定位三、協助協同管理者

這一種副職的角色定位也是很常見的。在企業裡面有一個總經理還有一個副總,副總並沒有明確管什麼,但什麼事情都會過問,這種情形很常見。

而這種情形也是最難以定位和全責指標劃分的。站在正職的視角上也不想劃分給副職劃分太清晰的權責,而是希望他能夠擔起責任什麼都管幫自己分擔壓力,但是同時也有很敏感的一點,就是也不能太越權,對很多的決策審批是不希望凌駕於正職的,而這些都是很難擺在檯面上說的,難就難在這裡。

所以這種情形,我認為副職自己主動去提出和正職之間的權責劃分,可以和正職去按照審批事項的重要關鍵程度來劃分界定一些權責的領域,比如日常工作事務副職有審批權、諸如公司資金審批戰略業務審批等等副職有知情權甚至有審核權,但最終審批則是正職,簡言之就是小事情副職決定、大事情副職參與但正職決定。

以上是正職和副職中的定位劃分,但不管如何劃分,關鍵問題在於批次之間的默契,正職和副職要多溝通建立互信,那麼很多事情副職能自己把握度正職也能更信任副職。如何定位,核心還是解決“人心信任”的問題。


以上供參考。


職場教練李麟


簡單來就是副職的生存要訣就是要“守婦道”,要遵從古代婦女的“三從四德”!雖然這是古代壓迫婦女的東西,但放在副職身上卻難得的職場生存智慧。

一、我曾經就經歷過很守副道的分管領導

14年我還在分公司的時候,當時我的分管副職深得一把手信任,幾乎下放給了他所有的權力。所以這位分管副職在整個公司的工作開展工程中,包攬了很多事情,甚至寧願越位也不缺位。

那段整個公司出了很多成績,上級公司的大獎小獎的拿了無數。但每一次拿獎、受表彰、戴大紅花的時候這位副職都會主動退後一步,所有的功勞和榮耀時刻都請一把手上。

這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副職越是知分寸,正職就越放權。

16年因為公司的業績非常突出,一把手得到了升遷,新的一把手是原來的一位本地副職被提拔起來的。所以對這位分管副職諸多忌憚,先是收回了很多權力,又對剩下的權力進行分權,挑動其他副職和這位副職不對付,還直接插手副職的各項管理。

這位副職也非常的守婦道,既然正職不放心,那就主動退後一步,絕不反對正職的意見,即使是正職佈置的錯誤的事情,也不當面提出意見,只是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以自己的專業能力給予有限的糾偏。

一段時候,正職也就對這位副職慢慢放下了很多戒心。

二、副職就是屬管子裡的老鼠的,兩頭受氣

副職看似風光,實則憋屈窩火。

對下員工關係、問題處理不好,容易被越級告狀。

對上有正職壓著,且伴君如伴虎,既要輔佐好正職做好各項工作,又要防止越權處理或者功高震主,還要時刻注意別被下屬告黑狀。

有功勞,主要功勞是正職的;背責任,主要責任是副職的。

端的是管子裡面的老鼠兩頭受氣。

三、所以副職的生存就是要“守婦道,做到三從四德”

1、 三從就是服從正職!服從正職!服從正職!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服從正職!副職的職責就是協助正職分管某些事務,副職的一切都是在正職的領導下,有什麼功勞也是在正職的領導下完成的,你

所以你聽正職的話是應該的,和你的正職保持一致的意見。

換位思考,你也不喜歡有一個不聽自己的話,還時刻和自己頂嘴的下屬。

2、 四德

(1) 副德

尊重你的正職,不要因為你的正職年齡比你大、思維沒你活躍、專業能力不如你、或者學歷不如你,就瞧不起你的正職。這就基本的職業素養。

(2) 副言

不要說不符合自己職位的話,尤其是當眾去反駁正職的話。即使有意見要提,也要換一個私下的場合以合適的方式表述。

(3) 副容

很簡單,職業化的打扮,白襯衣+西褲+皮鞋應該是你的標配。

(4) 副功

保證你的專業能力,做好你的專業範圍和權限範圍內的事,不要越位,更不要越權。

總結來說,副職就是一句話“低調做人、踏實做事、守好副道!”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我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物業公司說是國營的,也就是過去農場下屬單位。有一個副職,他是副書記。物業公司裡面所有事情基本上是他面面俱到,幹活在前,吃苦在前,但到了年底發獎金的時候,與正職相差甚遠。煩惱不快日積月累,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暴病逝去時才38歲。他這個副職只有多幹的份兒,只有忘我的份兒,只有奉獻的份兒,一肚子苦衷倒不出來。幹不好,不幹更不好,幹了還不能說,說出來人家就把自己所幹過的事情給一筆勾銷了。


