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使万邦各得其所乃帝国坚定不移之国策。”

这句话出自二战时期日本对美国的照会,就在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赫尔接到这份声明的当天,南云忠一指挥的六艘航空母舰迂回了3500海里,赶到了太平洋的中心,并在随后用两段舰载航空中队的攻击波带回了寓意着突袭成功的虎、虎、虎电报。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轰炸路线

这场山本五十六导演,南云忠一出任男一号的偷袭珍珠港之战论知名度绝对是二战中的扛把子。但是我们今天不是要看本·阿弗莱克荷尔肾上腺素激发的大戏,我们重心在开头日本的宣战文书中,注意其中的遣词造句,各得其所乃是帝国国策。何谓各得其所,就是指发布于1938年的《近卫声明》中的所谈及的大东亚新秩序,这本质上是一套日本充当亚太主角,其他国家丧失主权,用日方眼中安分守己的态度承认自己沦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体系。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日本的帝国主义扩张

而这种名为各得其所,实为等级划分的意识在日本其实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幕府时代的士农工商严格限制了不同阶级的政治地位,不同于中国的士,日本的士指的是武士,众所周知,这个当下的二次元国度,在以前是军政府控制的国度,从浪人到各地的小军阀再到江户的大将军,都是执刀悍行的主。他们凭的是啥,不就是因为掌权者的肆无忌惮。但是日本这个国家奇怪之处就是君非君,臣非臣,在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同时运行着两套体系,一套是从鹿儿岛到北海道的武家体系,另一套则是独立在京都运行的公家体系。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与公家有关。

我们之前说了日本社会骨子里有一种各得其所的意识存在,在统治集团内部自然也不例外,这种存在于上位者之间的阶层差异就集中体现在家格上面。什么是家格,一语概之,就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考验所形成的氏族、家系所获得的门第和社会评价。按照的现在的话来理解,格就是等级,家格也就是家族的等级。正像日本政治有两套并行的体制一般,家格也有公武两套独立的体系,而它们真正成熟的时间正是在日本武家政治最为完善的江户幕府时期。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公家与其说是天皇家臣,更像是将军家臣

在了解公家的家格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公家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整体形象,显然作为一个武士之国,公家的存在显然是极为渺小的。这一点我们直接拿公家的工资收入来看,就能明白一二。在秀吉死去,家康一步步侵蚀丰臣氏权力的1601年,公家所有的领地加在一起也只有19965石这一数字直到幕府末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还没有说实感的话,我们可以再列举一组数字,江户幕府的每位大名平均的领知高约为8万石,而领知高在1万石上下的大名总计有63人,也就是说京都那么多华服高冠的公卿加在一起都没有达到人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更细点来说,公家搁一块的领知高也就是武家体系中最小的大名水平,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小大名在日本不止一个,也不止一打,而是有整整六十三个。就算公家请上外援也就是皇室——宫家,结果只会更让人唏嘘,作为万世一系的君主血脉,日本宫家的采邑到了幕末也才将将达到了3万石,这其中还有后水尾同意纳秀忠之女和子入宫后大御所献上的1万石嫁妆,也就是说所有皇室加公卿的收入还比不上一个武家大名的平均收入。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1664年不同类型大名的领知高划分

为什么德川幕府要对朝廷和公家的财政进行如此苛刻的限制?其本质目的就在于让建立以文制公的一整套体系,法理基础德川家康已经通过《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的颁布而获得了,而财政基础的获得正是通过限制采邑和插手财政分配来实现的。每当将军更换的时候,公家诸人会和大名一道接受到一份更新过的领知宛行状,也就是说公家的俸禄从法理上来说源自于江户的将军而不是京都的天皇,这也是公卿非天皇家臣而是将军家臣说法的重要来源。

