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關注Dearauto的小夥伴應該知道,第二代廣汽傳祺GS4獲得了咱們首屆年度車中的“Dear SUV”大獎。

對自主品牌而言,“Dear SUV”的重要性,一點不輸“Dear car”終極大獎。

過去一年,自主品牌的銷量為784萬,其中SUV銷量就佔61.5%,銷量達482萬輛。在自主品牌的銷量排行榜前20名中,自主轎車僅有4款,且只有三款車型年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輛,而SUV卻足足有15款。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換言之,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得SUV者自然也就得天下。

至於為什麼是第二代傳祺GS4得獎,大家可以去翻翻咱們16日所發文章的官方說法。這裡我只闡述我的觀點:“在自主品牌裡,第二代傳祺GS4是少數幾個做到垂直換代的車型。”

傳祺GS4的垂直換代,讓我們看到自主品牌這幾年的進步——不止於配置,設計和用料,更在於它的基本功,特別是在底盤上。

傳祺的底盤功夫在業內一直被人所稱道。2016年,我對第一代GS4的底盤進行過一次拆解研究。在那個滿街山寨車的年代,傳祺GS4的底盤卻有著極高的原創性——佈局合理,重要部件也沒濃烈的山寨味道。可以說,那是當年最能代表自主品牌的底盤作品之一。

五年過去了,第二代傳祺GS4改用了傳祺全新的GPMA全球模塊化架構,而且就駕駛體驗而言,它有著質一般的提升——操控性和舒適性這兩個矛盾點,GS4能兼而有之,一併升級。但從字面上看,在底盤上似乎並沒有改變,依舊是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結構,同樣的結構,卻表現出極大的不同,這是為什麼?

今天,我們就升起新舊兩款GS4的底盤,在底盤的硬件部分找找答案。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前懸掛: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第二代GS4的前懸掛

第二代GS4和第一代一樣,都採用麥弗遜式前獨立懸架,採用的材質也沒變,羊角和下襬臂依舊是鋼鐵材質。咋一看,除了下襬臂的形狀大小略微有點變化外,其它東西似乎都沒什麼改變。但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出來。

首先是下襬臂和副車架鏈接的地方,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硬點。來自路面的振動很大一部分就是經由這兩點傳遞到副車架,進而傳入車內。可以說,車內的舒適性與這兩個硬點有很大關係。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上為第二代,下為第一代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新舊兩款GS4在這兩點上都採用了橡膠襯套進行連接,但新款的前點在形式上進行了重新的設計:佈置方向從原來的Z向改為了X向,並在襯套設計上提高了側向剛度,響應更快。

之所以有這種改變,是因為:雖然這兩個硬點都會影響舒適性,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前點更多影響操控,而後點更多影響舒適。

打個比方,當車輛壓過減速帶時,輪胎從接觸到壓過減速帶的過程中,衝擊力最大的時刻就在於剛剛接觸的那一刻,且這瞬間的衝擊力是呈縱向傳遞給下襬臂的——被石頭絆過的人應該深有體會——此時,後點承受了大部分的撞擊力,這部分的衝擊力必然由橡膠襯套來吸收。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第二代的後點。後點是舒適性襯套,目的自然是做軟,保證縱向衝擊的舒適性。

而前點更多是與操控相關,它承受更多的是來自地面的橫向衝擊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採用麥弗遜前懸掛的車輛,其前點與下襬臂支點的連線一般都是與車輪中心線相平行的原因。

想想我們的車什麼時候會橫向受力?彎道!這時,工程師考慮更多的,其實並不是過濾振動,而是給輪胎足夠的支撐力,減少輪胎的定位變形,進而提高車輛的彎道性能。這意味著前點的設計應該以減少形變量為前提,讓力的傳遞更加直接。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上為第二代的前點,下為第一代的前點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學過機械工程的同學應該知道,一個工程之所以優秀,在於能在合適的地方用上合適的設計,而不是盲目地堆用料。傳祺GS4在前點上的重新設計雖然會略微影響舒適性,這不是一種退步,恰恰相反,這是設計更加成熟的體現。

下襬臂的衝擊力想要傳遞到車廂,還需要經過一個部件——副車架,所以,副車架的設計對車輛性能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和老款一樣,第二代GS4依舊採用鋼鐵材質的H型式副車架,但相同的僅是名字和用料,整個形狀和設計卻與以往大不相同:現在的副車架變得更加小巧,精緻。小巧,大家也許會很容易理解,畢竟現在所有東西都講究輕量化。但,副車架這個黑乎乎的東西,談何精緻?