用戶62848073919


我們有個副職,就被正職幹掉了。

副職的工作一開始幹得挺好的,於是在公司的提拔下,成為了部門領導的副手。

提拔是件值得高興的事,領導也很是歡喜。畢竟,自己多了一個左右手,做起部門的事情來,只會更加得心應手。

可工作開展下來,領導卻發現不是那回事。

副職經常直接安排下面員工工作,直到事情做完了,才給領導說。或者,繞過領導,直接給上層領導彙報。等上層領導問得來了,部門領導卻是兩眼一抹黑。

於是,領導正視起這個問題來,沒多久,就讓上層領導對副手有了意見,找一個問題,把她幹掉了。

我們都說,這個副手腦子有問題,以為自己當了副手就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完全沒考慮到她只是一個副手。

很多人做著副職的崗位,從來不自覺,以為自己就是老大,最終就害了自己。

還有些人,意識到了問題,管少了沒存在感,管多了又怕正職有意見,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處理好這些問題,關鍵在與明白自己的定位,以及與其他人的邊界究竟在哪。

首先,要知道自己就是副職,副職說白了就是一個兵,只不過是一個“高級兵”。

既然是兵,就要當好兵的角色,不要奪了領導的權威。

不論是對上還是對下,要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傳達的角色。領導吩咐的工作,要落實下去。下面員工的實際,要反饋給領導,起到中間橋樑的作用。

千萬不要越俎代庖,以為自己可以行使領導的權力。

其次,要懂得一些溝通的技巧,不要讓領導覺得自己有奪他位之意。

說話的態度不一樣、用語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對下,有關愛也有權威。對上,有謙卑也有成果。要讓領導充分看到作為副職的自己,能為他分擔工作、創造效益。

最後,協調好各方關係。

讓其他領導看到自己作為副職的價值。也要讓其他領導看到,自己的提拔,確實可以幫助到自己領導。

會做事的人,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但也能襯托出領導的能力。這才是領導喜歡的副手。

做到這些,領導不僅會更加喜歡,當領導更上一層的時候,自己也能夠跟著上一層。

做人如此,想不順利都難了。

所以,很多時候,自己要懂得處理這些關係,自己不懂,就要懂得邊看別學。不要著急,一步步來。

如果一開始就把步子跨大了,容易出事。得不償失。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讀書認證作者。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合著《HR軟實力》,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單位副職不好乾,管多了正職煩,管少了不敬業,怎麼辦呢?送你兩個字:分寸!

我一個表哥在街道辦事處工作,28歲時任命為副主任,分管文教衛生工作。另外一個副主任,分管企業安全。拿此二人比較,更能說明問題。

這兩位都是領導的左膀右臂,都是手握實權的人物,但二人的做事風格卻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表哥一向為人低調,對分管的業務盡心盡責,時常靠在一線檢查、調研、督導,定期向領導彙報工作,需要決策的問題先向領導提出自己的看法,獲得領導的首肯,再去拍板決定,從不攬權,也不越界。一旦決策失誤,能主動承擔責任,從不讓領導背黑鍋。久而久之,建立了很高的威信。

另外一位副主任,因為資格老,在單位工作時間長,有點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領導講話他插嘴,領導安排的工作喜歡的幹,不喜歡的就拖著,甚至沒有了下文。有一次,上級來檢查企業安全,因為大領導外出學習趕不回來,他就代表辦事處領導去企業陪同檢查,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他就不經集體研究拍板承諾,提出整改方案,限期完成。過後,也沒有給領導當面彙報,時間長了就把這事給扔下了。過了段時間,上級又來企業檢查“回頭看”,這次大領導到了現場。檢查組對照上次的整改意見檢查落實情況,結果很不盡人意,錢花了不少,事情沒辦多少。檢查組當面斥責大領導,弄得很下不來臺,而這位副主任跟在後面跟沒事人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以上兩位副主任的對比比較鮮明,其後果也是不一樣的。

