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戰馬那麼難養,如果喂戰馬吃雜草或莊稼收完的草會怎麼樣?

六點來得及


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吧。

其一,軍馬之所以難養,是因為軍馬的要求很高,不同於普通的民用馬匹。軍馬是組成騎兵最主要的部分,而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屬於高機動性部隊,在戰場上不論是實行戰術迂迴還是追殺殘敵都有著十分傑出的作用。

然而,古代對於軍馬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們都知道漢武帝為了得到大宛國的汗血寶馬不惜派遣大軍萬里遠征,但其實真正的軍馬不需要它們日行千里,而是要它們具備超常的耐力,可以連續奔跑作戰,配合騎兵的長途奔襲,當然,對軍馬的體高、體長、骨骼結構等也會有具體而微的規定。軍馬最主要的食料是肥美的水草,在行軍打仗時則主要是穀草、稻草、麥桔和野草,有的時候為了提高軍馬的戰鬥能力還會餵食以豆類、麩皮類和穀物雜糧為主的精飼料。

其二,則是適合養軍馬的牧場太少了。中國歷史上的養馬場大部分都分佈北方(西北方),包括河西走廊、河套地區、幽州(現北京)以及東北的部分地區。軍馬的牧場必須水草豐美,而且有足夠的空間讓軍馬自由奔馳,增強體格。再者,相應的氣候條件也要適合。

中國各朝代中,最可憐的就是宋朝。西邊河西走廊以及河套地區在西夏的手中,幽雲十六州又被遼國佔據,換句話說,便是宋朝連養馬的地方都沒有。為此,王安石變法時曾經提出一個“保馬法”:將馬匹分給百姓飼養,一旦戰爭爆發,再從百姓手裡將馬匹徵回。但是,這些馬匹流入百姓家中之後,一部分病死了,剩下的一部分羸弱不堪,根本上不了戰場。題主所說的“喂戰馬吃雜草或莊稼收完的草”在戰時算是補充草料的一個方法,但是在平時,是無法養肥馬匹的。

我國現在還保留著很多軍馬場,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參觀一下,感受一下軍馬的飼養過程,便知道一匹戰馬的養成是多不容易了。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這個問題問得有些智商欠費啊,好像在現代社會餵養戰馬就容易了似的。但為了完成任務,還是陪你扯扯淡吧。

先看一個例子: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華天從廣東商人江逢燦手中獲得了3000萬元的贊助,當時華天用這筆錢買了5匹賽馬,最便宜的一匹10萬歐元,最貴一匹35萬歐元。按照此前的報道顯示,平均每匹馬每個月的訓練費和飼料費用高達5000英鎊,5匹馬一個月要花費2.5萬英鎊。再加上華天整個團隊的支出,這3000萬元贊助費很快就花完了。

在古代,對戰馬的飼養肯定是比不上現代的賽馬,但也不能差到哪裡去啊,基本的營養得保證吧,還得靠人家給你賣命呢。如果給戰馬喂雜草,那麼還不如騎著牛去上戰場呢,這是典型的又想馬兒跑,又不想給馬兒吃草啊。讓你你幹嗎?

其實對於騎兵的問題,在古代中原的軍隊編制中,騎兵是一個重要的兵種,但所佔比例絕對不高,主要還是養騎兵太花錢了:首先得有馬場,其次得有駐軍守護,再次騎兵養兵費用太高了,養一個騎兵可以至少養三個步兵。如果沒有養馬場,就得放到農戶家裡養,那麼在古代的生產力水平下,需要至少5戶才能養得起一匹能騎乘的馬,如果要求上戰場,可能還要分攤。會嚴重影響民生。

因此古代草原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戰爭,基本上都是遊牧民族佔據了戰略主動,他們有大片的牧場可以放牧,從小就訓練,長大了既是牧民,又是騎兵。他們對中原發動戰爭,可以在短時間內集結起大量兵力,且以劫掠為主,機動性、靈活性強,打完即走,讓人非常頭疼。反觀中原,以農耕為主,兵力以步兵為主,集結慢,靈活性差,以守城為主,看到騎兵在城外撒野也是鞭長莫及。因此中原往往以守為主,除非國力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發動戰略反攻,指的就是騎兵的發展達到一定的程度。

