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開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後,考古隊:選址驪山,秦始皇犯了大錯

自古以來,帝王的陵墓總要在那些依山傍水的寶地精挑細選。然而,在挖開上百座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後,考古隊突然發出感嘆:將帝陵選在驪山,是秦始皇犯的一個大錯。

挖開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後,考古隊:選址驪山,秦始皇犯了大錯

秦始皇陵坐落在驪山北麓,碑臨渭水。想當年,李隆基在驪山為楊玉環修建華清池,二人沉迷於秀美景色中,遲遲不肯回宮。如此看來,驪山的風景那是極美的。秦始皇選址在此,也並不稀奇。那麼,為什麼考古專家會說秦始皇陵選錯地了呢?

挖開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後,考古隊:選址驪山,秦始皇犯了大錯

第一:按照史書《漢舊儀》的記載,驪山多金多玉,“故始皇貪而葬”。修建過程中,工匠遇到幾大問題,“鑿之不入,燒之不燃”,李斯冒死諫言,卻也只得到“旁行三百丈”的指令。考古隊在測量過驪山的地質構造後,發現驪山北側地址斷裂位移。同時,還在封土南側七百米的地方,發現重力強度局部異常的情況。這個發現正好與史書記載吻合。考古隊認為,在當時的修建過程中,因為最初的選址地質並不適合修建陵墓,李斯遇到無法逾越的難題,只是秦始皇十分堅持,最後只能旁移三百丈,重新修建地宮。

挖開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後,考古隊:選址驪山,秦始皇犯了大錯

第二:從地層堆積來看,在修建地宮前,驪山屬於南高北低的緩坡地形,每逢下雨,這裡就會迎來山洪,洪水一瀉而下,對於地宮肯定要造成不小的損傷。考古隊在挖掘鎧甲坑和百戲陶俑坑時,都曾在坑口發現1米到2米深的沙礫層,其中還夾雜著不少巨石塊,這些都是在山洪衝擊下產生。儘管修建者也想到了這個問題,特意在陵園南側修建了一條長達3500米的人工大壩,但依舊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挖開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後,考古隊:選址驪山,秦始皇犯了大錯

第三:驪山的地下水位置大概在20米左右,秦朝遠比現在潮溼,潛水深度自然要更高。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記載秦始皇陵的修建過程:“穿三泉”、“下錮三泉”。看來在修建陵園的過程中,工匠們果然也遇到了地下水的難題。目前看來,工匠們還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地宮中修建了規模龐大的排水系統。

挖開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後,考古隊:選址驪山,秦始皇犯了大錯

古代帝王修建陵墓,講究的是土厚水深。秦始皇陵顯然並不符合這一標準。如今發現的上百座陪葬坑的佈局更是毫無規律,這與秦朝頗為講究佈局的墓葬截然相反。這也不是秦始皇追求不同,而是驪山確實不適合修建陵墓。

如今看來,秦始皇為了修建自己的地下帝國,強推進程,勞民傷財,未必不是秦朝早早結束的隱由。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