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1983年三月十八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了题名《一大群“小皇帝”》的文章,指出:“拜倒在孩子脚下的父母称孩子们是‘小皇帝’,中国的报刊称他们是娇生惯养的孩子。‘小皇帝’们所指的就是这一代孩子。”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显然《新闻周刊》所称的‘小皇帝’并不是独家发明。中国的历史进入80年代以来,各种新的事物和新的问题一起来临,其中就包括了陡然出现在每个家庭里的宠儿,更确切地说那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奉起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患了“421”综合症的孩子—独生子女们。

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而时下生活中反映出来的一个最尖锐的问题是:溺爱算不算爱?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围着一个小太阳转,转得头昏眼花也乐在其中,会不会有一天乐极生悲?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眼下的独生子女们在20年以后都纷纷走上各种岗位,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续写中华民族的历史。而我们的一大批年轻父母们时下所做的不仅仅是哺育孩子,多多的做新衣,买巧克力,每天不辞辛苦的接送孩子去幼儿园,我们同时也是在缔造历史!

我们应该怎样缔造历史?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劳动和金钱

今年1月24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召开了一次独生子女劳动教育的座谈会,出席的有北京小学、右天安门大街一小、景山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实验二小的老师们。

园丁们是忧心忡忡的—在学校学生的独生子女的两大特点是:营养过剩,教育不良。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有一个小学的摄影小组共48人,48个学生人人有一架照相机,电子琴,小提琴,游戏机,乃至手风琴、钢琴很多孩子都有,并每每引为自豪。

同时这些独生子女像北京填鸭一样,被塞进了各种食品,各种维生素药物,吃下了不知多少他们本来不愿意吃的东西。


轮到做值日的时候,学校里可热闹了。家长们纷纷来义务劳动,擦玻璃,扫院子,拔青草,什么都包下来了。不但不让学生干活,还买了冰淇淋让孩子在一边吃,并且对老师说:“我们苦一点没关系,别苦了孩子!”

来帮着做值日的,有年轻的父母,也有年岁很大的祖父,祖母,姥姥,姥爷。“劳动的事儿会不会,没关系,成绩好就行!”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普遍要求。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等到老师上课,告诉学生要热爱劳动,要学会自己料理自己,他怎么听得进去?别人给他服务的那么舒服,谁还能听你这一套?

在我走访了北京的几个小学之后,深深感到这和我们记忆中的母校已经恍若隔世。其中不乏令人激动、高兴之处,譬如校舍、设备的更新,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室里,琳琅满目的书报杂志。


但,也确有令人担忧之处;孩子们丢失了东西从不去找—“小皇帝”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丢了一支铅笔而受父母的责备了—“我有钱!”那不是假话,有一个独生子,已经有600多元存款了,“够哥们儿花的”—他得意洋洋的说。

学校的失物招领处塞满了各种物品,小至钢笔,大至衣帽书包,还有电子表。孩子们不愿去认领:“本来就是旧的,早该买新的了!”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到公园去春游,说好了不让摘花,有的孩子偏要摘。过去说“工人种花不容易”,现在说“摘花罚款”,孩子的回答是:“罚就罚,我有钱!”

春游回来第二天,为了支援非洲受灾的儿童,学校搞了一次捐款,最多的交了一角钱!

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十岁学生,每天都由他母亲半夜起床为他“接尿”,到了十一岁还不会穿衣服,前日子刚学着自己穿。

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每天中午除了别的饭菜以外,还要带一个鸡蛋,都是由父母负责剥净蛋壳、装进饭盒。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偶尔有一次,装到饭盒的是没有剥了蛋完的鸡蛋,吃饭时这个孩子可犯难了,左看右看,鸡蛋没有缝,无从下手,只好不吃,带回家了。母亲问他,他的回答是:“没有缝,我怎么吃?”

越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对孩子长大以后做什么,越是有着不切实际的、高层次的理想。如当学者、教授,出国留学,当考古学家、艺术家等等。

学校对一个班学生的家长调查中,如上所述的占90%以上,希望孩子做普通劳动者的一个也没有。

以上内容摘自涵逸《中国的“小皇帝”》一文。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读完此文有点感触和大家分享。

一、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当中,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扩大视野,放远眼光。

我于1984年出生于甘肃农村,1993年9岁上一年级。当我们拿着电池碳棒在地上写字,周末几个同学到几公里外去抬水的时候,首都的小学生已经有照相机了。虽然这些东西因为地域、经济等条件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让孩子知道我们生活环境以外的世界。这样至少,不会出现今天我看到1983年的文章内容而感觉到的震惊。

不为了攀比追名或者崇洋媚外而教育孩子,但一定要和孩子与时俱进,扩大视野,放远眼光。

二、父母终身学习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不是朝夕之事,父母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素养,不断的运用于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的成果需要不断的累积,累积一年、三年甚至二十年有可能才能见到效果。

20年前的“小皇帝”,而今的“妈宝男”,教会我们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