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童话大王郑渊洁反对学校教育,于是自建“私塾”教育儿子郑亚旗,最后结果如何?

瓜太郎


药品是否有效,副作用如何,要进行随机双盲试验以及随后的临床观察,结论很大程度建立在概率统计基础上。在人才培养上无论如何难以做到这点,绝对应用这种方式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

循证医学对药物的评估条件,肯定是不能直接移植到儿童教育等等社会活动上来的。不过其中一部分道理或者说方法,是可以借鉴、思考的。作为炮轰现有学校教育体制的代表,除了郑渊洁,还有韩寒等人。我只想说,“特例”是有益的探索,但没有代表性,也不具有普适性。这点倒是与循证医学中的“病例报告”、“专家推荐”有一定的相似性:特例作为证据,等级是最低的。

现有的教育体制,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总体上落后于社会和思想观念的发展。然而,也正是这种“滞后”,使整个社会的发展更为公平、安全。

否则,大家可以试想,我们社会的单位“家庭”,有多少具备象郑、韩一样的条件,怕是只有金字塔顶尖的那一丁点儿。但是金字塔之所以屹立不倒,其实最重要的是最底层的石块。

关于郑渊洁作品的“三观”,并非今天问题的主题,但评论中也提及不少。

在皮皮鲁和鲁西西年代,稍稍偏离儿童的“主流”价值观,基本是恰到好处的。但后期的作品就主要体现其个人狭隘的思想价值观了。向儿童传递成人世界的真实景象并无不可,传递尺度见仁见智,但相信大家应该是有基本共识的,没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过早过多去思考婚外恋、强奸、背叛、早孕、人流、绑架、诈骗、股票、家暴、装疯、贪婪、猜忌……


梁培禾医生


结果不是一般的好!

郑亚旗十几岁的时候,在网上对‘炒股’突然感兴趣了。

郑渊洁就给了他十万块钱,本想着让他买个教训,如果赔完了,以后再也不会炒股了。

结果他跟着一帮老鸟在网上炒,人家买什么他就买什么,误打误撞,最后还多赚了十万。

后来,因为对互联网有兴趣,又学了互联网技术,学到他觉得可以出来找工作赚钱的时候,就开始去找工作。

于是,郑渊洁又买了一辆奥迪车送给他,让他开车去找工作,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结果,应聘他的那些公司一问学历,他说是小学还没毕业。人家都不敢要他。



有一天,他看见超市门口有工人在往超市搬鸡蛋,就问别人招不招人?

人家说招人。

他就去了,每天开着奥迪车去超市搬鸡蛋。

搬了一段鸡蛋以后,觉得还是要找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就又去应聘网络公司。

他给人说可以先不要工资,免费给人干几个月,等几个月后,如果人家觉得他有用,再谈工资的事。如果觉得他不行,再辞退他也不晚。

于是他就这样进入到了互联网这个行业。

再然后,自己开了公司,运营‘’郑渊洁‘’这个品牌。

接下来就在北京幸福的生活着。。。



到这里,你以为郑亚旗的传奇故事就要结束了吗?

等等。。。还没有。

前两年媒体曝出:郑渊洁在80年代,为了存放全国小读者粉丝的来信,专门买了十套房子,用来放这些纸质信。据他本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当时他买的这些房子均价1400元/平。

对,1400元/平,是北京的房子。

。。。



通过这父子俩的经历,我们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一,你爸如果是名人,你也可以从小不用上学。

二,你爸如果是名人,必须要严肃的告诉他:请善待自己的粉丝!粉丝来信一定要保留!家里实在搁不下的话,就算买几套房子也要放这些信。

三,第二条比第一条还重要,切记!