而对待天皇自然不能像对待公卿一样用一纸合同轻易捆绑,除了将朝廷的采邑限制在一个不能引起风浪的级别以外,幕府还让天皇这笔钱花的极为不痛快。

江户幕府初期,因为公家成为了代官,朝廷直接掌握了部分的管理权。到了宽永年间德川家光上洛时,没错就是1634年的那次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上洛,德川家光不但在上洛途中向公武双方宣示了最高权力已经全面从德川秀忠转移到了自己手上,更命令作为京都代官的五味丰直对御所的收支进行监督,这是幕府对朝廷财政分配第一次进行干涉的尝试。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有了第一次,自然就会有第二次。1643年幕府明文规定宫中的所有花销都要有在宫中的武士天野长信和高木守久处开具证明书后才能在五味丰直那里报销,这两位所谓的宫中武士来自于哪里,他们其实都是因为家光的妹妹和子入宫而带进宫里的侍卫,是地地道道的将军家臣。他们在开创了普通武士直接进入宫禁的历史之外,还成了幕府通过经济措施这一看不见的手来监管朝廷的见证。

家格对官位的影响

明白了公家令人尴尬的处境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不同家格对这些傀儡人有什么影响,首先是政治上的影响,就像中国有官和吏的区别,日本同样也有,日本的官吏级别从正一位到少初位下一共有九等三十级,从一位到三位均设正从两级比如正一位,从一位,而从四位到八位则在正从两级的基础上继续细分上下,比如正四位上,正四位下,而作为末等的初位也如四到八位一般,在大少初位的基础上另分上下。而在这九等中,初位与其说是官更像是吏。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公家的装束

而当你迈进了从八位的门槛以后,也差不多算被世人认可的的正式官了,但此时的你仍然是无权觐见天皇的令外官。

要想能见到天皇那么从五位下是必要的条件,因为从这往上的官员有资格上殿见到天皇所以被称为殿上人,武家时代,各国的守护比如萨摩守等就是从五位下的官职,不过殿上人里面也有区别,作为从四位上到从五位下的官员面圣的权力也是有限的,因为没有通传的帮助你还是不得一窥天颜。

而如果你能更上一层楼,成为正四位或者以上的官员,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踏入了公卿贵胄的领域,而假如你能成为日本律令制下的三公,出任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那么抛开那些耍太刀的武士不谈,你绝对是公卿贵胄中的当红炸子鸡。

醒醒,别做梦了,因为在江户时期的日本,想要做到三公,或者说想要做朝廷的官,首先你爸得是公家人,而你能具体走到哪一步,也得你看你爸出生在那座山头。官有九等,公家的家格也有高低不同的六等,最低的是半家,他们的身份可以从他们钻研的家道中看出来,比如说富小路家,家业为和歌;竹内家,家业为弓箭;荻原家,家业为神祇道;土御门家,家业为阴阳道。可以发现半家与其说是公卿贵胄,更不如说是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他们往往也凭借手中的特长出仕,鼎鼎大名的安倍晴明就是土御门家的先祖,他阴阳师的头衔可是比公卿的头衔要响亮得多。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如果说半家是手艺人,那么名家就称得上是文秘,名列其中的三十个家族主要凭借笔下生辉的文采垄断了文笔侍从、弁官、蔵人头这几个分布在从五位下到正四位下的文职官位,而他们的天花板是正三位的文职大纳言。

在名家之上的是羽林家,看着是不是和羽林军很像,顾名思义,这些家族与武职有着很深的羁绊,他们能做到最高的官阶就是武职大纳言。

说完了羽林家,接下来又是一个看名字猜官职的存在——大臣家,他们的出生往往比较高贵,三家之中的嵯峨家、三条西家都出自藤原北家的分家,而剩下的中院家则是臣籍降下的村上源氏之后,他们能够出任的极官正是左右大臣,不过能真正兑现家格名的大臣家之后却并不多。

大臣家兑现大臣职位的家族中人不多,那清华家多啊,相比于大臣家只有三大家族,清华家人丁兴旺多了,原来就有的三条、菊亭、大炊御门、花山院、德大寺、西园寺、醍醐七个家族,和江户时期新设的久我、广幡两大家族一起构成了江户时期最高能当上太政大臣的清华家。日本20世纪初期和桂太郎轮流出任首相开创桂园时代的西园寺公望就是出生在德大寺家,又过继到西园寺家的清华家之后。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政坛不倒翁西园寺公望