三年後,我表哥因為成績突出被提升到教育局任局長,前途還是一片光明的。

而另一位副主任因為一次在企業宴請私人朋友時被舉報,給予了嚴重警告處分,仕途基本到了盡頭。

【總結】作為副職,要管好分管的工作,多請示彙報,不貪權攬權,要給領導錦上添花,不可添麻煩。做一個敢於擔當、謙虛務實的人,早晚有一天會熬出頭!


是非曲職


那你看看《亮劍》裡的政委趙剛如何?如果論排行,他也算是獨立團的二把手了,管得多李雲龍也會嫌煩,不管吧李雲龍估計早把他趕走了,可為啥人家都成了我們的學習標杆呢?

任何一個組織裡頭,副職都不好乾,但只要擺正位置,努力去做,不好乾也可以幹得好!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說說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做副職的,切忌自己“功高蓋主”

我以前也做過部門的副職管理崗位,有一點很重要的體會就是做人不能太高調,尤其是別給人一種“功高蓋主”的印象!

記得有次,我和正職領導一起參加公司的管理幹部會議。在那個會中,公司董事長公開表揚了我負責的某個項目開展得很好,他非常認可。他誇獎我的那一刻,雖然內心是高興的,畢竟我得到了高層的認可。

可瞬間我就冷靜下來,因為這次表揚中領導並沒有提到正職領導的名字,我瞄了一眼過去,正職領導她那個表情面露不悅,顯然是不太滿意自己沒被點名。

所以我立即回應了董事長的表揚:謝謝領導誇獎,主要也是我們部門XX經理帶領我們有方,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了項目。

說完這句話,董事長也意識到我正職領導在場,趕緊補充了句:對,你們XX經理團隊帶的好!

這下我發現她的表情360度大轉彎了,臉上笑開了花!

我在她下面做副職3年多,一起配合完成了許多重要的工作,和她的關係總體還是挺不錯的,我想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低調做人,讓她感到受尊重,自己的地位沒有威脅,否則我說話做人太張揚了,一定會引起她的反感,最終這個團隊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二、做副職的,態度很關鍵,要把心思放在如何配合正職做好工作上

李雲龍為何喜歡趙剛這樣的政委?

我覺得與趙剛做人做事的態度很有關係,趙剛哪怕是批評李雲龍,也是站在為他個人著想、為部隊著想的角度上,並且發自內心這麼去行動的。

李雲龍儘管大老粗一個,但確實也感受到趙剛是真心想幫助他帶好隊伍打勝仗,所以彼此之間的信任感也就這麼建立起來。

打仗如此,企業內部管理也一樣。作為副職,就應該拋開自己的私心雜念,把心思多放在輔助、配合正職上。想他所想,急他所急。你有能力沒關係,能發揮到他需要你的地方去,就不是一種威脅。

但你如果明明有能力,卻不願意發揮作用,他反倒會有想法,以為你是故意不合作,要給他製造困難。

能力和態度擺在一起的時候,我始終覺得態度為先,有了姿態別人才會分清你是真心還是假意。

三、做副職的,一定要有幾把刷子讓正職依賴你

正職和副職,從地位上來說毫無疑問是正職為大,但工作關係實際中卻未必了。

有些正職能力並不強,反而需要依靠自己的副手幫助解決很多問題。

我以前單位那時候有個總經理就是如此,雖然懂業務,是一線打拼上來的,但管理意識和管理手段並不強,升到了總經理這個位置後,其管理上的短板就開始暴露出來。

所以很多公司重要的管理決策,他都比較依賴自己的一個副總幫他出主意,那個副總情商很高,既然總經理是老大,自己一定要努力配合好,也讓自己在公司更有話語權。

所以這位副總在管理問題上總是不遺餘力地替總經理承擔責任,做他幕後的軍事,在兩人“一文一武”的合作下,公司各方面都有了起色,員工們總是形容他們兩人是新時代的“李雲龍、趙剛”。