乱谈娱乐


郑渊洁的儿子小学文凭,女儿却被美国多所名校录取

1983年,从郑亚旗出生的那一天起,郑渊洁就给儿子营造了一个自由宽广的天地,郑渊洁认为要给儿子充分的自由,不限制儿子的喜好,培养他的想象力。在郑渊洁眼里,郑亚旗都是一路快乐地成长着,直到郑亚旗上幼儿园,郑渊洁听说幼儿园出现老师体罚孩子的现象,于是为郑亚旗办理了退班手续。

在郑亚旗读小学三年级时,一次老师出命题作文《我最难忘的一件事》,郑渊洁看儿子愁眉苦脸的,出于对学校没完没了的作业的痛恨,忍不住手痒帮他写了一篇,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他等着被老师表扬吧。结果,老师给打了个大大的红叉,说不及格,这样一个作品发行量达到几千万册的作家气愤程度可想而知,于是郑渊洁又让家里的小保姆又写了一篇,小保姆写的是在街上搀扶老太太过马路,结果成了范文这件事让郑渊洁对当前的教育体制与内容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后来又相继听说了老师辱骂学生、甚至帮学生造假取得高分的事情后,郑渊洁想明白了,“上学是为了什么呢?说白了,上个好中学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考上了大学拿到文凭,就能找个好工作这是第一个用处;第二个用处,就是爹妈脸上好看,有面子,一定要让周围的亲戚朋友看到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有出息,无非就是这样。”郑亚旗说,“倒不是老师对我怎么样,就是我不适应老师,他们和郑渊洁教我的不太一样。”


在郑亚旗小学六年级毕业之后,郑渊洁专门为他开办了私塾,自编了10部以标准教材为参考、童话主人公皮皮鲁和鲁西西贯穿始终的教材。在教育方式上,郑渊洁彻底信奉赏识教育。他认为,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同类的欣赏,越是年龄小的人,越希望获得认同,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由衷欣赏,欣赏是天才催化剂。


回想起那段私塾生涯,郑亚旗说一个人听课,必须认真地听讲、反应、思考,每天上大概3到4个小时左右,其实挺累的,但是这种学习是快乐的。不仅爷俩儿聊天的话题天南海北,而且郑渊洁从来没有批评过郑亚旗,纠错方式很特别。比如说,两岁的郑亚旗曾经模仿郑渊洁给摩托车加油的行为,给自己的儿童两轮自行车浇牛奶,并借用郑渊洁的说法,告诉郑渊洁这是在“给车喂饭”,郑亚旗并没有因此挨打挨骂。之后,郑渊洁给郑亚旗买了一辆更大的自行车,并说它是用核动力的,不用再吃饭。从那天开始,郑亚旗就没有给车喂牛奶了。

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爱,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儿子18岁之前,郑渊洁满足儿子的一切愿望,也安排儿子的生活。这样的做法难免被认为是溺爱,不过郑渊洁对此并不认同,他称之为博爱,并希望儿子也有这种博爱。郑渊洁说:“我告诉他要博爱,有的爸爸妈妈想的是溺爱孩子,你不能光溺爱他,还要溺爱他妈妈,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世界上所有的人这就不是溺爱了,这没有双重原则。要是光对他好,这孩子就完了,你对所有人好,这就是博爱了。”


在郑渊洁送给郑亚旗的众多礼物中,有一个让郑亚旗至今都很感动的回忆。“他出差的时候给我买了一个擎天柱,那时候北京还没有,他上飞机的时候就跟人家说,这个飞机要是掉下来了,就照这个样再给我儿子买了寄过去。”


说起儿子郑亚旗,郑渊洁表示从来没有想把儿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完全是按照郑亚旗的喜好来,“我希望他能快乐地成长,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最重要的是他要能独立 ”。郑渊洁认为,男孩儿过了18岁就不能再花父母的钱,要自食其力。于是在儿子郑亚旗18岁生日那天起,郑渊洁就没再给过他一分钱。郑渊洁独特的教育模式,使郑亚旗养成了自力更生、勇于实践的人生态度。


