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咸豐:我只要面子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美、法國分別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原以為靠著這些條約,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時隔十二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就爆發了。

起因:厚顏無恥的修約要求

戰爭的起因可以簡單的概括為:英國想按中美《望廈條約》裡的“十二年期滿再行修約”的規定,給英國也重新修約,法國一看英國要修約,自己也提出修約要求。這種無理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斷然拒絕。再加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人民對英國的“反入城運動”,清政府也不嚴加管制,這些都讓英國人頗為惱火。現在如此不堪一擊的清政府,還敢拒絕我大英帝國的要求,那就打到你同意為止。

1856年,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大敗俄國人,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清政府。同年,發生了與英國人有關的“亞羅號”事件,與法國人有關的“西林教案”,也正好給了英法聯軍出兵的藉口。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咸豐:我只要面子

天津大沽炮臺對抗英軍復原圖

咸豐:我要面子!只要面子!

戰爭過程不需多言,清政府並沒有強大的海軍來抵禦英法聯軍,1858年聯軍輕而易舉就打到天津,秒殺大沽炮臺。清廷震動,趕忙與英法聯軍簽訂條約,是為《天津條約》。按理說,簽約後,事情也該告一段落了,事情走向應該和第一次鴉片戰爭差不多,賠款、割地之類的按條約進行即可。可偏偏這個時候,咸豐皇帝后悔了。而後悔的原因並不是條約裡的內容,而是簽約的儀式讓咸豐覺得受到了“侮辱”。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咸豐:我只要面子

咸豐皇帝畫像

原來,條約雖已簽署,但是外國使者必須進京換約,條約才可生效。但咸豐堅持,必須按藩屬國進貢的儀式,對咸豐皇帝實行跪拜禮。這一要求西方使團斷不接受,堅持自己與清朝是平等地位,只能實行西禮,這讓自認為天下共主的咸豐皇帝極為不爽,態度強硬的表示:要想換約,必須接受我的要求。可是,戰敗國哪裡還有發言權,英法使團不僅不理會咸豐的要求,還派軍隊隨行保護。咸豐一看正面交涉,對面不吃自己這一套。那就來點陰招吧!

陰招一:偷襲

咸豐難以平息自己心中的怨氣,但正面戰場自己毫無招架之力。於是,咸豐密詔僧格林沁,讓其偷偷的教訓一下這些隨行的軍隊。僧格林沁手下的蒙古騎兵還是有點戰鬥力的,在加上英法聯軍根本沒想到清政府還有這麼一手,傲慢輕敵。僧格林沁於是很好的利用了對方的輕敵心理,再加上自己人數、地理均佔優勢,在天津大沽口一帶狠狠的揍了英法聯軍一頓,斃敵近百。消息傳回北京,咸豐頓時來了信心,英法這不是可以擊敗嗎?隨即宣佈:《天津條約》作廢。

英法聯軍一看,自己吃了這麼大虧不說,連《天津條約》都敢單方面宣佈作廢,我們還等著你的戰爭賠款刺激國家經濟呢。給我再打,打服為止。於是,英法聯軍一舉打到北京通州附近。這下咸豐徹底慌了,趕忙投降簽約,雙方在通州重新談判,重新簽約。可是,其他條件都好談,一遇到儀式禮節等問題,雙方又僵持不下,咸豐一拍腦門,又想了一陰招。

陰招二:綁架

咸豐指使僧格林沁,去給我把對方使團綁過來,以他們為人質,再和英法談條件。僧格林沁執行力相當強,把使團39人悉數綁了過來,投入大獄。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中國古法使然,而且襲擊使團在西方世界,也同樣是為大忌。英法聯軍徹底怒了,這清政府還是不服帖,這次徹底打服為止。

1860年9月,英法聯軍在通州擊敗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直逼紫禁城。咸豐皇帝這次再也顧不上自己的面子了,帶著自己的愛妃跑到承德“北狩”去了,把北京這個爛攤子留給了弟弟恭親王奕訢。英法聯軍一個月後攻入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圓明園裡的寶貝被洗劫一空,圓明園也被付諸一炬。咸豐再也顧不上什麼天下共主的威嚴了,趕緊告訴奕訢,我們投降,叫英法快點換約。奕訢受命與英法簽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後,第二次鴉片戰爭方才告一段落。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咸豐:我只要面子

被毀後的圓明園

總的來說,即使戰事連連敗北,但是仍未將愚昧的清政府,從天下共主的美夢中打醒。咸豐之所以如此重視換約的儀式,也是對清政府帝國地位的堅持,認為戰場上的失敗只是是偶然的。只可惜,這種堅持,在落後愚昧的背景下,顯得有些可笑和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