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的這棵松樹,因為救秦始皇被封了一個官!


泰山上的這棵松樹,因為救秦始皇被封了一個官!


泰山,歷來有五嶽獨尊之稱,先不說這古往今來,帝王將相的登頂封禪何等氣派,也不說這文人墨客在泰山上留下了多少碑刻銘文。

單說這泰山的自然風景那也是無限壯麗,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山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尤其是泰山的蒼松翠柏那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泰山上的這棵松樹,因為救秦始皇被封了一個官!


在泰山上,有名的松樹那可是太多了,每棵名樹的背後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那麼老夏就先來說說這個五大夫松。

話說這棵五大夫松啊,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裡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往上看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山道百折、雲霧繚繞、迷離耳目、松濤陣陣、聲傳千谷、萬壑不絕。下望雲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是濺花瀉珠,風景之秀麗溝谷之清幽那真是難以言表。

傳說,當年秦始皇剛做皇帝的時候,特別地迷信術士和長生不老,有一天手下的星象使發現東南方向有天子氣。這可了不得了,天下不可有二主啊,皇上也害怕別人奪了自己的皇帝寶座。

於是秦始皇就帶著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蕩蕩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借這個機會上報天地之功,更重要的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震服天下,壓住這股帝王之氣。


泰山上的這棵松樹,因為救秦始皇被封了一個官!


登山的這一天,正值豔陽高照,是晴空萬里,這秦始皇爬到半山腰,雖是騎馬乘轎,卻也早已累得汗流滿面。忽然之間,天氣驟變,烏雲從山頭滾下,頓時之間天昏地暗,風雨雷電是一齊襲來。秦始皇措手不及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匆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更是早就亂了套了,鑽洞的鑽洞,爬崖的爬崖。


泰山上的這棵松樹,因為救秦始皇被封了一個官!


不一會兒,風飄雲散,雨過天晴,始皇帝因為躲在樹下,一點雨也沒淋著,保全了尊嚴,心下大喜,為了賞賜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 " 五大夫 ",硬硬的給棵大樹封了個大官。


泰山上的這棵松樹,因為救秦始皇被封了一個官!


這皇上也夠荒唐的,放到現在,這叫濫用職權,但是在封建王朝啊,做皇帝他就是這麼任性。誰知這聖旨剛下,就聽到半空中可有人說話了:" 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麼亂封左右。"

原來,正逢泰山神巡遊泰山,正好看見剛才荒誕無稽的一幕,於是駐足雲頭,小小地警示了一下這個千古帝王。始皇帝一聽這個話,嚇了一大跳,左右上下尋找了半天也沒看到半個人影,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是實在晦氣,也擔心真有神人怪罪,心裡很不塌實,這封禪呢最後也就弄了個草草收場。


泰山上的這棵松樹,因為救秦始皇被封了一個官!


但是俗話說的好,君無戲言,秦始皇的聖旨可是下了,把大樹封為了 " 五大夫 " 從此,以後人們便將此樹稱之為 " 五大夫松 "。再後來,傳來傳去傳成了五棵松樹,其實在當年就是一個大松樹而已。

五大夫在秦朝是個官名,它可並不是五棵松樹。據說,在萬曆三十年,泰山之上山洪瀑發,當年護駕的秦松被大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年間補種的。而且當年那棵秦松是在泰山的山後,而現在的五大夫松呢,卻栽種在了山前的十八盤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