成年之后的郑亚旗先是到一家新成立的报社,靠筹建和维护网站以及维修电脑,挣工资养活自己。三年后,已经是报社技术部主任的郑亚旗辞职,创办《皮皮鲁》杂志,并重新策划《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丛书,销售量达到数千万册。郑渊洁还在儿子的运作下,参加各种电视节目,筹办了自己主持的脱口秀《郑氏胡说》。2007年,郑亚旗又开办皮皮鲁讲堂,担任校长,并说服郑渊洁和自己共同担任授课老师,希望更多孩子能分享自己所受到的教育。


郑亚旗爱好摄影,不仅创办了个人摄影工作室,也出版了多部个人摄影集。27岁那年,郑亚旗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任CEO一职。郑亚旗说,郑渊洁从来没有要求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大人物,但应该是一个自立的人。郑渊洁对于儿子目前的发展确实很开心,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也算得上成功,唯一的遗憾就是儿子在家上学失去了早恋的机会,接触异性太少。


其实一开始郑渊洁的打算是让女儿也接受自己的私塾教育,不过谁知道郑亚飞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用郑渊洁的说法就是:她是全中国最向往上学的人。她经历了山区小学、市区小学和五年及后进入国际学校读书的比较“常规”的路线。郑亚飞是真学霸,她不仅把学校的知识学了,还学完了十部故事体郑氏教育家庭教材并阅读了郑渊洁所有童话作品。

而18岁,她收到了六所高校的录取通知。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自设私塾教育孩子,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但是即便接受传统教育的郑亚飞也一样非常出色,说明我们普通人还是可以从郑渊洁教育子女中看出:怎样由衷的赞赏孩子、舍得花心思花时间在TA身上、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TA,都是值得我们普通父母好好想想的。


康英勇


我想起了郭麒麟,初中没上完,不想上学了,郭德纲还就真同意他不去上学了。是不是名人的孩子都不用上学,不用拿学历?

前提是你要有一个开明且有本事的好爹,自己也要有点能耐,敢闯敢干,靠爹但不能坑爹。

但他们也不是就放任自流了,也会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去锻炼。

郑亚旗在小学毕业后就不再去学校上学了,由郑渊洁在家里亲自教,每天下午上3、4小时的课,这种一对一授课的方式比在学校上大课还累,必须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讲。郑亚旗用3年时间学完了初中和高中6年的课程。郑亚旗18岁以后就自己去社会上闯荡了,因为只有小学学历,去找工作都没人要。他去超市搬过鸡蛋,去网络公司打过工,最后凭借经营“皮皮鲁”品牌,把他爸爸的童话人物成功盘活,自己也获得巨大成功。

所以说,最终的成功还是要有一个背后支持你的有实力的好爹。

虽然说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不上学不等于不学习,社会是最好的大学,但一般人家还真不敢这么多,都是拼了命的想各种方法让孩子多学点。毕竟都是普通人家,家里没矿啊。

郑渊洁和郭德纲都是名人,都有自己的产业,相当于家里有矿,让自己的孩子去挖。打铁还得自身硬啊,没一定实力的谁敢这么做。


一袋稻


我八亚公是清华大学生。也是学校校长,一生桃李满天下!退休后,在家里我堂细佬从小到大都是他专职教导!他也比较勤奋!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比较好,所以家族里个个人都认可他。可是最后做结果是让人最不看好的却考了大学。他却是去东莞读职中,最后骗了家里的钱跑去搞传销,连职中都废了。从这事里我觉得不管你有多大多好的教育资源!到最后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别人搭得再好再华丽的舞台给你,你不会演那又有什么用?


文也165


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在我年少时正风行,相对于我一个月的零花钱,它还是比较昂贵的,所以得之非常珍惜。至今家里依旧保存有几本在角落陈灰,但不代表我不珍惜了只是我长大了。

对于郑渊洁让儿子休学自己辅导这件事,也早有耳闻,当时也是羡慕的很的,谁愿意上学?

