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有的人一看到高考作文題,就哀嘆“風華散盡”

有的人一看到高考作文題,就哀嘆“風華散盡”

6月7日11:30,身處考場的高三學子們結束了高考的語文考試,而隨著各地高考作文題公佈,網上的“雲考生”們接力下去,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總的來看,這次的作文“中國味”很濃:全國I卷的“熱愛勞動”、全國II卷的“青年學生當事人身份寫作”、北京卷的“文明的韌性”與“2019的色彩”、上海卷的“中國味”……像往年一樣,不少人又覺得這些題目有很多“毛病”。

當這些涉及中國、政治、歷史的作文題放在一起,一些人便說:“又紅又專,政治色彩太濃,鉗制學生的思想!”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這類作文題目的不齒,陰陽怪氣。

而稍有些所謂文化氣息、“物各有性,事猶是,人亦然”的江蘇卷,則成為了這群“文人”的心頭好。

有的人一看到高考作文題,就哀嘆“風華散盡”

我深知人與人之間在思想上的差異之大,也明白處在不同社會分工中的網民對於同一則作文題必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些邏輯混亂的言論實在讓我想寫點什麼。

首先我要吐槽的是,網民對“又紅又專”這個詞的濫用。


“又紅又專”起源於1957年10月9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發表的講話:

“政治和業務是對立統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對不問政治的傾向;但是,專搞政治,不懂技術,不懂業務,也不行……我們各行各業的幹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

“紅”是指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專”是指要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成為本行業的內行和能手。那把這“又紅又專”和高考作文題放在一起,有幾分對應呢?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這“紅”嗎?在不同的歷史事件背景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身份寫作,這“紅”嗎?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等角度談文明的韌性,這又“紅”在哪裡?

總不能見著中國就是紅,見著歷史事件就是紅吧?

有的人一看到高考作文題,就哀嘆“風華散盡”

至於說作文題“專”就更離譜了,高中還尚未分專業學習,談何“專”呢?如果作文題要“專”,那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熱愛勞動,從《勞動法》說起;請你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曆史學家的身份完成寫作……這才叫“專”。

如果要退一萬步來說,新時代下“又紅又專”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指在特定人群心中一切跟中國、社會主義等詞沾邊的沾邊的模模糊糊的東西,那我無話可說。

他們有一萬個理由說這些不好,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接著我們聊聊政治色彩這碼事。

今年作文題政治色彩濃嗎?特定人群看來,是濃的,因為涉及了中國,涉及了民族,涉及了時代,這些他們統稱為政治。在我看來,政治色彩真不濃。

有的人一看到高考作文題,就哀嘆“風華散盡”

今年是2019年,是五四運動百年、建國七十週年,以及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完成的倒數第三十年。它們是貫穿全年的熱點,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政府還是學校、媒體、企業,都有圍繞著這些的工作和活動。

在這樣一個特別的年份,全國II卷給出這些重大歷史節點的背景,讓考生以當事人的身份來寫作,是很正常的操作。

自媒體尚可各種蹭熱點、寫爆文,作為主流文化代表之一的高考,這些熱點反倒不能碰了?總不會讓學生站在1919年火燒趙家樓時曹汝霖的角度和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國軍的角度來寫作文吧。

最後我們來看看“鉗制思想”方面。

胡適,一位不那麼“紅”的名人曾這樣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

人受教育、求知識,原是為發現社會的弊端,若是受了教育,而對於社會仍是處處覺得滿意,那就是你的眼鏡配錯了光,應該返回去審查一審查,重配一副光度合適的才好。

胡適先生的意思很簡單,人受了教育以後,是要會給社會找不足的。那麼我們的高中生在受過教育以後,有沒有這個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去校園裡隨便找一位學生,問他覺得中國現在有什麼問題,我相信他可以從貪汙腐敗、生態環境再到貧富差距等各方面給你列個遍——必修課《思想政治》告訴我們,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不足之處,我們正在努力改善。

有的人一看到高考作文題,就哀嘆“風華散盡”

由此可見,即使以不“紅”的人對於教育的標準來看我們的高中生,也是沒有問題的,一則作文題就能鉗制當代青年的思想嗎? 這樣太小看當代青年了。那 “鉗制思想”一說從何談起?

只能說好話?可全國一卷作文題談的就是勞動上的問題,你總不能說提倡熱愛勞動就是洗腦吧。即便是資本主義的“美國夢”,也強調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這自然離不開勞動。

沒有思想深度?有思想深度的人,不論寫什麼話題,總能寫出點名堂;沒有思想深度的人,你給他出一道有哲理有思辨的題目,他怕是要罵死你。一個人沒有思想深度有錯嗎?我覺得沒有。

有的人一看到高考作文題,就哀嘆“風華散盡”

事實上,我並不覺得當代大多數高中生是有思想深度的,也沒有必要。十七八歲的人,不論是閱歷還是視野都很有限,極差也不小。當廣州的中學生沐浴在素質教育的曙光中時,安徽、河北的高考工廠裡,無數學子還在為著應試教育的目標奮鬥。

現行的高考制度是實用主義的,這決定了作文要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寫起,從熟悉的國家、民族和文化寫起,再加以對不同文體格式的考察。

影響一個人思想深度的因素太多太多:天賦、家庭、愛好,根本不適合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為什麼總有人想讓高中生來就國際形勢或哲學藝術高談闊論呢?

有的人一看到高考作文題,就哀嘆“風華散盡”

高考作文從來就不是什麼文人文會的入圈考試。

對於考生來說,有話可說,有多角度可選,思想健康的作文題,就是好作文題。至於什麼詩情畫意、哲理思辨則不是必需。

正常人聊高考作文題,總是說這個好寫,那個不好寫。奇怪的人聊高考作文題,看到全國I卷作文題“復興中學”中“復興”二字便跳了起來,哀嘆“貴族凋零”、 “風華散盡”

殊不知準備 “又紅又專”風格作文已久的考生們心裡已經樂開了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