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閻錫山衣錦還鄉卻沒有大張旗鼓,為何走到村頭就下車步行?

Power_G


在我們平常所看到的歷史書中,閻錫山是一個反面人物、是一個無惡不作的舊軍閥、是一個不能原諒的歷史罪人,但是在我們現實的歷史中,閻錫山卻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是一個很注重鄉土情感、很節儉、很造福一方的軍閥。


閻錫山的發跡是在辛亥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朝南方的各省紛紛宣告獨立,在這個歷史洪流洶湧的關鍵時機中,身為同盟會成員的閻錫山響應了南方的國民政府,在山西實行了兵變。

他常人殺死了山西的巡撫,因為威望服眾所以被推選為了新的山西都督,成為了整個山西的掌控者,開始了他後半生與山西省的不解之緣。

中國自古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當人發達了,就會開始衣錦還鄉,古人在外打拼了大半輩子,為的不就是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為的不就是在回鄉的時候能有一個令人羨慕的排場嗎?所以在古代凡是當上大官者,很少會免得了這個俗,無論清官貪官,該有的重要排場都是免不了的。

閻錫山回鄉官員們的討好

當時畢竟是一個新舊交替的大時代,閻錫山的新政府因為出現時間的倉促,所以沒來得及替換原本的很多前清官員,當得知閻錫山準備回鄉過年的時候,各種官員開始打起了小算盤,他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他們為閻錫山操辦起了非常隆重的衣錦還鄉儀式,想借此討得閻錫山的歡心。



官員們所準備的還鄉儀式僅是小汽車就足足有30多輛,在那個汽車很罕見的年代裡,排場可謂宏大無比。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吹鑼打鼓的儀仗隊、明槍持火的護衛隊,人數眾多、紛雜之極,一個官員回鄉該有的場面在此刻都達到了頂端。

當官員們期待著閻錫山對他們自認為良好的表現做出讚賞的時候,閻錫山卻什麼都沒說,大手一揮將官員們籌備的繁盛回鄉禮咔嚓劃去了九成九,只坐著一輛破舊的汽車,帶著兩三名手下就回鄉探親了。


閻錫山回鄉的樸素

在準備進入村口前,閻錫山仍然覺得自己還是太過於張揚,所以他讓手下將汽車靠在了村外,自己帶著手下就這麼回到了村子裡面。

這麼多年來閻錫山一直在外面讀書,先是遠離了家鄉,最後離開了祖國,在日本讀了幾年的軍校,回國後因為同盟會的革命也一直在奔波,所以他一直遲遲沒有機會回到鄉內省親。

閻錫山在踏入村莊土地的時候,他褪去了身上所有的鉛華,收斂了自己山西掌控者的威嚴,和過往的鄉老鄉親們打起了招呼,最後和以往的親戚朋友們簡單的敘了一下舊,就這樣度過了自己發跡後回鄉的第一個年頭。

閻錫山的這個習慣延續了38年之久,他在後面勢力慢慢的穩固,山西王的位置漸漸不可動搖起來,山西也被他打造成了民國的模範省、成為了民國的教育旗幟,百姓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作為這一切始作俑者的閻錫山並沒有產生傲氣,也沒有因為身居高位而對人情世故冷漠起來,他在接下來的38年裡保持了他樸素的回鄉禮,最終在國民黨兵敗臺灣的時候才徹底地斷決。

所以說閻錫山之所以樸素地停車在村外走入村內,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始至終都有一顆赤子之心,他與很多有了地位產生傲氣的人不一樣,他在外雖然治省、治軍嚴格,但在他面對父老鄉親們時卻保持著多年不變的初心,這是一種雖處高峰不易絲毫的初心,我們總說做人不能忘本,但真正能做到這種覺悟的又有幾人?能有這種覺悟的,又有幾人?


孤客生


閻錫山雖說是大軍閥,但是,他在山西統治的時期,還是給山西人做了很多好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能從山西立足三十八年而不倒的原因。

因為閻錫山是山西人,他明白,自己若是想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要有老鄉的支持, 連老鄉都不支持你。你怎麼可能在這個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呢?