此后,由于学习等缘故,这件事并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多大印象,慢慢的和童话大王一起被我遗忘。但就像皮皮鲁一样,虽然独处时想不起来,但只要周围有人讨论就立马勾起回忆。就像偶尔那次看电视一样,正好采访郑渊洁以及他儿子。

再往后,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些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郑渊洁的教育方式逐渐开始被讨论,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

记得那期节目,郑渊洁极力的推荐和夸奖他儿子,试图把他推向镁光灯下,我当时有种感觉,觉得极有可能,他的儿子会一事无成,最终只能消费他老爸,事实貌似也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就这种教育是否成功,仁者见仁了,毕竟孩子没了学业压力,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创造力。他儿子几乎尝试了所有他喜欢的项目,当然前提是他有个知名而有钱的老爸。

郑渊洁近几年知名度的下降,也和他儿子经营他的品牌不利有关。

但是,学校教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和团队性,以及朋友甚至恋人。这些都是他儿子所无法经历的遗憾,为此这种教育绝对不能说是好的。对与错先不论,它至少是残缺的。退一万步说,假如不是郑渊洁的儿子,而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是否能获得社会的认同都是一个大问题,因此,这种教育绝不提倡。

而且现在我国有了义务教育法,在这个年代再来讨论,它不但是错的,甚至可能是犯法的。

由此,我的结论: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此看法也仅仅代表个人意见,不喜轻喷。

再延伸一下,现在好多家长在问我们,要不要在孩子大班的时候放弃大班而且幼小衔接(我儿子中班目前)。我的理解是,拔苗助长,完全破坏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让孩子早早的背上学业重担,而且这种幼小衔接的优势不会超过二年级,大部分上过的孩子也普遍出现轻视学习的态度。毕竟他们在老师教会以前已经会了,觉得学习并不难,反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毕竟孩子的自律性没有想象的强大。

话归正题,希望他们父子能发力,经营好这个大ip,让童年的童话大王能发光发热,毕竟皮皮鲁、鲁西西等经典还是很有卖点的。


法魔685


我从小读郑渊洁的书,把他当成人生偶像,也羡慕郑亚旗有这么个好爸爸。但现在作为父亲,我明确反对郑渊洁的做法。

学校教育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环,系统性地学习知识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校的系统化教育肯定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但经过了多少次的修补,师范教育的多少代传承,肯定会比家长的教育有效得多。老师教过多少批学生了?郑渊洁又当过几次家长?家长的知识水平再高,毕竟缺少教学的经验,缺少对孩子心理的揣摩,就算你是个作家也一样。我教自己孩子数学的时候,遇到方程式的时候怎么都说不明白,差点儿气得血压高,老师半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这不是学历、职务的事儿,经验很重要。

学校的另一个好处是情商教育,孩子多接触一些同龄人,对于自身的成长尤为重要,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这恰好也不是郑渊洁的强项。从童话大王创刊起,郑渊洁就是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出现的,而且几十年一以贯之,合作共赢之类的事情他不太擅长,这也许正是郑渊洁品牌管理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原因吧。我最后一次看郑渊洁童话是初二,那篇童话叫做蛇王淘金,其中说一个男人的妻子非常爱干净,是由于自卑心理,才通过以染上了洁癖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大意)。看完这段之后我放弃了每个月买一次杂志的习惯,我觉得他用词太尖刻,我无法理解一个用这种方式描述自己配偶的人,而且做事如此不留余地。

当然学校教育还有各学科综合发展、挫折教育等一系列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不惜立法,并投入巨大社会资源建设基础教育体系的原因,绝对比私塾教育这种方式优越,即便英国王室,也没找几个家庭教师在家自己教孩子,对吧。


