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有了“輕鬆籌”就夠了嗎

年輕人,有了“輕鬆籌”就夠了嗎

本文是受到我的客戶諮詢:“保險從業者怎麼看待輕鬆籌”?

我的回答是:沒有給我一個穩定的安全感。

在這個讓人焦慮的時代“房子”“孩子”“醫療費”“養老”,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讓人焦慮。而一箇中產在面對鉅額醫療費用的時候,可能會從“中產”掉落到“赤貧”。而保險的本質上:“解決風險發生後的財富損失”,而“輕鬆籌”在解決類似的事件時,沒有給我一個確定的結果,沒有給我安全感。

為什麼會怎麼說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核保、核賠:核保作為保險公司的看門人,可以篩選風險過大的投保人。核賠作為保險公司關門人,可以拒絕不合理的賠付要求。這兩方面沒有做好,平臺(公司)沒有持續運營的動力,會面臨虧損擴大,而導致平臺(公司)關門大吉。

二、精算:平臺(公司)現在,也在做一些大病互助項目,但是這些大病互助項目有做過精算嗎?沒有做過精算,這些大病互助項目可以持續下去嗎?等我們真正想要大病互助的時候,項目關閉了,我們怎麼辦?

三、投資:隨著平臺(公司)規模的擴大,自有互助項目的擴大,互助金(保費)的規模也會增長,平臺(公司)總會追求更高的資金使用效率。如果不能保證有更高的資金使用效率,怎麼保證平臺(公司)的生(盈)存(利)。

而如果“輕鬆籌”平臺能把這三方面做的比保險公司更好,我相信平臺的下一步的發展就是“相互保險”。

而什麼是相互保險: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因為“互助”就是保險業的“初級階段”。

年輕人,有了“輕鬆籌”就夠了嗎

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這麼多的股份制保險和4家相互保險。我們需要一個漸進演變的保險形式嗎?

每個交了互助金或者買了保險的人,本身都在做一件事:轉移風險造成的損失。單純從風險角度來看,轉移的程度不同,則選擇不同。

我們並不能否定互助的意義,畢竟已經有很多人獲得了救助。互助繳費低、便宜、不規範、無監管,選擇互助,實際上轉移了部分風險,帶來了新的風險,風險轉移程度低。

選擇保險,則是轉移了全部風險,風險轉移程度高。

年輕人,你希望轉移全部風險?還是轉移部分風險?

這是你的決定,你的選擇!!!

希望不會再有“因病返貧”的事件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