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为什么被明朝人称为千古一帝?

明孝宗朱佑樘这个人作为皇帝是一个颇为温馨的,他在位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是明朝三百年罕见的富有暖意,最得人心的篇章。即便是放到漫长的华夏史卷上,也显示人性光辉。

《明史纪事本末》将其比之西汉文帝和北宋仁宗。以明孝宗、刘大夏主政的弘治勤政,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感人的年代之一。

明孝宗为什么被明朝人称为千古一帝?


力矫惰政,奋力勤政

自从明英宗开始的明朝就已经积弊丛生,一天不堪过一天。明孝宗继位后,准备大刀阔斧,希望改变更新。

明孝宗的祖父英宗、父亲宪宗,都是有名的惰君,整体不着国事。加上宪宗皇帝天生结巴,话都说不清楚,那么就更少和大臣们对话。到了明孝宗一代,他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爷爷和父亲,他不仅:

“留心政事,悠礼大臣,每赐召对,几如古之昼日三接。此本朝盛际也。”

然而,这种“极盛”的局面形成,也曾经经历过较长而曲折的过程。

明孝宗继位开始,就坚持“每日清晨视朝,遇雨则免”。虽然和他父亲一样极少时间召见大臣,偶有召见,言谈甚短。直到弘治十年三月,才有一次较为轰动的召见,“举朝诩为盛事”,过后又归于平淡。

当时的朝中内阁首辅达成是徐溥,徐溥在岗十二年,就获得过一次召见,还是军事要务。按照这种节奏下去,他和爷爷父亲的那种惰政又有什么区别。

然而从弘治十四年十月开始,刘大夏入朝,终于唤醒了“沉睡”中的明孝宗。

明孝宗为什么被明朝人称为千古一帝?


刘大夏是弘治十四年秋天,由两广任上被召入朝任兵部尚书,一入朝,明孝宗就问他:多次召你入朝任职,为何总以病推辞。

刘大夏说:“我这些年本来就多病,加上家产都几乎散尽,容易发生意外。如果臣入主到兵部,万一发生变故,臣掌控不了这档子事情,所以恐惧不敢来。”

这是刘大夏第一次被明孝宗召见,回答非常淳朴实在,没有一句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话,并且还当面指出了明孝宗当下“治世”的危机。

明孝宗颇为震动,默然久之,曰:“卿乃尽心办事。”

过了几天,又召刘大夏,问:“自祖宗建国,征科赋敛,都有常制,何以近年民穷财经?”

刘大夏当即指出近年于固有的赋敛照征不误,同时又增添了新的赋敛,而且很重。比如两广地区的现状:广西取铎木,广东取香料,费用粮钱,动以万计。

明孝宗从召对刘大夏议政中看到了求治的希望,并且从中觉察到勤政的乐趣,从此“无日不视朝”。

突然间,明孝宗觉悟起来,勤政的性情陡然升级,大放异彩,几乎是每天都会视察朝政,并且在早朝后频繁召见大臣,从政务到军务,各种细商。

他不是问完就什么都不管了,而是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出台政策,动真格,要确实落实到位。

可明孝宗天生身体就不好,自幼体弱多病,常常觉得胸闷气短心里烦。这皇帝有点意思,时常做诗一首安慰自己: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若病时身亦病,心生元是病生时。

以如此孱弱的身体,却近乎癫狂的勤政态度,一直到弘治十八年他病故,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明朝的一个小中兴。

明孝宗为什么被明朝人称为千古一帝?


革除弊端,敢于碰硬


刘大夏那一年初见明孝宗,就直言揭示:民穷财尽,军民皆困,是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明孝宗深以为然。

弘治十四年十月,明孝宗听闻了几次刘大夏的建言,立马下令开始革除弊政。手段非常刚果,就想着药到病除。可是这是一场旷日持久额战斗。

到了弘治十七年二月,刘大夏又来了,跑到明孝宗面前说:命抚、按官蠲减租役,专务养生。

明孝宗下令立马实施,并让刘大夏全权监督,刘立即会同朝臣,详细列了十六个方面急需要革除的弊政。

一般说来,善政就是把利益的蛋糕重新分割,一旦改革,就会牵涉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是革除弊政,福利是的广大民众,从长远看,这是有利于国家发胀的。刘大夏列具的这十六条。“皆权幸所不便者”。

满朝权贵和幸臣联合起来,大加阻挠。明孝宗犹豫难决,让朝臣再次给出一个调和方案。

没想到刘大夏据理力争,非常尖锐地指出:近年革弊政,常常是避重就轻,根本就没有扎根到要害的地方。这种小打小闹地搞,还不如不搞。因为触及到权贵就打退堂鼓,所谓的革除弊政,这纯属自欺欺人,嘴上说说而已。

过了很久,明孝宗才决定采纳刘大夏的意见,限制和减免宦官权贵们的部分利益,颁布诏令后,举朝欢悦。

明孝宗为什么被明朝人称为千古一帝?


明代宦官祸国殃民,几乎是全方位的,刘大夏知无不言,既言之,必助明孝宗一一破除。宦官掌控的内厩和御厨,耗费国家储藏很多,这两个位置是最能捞油水的。其中的勇士、工匠,全是宦官们的苍头和与宦官勾践的京师无赖子弟,且常常一个人挂职,头上顶着三四个虚衔,拿多人薪俸。

在刘大夏的协助下,明孝宗派兵部侍郎查处,一个月内就减少了冗食费用十余万金。

朝廷光禄寺本应该为供应内府御膳和外交宴会,宪宗朝以来,宦官染指其间,增置其属二百多人,费用陡增,天下常贡已不足用,于是强令京师商铺买办,宫中不支经费,这些商铺只得在市井赊欠,民怨沸腾。

刘大夏上奏明孝宗“光禄寺日办桌面,不胜查算,日杀牲无虞数百,既非节财之道,复亏爱物之任”。孝宗非常动怒,当即下令裁减,于是“岁省光禄银钱八十万余”。

当明君遇到贤臣,不停的奏报国事,而且能够触动到君王的心,君王怒则佞臣亡,即便是百废待兴的明朝,在这贤德的君臣手下,也能开辟出一片靓丽的“弘治中兴”,明孝宗被称为“中兴令主”,而符合他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