波兰财经信息


当一个人一出生就在罗马,那么别人在往罗马奔跑的时候,他可以用这个时间去任性,去塑造发展自己的兴趣。

当然,学历不等于能力。但没有学历的普通人在成人的世界只会难上加难。这个现象从我婆家和娘家的亲戚中就可以看的很明显。

我娘家七大姑八大姨中,除了一个表哥复读三年后考上师大外,其他成员均未考上大学。表哥毕业后当了老师,最后自己办了一个培训机构,十多年了,盆满钵满。其他的亲戚都是事业平平,还有很多年轻的九零后都在外面漂着。而我婆家的哥嫂姑侄大多基本毕业于清北、港大、加州伯克利分校、武大...每个人不敢说混的多么好,至少比我娘家亲戚强太多太多太多。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私塾真不是我们的菜。因为我们没有试错成本,我们首先面临的是生下来得怎么活下去。


芝麻辰小七


我十几岁才知道郑渊洁的杂志《童话大王》,虽然是个大孩子了,当时也是非常喜欢的。每个月我都要去县城邮局报亭去买郑渊洁杂志,现在老家还有整理好的一扎童话大王,都落灰了。

那时候只觉得《童话大王》好好看,里面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太可爱了,看得我经常捧腹大笑,并没有深究过郑渊洁和郑亚旗的真实人生故事。

我只知道郑亚旗对老爸是直呼其名“郑渊洁”的,不是称呼爸,不用去学校上学,老爸在家办学上课。当时挺羡慕的,有个才华横溢又民主的老爸,还不用去学校,爽呆呆啊。

郑亚旗成年后有过一些曲折的经历:没有学历找工作碰壁、超市扛鸡蛋,后面算比较顺风顺水,担任各种讲师、主讲嘉宾,出任皮皮鲁文化公司CEO。但这些都是因为他是郑亚旗,他还有个老爸叫郑渊洁。


现在我自己为人父母了,我是不赞同郑渊洁的私塾教育的。我不评论他的教育方式成功失败与否,只是觉得他的私塾教育的形式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

1、大多数父母都没有那么大能耐,可以面面俱到地编写教材,还自己教学。

除了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多数人都挣扎在如何赚更多钱这条线上,因为房贷车贷教育生病等等生活压力太大了,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编写教材。再说教学课程,语数英,还有政史地、理化生,谁敢说九门课程自己完全精通的,还要考虑什么年龄该教学哪部分课程,这都不现实的。或许郑渊洁是个例,他有钱有时间有才华有心情,请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

2、人是具有社会性需要的,孩子也需要交往需要。

社会性需要系指与人的社会生活上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对交往、成就、奉献的需要等。郑亚旗不上学,接触不了老师同学这个大圈子,多少都显得太孤单,融入不了孩子们的节奏。

比如有一天,郑亚旗和一位女网友聊天。那女孩问他:“你知道 F4吗?”郑亚旗一下被问住了,就像平常一样去请教爸爸。郑渊洁告诉他 F4是美国战斗机,郑亚旗就照此回答女网友。没想到对方说:“什么美国战斗机,我奶奶都知道 F4。”此后,她就再也没出现过。

我想这时候郑亚旗心里是很不好受的,因为他脱离了同龄人的圈子,跟同龄人关注点格格不入,只生活在老爸的童话教学里。


3、义务教育法不允许。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我们国内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适龄儿童的教育容不得家长们胡来。孩子们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受教育法保护的。

而按部就班的上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这才是符合现在社会的生存法则。如果觉得上学校没有用,那为什么教育部不提倡私塾教育呢?