試想,那位副總如果管理上沒有幾把刷子,自己又不熟悉業務,如何在總經理下面會有地位和話語權呢?可能運氣不好就被人排擠掉了。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不要覺得是個副職領導就很了不起,這個職場很殘酷,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很重要,有自己的特長,讓別人依賴你才能走得遠。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自媒體營銷號排行榜TOP3,六個月時間粉絲從0到10萬+,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副職是不好做的。幹多了,正職提防你,怕你籠絡人心,覬覦正位。幹少了,正職不滿意,說你沒有敬業精神,不知道為領導分憂解難。

其實,一個副職領導,名義上是領導,本質上不過是級別高點的下屬罷了。如果不懂得這個定位,總是以領導自居,是很難與一把手處好關係的。

為什麼你乾的越多,一把手越不滿意,甚至會煩你?因為你犯了副職大忌。作為一個副職,你的職責是配合一把手管理好團隊。所以,你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定權。所以,在你分管的業務範圍內,你雖然可以決策,但是不能拍板。你不要認為自己也是一個領導,在一把手眼裡,你其實只是一個帶有行政級別的下屬!所以,哪怕是自己分管的業務,也必須跟一把手彙報!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副職,有一條紅線,千萬不可踩踏。那就是越權!一旦越權,你乾的越多,一把手越反感!也就是說,不是自己分管的業務,輕易不可染指,甚至意見都不要說。一把手因公或因私不在崗期間,如果不是一把手授權於你臨時主持工作,千萬不能拍板決定任何事!即便是授權管事,也必須事前電話彙報,不能先斬後奏!如果你隨便做主,一把手必然對你心存警惕。這是職場潛規則,千萬不可大意。

有些人可能說,那我就什麼也不管,落得一個清閒!想得挺美!組織給了你職務,也給了你待遇,不是讓你當撞鐘和尚的。不管事肯定不行!如果你什麼也不管,大事小情都推給一把手,一把手就會說你不敬業。應該怎麼辦呢?必須管事,但是需要有技巧的管!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下屬請個假,能批准的就批准,不能將這些小事一股腦都推給領導。但是涉及到利益、計劃、方案、考評、活動等比較大的事,必須跟一把手通氣。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自己的下屬直接去找一把手彙報,而是自己親自去溝通。溝通之前,做好2-3個預案,以供一把手選擇,一把手很輕鬆就可以決策。這樣,才是為一把手分憂!

作為副職,只要掌握“多請示,勤彙報,不越權,少插手”的原則,一般都能跟一把手處好關係!


管理那點事


我就是多年的副職,在這個問題上很有心得。並願意與您分享。我認為,正職與副職,首先要互相補臺。所謂“互相補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一起垮臺”。而作為副職來說,要起到承上啟下、分工負責、參與決策的重要作用。對內要主動承擔,為正職排憂解難,當好參謀和助手;對外要衝鋒在前,做好聯繫協調,把梯子留給正職。

第一,要擺正位置,調整心態。一個單位(內設機構也是同理的),正職永遠是第一負責人,是對本單位職責權限內的所有工作承擔領導責任的。而作為副職,首先要接受正職的領導,在正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要時刻記住,正職是主角,起核心作用;副職是配角,既是領導,又是下屬。

第二,正職和副職,領導班子之間,組織原則是分工負責制:正職負責全面工作,副職在分管的範圍內負責相關工作。按照這個原則,作為副職來說,在你分管的職責範圍,應該認真履職,當好牽頭人。大膽地管,不存在管多管少的問題。當然,重大事件和問題還是要及時給正職彙報,在一些問題上,正職可能有他的處理意見。但作為分管的副職,最後落實還是得由你來負責。要做到凡事有交待、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第三,對不分管的工作,原則上不插手。但如果該項工作確實影響全局,可以技巧地給正職或分管的其他副職提出來。

第四,作為副職,要起到漏斗的作用。做好關係的粘合劑,收集的信息要經過思考後合理反饋給正職,尤其是一些過頭的氣話,不能原封不動地遞給正職,建設團結和諧的團隊。要慎重表態。切忌亂表態,亂傳話,亂接話。

