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為什麼被明朝人稱為千古一帝?

明孝宗朱佑樘這個人作為皇帝是一個頗為溫馨的,他在位時期被稱為“弘治中興”,是明朝三百年罕見的富有暖意,最得人心的篇章。即便是放到漫長的華夏史捲上,也顯示人性光輝。

《明史紀事本末》將其比之西漢文帝和北宋仁宗。以明孝宗、劉大夏主政的弘治勤政,也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為感人的年代之一。

明孝宗為什麼被明朝人稱為千古一帝?


力矯惰政,奮力勤政

自從明英宗開始的明朝就已經積弊叢生,一天不堪過一天。明孝宗繼位後,準備大刀闊斧,希望改變更新。

明孝宗的祖父英宗、父親憲宗,都是有名的惰君,整體不著國事。加上憲宗皇帝天生結巴,話都說不清楚,那麼就更少和大臣們對話。到了明孝宗一代,他完全不同於自己的爺爺和父親,他不僅:

“留心政事,悠禮大臣,每賜召對,幾如古之晝日三接。此本朝盛際也。”

然而,這種“極盛”的局面形成,也曾經經歷過較長而曲折的過程。

明孝宗繼位開始,就堅持“每日清晨視朝,遇雨則免”。雖然和他父親一樣極少時間召見大臣,偶有召見,言談甚短。直到弘治十年三月,才有一次較為轟動的召見,“舉朝詡為盛事”,過後又歸於平淡。

當時的朝中內閣首輔達成是徐溥,徐溥在崗十二年,就獲得過一次召見,還是軍事要務。按照這種節奏下去,他和爺爺父親的那種惰政又有什麼區別。

然而從弘治十四年十月開始,劉大夏入朝,終於喚醒了“沉睡”中的明孝宗。

明孝宗為什麼被明朝人稱為千古一帝?


劉大夏是弘治十四年秋天,由兩廣任上被召入朝任兵部尚書,一入朝,明孝宗就問他:多次召你入朝任職,為何總以病推辭。

劉大夏說:“我這些年本來就多病,加上家產都幾乎散盡,容易發生意外。如果臣入主到兵部,萬一發生變故,臣掌控不了這檔子事情,所以恐懼不敢來。”

這是劉大夏第一次被明孝宗召見,回答非常淳樸實在,沒有一句歌功頌德,阿諛奉承的話,並且還當面指出了明孝宗當下“治世”的危機。

明孝宗頗為震動,默然久之,曰:“卿乃盡心辦事。”

過了幾天,又召劉大夏,問:“自祖宗建國,徵科賦斂,都有常制,何以近年民窮財經?”

劉大夏當即指出近年於固有的賦斂照徵不誤,同時又增添了新的賦斂,而且很重。比如兩廣地區的現狀:廣西取鐸木,廣東取香料,費用糧錢,動以萬計。

明孝宗從召對劉大夏議政中看到了求治的希望,並且從中覺察到勤政的樂趣,從此“無日不視朝”。

突然間,明孝宗覺悟起來,勤政的性情陡然升級,大放異彩,幾乎是每天都會視察朝政,並且在早朝後頻繁召見大臣,從政務到軍務,各種細商。

他不是問完就什麼都不管了,而是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案,出臺政策,動真格,要確實落實到位。

可明孝宗天生身體就不好,自幼體弱多病,常常覺得胸悶氣短心裡煩。這皇帝有點意思,時常做詩一首安慰自己: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
心若病時身亦病,心生元是病生時。

以如此孱弱的身體,卻近乎癲狂的勤政態度,一直到弘治十八年他病故,在這四年的時間裡,創造了明朝的一個小中興。

明孝宗為什麼被明朝人稱為千古一帝?


革除弊端,敢於碰硬


劉大夏那一年初見明孝宗,就直言揭示:民窮財盡,軍民皆困,是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明孝宗深以為然。

弘治十四年十月,明孝宗聽聞了幾次劉大夏的建言,立馬下令開始革除弊政。手段非常剛果,就想著藥到病除。可是這是一場曠日持久額戰鬥。

到了弘治十七年二月,劉大夏又來了,跑到明孝宗面前說:命撫、按官蠲減租役,專務養生。

明孝宗下令立馬實施,並讓劉大夏全權監督,劉立即會同朝臣,詳細列了十六個方面急需要革除的弊政。

一般說來,善政就是把利益的蛋糕重新分割,一旦改革,就會牽涉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是革除弊政,福利是的廣大民眾,從長遠看,這是有利於國家發脹的。劉大夏列具的這十六條。“皆權幸所不便者”。

滿朝權貴和倖臣聯合起來,大加阻撓。明孝宗猶豫難決,讓朝臣再次給出一個調和方案。

沒想到劉大夏據理力爭,非常尖銳地指出:近年革弊政,常常是避重就輕,根本就沒有紮根到要害的地方。這種小打小鬧地搞,還不如不搞。因為觸及到權貴就打退堂鼓,所謂的革除弊政,這純屬自欺欺人,嘴上說說而已。

過了很久,明孝宗才決定採納劉大夏的意見,限制和減免宦官權貴們的部分利益,頒佈詔令後,舉朝歡悅。

明孝宗為什麼被明朝人稱為千古一帝?


明代宦官禍國殃民,幾乎是全方位的,劉大夏知無不言,既言之,必助明孝宗一一破除。宦官掌控的內廄和御廚,耗費國家儲藏很多,這兩個位置是最能撈油水的。其中的勇士、工匠,全是宦官們的蒼頭和與宦官勾踐的京師無賴子弟,且常常一個人掛職,頭上頂著三四個虛銜,拿多人薪俸。

在劉大夏的協助下,明孝宗派兵部侍郎查處,一個月內就減少了冗食費用十餘萬金。

朝廷光祿寺本應該為供應內府御膳和外交宴會,憲宗朝以來,宦官染指其間,增置其屬二百多人,費用陡增,天下常貢已不足用,於是強令京師商鋪買辦,宮中不支經費,這些商鋪只得在市井賒欠,民怨沸騰。

劉大夏上奏明孝宗“光祿寺日辦桌面,不勝查算,日殺牲無虞數百,既非節財之道,復虧愛物之任”。孝宗非常動怒,當即下令裁減,於是“歲省光祿銀錢八十萬餘”。

當明君遇到賢臣,不停的奏報國事,而且能夠觸動到君王的心,君王怒則佞臣亡,即便是百廢待興的明朝,在這賢德的君臣手下,也能開闢出一片靚麗的“弘治中興”,明孝宗被稱為“中興令主”,而符合他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