正是因為他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他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只要他回家,走到村口就會下車步行。

這才是對老鄉的一種尊重,只有這樣做,閻錫山才能更好的收買人心。才能讓更多的人歸附於他。

閻錫山在統治山西的時候,確實也為山西人做了不少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和當時的中國亂世是有關係的,那時候中國面臨的是軍閥四起的戰亂局面,針對軍閥四起的亂世,閻錫山採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來應對。

比如說,他在山西採取的鐵路軌道是窄軌道。

這樣的軌道和其他省份的不能相通。因此其它省份的兵力,想通過火車,運送兵力到達山西,也就不可能了。

也正是這個方式,讓山西在那個時代,保持住了幾十年的和平與安定。

他還辦理了很多學校,這些學校都是讓學生免費來就讀的。

大家都知道山西的煤炭比較發達,還有鋼鐵。有了煤炭和鋼鐵就能製造武器,就能發展當地的經濟。

正是這一系列的策略的實施,讓當時的山西,成為了中國數一數二發達的省份。

當然了閻錫山之所以做這些事,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這些手段的實施就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說到政治,就不得不說閻錫山的政治才能,他統領的地盤在山西,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個四戰之地,他的西部有馮玉祥,他的東北有張作霖。他的近鄰有吳佩孚,還有北伐的蔣介石,李宗仁。

這些鄰居無論哪一個都不是好惹的,但是,閻錫山給他們相處的都很融洽。這就不得不佩服閻錫山了。

不過閻錫山也不會這樣一直和稀泥。他也會抓住時機,也會選擇主動出擊的。

中原大戰就是閻錫山聯合馮玉祥等人和蔣介石乾的仗呀,這一戰蔣介石方因為張學良的加入而勝出。

閻錫山戰敗後就歸屬了蔣介石。

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綜合各方勢力,考慮來考慮去,在徐向前和朱德的勸解下,他又開始聯共抗日。

晉察冀革命根據地,之所以很快能建成,和發揮巨大的作用,這和閻錫山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抗日戰爭結束後,閻錫山又開始聯合蔣介石一起對抗中國人民解放軍。

最後閻錫山是被自己的老鄉,比他更厲害的徐向前元帥打敗的。山西解放之後,閻錫山就逃到了臺灣,最後死在了臺灣。


史學達人


我們家祖上跟閻錫山有點關係,經常聽奶奶說起有關於閻錫山的一些故事,其實閻錫山少年時期是很普普通通的一個人,跟著父親學習經商放債,搞金融投機,但是沒有太大的作為,反而是外債累累,父子倆到處碰壁,萬般無奈逃到太原,這種情況下,閻錫山父子才想辦法求關係上了個學校,從那時候開始也算是閻錫山走上了仕途。

閻錫山,小名萬喜,1883年(清光緒九年)農曆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一個亦農亦商的小康之家。1904年,被山西省選派赴日公費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繼入弘前步兵第三十一聯隊,再進陸軍士官學校。在此期間,1905年,加入同盟會,成為早期的同盟會員之一;1907年,參加“鐵血丈夫團”,成為革命黨的軍事中堅。1909年,閻錫山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結束留學生活返回山西,任職山西新軍。1910年,閻錫山升任第八十六標標統。1911年10月29日,經過長期的準備,閻錫山率領所部參與了光復太原起義,並被推舉為山西都督,組織軍政府,開始了他執掌山西大權近四十年的歷史。

閻錫山一下子成了這樣的大人物,是山西都督的閻錫山要衣錦還鄉,按理來說,即使是一般的官員都應該是要講究排場的,那肯定是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前呼後擁,哪裡能少得了這種大排場呢?但是,閻錫山卻沒有這麼做,他反而是撤掉了所有的安排,只帶了幾個隨從,一輛轎車,就悄悄的回村了,到了村頭,他還不忘把汽車停在遠處,然後步行著回了家。

這裡頭是有原因的,一般人不瞭解內情,雖然看起來閻錫山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實際上閻錫山是個既要面子又膽小,見事不妙就逃避,而且很怕老婆的人。閻錫山的妻子名為徐竹青,是五臺縣大建安村人,家裡也算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了。早在1897年,閻錫山就遵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大閻錫山六歲的徐竹青嫁到了閻家。剛開始,二人的感情並沒有像一些包辦婚姻的悲劇一樣,反而是婦唱夫隨,恩愛有嘉,這裡說一段閻錫山上吊的小故事,這個故事只有過去與閻錫山親近的人才知道,通過這個故事才能更瞭解閻錫山的做事與為人。

