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思想被當時一些人稱之為封建糟粕,為什麼在當代社會官方依舊推崇他為中華文明的代言人?

御靈飛


如果從教育理念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沒有錯,那就有存在和弘揚的理由。即便我們今天的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也是著重理想教育為主,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也是一種情懷的激勵與鞭策。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其獨特的文化博大精深。社會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波瀾壯闊,歷經磨難,九生一死,但終挺過來了!事實無數次證明,中國文化對其世界的認知與求同存異的宇宙觀理念是維繫這個民族的命脈所在,雖說現代化社會與中華文化有許多的不相適應的地方,一些理念是落後的槽粕需要摒除。然而,我們很難理清或極難界定那些是應該保留或應屏蔽掉。就如一顆大樹,剪掉病枝是明智的,但不能因樹有病而砍掉這顆樹。

中華民族的延續和完整性就如同這顆樹,有人比喻是民族的根或魂,即使全球華人不管在哪裡,也會魂牽夢繞地認同中華文化特有的風俗與理念。

如若我們十分認真地去給這個大樹做手術或進行技術嫁接,那麼,可以想象得到,這顆樹會面目全非,以致不倫不類最終奄奄一息。

這~就是主流社會應秉承的理念,儘管有人將小學生課文中的古漢語減之再減之,這兩年有所恢復。

盡全力維護中華民族的文化並不是保留那些槽粕,只能是在現代化的進程過程中,靠主流社會的引導與民眾生活品質和精神面貌的提升逐步地一點點消蝕掉。

慢慢來,給點時間。


一片陽光喲


這個問題提的“尖銳”!只是我沒有看到官方把孔子作為文明的代言人!

1.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儒家思想統治了我們幾千年,也因此使得“,底層階級”始終被壓迫,被剝削,被奴役。而且儒家思想的教育是要尊上,逆來順受,不可抗爭!

2.所以才有以後的反封建的出現。而我們黨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傑出代表,也因此才把幾千年來生活在被壓迫剝削中的窮苦人解放出來。怎麼可能官方把孔子當做文明的代表呢?

3.如果把孔子當做文明的代表,那意思是再要回到封建的,被壓迫,被剝削的生活中去麼?顯然不是!

4.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孔子的思想是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就一切都是錯的。偉人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用其精華”!

5.時間與空間造成人對世界的認識受到侷限。認識的錯誤並不奇怪,也不可避免。我們反對孔子的是維護封建禮教的東西,但是他的學習,教育,科學的東西不是一概是錯誤的。過去,現在,未來還是要用的!


衛興潤


儒家思想被一些人稱為封建糟粕,為什麼國家當前還推崇?回答這個問題有兩個重點:什麼是封建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思想嗎?


什麼是封建思想?“封建”的正確含義是“封”土“建”國。在金文中,其字形好似“用手扶樹以埋土”,所以“封”的本義主要是把樹放到適宜其成長的位置,後來延伸為“疆界”之意。從中國歷史上看,典型的“封建”社會應該是周朝的前幾百年,後面的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已經是個傀儡,所以整體上就無法再認定為封建了。至於周之前的商朝,根據現有資料算作封建,似乎少有勉強,或許可以認為是“封建社會早期”吧。

半個多世紀以來“封建制度”一詞的流行,主要是來自西語的feudal system,其原始意思為“領地制度”,領主們從國王那裡得到領地,然後組織農民進行耕種收穫。由於歐洲一千多年的中世紀被稱為是封建制度,二十世紀的某些中國史學權威就必須在中國歷史上同樣找到“封建社會”,因此就指鹿為馬地把民國之前的中國,尤其是秦-清之間的兩千多年定性為封建社會。從此,莫名其妙地產生了一系列相關詞語,如封建思想,封建意識等等,也讓無數人因為這個無厘頭詞語背上了一生的“黑鍋”。更為嚴重的是,從此這輝煌的兩千年就成為黑暗的,吃人的,愚昧落後的代名詞,直至今天許多國人仍然抱著這一顛倒黑白的觀點。



封建制度 一詞是某些人對待我優良傳統和輝煌歷史的指鹿為馬式錯誤命名。同樣,中國歷史上也沒有西方古希臘羅馬那種“奴隸社會”,即使是周朝之前的商朝時期雖然有一些奴隸,但也算不上奴隸社會。根據專家對殷墟出土的13萬片甲骨的研究,殷商當時累計人牲(祭祀用奴隸)總數只有13052人,兩百多年中只有一萬多奴隸,這當然不是奴隸社會。

