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兒子輸給別人,寶媽給孩子報了十個輔導班,成績卻依舊差

現在流行科學育兒,不像我們以前那樣,孩子隨便拉扯著就長大了。寶爸寶媽們對孩子的教育是越來越重視,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比別人差,不惜花大價錢也要把孩子送進高等幼兒園,就連輔導班也要上最好的。因此,劉女士在兒子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給兒子報了不下十個輔導班,沒想到兒子上了小學,成績卻依舊很差,這讓劉女士十分不解:難道是自己兒子的智商有問題?

為了不讓兒子輸給別人,寶媽給孩子報了十個輔導班,成績卻依舊差

劉女士是星星媽媽的鄰居,他們是雙薪家庭,經濟條件還不錯,老公在某國企當高管,自己是某微商代理,收入都很可觀。劉女士的職業,好就好在不用長時間坐辦公室,有充分的時間去陪孩子。而不知她從哪裡看了這樣一段話,說家庭收入的40%用在教育上,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劉女士想:這樣看來,教育支出佔比越高,孩子肯定越優秀。於是她不惜花大價錢給兒子報了一籮筐的補習班:英語、樂高、美術、鋼琴、游泳,這些還算正常。劉女士甚至還報了棒球、馬術、邏輯思維課、花樣滑冰、奧數等冷門補習班,成了輔導班界當之無愧的"報課狂魔"。

終於到了兒子要上小學大展拳腳的時候,劉女士滿懷信心地把兒子送進學校,沒想到第一次小測驗就給了她當頭一棒:兒子在測驗中表現並不是很突出,在班級整體中看,也只是箇中下游水平。這讓劉女士十分頭疼:自己花了這麼多錢、傾注了這麼多心血,為什麼最後卻沒有一個好的回報呢?難道是自己兒子的智商不夠高嗎?

為了不讓兒子輸給別人,寶媽給孩子報了十個輔導班,成績卻依舊差

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智商問題,因為劉女士報了這麼多輔導班,只是"感動了自己",卻沒有在意孩子是不是真正喜歡,也沒有注意到,孩子在這些輔導班中有沒有真的學到東西。家長給孩子報輔導班的初心是好的,但是要注意,不是花錢報了課就萬事大吉了。報輔導班時,除了要了解這些輔導班究竟鍛鍊到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性價比高不高之外,還要觀察孩子是否喜歡、是否適合孩子、孩子能不能接受。

在這裡,星星媽媽有幾點關於報輔導班的小技巧,希望能幫到各位家長:

一、輔導班的種類

現在市面上的輔導班真是多種多樣,讓人應接不暇,如果每一樣都要報,慘的不僅是你的錢包,還有你的娃。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輔導班都有哪些種類:

鍛鍊邏輯思維類:例如樂高、機器人、圍棋、桌遊、奧數等

鍛鍊大運動類:例如跆拳道、武術、羽毛球、足球、游泳、街舞等

鍛鍊藝術能力:例如繪畫、插花、剪紙、鋼琴、舞蹈、體操、主持等

小語種類:最廣泛的還是英語,其次還有日語、韓語、俄語等

為了不讓兒子輸給別人,寶媽給孩子報了十個輔導班,成績卻依舊差

除此之外,現在還有一些很特別的冷門課程,比如帶著孩子一起欣賞動畫片表現手法、觀察宇宙中的行星、帶孩子一起做糕點、一起做手工微型建築、還有專門的角色扮演班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二、輔導班的形式

從形式上說,補習班有中班(10-25人)、一對幾的小班(4-8人)、一對一輔導、家教等形式。

中班一般都是補差班,也有一些名師面對幾十個甚至超百個學生進行點撥式輔導的中班、大班、超大班。學習確實較差的孩子,一般選擇補差型的中班或小班。當然,如果條件許可,也可以一對一或請家教。如果上輔導班的目的是培優,最好是選擇小小班、一對一、家教。

為了不讓兒子輸給別人,寶媽給孩子報了十個輔導班,成績卻依舊差

據瞭解,不管是哪一種班,其實都只對三分之一的學生真正起到提高的作用,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一點作用都沒有,對三分之一的學生更是起到反作用。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先明確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和程度,然後謹慎、準確、有針對性地給孩子報班,才能對症下藥。

三、怎樣選擇輔導班

說了這麼多輔導班的種類、形式,那麼,家長究竟怎樣給孩子選擇輔導班呢?

首先,要觀察孩子的優缺點,擅長哪方面能力、哪個方面是短板。

比如說,你的孩子肢體協調性很差,但是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高。對於這樣的孩子就沒必要再去報思維班了,可以選擇一些動性較強的項目,像游泳、跳繩、街舞之類,可以鍛鍊大運動、增加肢體協調性;還有的孩子恰恰相反,運動能力強,但是在邏輯表達上有欠缺,這就可以報一些需要靜下來的課程,像數獨、拼圖、樂高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為了不讓兒子輸給別人,寶媽給孩子報了十個輔導班,成績卻依舊差

其次,要看孩子是否感興趣。

現在的大多數輔導班都是可以試課的,這樣的好處是讓家長更加了解課程模式、教師水平、教具是否豐富、值不值這個價錢等。然而,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孩子是否喜歡這個課,能不能接受課程安排,比如上課時長、教師和藹程度、能不能聽懂、甚至椅子舒不舒服,都可能影響孩子對課程的喜愛程度。要知道,上課的是孩子,不是家長,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家長花再多的錢也沒用。

為了不讓兒子輸給別人,寶媽給孩子報了十個輔導班,成績卻依舊差

最後,不建議給孩子報太多的輔導班

孩子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是昂貴且有限的,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好幾門雜七雜八的課,容易給孩子產生疲勞和厭學情緒。你想一想,當你上一秒還沉浸在打羽毛球的酣暢淋漓中,下一秒就被拖去拼了一個小時的樂高,體力腦力都消耗差不多,累到快昏厥的時候,突然你的面前又多了一臺鋼琴,老師正拿著小棍讓你彈音階呢,試問一個大人都接受不了,何況是孩子?

為了不讓兒子輸給別人,寶媽給孩子報了十個輔導班,成績卻依舊差

至於那些冷門的課程,家長如果有意培養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就可以針對性地讓孩子從感興趣開始。比如家長想讓孩子以後學天文,就可以先從帶孩子去天文館開始,確定了孩子感興趣並且不是三分鐘熱度,再開始著手報天文觀測的興趣班;有的家長想讓孩子當糕點師,也要先看看孩子有沒有烘焙方面的天賦,如果孩子確實沒興趣,還是勸家長及時止損,否則孩子委屈,你的錢包也委屈。

由此可見,報輔導班絕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尤其拒絕跟風!星星媽媽就有一個朋友,看別人家孩子報圍棋班,自己也給孩子報了一個。卻不想那個圍棋班很遠,朋友懶得接送,都是讓別人幫忙捎帶著,只要人家請假,他們也就不去上課了。家長都是這樣的態度,更別說孩子了。家長是不是真的對孩子上心很重要,不要光顧著自己面子上過得去,最後卻人財兩空:孩子累個半死,該鍛鍊的能力卻沒鍛鍊到,你的錢也付諸東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