閻錫山早年在日本求學,後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他在北方搖旗吶喊,積累了政治資本。也就是1911年冬天,閻錫山太原起義後,被政府追拿,逃回老家避難,跟隨老婆徐竹青躲到離五臺大建安5裡遠的張家莊村徐竹青孃舅家,閻錫山整天無所事事,哀聲嘆氣,還不敢見人很鬱悶,一天早晨,一個人拿條麻繩,走小路去了荒野準備上吊自殺。老婆徐竹青起床後發現丈夫不在,出門問人知道閻錫山去了荒野,趕緊順路去尋找,看見閻錫山栓繩子上吊,立即高聲大罵,閻錫山一見老婆趕緊停手,徐竹青進前照閻錫山背上狠狠兩拳頭,罵到“一個男人家,要死就死在戰場上,偷偷上吊你真不如個女人”,閻錫山頓時醒悟,同老婆一起回了她舅舅家。人也振作起來了。也就是這事以後兩三天,有一大隊人馬來到了張家莊村敲鑼打鼓,八抬大轎把閻錫山請走了,從此閻錫山被推舉為山西都督。

後來閻錫山衣錦還鄉,為什麼不敢聲張?他想到了自己的成功經歷,想到了自己原來的家庭,想到了自己曾經膽小怕事上吊的事情,想到了家中妻子,哪裡敢大張旗鼓?閻錫山做事從來謹小慎微,行蹤詭秘,做事考慮前因後果,所以,衣錦還鄉不搞大張旗鼓而悄悄步行回家,對閻錫山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華北隕石




歷史已成過去,現在想起閻錫山 的當年,已經快百年之事了。無論用什麼觀點評價閻錫山,都別忘了那是一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特殊時代。處在亂世的閻錫山,能把家鄉山西治理成一片世外桃源,人民安居樂業,確實不愧一代人傑。



清光緒九年九月初八 ,閻錫山出生在五臺縣河邊村,父親閻書堂,當時是慈禧太后的御用採辦,負責慈禧的生理衛生和日常用品,整個清宮的脂粉綢絹,都由閻書堂提供。



慈禧非常信任忠厚正直的閻書堂,聽說閻書堂喜得貴子,要做閻錫山乾孃,權傾朝野的慈禧能為閻錫山乾孃,也是閻書堂求之不得的。後來閻書堂在閻錫山五歲時,帶他進京認乾孃,閻錫山寧死不從,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閻錫山20歲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六期。日本天皇親自接見了他,並進入日本陸軍軍官學校。與東條英機,岡村寧次都是軍校同學。當時日本陸軍學校有一條校訓【要做就要閻百川】



回國後的閻錫山 ,慈禧一心把自己的孃家侄女那梅許配閻錫山為妻,閻錫山沒有答應,說滿人事多,不守婦道。閻錫山娶了大自己八歲的鄰居徐竹青為妻,徐竹青早年喪母,父子相依為命,為照顧腦血栓癱瘓在床的父親,一直沒有嫁人。



閻錫山理解她,並願意和她一起照顧岳父。徐竹青被眼前的弟弟感動,三日後嫁給閻錫山。雖然閻錫山後來成為山西第一人,終身不納一妾,與徐竹青相親相愛,相濡以沫。



閻錫山成為山西督軍時,開始了對山西勵精圖治,把山西以北9個縣,改成連接全國的市貿區,稱【山西黃金商府】,安定的山西,全國上萬鉅商風起雲湧,遷居山西發展,

根據【山西志】記載,閻錫山執政期間,有63個國家在山西設立辦事處,外商雲集,山西在外國人眼裡成了內地新租界。這也使山西財政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九的收入。



經濟繁榮的山西,主要表現在民生的真正福利上。山西教育,在千年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免費教育。