孔孟之道是封建思想嗎?封建一詞乃指鹿為馬之作,曾經被用來整治無數人的帽子“封建思想”自然是一個可笑的偽詞語,作為秦-清帝國時期主流意識形態的儒家思想當然不是什麼封建思想。從儒家的奠基者周公,到使儒家發揚光大的孔孟,再到對儒家思想進行發展的理學,儒家先賢們的理想和追求一直是 治國平天下。



如果把儒家與當今流行的西學主流相比,最主要的特點是儒家主要面對的是人類社會,而西學(含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則重點在自然界,而人類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類。因此,在西學中,人與一草一木一蟲,或一臺機器,沒有本質不同,莎士比亞所高喊的“多麼了不起的傑作”,至今仍然只是在口號中,理論上,而非現實世界裡。

一個世紀之前,由於中國發展進入低谷,又恰遇西方國家獲得葵花寶典並且練功小成,結果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局面:一個羸弱多病的老大帝國面對多個身健爪利的新長成虎豹,中國的確處於兩千年不遇之大變局。之後的一百年中,由於藉助科技等寶典,歐美強大到獨步世界,西風吹遍全球,西方的一切都成為最好最強最佳。按照那些人的高論,落後捱打的中國則一無是處,上溯三千年,都是落後的、愚昧的,應該馬上拋棄,而且要掘地三尺肅清流毒。按那種高論,三千年的歷史上,中國一直是愚昧落後於歐美;而造成這種局面的罪魁禍首就是:封建制度,孔孟之道。



在這裡,我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指鹿為馬”,什麼是”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幸虧近幾十年來,中國主流認清了上述論調不過是無知無禮之徒的胡言亂語,端正了對中國歷史,對儒家思想的認識,才給了我們今天討論這個問題的可能。


無中生有hz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不同情況。

在當年五四運動之後,以“孔子”作為牌位的封建禮教被打翻在地。

我們都知道封建禮教是束縛人性的,他本身就是為了封建統治而服務的。而孔子的儒家也更多的是強調約束自我,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去從外部尋找突破口。

工業革命前的封建統治者們,當然可以用這套東西來約束上下,但是到了工業革命之後,這套東西已經行不通了。

中國已經被西方列強用大炮鉅艦打破了大門,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科學、民主才能夠改變社會現狀,只有奮起直追努力實行工業化,才能夠真正的從深淵中擺脫出來。

而舊時代的官僚們卻依然思想保守、落後,你等這些“老爺們”去慢慢的改良,不過是緩不救及罷了。

所以,我們只能夠採取有些粗暴的革命手段,這也就是毛澤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原因。

當時已經是需要革命的狀況了,而革命就只有將舊時代的代表打倒,然後建立新時代的秩序才能夠刮骨療傷。

不然你仍舊是用舊時代的那套東西,思想也是舊時代的東西,最終的結果只能夠是像辛亥革命一樣,革命的果實仍然是被舊時代的落後守舊份子所竊取。


至於今天官方又開始推崇孔子,這是因為今天的我們基本上完成了社會改造,中國的局勢沒有那麼的危險了,我們需要將過去不分好壞一起切割的其中好的那部分接續起來。畢竟這個是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畢竟孔子的本意還是進步的,後面的封建禮教主要是統治階級借用了他的外衣來作惡的。

現在我們基本上將舊時代的東西都清理乾淨了,民眾也基本上有了一個自己的判斷能力,大致上還是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而且今天中國提倡的主要還是科學、民主,國家的指導思想還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過去的諸子百家不過是有選擇的繼承,作為一個有益補充罷了,主次關係仍然是鮮明的。

我們現在提倡孔子,並不是代表我們要回流到過去,我們只不過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了自己的過去。


葉好古


五四運動以前,官方對儒家的態度是一取盡取,同時又加工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所以那時的中國人固步自封,奴性深種。

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革命運動,打倒孔家店只是其中之一。

五四運動以後,官方對儒家的態度是一棄盡棄,同時又積極學習西方,希望成就一個強大而不受欺凌的中國。

所以,英語成了必學科目,科學技術成了最重要的攻堅方向,中國成了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

但是,與此同時而衍生出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讓執政黨意識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西方的文化講究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赤裸裸的叢林法則。而儒家文化講究以和為貴,天下一家。

由此可見,中華的思想文化是遠超西方的,故而今天提出全面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設方向。

