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常宁励志的成长史,女排精神的源动力

张常宁

,中国女排重型爆破手,美貌羡人,技术全面,有着中国女排史上三级跳跨度最大的骄傲,同时又有着游离在巅峰谷底不定的悲情。信任和质疑交错,但依然是郎导时期最为信赖的“二号人物”。

出生排球世家,弃文从武,两年兑现父女约定

1995年张常宁出生在江苏常州,父亲张友生是国家男排主力,母亲江秋寒也是运动员出生,哥哥张晨是现役国家男排主力,所以从小宝宝就展现出了超于常人的运动天赋。运动基因爆表以外,她的文化课成绩更是出类拔萃,是“南京十佳少年”的获得者,说她天资聪颖毫不为过。

本应是学霸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却因排球名校的邀请让一家人左右为难,是翱翔在书海里还是驰骋在赛场上?父亲张友生代为常宁铺路,选择了排球这项职业,临行前再三叮嘱:希望女儿能在排球这条道里打出一片天来,为张家人争口气,这条嘱托算是临行前父女二人的约定吧。

人物:张常宁励志的成长史,女排精神的源动力

而后的排球学校生活当中,发生了现实生活中所有普通人家的心酸点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这过程中有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不容易。高强度的训练让十几岁的常宁根本喘不过气来,有过放弃的念头,有过对父亲的憎恨,更有过离家出走独自来到长江边。孩子压力太大可能会毁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若放在普通家庭可能父亲早已收回诺言了,但张友生对常宁耐心的开导,因为一旦走上体育这条路,就必须得有一颗永不言弃的心。

在父亲的感化下,常宁振作了起来,没有父亲的严苛,哪有后来的凤凰涅槃呢。从此常宁愈发的刻苦训练,14岁那年进入了国家沙排队,那一天她在父亲的怀抱里痛苦,可在让人看来,那是多么温馨的画面。让人惊叹的是,仅用了2年的时间,常宁就兑现了父女的约定。

人物:张常宁励志的成长史,女排精神的源动力

沙排摸爬滚打,自感与理想背道而驰,惹来排协封杀

沙滩排球风吹日晒,对女孩子来说肯定不是长久的职业,很多女孩子打沙滩排球完全就是作为跳板,为以后打室内比赛做好铺垫,但也有一部分女孩子完全是为了生计,而常宁当时的想法就是第一条,日后转战室内排球。

其实确切来说打沙排也并不是常宁的跳板,而是纯粹为了让父亲不再为自己操心,想当年在排球学校时,父亲是整日跟在她的身后,亲自给女儿加练。当然常宁也是位乖乖女,除了实在受不了辛苦之外,大部分时间她都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谆谆教导让常宁加快了步伐,被选入国家沙排对她来说终于让父亲安心了。然而在沙排的那段日子里,辛苦自有自己知道,一年下来,脸部和胳膊也不知道脱了几层皮。4年之后,常宁再也憋不住了向父亲叫屈,必须转行打室内,不接受就退出国家队。

可想而知张友生当时的态度,更能想象出被拒绝后的伤感绝望,一气之下离开国家沙排队,紧接着一道奏折从天而降,张常宁被封杀了。

人物:张常宁励志的成长史,女排精神的源动力

一时的冲动,伟大的父爱 再次显现,张友生各种找关系,为女儿心疼啊。在多次走动当中,排协解除了对张常宁的禁令,2014年的排球全国联赛上多了一位身影,张常宁正式进入室内联赛,儿时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青涩稚嫩,收到国家召唤;励精图治,冲出一片蓝天