凡家中孩子多,家庭困難的農戶,一律免去一切費收,自給自足,每兩個貧困家庭給黃牛一頭,年年發放糧種。



高瞻遠矚的閻錫山,把目光投向山西農民,公益辦學,讓大批的農民子弟走出鄉村,根據【山西檔案】,


閻錫山在山西辦大學264所,醫學類學校870所,當時日本,英國等外籍教師在山西得到大力引進。



閻錫山把山西建成了一個國際性的先進地區,當時有內陸上海之稱。公費教育,每年大批山西學子送往國外學習。也給山西帶回了一日千里的動力。



整個山西,每年畢業的大批學生得到重用,各行各業,被一種新型思維帶動著,科學性地穩步上升。

閻錫山在各市縣,前無古人地進行了房地產改革,開發了大批房產,提供給畢業後的農民子弟成家立業,走出農村的年輕人,通過兩年的努力,可以買一所自己的小家,


這是閻錫山為了發展山西,為了使山西的年輕人更好地為山西發展做貢獻,由山西財政投資的非盈利房地產開發。是人道主義發展方針。



閻錫山雖然成為山西的英雄,可為人並不張揚,除非在正式場合,都是一身山西農民裝束,一件棉襖,居然穿出三處破洞。


閻錫山常常去農村,走在農人中,誰也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閻錫山,真實的閻錫山一點不假,真正為山西人謀幸福。



閻錫山最痛恨官官相衛,欺壓百姓,每年進行吏治考核,不能清廉為民的一律嚴懲。閻錫山執政的原則,是嚴於律己,他在山西期間,除罰自己為官的親戚72人,槍斃六人。要有一個嚴明的官場,閻錫山首先做到了人人平等。在閻錫山以身作則的領導下,山西官場一片清廉,他們尊重和佩服閻錫山。



閻錫山雖然提拔了大批五臺人,可這些人也成了維護山西安定,懲罰官場腐敗的得力助手。全國很多人,紛紛遷入山西,使山西人口成為全國各省之最。



當時有很多國民黨大佬主張把山西周邊的三個省劃歸山西,因為害怕閻錫山搞獨立,沒能形成決議。



閻錫山回到五臺山河邊村時,一直布衣步行,所有長輩,閻錫山畢恭畢敬,和村裡年輕人說說笑笑,就愛蹲在村裡長輩的小屋內,吃一碗老人的手擀麵。


村裡的老人不是希望閻錫山常常回來,只是每天很想他。每次閻錫山離開村子,老人們都要掉眼淚,閻錫山為了這些老人,再忙也會抽時間回家看看,有時大半夜到家,就和老人擠在一張床上。這就是閻錫山,不管怎樣評說,閻錫山就是閻錫山。


白這個顏色


提起閻錫山,人們總是想起他是軍閥,曾經對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但這樣一個赫赫有名的軍閥,不同於那些囂張跋扈的軍閥,比如在衣錦還鄉之時,他沒有大張旗鼓的回鄉炫耀,而是車子開到村頭,從車上下來步行回到村裡訪親探友。

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歷和想法促使他有了這樣的舉動?下面有書君就從閻錫山回鄉如何輕車簡從開始,一步步為大家揭示其中的奧秘。

一、本是榮歸故里,卻為何隱瞞身份低調行事?

衣錦還鄉源自項羽所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這是人成功之後的一種炫耀心理,也是人之常情。然而閻錫山做為一方霸主,回鄉探望父老鄉親不僅不著錦衣,還輕車簡從。

1. 輕車簡從回鄉探親

故事還要從1911年的春節前夕說起,功成名就的閻錫山忽然有回老家看看的念頭,這可忙壞了手下人。數量龐大的車隊,上百名隨行人員,幾十車的各色禮物,凡是能想到的,可以用來顯擺的,只多不少的都置辦齊全了。

誰知閻錫山得知後沒有欣然接受,而是一聲令下:全部從簡!最終他帶著三個人,開了輛普普通通吉普車,拿了些簡簡單單的禮品,一路悄無聲息的回鄉去了,沿途沒有通知任何當地官員前來迎接。

當車子開到家鄉河邊村村口時,他特意換上母親親手為他縫製的粗布衣衫,讓隨行的人在村口等著,自己獨自一人提著普通的禮物步行進村。

步行走進村子後,閻錫山也不是有選擇的去探望,而是像普通人回家鄉一樣,沿途遇到鄉親們都是停下來嘮嘮家常。短短的一條鄉間小路,就這樣走了兩三個小時才到頭,可見他不是在做秀敷衍老鄉們,而是真心實意的來看望大家。