4、学历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没有学历证书,郑亚旗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也一样四处碰壁。虽然他能力不差,但是没有优秀到不用学历文凭就有HR录取他的程度。他第一份工作就是给超市扛鸡蛋,这个不需要文凭,只要有力气就行。后来做过报社网络技术主管,接着还担任过各种嘉宾、讲师……

如果我们没有学历文凭,多数人会像郑亚旗的上半场到处碰壁,但不会拥有他的下半场。他有个有影响力的老爸郑渊洁,而我们没有。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今天过了就再也没有今天了,我们普通人都是以最保险最谨慎的方式在行走。


我也是ZLL


不请自来

先说一下

本人童年或少年或青少年时期都没看过郑渊洁的书

直至大学才在舍友的科普之下知道了郑渊洁并对他有了浅显的了解

对郑渊洁儿子的事情也是从我室友口中得知

(解释原因用的是写作文那一个即“郑渊洁写的作文不如保姆写的作文得分高”那一个)

关于这件事情

我舍友的看法(舍友是在童年看过皮皮鲁系列并对郑渊洁有一定了解的人):他(指郑渊洁)这个做法在当时挺大胆的,不能说是对或是说错,毕竟当时义务教育什么的还没完善,而且他儿子现在也算是成功人士,(接着介绍了一下他儿子上的履历,大概百科上的那些)从这些来看以及当时的大环境来说,当时的做法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只能说,从现在的大环境来看,他的这个做法不现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可取。

我的看法(当时脑袋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这样郑渊洁的儿子在他的童年、少年、青少年(时期也许会重合,我分不清这三个时期哈)该有多孤单啊,因为小伙伴们都在上学,就他自己一个孤零零的,多可怜啊。我如果以后有孩子一定不会这样做的。[题外话:虽然好像一直都是题外话Ψ( ̄(エ) ̄)Ψ 我小时候的小伙伴几乎同龄或者比我打个一两岁,我入学晚一年,那个时候我就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好孤单的👉👉我妈亲口说的]

扯了一堆

都是没用的
下面说回到原来问题上(说实话我已经不记得问题是啥了,还有个大体印象,答错了或者打不对题请不要打我)

结果如何(以下几乎全为主观看法,如有异议,请温柔指出):

第一点:我觉得郑亚琪有点让我失望。怎么说,因为舍友科普是讲的郑渊洁很厉害什么的,然后我就觉得郑亚琪有点普通,就是那种说平凡又不算平凡,说优秀又不算优秀的那种。直白一点哈:就是看过了太多天才(即那种也是家庭私塾式的教育出来的特别优秀的人才),我觉得郑亚琪并不算优秀。如果所有这些接受家庭式私塾教育的人手里都有一份答卷,郑亚琪也就刚刚及格。而且因为在我的认知里,郑亚琪是作为反抗(想不起来更贴合的词了)学校教育应试教育的人,那他实在是有些平凡。似乎只能证明郑渊洁当年做法有些欠考虑,别的什么也不能证明。(望天)

第二点:怎么说,我觉得其实还好。如果不考虑什么其他的(接受的教育,家庭条件之类),郑亚琪也能称得上一句人才。如果考虑到他的家庭条件,也能勉勉强强在客套时得到一句听起来很真诚的夸赞:“虎父无犬子”。但是,如果考虑到他接受的教育(毕竟当初看不上学校教育╯^╰),我觉得,在我的认知里,就四个字:算不上优秀也算不上糟糕说是不及格好像也不对说及格似乎又有点贬低他的嫌疑。所以,我说::怎么说,我觉得其实还好,还可以,还行。(皱眉)

总结一下,判断是否成功,你看你要从哪个立场上哪个方向去看。

以下为乱七八糟不知道再说什么系列

实话实说,我是认为郑渊洁对于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我的视野局限于我自己接触的事情)。

理由很简单

我小时候不是入学晚了一年嘛?因为那一年入学我到学校又哭又闹,我奶奶不舍得,把我又带回家了。我妈说,我那一年孤零零的,太孤单了。

我不想我的孩子承受那种孤单。

真的不想。

[当然,如果我的孩子在明白孤单的代价下还主动选择孤单的话,我也不会干涉他或她的选择。只是,我还没做好这种准备(望天)]

题题题题外话:

我没看过郑渊洁的书

对这个事情也不是全面了解

也没做过调查

以上看法都局限于我的眼界且尽是我个人观点

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如有什么太过分的地方,私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