第五,副職也是班作用子成員,有義務起帶頭模範作用。要帶頭遵守機關的工作規則,守底線,顧大局,不多事不誤事不壞事。不多事是盡好本職,不誤事是敢於負責,不壞事是以大局為重。

總之,副職要弄清自己的職責,正確履行自己的職權和責任。坦坦蕩蕩,講組織原則,講規矩底線,就不會出現“管多管少都不對”的局面。


職場曼姐


副職確實不好乾,尤其在我們這個正職擁有絕對權力的環境下更難。有時候弄不好,副職就被完全架空了,成了虛有其名的“擺設”,或者因為用力過猛成為了正職的“眼中釘”。

這其中的訣竅,關鍵就在於“拿捏好分寸”。

副職為什麼難幹?

副職和正職之間,關係其實很微妙。

正職一方面要用副職去帶頭幹活,另一方面又得防著副職削弱自己的權威。哪怕看起來很隨和的正職,也絕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權柄。

副職其實已在眾人之上,但卻一直在一人之下,再進一步“搶班奪權”的想法時時會在他們的腦海中閃現。

正職副職之間看似只差一級甚至半級,實際上差得很遠。更何況,很多個部門,配備的都是一正N副,所以正職擁有絕對權力。

如果正職很強勢而副職稍弱,那麼副職很容易沒有存在感,基本上會淪為附庸。但如果副職太過高調,而正職又難以容忍,那將爆發激烈的內部鬥爭。

那麼公司高層為什麼不及時阻止這種情況呢?

因為他們需要正副職之間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才有利於他們的權利控制。

如果正副職一心一意了,有可能形成獨立小王國,對高層的整體管理不利。如果鬧的太兇,也對工作不利。

因此,下屬公司領導班子內適當的矛盾對立對高層的管理有利,有時候甚至會刻意為之。

副職做事的大忌都有哪些?

1、副職不要太強勢

不管是工作作風強勢還是態度強勢,都決不可取。如果讓正職覺得快要控制不住你,就離你被驅逐不遠了。

副職一定要認識清楚,雖然正職未必比你的能力強,但是有最終決策權的是他,在更高層領導之間有更多信任的也是他。

所以,在工作中不要顯露出來強勢的態度,要用更高的智慧去應對。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好結果。

秦末,楚漢相爭,戰神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劉邦奪取下了大半個江山,而劉邦自己帶兵打仗卻是屢戰屢敗。但韓信就是典型的不知道進退,太過強勢,沒有把劉邦這個“正職”太當回事,在劉邦被項羽幾十萬大軍合圍的危急時刻,居然硬要劉邦封自己為“齊王”,遭到了劉邦的記恨,為自己日後被誘殺於長樂宮埋下惡果。

2、副職也不要一味遷就正職

副職若淪為正職的附庸,事事唯正職馬首是瞻,存在感太低,公司內也就也沒人拿你當回事,那就太沒意義了。

千萬不要妄自菲薄、過於軟弱,自己不去爭取權利,就不會有使用權利的機會。

副職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重要決策的知情權及建議權、管理下屬的管理權、工作落實的監察權等。

3、副職更不要跟正職出現嚴重的正面衝突

這條最重要。

既然正職副職之間有不可避免的利益衝突,那麼就要智慧應對了。

關於人員安排、資金使用等這種關鍵事務,須知是每個正職都牢牢把握在手中的權利,不要想著在這些方面去分一杯羹,這是大忌。

萬一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對副職的影響遠大於正職,一般都會調離副職,還會影響以後的升遷,那樣損失可就大了。


副職到底該怎麼幹?

依我個人十餘年的經驗來看,副職最好的定位:“輔助正職、做好管理;落實工作、盯住執行;發揮能力、幹出業績,為自己未來提升奠定基礎”。

1、區分情況恰當彙報

如果副職什麼事都彙報,那麼你跟一個普通主管有何差異,會顯得你很無能,也把自己本應有的權利主動讓出去了。

什麼事都不彙報,那麼你“搶班奪權”這事做的也太明顯了,不管誰是正職都難以容忍。

所以,做到區分情況、恰當彙報是最好的選擇。

怎麼分情況?