不僅這一次是這樣,以後的三十七年間,他每次回老家探望鄉親們都是這樣,一輛車三個隨從和幾樣禮物,從來沒有在家鄉人面前擺過自己做大官的譜。

2. 原來是不忍以高官身份破壞自己眷戀的鄉土親情

面對眾人的疑問閻錫山是這樣回答的:“孫中山先生常說:民為本我為僕,我豈能以嚴威懾於父老鄉親,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謙恭,有德於百姓,則伯川可少過矣。”

這段話是說:孫中山先生時常教導眾人“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我們是百姓的僕人”,那麼我怎麼能耀武揚威的出現在鄉親們面前,用官老爺的威嚴震懾於他們呢?若我能堅持忠孝謙和,多做對百姓有益的事情,如此我便少了許多罪過。

一個隻手遮天的軍閥霸主,能有這樣的胸襟和覺悟,也是難能可貴的。而閻錫山的體恤民情和低調行事不是心血來潮的,從他開始發奮讀書到發跡成功,從文化修養到地方治理,他骨子裡親民的情愫是一點一滴積累形成的。

二、從屌絲到一方霸主的逆襲

1. 日本求學,歸來投身革命

1883年10月8日,閻錫山在山西五臺縣河邊村出生,即今天的山西省定襄縣河邊鎮,年少輟學和父親經商,失敗後到太原躲債。

閻錫山在太原打工期間重新開始學習,1902年考上山西武備學堂,並獲得日本留學的公費保送名額。在日本他一鼓作氣考入陸軍士官學校,同時加入中國同盟會,受民主革命新思想的薰陶,決心追隨孫中山先生起義鬧革命。

1909年閻錫山26歲,血氣方剛的他學成歸國後加入新軍,在山西做著革命的地下宣傳工作,為以後發動革命積攢新生力量。

2. 辛亥革命一戰後官至山西都督

1911年10月28日,閻錫山等革命志士跟隨辛亥革命的號角在山西起義,次日便攻佔太原,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統治,同時成立軍政府,而閻錫山被推選為山西都督。

從東渡日本求學,到實際掌控山西軍政大權,閻錫山僅用了九年時間,便完成了人生的逆襲,開始了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在他的治下,當時的山西可謂是一方樂土。

三、為山西的發展所做出的變革和貢獻

閻錫山在山西統治期間,沒有像其他軍閥那樣橫徵暴斂荒唐度日,而是始終把民生放在首位,做了許多有利於百姓生計和地方發展的益事。

在山西全省普及四年義務教育;選派遊戲人才出國深造,並聘請國外技術人才在山西授課;廣修鐵路改善山西的交通狀況;興修水利大力發展經濟;建立山西的工業體系,比如著名的太原兵工廠;在農村大力推行六政三事政策,使工業發展和農業生產兩不誤。

在閻錫山的治理下,山西一度成為模範發達省份,連外國人都廣為稱讚。到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更是積極抗戰,通過太原和忻口會戰給予了日寇有力打擊,在抗日戰爭的勝利上功不可沒。

四、學貫中西,軍閥中少有的文化人

閻錫山首先推崇的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尤其是其中的中庸思想。他主張無論是思想認識還是實際行動,都要不偏不倚持中守成,這一點和清末名臣曾國藩不謀而合。

同時他學貫中西,在哲學造詣方面既研究孟子,也探究蘇格拉底的思想學說,還和文學泰斗泰戈爾談論人類發展和宇宙真理,並向詳細介紹中國的中庸思想,令泰戈爾對他大加讚賞。

閻錫山是個有胸襟和眼界的人,從其文化修養的關注點可以看出,他一直在為百姓謀求出路。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和文化素養,他能夠幾十年如一的低調回鄉探親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1949年閻錫山隨著蔣介石逃往臺灣,他曾多次夢迴山西大地,最終於1960年在臺北病逝,終是滿腔的故鄉情換做客死他鄉。

閻錫山是名副其實的山西王,在那個軍閥割據兵荒馬亂的歲月裡,在其他軍閥都極盡奢靡的風氣裡,他38年始終不改初衷,以普通人的樣子出現在父老鄉親們的面前,可見他是真的熱愛著生他養他的這一方熱土,和這一方百姓。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閻錫山衣錦還鄉不大張旗鼓,車行村頭就下車步行的低調行為,與他所受教育與思想有關。

我對閻錫山印象極差,一是他的姓氏名號。“閻”,“閻王”的閻,閻王殿的閻,沒有,哪個人會喜歡去閻王殿吧?