子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對儒學一棄盡棄是錯的,對西方一取盡取也是錯的。正確的做法是取不盡取,棄不盡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復興國學的口號一出,各種讀經班,女德班,國學培訓,國學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只是他們教授的內容,百分之九十是在開歷史倒車。

穿儒服,行古禮,念死經。

以復興國學之名,行糟蹋國學之實,這也難怪今天國人會對“國學”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了。

黨中央再深明大義,也抵不住豬隊友們瘋狂消耗的公信力。

國學的精華不勝枚舉,將來我會將其一一展示出來。

子道不絕,我將繼興。


源一


什麼叫‘‘封建糟粕’’?就是流行在封建社會的思想,但在現代社會的人看來已經不合適,並對人性有明顯的束縛和損害的思想。如將再嫁的女人視為不貞潔,甚至沉河,這在封建時代也許都覺得合理,能淨化社會風氣,但這是歧視女性的典型做法,而這種思想的根源,也能從儒家經典找到依據,‘‘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孔子就是把女人當成要養的私人財產之類。後世儒家更發展出‘‘三從四德’’的觀念,這是封建社會形態決定的。

然而,孔子以其《論語》為代表建立的儒家思想,總的來說植根於中華大地的土壤,封建社會也是祖先經過的社會,維繫一個社會體系必須有強大的思想體系,孔子被歷代封建帝王加以尊號,如‘‘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絕非偶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字哪一個不是經典之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個人修身放在首位,即使今天的文明社會又豈有二致?‘‘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的思想的確博大精深,合理的成分佔多數,而且又產生於二千年前,極為難能可貴,要知道,二千年前,希臘有了希波拉底,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他們的思想也堪稱輝煌,但以孔子為代表的先秦諸子百家那時在東方大地上也搞得風生水起,一點也不比西方遜色!作為炎黃子孫應為此感到驕傲,並將他發揚光大!以孔子作為中華文明的代言人,舉雙手贊成!

認真翻看一下《論語》,你就會不僅贊同孔子的深刻思想,還會發覺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可敬的智者,可愛的長者,不愧為‘‘聖人’’的稱號!



陰陽家6


儒家文化的精華與糟粕

作者/董海發

如何區分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與封建糟粕呢?

我們說儒家文化有封建糟粕是特指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為封建社會國家指導思想之後被篡改、閹割、歪曲的儒家文化,並不是泛指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因為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一一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已及人的泛愛文化是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世家庭倫理道德。 只要有人類,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就不會過時;只要人是父母養育的,不是工廠機器批量生產的,家庭倫理道德就永遠不會過時。

由此可見,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儒家文化的封建糟粕是漢後封建統治者及御用文人附著於其上的封建糟粕,是新文化運動應該真正打倒的“孔家店”。

我們今天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是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並不是漢代以後被歷代封建社會統治者及御用文人篡改、閹割、歪曲的儒家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兼容幷蓄。中華文化是儒釋道“三位一體”的綜合文化,從公元前134年開始儒家文化就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主體文化、主脈文化。明代大儒王陽明說過,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房舍的話,儒家是正堂,佛家、道家就是廂房。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時期儒家文化從民間流行文化提升為國家正統文化,從百家爭鳴中的一種學術思想,上升為獨尊儒術的國家指導思想。從此儒家文化作為國家意識形態長達兩千零四十五年(公元前134——公元1911年)

以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為國家指導思想為標誌,儒家文化劃分為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儒家文化與漢後封建社會國家指導思想儒家文化兩種類型:

一、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是百姓修身齊家的道德文化

所謂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儒家文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在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的民間文化——儒家文化,其精華思想就是以“仁者愛人”為精髓而依次展開並遞進的三句人文主義的人本思想:

第一、國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管子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第二、人以德為本的貴德思想——曾參曰:“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俗話說“人無德不立”

第三、德以孝為本的重孝思想——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文化因為是民間文化所以堅持家庭倫理道德為主,突出以姻緣血緣為紐帶的孝親文化,突出以德治國的泛愛文化,主張以孝立德、以德立人,以人立國,從而建立人人相親相愛、以禮儀為用、以和諧為貴、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這就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這是中國人塑造健康人格的立人之本。沒有這個立人之本,人就成為有人形、披人皮、穿人衣卻沒人性、沒人格、沒人品的衣冠禽獸!

