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从抗疫悟管理之三: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执行力

从抗疫悟管理之三: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执行力

从抗疫悟管理之三: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执行力

导语

今天,花园里的佛手草绿了。这一周,疫情变化一喜一忧。喜的是中国确诊人数大幅减少,忧的是国外感染人数大幅增加。2月25日,国外确诊人数第一次超过国内。希望中国的抗疫经验和为世界赢得的时间能帮助世界各国更好地应对疫情。我们继续从抗疫中学习对老板学堂堂友及学友有用的东西。下面是我的第三个总结,供你参考。

宋新宇

2020年2月28日,北京

从春节到现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宅在家里看了不少过去没时间看的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底上映,得了多项奥斯卡奖的《至暗时刻》。这部电影讲的是1940年5月至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英国人民面临的至暗时刻。

这个时候,纳粹德国开始进攻法国。为了防备德国入侵,法国人从1928年开始构建了坚固无比的马奇诺防线。但防线很快就被德军从背后突破,法国大片领土被德军占领。

这个时候,丘吉尔几次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求救,但小心翼翼的美国人不愿卷入战争。

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的丘吉尔不仅要面对希特勒在外交和军事上的高压,还要面对一堆处处拆台的政客,一个怀疑自己的国王和一群对战争毫无准备的民众。

至暗时刻,丘吉尔面临巨大的压力。是妥协求和,成为第三帝国的傀儡,还是拼死相争,抗击法西斯,保持国家的独立?

你可以想象,战争与和平,这是多么艰难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将影响英国五千万人的生命。

至暗时刻,丘吉尔选择了带领英国人民抗争。他对英国人说:“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他的理由很简单:“(历史上)那些斗争到底的国家会再次雄起,而那些乖乖投降的国家会灭亡。”

最终,丘吉尔参与领导的盟军是胜利的那一方。

抗疫的至暗时刻:向左还是向右?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相信中国领导人也面临和丘吉尔类似的至暗时刻,面临决策的两难困境。面对新冠病毒这个未知的敌人,专家各种各样的说法和建议,到底听谁的?面对一天天指数级增长的确诊人数,是堵还是拖?是不惜一切代价封城隔离,还是顺其自然,“佛系”抗疫?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都必定是艰难的决定。因为决定关乎十四亿中国人的生死,影响十四亿中国人的利益。

除了事情本身难于判断,领导人还要面对情绪波动的民众,面对从极左到极右的舆论,面对捉摸不定的自媒体,面对国内外的明枪暗炮。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都会有人说你不对。如果没有封城,疫情可能会大范围扩散,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可能被传染,数万甚至几十万人会死亡,这样的决定一定会被质疑。

但封城也注定会被质疑。一些人会说,为什么不早点封城?如果早一个星期,我们就不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如果早两个星期,疫情根本就不会蔓延。另一些人会说,这次疫情就是一个大号的流感,没有必要这么小题大做,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到底什么是对的?

我不是专家,没法做专业判断。我选择相信专家,相信钟南山,相信世界卫生组织。我不相信阴谋论。中国可以收买几个专家,但无法收买所有专家,尤其是世卫组织中的西方专家。如果在抗疫这件事情上,我们不相信无私的钟南山,不相信由各国专家组成的世界卫生组织,还能相信谁呢?相信互联网?自媒体真假难辨,且反复无常。相信媒体?西方媒体向来只报忧不报喜,坏消息才是好消息。东方媒体上你则看不到坏消息,只有好消息。

钟南山的判断我们都比较了解。世卫组织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加拿大人艾尔沃德的判断是:

“中国的措施让感染人数减少了数万到几十万”。

“中国为世界赢得了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

“如果我被病毒传染,我会选择到中国治疗。”

抗疫的至暗时刻:执行的艰难

至暗时刻,丘吉尔决定和纳粹德国对抗。接下来最紧急的,是要保存对抗的实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一次丘吉尔被考验的是事情的另一面,坚决的执行。

为什么执行难?

执行意味着和无处不在的官僚主义做斗争。丘吉尔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同一个关键细节,“用于撤离的民船征集了多少?”官僚总是回答说,征集民船有多么困难。没有丘吉尔持续的追究施压,困在敦刻尔克的大军不会有足够的渡船,就无法撤回英国。

执行也意味着牺牲。丘吉尔亲自给坚守在加莱吸引德军注意力的尼克尔森准将发命令:“加莱的第三十步兵旅全体将士,你们每存活在世上一个小时,都是对我们在敦刻尔克的部队的最大帮助,我对你们顽强坚守阵地的勇气,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可是你们,很遗憾,绝不能撤退,我重申,绝不能撤退。”最终,第三十步兵旅全体将士战死沙场。但敦刻尔克大撤退得以实行,英国保住了宝贵的三十万主力部队。

抗疫的执行同样是艰难和残酷的。封城对所有武汉人意味着牺牲,他们不能再出城,不能随意走动,只能蜗居在家里等待解禁的那一刻。艾尔沃德懂得武汉人的牺牲。他在发布会上真诚地说出了那句让翻译哽咽的话:“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