不倒翁、山西王、土皇帝、大軍閥⋯⋯每個名號都是人民的公敵,叫人心生厭惡與憎恨。

二是他是戰犯,手上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他兇狠殘暴、無惡不作的形象深入民心。

然而,他大辦教育、低調為人卻讓我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這個軍閥有文化。閻錫山自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一貫奉行“中的哲學”,主張“公道主義”,理想“大同世界”。

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讀書人心中根深蒂固。他的名言“政治如車,民心似路。

路不平,車顛;心不平,車覆。”因此,他極力表現出溫良恭儉讓的儒家風範,以贏得民心。

這的確與他在官場上叱吒風雲、在政壇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軍閥形象大相徑庭。

這個武夫懂教育。閻錫山年輕時留學日本,接收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並將它們加以借鑑應用。

他同五四時期的留洋學生一樣滿懷報國之志,行伍起家,卻心存教育救國理想;他身為軍閥,卻酷愛興教辦學,第一個全力推行義務教育。

在山西統治長達三十八年中,運用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長期致力於發展普及教育,使山西成為全國教育模範省。

這個獨裁懂民主。閻錫山參加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同封建思想徹底決裂,使人民獲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權利。

共和民主思想使當時的年輕人逐漸消除等級觀念、同百姓打成一道。這個山大王不封建。

出將入相、金榜題名後的第一步就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封建社會理所當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傳》寫:“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意思是你榮華富貴了,就在故鄉人面前顯擺罷擺,得瑟得瑟吧。

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巜高總祖還鄉》就以辛辣的語言,描寫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滑稽可笑的鬧劇的。

唐代詩人孟郊詠道:“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黃梅戲《女駙馬》中有一段:“中狀元著紅袍 ,帽插宮花好啊好新鮮。 我也曾赴過瓊林宴 ,我也曾打馬御街前 ”。

可見“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都是要告知天下的:我不再是原來的我了,你們開開眼吧。

閻錫山少年時因父親經商債臺高築,也曾被迫遠走他鄉。

成為一省之長一軍之首,應該是有機會也很有必要在鄉親們面前得瑟一下的,然而他卻放棄了這麼好的大好機會。這個土皇帝有點意思。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博物館


千古狠人項羽曾經說“富貴不還鄉,錦衣夜行耳”,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只要發達了以後,往往都會大張旗鼓的回老家,讓別人看看自己的富貴。然而有些人富貴了以後,卻並不如此,更加低調,比如我們今天的主角閻錫山。

閻錫山是一個“有情懷”的人。這個情懷不是家國情懷,而是“家鄉情懷”。

民國時期,各地軍閥混戰,但戰火從來都沒有燒到山西,原因就在於閻錫山看重自己山西的一畝三分地。山西的部隊高級將領,政府要員全都是山西本地人,更是閻錫山的親信,甚至是其同鄉,所以有人戲言:“學會五臺話,就把洋刀挎”。


有了這份“家鄉情懷”,閻錫山對五臺更有不同的情懷。他回家的時候,底下人本來準備了100多人的隊伍和幾十輛卡車,閻錫山一口否決了,他說“在家鄉人面前炫耀,就是忘本忘根”,由此可見閻錫山對在五臺始終是“樸實”的。

不僅僅是閻錫山,很多老一輩的中國人都有這樣的“家鄉情懷”,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以後,家鄉的七大姑八大姨拖家帶口投奔他,他都沒有回絕,並且對兒子說“老家人是咱們的根”。



歡迎大家關注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以前我一直有一個奇怪觀點。認為軍閥都是壞人,他們為了爭奪和擴大自己的地盤,置老百姓與不顧。與山大王相比,就是勢力更大一些而已。

後來讀了一些閻錫山的資料後,就覺得自己的觀點很可笑。閻錫山作為山西王,主政山西38年,把山西治理得井井有條。

閻錫山自幼出生在一個經商的小地主家庭,他也上過私塾,接受過傳統教育。後來還去日本留學過。他雖然是一箇舊軍人,但他也接受了新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後,他被推舉為山西都督。從這時候起一直到1949年,山西的歷史再也繞不開此公。