2、儒家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這是中國人構建和睦家庭的齊家之本。沒有這個齊家之本,父子就變成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互恨仇人!

3、儒家推已及人的泛愛文化。這是中國人構建和諧社會的修身之本。沒有這個修身之本,人與人就變成我害人人、人人害我的互害仇人!

儒家文化這三個思想精華是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世家庭倫理道德!

綜上所述,

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樹苗,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樹根,

推已及人是做人的樹枝。

樹苗要長成參天大樹,首先要給樹根施肥澆水,否則,再優良的樹苗也會枯死。所以,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只有根深葉茂,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否則,就是永遠長不大、長不高的低矮灌木!

二、漢後儒家文化是變汁變味的皇帝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文化

所謂漢後儒家文化 ——就是公元前134年漢代以後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國家指導思想。從公元前134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長達2045年。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人效忠皇帝”為中心而依次展開並遞進的三句封建主義的帝王思想:

第一、國以帝為本的皇權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第二、帝以刑為本的法治思想——秦法規定路邊倒點垃圾就要剁手,“五人盜,贓一錢以上,斬左趾,又黥為城旦”即五人一同偷盜,偷盜一枚半兩錢以上的罪犯,要被斬掉左腳趾,同時還要在臉上刺字後判四五年徒刑去修築城牆。

第三、刑以殺為本的暴政思想——商鞅以“謀反罪”而被五馬分屍,呂不韋以“操國事不道罪”,被逼自殺,李斯以“謀反罪“,“腰斬咸陽市”。秦二世甚至提出“以殺人眾者為忠臣”。 漢後儒家文化因為是國家文化所以堅持政治倫理道德為主,突出忠君愛國的忠君文化,突出以法治國的嚴刑峻法,主張以忠立德,以德立人,以君立國,從而建立人人效忠皇帝、以刑罰為用、以皇家為貴、天下為私、世代沿襲、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

綜上所述,我們今天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並不是漢代以後被歷代封建社會統治者及御用文人篡改、閹割、歪曲的儒家文化。


董海發



儒家思想是100%分精華。

一、儒家的核心道德規範是私德——親親之愛:父母有慈、兒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義,兄長有愛、弟妹有敬。

此外還有公德,見利思義,君子救急不救貧。

二、儒家的政治主張,是約束和限制君權。孔子謂之: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約束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約束群臣。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權力——禮不下庶人。

今日謂之——憲政。

三、法治。

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

而法家則是法治的頭號死敵——法律體現君主得意志,君主牢牢鉗制刑罰,寧枉勿縱,夷族連坐。

儒家思想是古今中外最先進的文化。一百年前,日本為毀滅中華文化,收買了周樹人、錢玄同等一大幫漢奸文人。瘋狂的詆譭優秀的傳統文化。


楊朱學派


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是從所謂的新文化運動,砸爛孔家店開始的。尤其是被日本人洗腦之後的魯迅,罵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吃人的禮教”,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實際上真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盛名的都是學貫中西之人,比如胡適、林語堂等人。

魯迅的話是不可信的。他曾經罵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吃人的禮教。但從來沒有譴責過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而且中日一在上海發生戰事,他就躲入內山完造的書屋裡,尋求日本人的庇護。他是一個被日本人洗腦之後,意圖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者。

孔子,是聖人。位於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為什麼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歐洲沒法實現統一,而中國經過漢、唐之後的大分裂,仍然能實現大一統?文化和文字使然。

為什麼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如何艱難險阻,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都沒有斷代?也是文化和文字使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孔子大一統的思想已經深入到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這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已經成為中國人統一全球、建立大一統社會的源泉所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已經成為同化異族的強有力的武器。……

看將來的全球必將是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中華文化的天下。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華文化傳統肯定也要復興。現在需要真正進行教育體制改革,包括教材、理念。要讓中國人真正瞭解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將一切不該接受的外來文化的糟粕清出去,同時將中華文化好的東西介紹出去,讓世界接受中華文化,並崇拜信仰中華文化。


伯樂公


孔聖人的思想放在照妖鏡下看,不是完美而積極的,某種意義上來說,儒家思想有詐民理論及絕對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唯大夫論,形成了“ 上智下愚 ”的說教,不得抗辨、抗爭,否則視為不忠、不仁、不孝。中庸讓臣民永遠失去竟爭力和敢為精神。戰鬥民族就不需要中庸仁禮之說,一切依法與利益說話。君不為民謀福利就是混君,特郎普對美國人目前利益來說就是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