封城也意味着和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官僚主义做斗争。

2月初抵达武汉的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总结了一系列简单实用的抗疫思想和方法,但这些想法的执行因为官僚主义困难重重: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应早尽早。

要床等人,不能人等床。统筹好一个月的床位,做到每日应收尽收清零。

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简明。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

武汉原书记马国强2月10说,为了实现应收尽收,武汉已经做了达到市民总数98.6%的排查。但大量武汉民众在网上说,自己和周边的人并没有看到或感受到什么排查。事实是很多官员走了形式,本来要编织的那张把病人尽收的大网,因为官僚主义漏洞百出。

2月13日到任的武汉新书记王忠林用自己的“四不两直”,刺破了官僚主义的假象。四不是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两直是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基于自己的调查,他16日决定重新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真正摸清底数。他要求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他要求各区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各部门单位全部开动。他对落实不力者,严肃追责问责,截止21日,就有620人被问责。

坚决的执行,让武汉确诊人数从2月13日高峰的3910人,降到了27日的313人,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

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执行力

中国的抗疫虽然还没有完胜,但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胜利的背后,是领导者的领导力。领导力的表现,一是相对及时正确的决策,二是相对坚决果断的执行。

从《至暗时刻》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丘吉尔做决策过程中承受的煎熬,因为无论是战是和都有极大的代价。抗疫的关键决定,封城还是不封,也一定是个艰难的决定。今天的胜利不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作为普通人,我们实在是有幸不在其位,不用做这个艰难的决定。

从《至暗时刻》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感受执行的艰难,打败官僚主义的艰难。抗疫的执行,也是极其艰难的,我们每天听到各种各样的坏消息,看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担心各种各样的不到位。而我们这些外人知道的,一定比真实发生的要少很多,轻很多。今天的胜利不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作为普通人,我们实在是有幸不在其位,不用承受这些执行的艰难。

领导力意味着你能力排众议,及时做出决定,给出方向。领导力意味着你敢于拿下不合适的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领导力意味着你能够忍受煎熬,顶住压力,坚持到天平向好的时候。领导力意味着你能接受执行过程中的种种不完美,保护那些该保护的人。领导力意味着你奖罚分明,毫不犹豫地惩罚官僚主义者,也毫不犹豫地奖励那些真正的奋斗者。抗疫中的一些决定,如及时更换官员,给一线医务人员2倍工资,给死去的医生护士烈士称号,都是这样鼓舞人心的决定。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一将无能,害死千军。至暗时刻,领导力是决定性的。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组织,只是领导无能的表现,批评下面人没有执行力,只是领导自己没有领导力的借口。领导力来自于领导人选择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至暗时刻,丘吉尔说:“一切责任由我全负,当然,我能坐上首相这个位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老板的领导力:智勇双全

企业也有至暗时刻。有些时候,你没有足够的信息,你没有足够的时间,你没有足够的资源。但你必须做出决定,做出决定企业生死的决定。做了决定,你还必须坚决地执行,停止做不该做的事,换掉不合适的人,给员工打气,顶住各种压力,直到胜利的那一刻。至暗时刻,老板同样需要展现自己的领导力。

老板如何让自己拥有领导力?从抗疫悟管理,我给老板的建议是下面四条:

1. 至暗时刻,

要听不同的声音,也要有自己的判断。相信专家,但要判断其水平高低,意图好坏。不要相信大多数人的判断,不要相信平均值。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理往往在两头。

2. 至暗时刻,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这个世界没有绝对正确。没有上帝视角。只有智者视角。至暗时刻,不会有足够的信息和时间让你做完美的决定,重要的是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听从内心那个善良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声音。

3. 至暗时刻,要有勇气做决定。犹豫不决,拖拖拉拉,不做决定是这时最大的错误。拖到不得已做的决定,通常是最坏的决定。你可以过程中修改你的决定,但不能不做决定。

4. 无论什么时候,老板都要学习和践行将军之道。将军之道是智,勇,信,仁,严。智是去现场了解真相,智是用数据判断全貌,智是兼听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勇是敢于做出决定,敢于行动,敢于认错,敢于在行动中矫正甚至推翻自己。仁是对员工,对客户,对供应商的慈悲为怀,善良初心。信是实事求是,说话算数,信是让员工,客户,供应商信任,信是给员工,客户,供应商信心。严是对己严,对人严,对数据严,对事情严。将军之道,是修身之道,是领导之道,是执行之道,也是胜利之道。

领导者平时并不需要引人注目,不需要过多关注运营的细节,不需要过多干预人和事。但至暗时刻,领导者必须挺身而出。几十年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的任正非,在美国对华为无限打压的关键时刻,一反常态,站出来向全世界发声。两三个月时间里,他接受了中外所有主流媒体的采访。至暗时刻,他以一己之力对抗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抗美国国家之力。至暗时刻,任正非一人顶十万人。

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亲自掌舵,这就是领导力。

你有领导力吗?

关键时刻,你有勇气做出很多人批评,但必须做的决定吗?

你能“大善似无情”,把决定坚决彻底地推行下去吗?

老板没有领导力,下面就不会有执行力。老板没有领导力,就不要给下面谈执行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