说到现在我们似乎还没说到日本公家官阶中独一档的存在——摄政和关白。这是因为有资格出任这两职位的也是公家中独特的存在,他们都是藤原氏北家的后裔,近卫、九条、二条、一条、鹰司五大家轮流担任了日本名义上最尊崇的职位,当然就像西园寺公望一般,作为原来公家之中最高的存在,摄家之中也有许多人影响到了历史的进程,比如说文章开头所说的《近卫声明》就是由出自五摄家的二战战犯近卫文麿发布的。

虽然前有半家子岩仓具视作为重要参与者掀起王政复古的浪潮,中有清华家西园寺公望这样的政坛不倒翁,后有摄家的近卫文麿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主谋侵华。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二战战犯近卫文麿

家格对收入的影响

在江户时代,这些公家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官职虚名,并没有多少存在感。这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其相对较低的收入方面。

这就得说到家格对江户时代公家第二个影响——经济影响。前文我们也说了公家所有人的领知高总共也就二万石上下,而这其中作为摄家首席的近卫家占据的份额也是最大的,足足1795石,足足占了总额的9%。

不过说实话这个9%还是有点不够看,要知道光是将军家的许多旗本武士都不止这个数字,但如果跟公家其他人相比的话那可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就拿跟西园寺公望有关联的西园寺家和德大寺家来说,他们的领知高可分别只有375石以及310石,要知道这可是公家中第二档存在的清华家代表啊,可想而知其他家格的家族领知高会有多少斤两、

不过日本公家的工资除了和家格有关系以外还和各家与幕府的亲疏关系有关,毕竟领知宛行状是江户发的,俸禄是将军给的。比如作为传奏的劝修寺丰光有1200石出头的领知高,而日野家的采邑也接近1200石,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在公家六等家格中排行倒数第二名家范畴里面,他们的领知高不仅远远超过了清华家的领袖们,更是直指摄家首席近卫家,这还不是因为他们是公武关系中重要的中间人,并且还是倾向幕府的那种。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平安时代公卿藤原赖道建造的平等院凤凰堂如今是日式建筑的经典

当然光说石高数,大家可能并没有多少实感,我们就很粗犷的进行一些换算,通常我们跨时代进行比较财富的时候会引入大米作为一般等价物,这就是所谓的米本位经济。

我们首先进行一下简单的换算,明治时期规定一石等于180.39升,当然我们前面说了这是一次粗糙的换算,为了方便结算我们大致将一石米定为150公斤,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日本幕府时代的米高数据统计的都是糙米,也就是比我们现在吃的米还多了外头的一层硬皮,考虑到同体积的糙米与精米质量比值大概为0.87,我们就得出了日本江户时期一石大米大致为130公斤糙米,加工后精米以后大致为112公斤。

明白了分量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跨越时空的价格换算了,在当下日本精米的价格大概为500日元一公斤左右,那么同样粗暴的换算后一石的米价56000日元,按照当下的汇率就是3628元人民币,516美元。当然考虑到米的饮食构成在江户时期占比更高,亩产更低,而日本当下的人口更多,再加上当时的运输条件、贮藏条件等变量存在,所以当时日本一石米的价格按照如今的货币价值可能要远远高于每石56000日元的价格,但一如前言所说的粗暴换算,我们这也取了不是很靠谱的低值也就是一石56000日元的价格进行接下来的计算。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可以发现,作为公家领袖的近卫家他们1795石就简单暴力的换算成了1.0052亿日元,也就是92.57万美元或者说是651.2万人民币。所以说公家虽然相比真正的当权者——大名有着相当大的收入差距,但江户幕府建立起完备的统治秩序后,公家的收入还是有了一定的保障,就拿公家的领袖来说,放在当下的环境里你也不能说年入650万的一家子活得不好吧。

也正是这种经济上的有限度给予才使得公家能够在两百多年里彻底成为幕府的公家,加上完备的公家家格体系又给各个家族划定了明确的界限各安其分,一只看得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日本的公家社会各自入座,他们有些被雕成了公家的总统山,有些则落地成了山林老路里的神龛,虽然上下有别但也算是各自安好。

江户时期的公卿能当上什么官,能拿多少钱都取决于他生在哪个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