在軍閥割據,校長拉攏和日本人的誘惑這種複雜的環境裡。他始終不把手生的過長,就守著山西。有人說他沒有進取心,但這正是他的大智若愚之處。

很多的軍閥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結局要麼是撐死,要麼是餓死。

閻錫山在大事上不糊塗,從滅清到倒袁到反蔣到抗日,雖擅長縱橫開闔,也有著鮮明立場。

他為山西修鐵路,開辦實業公司。使山西的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康。很多外省的流民都湧入山西,山西被曾評為模範省。

他本人也在道德操守上樹立了榜樣。與其他的酒肉軍閥相比,閻錫山不抽菸喝酒,戒聲色犬馬。

就此題所說的衣錦還鄉。所謂衣錦還鄉多少有一點誇讚和炫耀的意思。但閻錫山依然保持著低調。

在他初任山西都督時,返鄉過年。手下想著,這當了官兒必定要風光。給他臨行前準備了洋服、軍服、禮服等多套服裝備選方案和三十大車的禮品。還給沿途的官員打好招呼,以便保證它的時速和安全。

可是當屬下把這些準備拿給他過目時,他脒眼思量了片刻。只用筆圈出了一輛舊車和兩個士官,以及一個司機。而且那兩個士官都是沒家的,考慮到他們過年清冷,閻錫山才決定將他倆一塊兒帶回老家過年。


而且到了村口。他讓司機把車停下,他走下車,換上外祖母給他做的衣服。面帶微笑的和士官與司機一同走進了村。

此後多年一直都是這樣。下屬也摸著了他的脾氣不敢更改。這就難能可貴了,以此證明,他不只是做做樣子。

一個軍閥,如此溫情愛鄉,這從側面也能見證他是怎樣一個人。


說史聽濤


作為一個山西人,看到一群人在這裡吹噓閻錫山多麼好,我就出離憤怒了!

閻錫山禍害山西老百姓38年,最後逃到那個小島上終老再也沒回家,這就是對山西最深重的愛嗎?

我們山西人,普遍對閻錫山和孔祥熙這樣的大軍閥大貪官毫無好感,我們真正崇敬的英雄是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傅作義、彭真這些共和國開國英雄們。

有一次在酒桌上,我向朋友們介紹我們朋友李錫彪,我說:“這兄弟厲害了,李鴻章的李,閻錫山的錫,林彪的彪!”朋友們一起鼓掌叫好,李錫彪本人直接炸毛“瑪德,三個人沒有一個好人,我重新說,“李白的李,劉禹錫的錫,彪馬的彪”。”大家繼續大笑不止。

這兄弟,是文水人。說起閻錫山,眼睛都要紅了。我們都知道偉大領袖給劉胡蘭同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題詞,也都知道劉胡蘭是被閻錫山匪軍用鍘刀鍘死的,也都知道劉胡蘭死的時候只有14.5歲。但很少人知道,劉胡蘭被殺的一些細節。

2007年1月12日(劉胡蘭犧牲60週年紀念日),北京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在武力脅迫下,鄉親們顫抖著,鍘死了劉胡蘭》。沒錯,閻錫山匪軍就是用毆打恐嚇等方式,逼迫著支持劉胡蘭高土改的鄉親們,親手鍘下了劉胡蘭年輕的頭顱。

這樣的閻錫山,是你喜歡的閻錫山嗎?

不過,時光流逝,中國人民站起來已經60年了,太多人忘記了一個甲子前無數烈士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反而開始回憶那些軍閥貪官老爺們給丟下的殘羹冷炙了。

瘋狂破壞沂蒙老區、屠殺革命老區的還鄉團支持者張靈甫,不也是被某些人當成抗日英雄崇拜了嗎?山西有個劉胡蘭,山東有個解文卿。解文卿死的比劉胡蘭還慘,不僅有長達6小時的毆打,還有剪爛手指的酷刑,最終一堆麥秸燒死了遍體鱗傷的解文卿。

言歸正傳,說回閻錫山本人。

閻錫山的確做過一些好事,比如發展山西經濟,振興山西教育,再比如保境安民讓山西免於戰亂。可是,閻錫山的罪行,也照樣不能被選擇性忽略。

1,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鴉片種植和販運始終是重要財源。閻錫山支持山西境內中鴉片,其實有淵源。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當局在全省範圍內禁止鴉片種植,在文水縣和交城縣引發“交文禁菸慘案”,同盟會和新軍站在群眾這邊,支持種植鴉片,幫助閻錫山順利掌握新軍領導權。