精緻,往往意味著更用心的設計,更復雜的工藝。新舊兩款GS4的副車架其實都不過是兩塊鋼板衝壓焊接而成,但相比第一代,第二代GS4在很多關鍵的部位上都做了結構加強的處理,特別是在剛剛提到的兩個硬點的連接上。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上為第二代的副車架,下為第一代的副車架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副車架加強了安裝點的動剛度,所以對振動和噪音的傳遞都有改善,更有利於車內的NVH。

正如剛才所提到,這兩個點需要承受來自下襬臂的所有衝擊力,這就需要安裝點本身有足夠強度才行,要是安裝點的強度不夠,這就和根基不牢的高樓一樣,說塌就塌。這種打補丁式的加強,雖然工序比較複雜,且需要耗費很多精力去研究在哪裡加強,如何加強,但是它能在減少副車架的體積和重量的同時,確保副車架的強度和剛度。

副車架上另一個輕量化設計就是動力總成支撐:老款採用的是鋼鐵材質,而新款採用的是鋁合金材質。第二代GS4不僅用料更高級,更輕了,而且橡膠的設計也更厚實,更巧妙,這必然更有效阻止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振動傳遞到車廂裡頭。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後懸掛: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第二代GS4的後懸掛

在後懸掛上,第二代傳祺GS4和老款一樣,都是採用E型(四)多連桿獨立懸掛。這種懸掛形式同樣也是這個級別的SUV經常用到的。雖然結構形式差不多,但細節上還是有些區別。例如減震筒的安裝位置。

老款的減震筒下支點是安裝在E型多連桿的下襬臂上的,而新款的卻安裝在了軸節上。這一點變化,我在拆解現場問過不少底盤專修的師傅,很多人都不以為然,覺得那只是屁大點事,甚至認為那不過是工程師隨意而為之罷了。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其實,這一丁點挪動不應該被小看,有時候老師傅和小師傅的差距,就是一步而已。

對於後輪減振器而言,老款的振動傳遞路徑是這樣的:輪胎→軸節→下襬臂→減振器→車身。從這一路徑你也可以看到,減振器所受的力已經被下襬臂弱化了些,需要乘上一個比較低的槓桿比。

而新款則直接很多,因為少了下襬臂這一環節,振動直接由軸節傳遞到減振器,槓桿比會大許多,這必然更有利於力的直接傳遞,讓減振器更有效地工作。

和前懸掛一樣,後懸掛經擺臂的振動也是要經後副車架才能傳遞到車內。新老款GS4的後副車架在結構和材料上也是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在於車架和車身連接的地方。老款是直接的硬鏈接,而新款改用了襯套進行連接。

這種改動的好壞,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來,後副車架過濾不了的振動必然會被橡膠襯套吸收一波才會傳入車內,從而極大提高了車內的舒適性。當然,這種提升必然是以成本為代價的。不要以為這要不了多少錢,對於車企而言,一分一毛都要乘以數以十萬百萬計的規模。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既然說到底盤,有一個部件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整輛車唯一和地面接觸的地方,也是整個底盤花錢比較多的地方——輪胎。第二代傳祺GS4的頂配採用的是米其林Primacy 4,市場指導價大概是1078元/條,而老款同樣也是採用米其林,但輪胎型號為Primacy 3ST。

從Primacy 3ST到Primacy 4這談不上是一種升級,在我看來,更多是因為工程師融入了更多的用戶思維。過去,在很多試胎稿上,我反覆強調一點,在家用車的選胎上,應儘可能選擇溼地胎,因為下雨天出事故的幾率會大一些。

米其林Primacy 4是一條非常新的輪胎,2018年中旬才正式上市。這條輪胎和3ST同宗同源,都是浩悅系列產品,所以靜音舒適依舊是其最大的賣點,但和3ST不同的是,Primacy 4在溼地性能上有著非同一般的表現。

按照官方給出的數據,在80-20km/h的制動測試中,新胎狀態下的Primacy 4為22.7米、競品平均值為27.2米,相差4.5米;在磨損狀態下,Primacy 4足足領先了競品平均值7.3米。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五年過去,傳祺GS4的底盤進化到何種程度,為何它能成為同級標杆

很多玩車之人買車後,第一時間就是改輪胎和輪轂。但第二代傳祺GS4的就不建議改了,第一,胎確實是好胎,第二,輪轂也是好輪轂,中信戴卡出品的。

歷年來,消費者買車向來不太重視底盤,這不能怪他們,因為上面提到的這幾點變化,消費者在配置表上是看不見的。他們所能看到的量化指標除了100km/h~0外,就沒別的了。第二代傳祺GS4在底盤上的升級也往往就埋沒在“前麥弗遜後多連桿”這七個字裡。

肯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狠下功夫,第二代傳祺GS4絕對能稱得上是一款誠意之作,無愧“Dear SUV 2020”的稱號。


文 | 大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