涉及到人、錢或者更高層領導等這類敏感事情的,一定要彙報。

至於涉及到具體的事情,那就只選擇大事或重要的事彙報即可,其他工作中的事自行處理決斷。

如果實在拿不準了,寧可多彙報,也別不彙報。

2、跟正職搞好關係

在正經嚴肅的工作關係之外,如果你跟正職之間能建立起來一種熟絡甚至是親密的關係,那麼你在工作中將會“如魚得水”。

喝酒吃飯也好、過年過節登門拜訪也好,總之,透過這些行為,你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很尊重你,跟你是同一條心,絕不會害你。

同時要注意對正職的態度,跟正職之間的關係做到“尊重而不盲從,禮貌而不謙卑”,決不可覺得太熟了,就不注意語氣態度等細節,這也是大忌。

給工作關係加上一些額外的附加值,你會獲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對你順利開展工作或升職,絕對是加分項。

3、要搭上更高層的關係

永遠不要把希望寄託在某一個人身上,正副職之間是有天然的矛盾,利益的衝突都不可避免。有時也不是你一直退讓就能解決的,因此你需要另外一條腿支撐你。

那條腿就是:結識更高層的領導,並跟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爭取他們的支持。

這就是你的籌碼。

一方面在有機會出現時,他能幫你爭取。另一方面,如果你們正副職之間出現了激烈的矛盾,他能在關鍵時刻挺你一下。


結語

副職確實不好乾,正職都會將絕對權力牢牢的握在自己手裡。

但只要做到不踩太強勢、太盲從、正面衝突這三個禁區,就能跟正職之間平和相處。

如果更能做到分情況恰當彙報、跟正職搞好私人關係、跟更高層搭上關係並爭取他們的支持這三條,那麼你必能順利開展工作,更能早日升遷為“正職”。

歡迎【關注】“職道明”,10餘年資深職場經理人,每日分享最新最有價值的職場經驗、個人成長、財富積累方面的深度好文,歡迎留言討論。

悅讀視界者


【職場觀點】
職場中,大多數的人晉級都是從基層一點一滴乾起來的。所以,在單位中擔任副職,可能是你在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常言道:“官大一級,壓死人。”,副職和正職之前雖然只有半級之差,但是依然差別很大。副職,一個很尷尬的位置。要做好複製的工作,就必須先了解清楚副職的主要職責是什麼,然後再根據職責選擇好的工作方式。我將從這個方面進行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副職,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開會的時候,要你煞有介事的討論問題,但是拍板的那個人不是你。你還必須坐在一旁拿著筆,煞有介事的記錄著。還要假裝自己很仔細,到最後可能就是個湊數的。
做事情的時候,你又是一個帶頭的,那些比較困難,又容易得罪人的,又需要領導參與的事情,可能往往落到你這個副職的手裡。
面對如此的敬重窘境,作為副職,應該怎樣做才能夠順風順水、逆風翻盤呢?搞清楚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副職的職責是什麼?

01

副職的職責

每個單位的每個部門,在部門人員比較多的情況下,一般都會有一個副職。現在管理學上,對管理幅度超過15個人的崗位,都建議設置副職,幫助正職人員完成管理工作。副職的工作角色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管理者

雖然是副職,但是屬於公司的管理序列,屬於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主要複製協助正職管理人員,完成對部門工作的管理、佈置、人員考核等等。

第二,參謀

副職管理者,有職責幫助正職管理人員完成部門業績、解決困難,以及戰略規劃的制定。向正職管理人員提供建議、反饋問題。但是,做決定的應該是正職管理人員。
中國有句俗話:“參謀不帶長,放屁也不響”。也就是說在部隊裡面,參謀人員是能夠參與戰略規劃、制定的,但是隻有參謀長,才有可能參與到政策的決定。所以副職人員,往往在部門內部起到的作用是參謀,而非參謀長。

第三,政委

其實,副職人員在部門內部也起到政委的作用。按照正職人員的工作安排,要幫助其管理部門內部人員的情緒,協調各種資源。
在職場的管理序列中,一般是正職人員負責制。部門的正職領導需要承擔部門的業績、考核指標,完成工作規劃制定等。