四川人因為保護鐵路股權而發生保路運動成為武昌首義先聲,而山西人卻因為保護鴉片種植開太原新軍起義的先聲,作為山西人,真覺得丟臉。


2,閻錫山在抗戰中後期,積極反共消極抗日。太原會戰期間,閻錫山積極反共的面目暴露無遺,閻錫山作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直接領導八路軍的作戰行為。可是面對國共合作的山西新軍的蓬勃發展,他悍然發動了1939年的十二月事變,因為續範亭等愛國將領的阻止,賀龍、劉伯承等八路軍的堅決打擊,沒有才沒有釀成皖南事變那樣的慘劇,不過仍然有十幾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遭到破壞。最令人髮指的是,閻錫山居然在抗戰期間與日本簽訂停戰協議,即使是消極抗日如蔣介石,都對他破口大罵,讓徐世昌親臨前線進行視察。

3,閻錫山在解放戰爭期間的倒行逆施,更是引起了天怒人怨。閻錫山長期躲在陝西宜川秋林鎮,晉綏軍偏安晉西和晉南,卻在抗戰勝利後快速東進北上,搶奪勝利果實。解放山西的最後一戰太原戰役,閻錫山早早逃到臺灣,讓手下負隅頑抗。明明是43人自殺,卻非要說500人自殺,這43人中還有兩個日本侵略者。

綜上所述,閻錫山實在當不起現代人對他太多的讚譽。

閻錫山衣錦回鄉,不擺架子,寸頭下馬步行,這並不能說明什麼,作秀而已。馮玉祥還曾拍電影宣傳自己愛兵如子,給士兵搓背、剪指甲、理髮,可是馮玉祥對待下屬,動不動就是鞭子抽,即使是宋哲元、張自忠這樣的高級將領都受過這種待遇。

俗話說的好,兔子不吃窩邊草,閻錫山對誰不好,也不會對河邊村的老百姓不好。原因很簡單,河邊村父老看著他長大,多多少少還有一些感恩之心。如果閻錫山在河邊村都是作威作福,恐怕閻家的祠堂和祖墳就保不住了。

像閻錫山這樣在外面作威作福,回故鄉積德行善的軍閥太多了。

湯恩伯,在河南被稱為“水旱湯蝗”四大害之一,可是回到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湯村,幾乎沒人說他不好。

孔祥熙,利用職務之便,大發國難財,通過貪汙腐敗成了中國首富,可是在山西省太谷縣,他卻興修水利、興辦學校,儼然一個大善人。

蔣鼎文,在陝西當官時,狂嫖濫賭,可是到浙江諸暨看看,說幾乎沒人說蔣鼎文的壞話。


歷史知事


民國時期,全國陷入混亂。但是有一個地方很特別,就是軍閥閻錫山所佔據的山西。山西在他的治理下可謂是百姓安康,甚至連上學都不要錢。周邊很多省份難民紛紛逃往山西,希望在這裡尋求避難。

閻錫山出生在山西五臺,故鄉情懷特別嚴重。即使工作再繁忙,平時只要有時間,都會回家看看。當他坐上山西第一把交椅時,就提出回家祭祖的想法。

當時很多人認為他這是衣錦還鄉之舉,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部下為了迎合他的意願,先是大操大辦十幾個車隊送行。但是他拒絕了屬下的好意,只是帶了幾個隨從,開著平時的車就回家了。

當汽車到達村頭時,更是停下車步行。遇到昔日長輩,按照當地禮節問好。絲毫沒有顯山露水,在老家祭祖完畢就匆匆離開,周圍人也不知道他這幾年究竟幹了什麼。

在這之後的很多年裡面,閻錫山每次回到老家。從來都是收起在外面的架子,本本分分的做一名山西五臺“普通人”。後來很多人問他為何如此行徑?

他的回答很令人動容,自己老家孕育了他。就算在外面過得再風光,回到老家在老人面前還是一個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我是在鄉親父老眼皮子下長大,怎麼會在他們面前炫耀?

而閻錫山並沒有只是說說而已,他先是在山西普及義務教育,又建設起諸如太原兵工廠在內的工業體系。改善了山西的交通情況,在農村地區推行六政三事。抗日戰爭時期,更是積極投入到抗戰中。是所有軍閥當中,口碑比較好的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