不少網友們說宋弱,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往往是輸一場就傷筋動骨,這就是由於宋朝沒有養馬之地,沒有足夠的騎兵對抗遊牧民族的騎兵,焉能取勝?因此終宋兩朝,都無法在對外戰爭中挺直腰桿,由此可見騎兵的重要程度。


那一見的風情2


這件事是古代幾百年的大事,

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生產技術上的重要分野,

遊牧民族,遊牧牧馬,草場大,佔地廣,水草鮮美,重要是草籽,有營養,馬群在一地一會就吃沒了,所以要遊牧,

中原農耕,沒啥草場,玩不起牧馬,

但是西漢時期,黃河流域種大豆高粱,人吃豆腐,馬吃豆腐渣,豆粕豆餅,高粱粰子,也加點大豆,稱為料。

中原馬因為吃料而勉強能與草原馬對抗,

燕雲十六州,黃河河套地區,都是以大豆高粱為基礎作物,但這是和平安定時期,漢唐兩代,到了宋代,就不行了,戰亂,沒條件種植大豆高粱,養不起馬了。

電影《紅高粱》講的就是這一帶的馬高粱,野高粱。

《黃河大合唱》有

“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裡?"

“我的家在陝西,種的高梁和小米"

說的就是河套高粱。

中原王朝漢唐時代都是用河套的大豆高梁,豆粕高梁粰子。

中原戰馬吃馬料,草原戰馬吃鮮草,體能體質各有所長,可以彌補場地奔跑不足。但沒有絕對優勢。

這個問題是漢代淮南王劉安解決的,可到宋代又不行了。


星輝650


由於地理位置的影響,中原戰馬的戰鬥力是沒有草原地區的馬匹質量好的,所以飼養戰馬首先需要一片土地肥沃,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場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古代的戰馬並不是所有的馬匹都可以勝任的,優勝略汰,只有最好的馬匹才能成為軍馬,而來自高寒地區的戰馬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由於成本原因,古代馬匹的數量原本就比較稀有,再加上戰馬的要求較高,所以,古代飼養戰馬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

馬是奇蹄目動物,它的生理特性決定它不能像牛羊一樣具有多個胃,不會對吃下去的食物進行反芻。而且因為戰馬對飼料只能消化40%不到,這些就導致了戰馬對飼料的消耗量非常大,所以古代騎兵出行,還需要比戰馬數量大三倍左右的牛來進行拉運飼料。這就直接導致了古代戰馬出行的成本更高了。

而且對於古代的戰馬最適合的飼料是黑豆和苜蓿,但對於古代的生產力低下,所以在饑荒或戰爭時期,老百姓甚至都吃不起這樣的糧食,但為了戰馬的戰鬥力,這些飼料又必須得提供。所以,古代的戰馬是非常難養的,但為了保證戰爭的快速勝利,這些又是必須的。

如果喂戰馬吃雜草或莊稼收完的草,它的營養可能會不足,那麼它會變得體重變輕,戰鬥力大打折扣,對於戰場作戰,是一個非常不良的因素,可能會直接導致戰爭的失敗。





麻衣白髮


大概是高寒地區出良馬,天山也是高山上出良馬。因為高寒馬不容易得病,體質好。還有馬吃草,水草豐美的地方在草原,尤其是秋天草籽成熟馬吃的好。再一個就是,馬必須有足夠的運動場所。懷孕的母馬我記得運動不夠還不行,野蠻體魄還是北方好,南方不適合戰馬,還有養馬必須技術成熟還全面,北方人和馬打一輩子交道,這個才是最關鍵的。


春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古代打仗就是搶牧場,牧馬場丟了,妥妥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