02

那麼副職人員應該怎麼處理自己在單位的尷尬地位,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多請示

工作過程中,由於複製人員在決策方面的權力不足,所以要要多項政治人員進行請示。一時事情得到他的認可。或者授權才能夠進行實施。工作過程中多請示,多彙報會有以下幾個優點。

1、看態度。
多請示上級(正職人員),可以通過請示過程中的交流,獲得領導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態度。以判斷自己對工作的規劃和安排是否滿足正職領導的要求,防止與正職人員發生衝突,產生隔閡。
可以從與領導交流過程中的語言、口風態、度,來體察到領導對各項工作關注的輕重程度,判斷自己需要干涉的程度,以及事情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期望。由此,可以指導自己工作的開展和工作方向的選擇。
2、表示尊重。
多請示的做事方式,可以讓你的正職領導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由此,可以扭轉他對你的看法,減少對你的防範,減少你對他的威脅感,以獲得更多的授權,能夠更大程度的掌控自己的工作和職責。
3、區分職責劃分。
在很多的企業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中,對於副職人員的職責描述是很是不全面的、很粗略的,或者根本沒有對職責進行明確的劃分。那麼在與領導多彙報的過程中,可以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防止越級、越權的事情發生。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與正職保持謙遜、緊密、有效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多提方案,少下決定

在針對具體的工作過程中,要多向領導提方案,少下決定。
1、多提預案。
在針對具體的事情,提供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如果僅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容易被對方理解為這就是你決定的事情,或者說這就是你唯一能夠提供的方法。無論是在職責劃分,還是在能力方面都有不好的影響。所以在請示工作的過程中,要多提議案,提2至3個預案,並說出各種預案的優缺點以及注意事項,供領導進行選擇。
2、請求指正。
針對具體的事情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還應該順帶提供各個方案的缺點,或者擔憂的地方,並請領導給予指導。如此可以讓領導感覺到得到尊重,也可以給予其一定的成就感,有利於你快速的拿到他的授權,而且規避掉自己的責任、風險。
試想一下,你每一次去彙報工作,領導都找不到需要指點或改正的地方,該是一件多尷尬的事情。
3、少做決定。
針對具體的事情,尤其比較關鍵的事情,要避免自己做決定。將決定的權力牢牢把握在正職領導手中。否則,會讓他感覺到權利受到威脅。

第三,嚴格執行決策

人與人的思想是有很大差別的,在工作過程中,副職人員很難避免與正職人員產生意見上的分歧、決策上的分歧。副職人員有職責將自己的想法作為建議,提供給正職人員參考。但是,一旦正職人員做出決策,副職人員就必須嚴格執行其決策。切忌三心二意、敷衍、磨洋工,否則,將影響正職人員對你的看法,也影響部門的整體業績。

03

副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不要什麼都不幹。

有些副職人員不知道怎麼權衡自己的職責,不知道怎麼幹,最後索性什麼都不幹,這肯定是不對的。公司把你放在副職這個職位上,拿著副職的薪水,什麼都不幹,肯定是自己的失職。不知道怎麼幹,就與正職進行職業化的溝通、彙報,或者進行信息反饋,交流過程中,你自然知道該怎麼幹,幹什麼,幹到什麼程度。

第二,鍛鍊承擔責任的能力

雖然副職不能夠作出最終的決策,但是,工作中也要鍛鍊自己承擔責任的能力。部門多是正職負責制,正職人員往往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和風險。副職人員要想晉升為正職,就必須鍛鍊自己承擔這些責任和風險的能力,以便日後晉升。

第三,把握競爭的機會。

副職人員應該認清自己不只是有正職這一個領導,也非只有等待正職升遷這一個晉升線路。部門的業績和風險有正職人員來承擔,那麼,這些業績和風險所帶來的收益自然也多有正職人員來享受。所以,在除正職外的其他上層領導面前,要合理的展示自己的實力、工作能力,以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比如,新成立部門,副職人員有很大的可能成為新部門的正職人員。

【觀點總結】

副職,在很多企業中確實是一個相對比較虛、責任比較輕的角色。尤其對於中基層管理者,不客氣的說,這種角色可有可無,只是略高於普通員工。所以在工作中。要能夠放低身段,把自己的定位定的更低一點,讓自己蹲下來,以尋求更好的機會,能夠及時的進行跳躍、躍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