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和赖雅结婚时,炎樱愿意作证,她却宁愿在登记处临时找个人

张爱玲最优秀的作品,多数写于1943年和1944年两年间,但这不代表她后期没有好作品,主要还是因为后期她去了美国,大家对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比如《秧歌》就是1950年代初期用英文写的,先在美国出版,后来她自译为中文后才有了中文版图书。

《色戒》也是后来写的。

张爱玲的婚姻情况也是这样,早期她与胡兰成的那一段,众所周知。她与美国作家赖雅的婚姻,大家就知之甚少了。

这当然跟她的个性有关,也跟她所处的环境和处境有关。其实她和赖雅相伴十二年,感情融洽,虽然赖雅又老又多病,带给张爱玲很多麻烦和痛苦,但至少,他也给了张爱玲很多感情上的寄托和慰藉。

张爱玲和赖雅结婚时,炎樱愿意作证,她却宁愿在登记处临时找个人


胡兰成和张爱玲的这一段之所以被人熟知,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写了本《今生今世》。在台湾时他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吾妻张爱玲》,而那个时候,张爱玲已跟他离婚多年了。

但也因为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增加了读者对张爱玲的了解。

胡兰成是因为看了张爱玲发表在《天地》杂志创刊号上的小说《封锁》,对她发生了兴趣,随后与张爱玲交往,并于1944年结婚。

从相识到结为夫妻,不过是半年多的时间。两人签订了婚书,胡兰成写下“岁月静好,岁月安稳”,证婚人是张爱玲的闺蜜炎樱。

炎樱是混血儿,本名Fatima(法提玛),父亲是锡兰(今斯里兰卡)人,母亲是天津人。张爱玲与她在去香港读书的船上认识,成为闺蜜。与木讷不善交际的张爱玲相比,出生珠宝商人之家的炎樱,热情、活络,与张爱玲的个性较为互补。

她们因战争中断学业回国后,张爱玲靠写作出了名,身上所穿的服装很多都是炎樱设计的。对于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事,在《小团圆》中,以炎樱为原型的比比曾露出三分恐惧的笑容,有些气愤地说,那是第一个突破她防御的人。

其实张爱玲和炎樱离开港大回上海后的友情就不如同学时那样亲密了,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圈,交集远不如在同学时那样多。但炎樱依然是张爱玲最好的朋友。

这也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时,会请炎樱做证婚人的原因。

1947年6月10日,胡兰成收到张爱玲的决裂信,随后他给炎樱写信,希望她能从中说和。炎樱将此事告诉张爱玲后,没有理他。

张爱玲和赖雅结婚时,炎樱愿意作证,她却宁愿在登记处临时找个人


终结了这段婚姻后的1958年2月,张爱玲在美国的一个文艺营认识了费迪兰·赖雅,相识不到半年,两人就结婚了。

根据张爱玲写给好友邝文美的信来看,张爱玲与赖雅是在这一年的8月14日登记结婚的。

“我没有预先告诉你,因为我怕你又会送东西给我。事实上也只是登记,Fatima愿意作证,但我宁愿临时在登记处抓到一个证人。”

Fatima就是炎樱。炎樱比张爱玲先来美国,两人仍有不少往来。张爱玲初到美国时,还是炎樱陪她一起去拜访的胡适。此事发生在1955年11月。1958年初,张爱玲申请入住文艺营时,还是写信给胡适请他作保才成功的。

通过梳理,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炎樱虽然没有亲见张爱玲和赖雅的相恋经过,却也在不远不近处观望了此事。

张爱玲和赖雅结婚时,炎樱愿意作证,她却宁愿在登记处临时找个人


作为张爱玲的闺蜜,她再次做证婚人,也完全可行。

然而张爱玲却在给好友邝文美的信中明确表示,她宁愿临时在登记处抓一个证人。

不知道最后给张爱玲和赖雅证婚人是不是炎樱。但愿不是。

她已经做过一次张爱玲的证婚人,而那桩婚姻带给张爱玲的记忆并不那么愉快。从避讳的角度来讲,炎樱不该那么主动地要求做张爱玲第二次结婚的证婚人。

这或许也是张爱玲“宁愿临时在登记处抓到一个证人”的缘故吧?

参考书目:

《张爱玲私语录》(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

《忆胡适之》(张爱玲)

《小团圆》(张爱玲)

  • 书看完了容易忘,做点笔记记得牢。书里书外,都是人生。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本账号持续更新读书笔记,欢迎收藏、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