进入全国联赛的职业队,梦想真正就开始了。14年2月开始打联赛,3月份就进入了郎平的国家集训队,这一年张常宁19岁,而这一天,张家人举家庆贺。

然而那一届国家队主攻线人才济济,虽然3个月的集训期间常宁艰苦训练,可由于经验的缺乏最终从集训队当中落选了,虽然是不小的打击,但更坚定了常宁的上进心。

接下来女排联赛当中,常宁打出了逆天的表现,无论在主攻还是接应位置,都有不错的发挥,另外在一姐惠若琪的熏陶下,很快张常宁有了第二次进军国家队的机会,这一次常宁顺利来到了15年女排世界杯。都说郎导一年发现一位天才,13年朱婷,14年袁心玥,15年轮到了张常宁。

人物:张常宁励志的成长史,女排精神的源动力

世界杯开赛前一天,惠若琪心脏病突发,张常宁被推上主力主攻位置,压力和动力并存,家人和队友的鼓励。场均7.3分,成为中国女排历史上夺冠的最年轻球员,那一年常宁20岁。世界杯夺冠后,紧接着是里约奥运会,然而这时她的膝盖重伤,但她依然刻苦训练,整天把杠铃背在身上,就如同背起了参加里约奥运的动力和希望。

里约奥运,常宁成功逆袭,多场比赛堪称奇兵,她的大力扣球,灵魂发球感染了每一位女排球迷,从那开始,张常宁正式坐上了国家队的主力位置,朱婷的最佳对角。

人物:张常宁励志的成长史,女排精神的源动力

蓝蓝的一片天,蓝蓝的一场梦,让泪化作相思雨,让笑编成女排情。

世锦赛折戟,世界杯爆发,有情再遇东京缘

事业顺风顺水,常宁受到了全国球迷的拥戴,17年江苏队拿到了全运会和全国联赛的冠军,然而两年来无休息的比赛状态让张常宁落下了病根,膝盖和脚踝两次受重伤,不得不提前走下赛场。

18年,张常宁由于伤病缺席了太多比赛,而这一年雅加达亚运会和日本世锦赛又接踵而至,在这节骨眼上张常宁却有了恋情,而且是大张旗鼓的公开,业界一片哗然。没有队友的祝福,只有无声的哀叹,球迷这一块更是皆然愤起,亚运会没有张常宁毅然夺冠,可世锦赛没有张常宁可能举步维艰,万难关头,郎导把伤病初愈的宝宝决然带进国家队。一方面是打消质疑,另一方面是全能的宝宝是国家队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物:张常宁励志的成长史,女排精神的源动力

很显然,这不是最佳状态的张常宁,但世锦赛上的宝宝拼尽了全力,她的精神备受鼓舞。很遗憾中国队以铜牌结束了世锦赛,张常宁被媒体和球迷一脚踹下了谷底,更有甚者,她之前的功绩也被一举堙灭。

到底是谁的错,或许任何一方都是太在意成绩而看不到身后的伤痛,毕竟女排精神注重的就是成绩,只要没打趴下,站着死也是绝代佳话。世锦赛的惨淡表现被人质疑让张常宁一家人都无法面对媒体,可再一想,少年时候的她又何曾没受过此种看待呢?身为排球世家,就应该顶天立地,就应该跌倒站起,大风大浪乃是再次崛起的源动力。

19世界杯,张常宁满血复活,那个熟悉的重炮手回来了,这一次火力更加凶猛,手段更加丰富,后排的保障面积更加广阔。整个系列赛下来,她的扣球成功率,一传成功率,发球得分全部进入前十,对日本女排的七连发让中田久美瞬间石化。

人物:张常宁励志的成长史,女排精神的源动力

宝宝回来了,中国女排最强拼图拼接成功,下一个目标——东京奥运会。

最后,张常宁的职业生涯充满着叛逆,坚强,迷茫和坚定,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大家可能羡慕她的生世,但一定对她儿时的拼搏感到折服,谁都想蹲在象牙塔里,可不经历拼搏怎感受雨后的彩虹是那样的色泽灿烂呢?

加油吧!每一位奔跑中的你我,就如她和父亲的约定一样,让自己拼搏努力起来,就是对家人恩人最好的报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