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羅馬帝國同樣是羅馬文明的輝煌時期,且元首繼承製的主要特點是多種繼承方式並存。換句話說,繼承方式混亂,這也是羅馬晚期政局不穩,並最終分裂被蠻族所滅的重要原因。

元首繼承製的不穩定性在於,軍隊在元首繼承製當中作用日益增強。特別是在經歷三世紀軍事混亂時期以後,軍隊把持政權,元首制已經無法正常運轉,直到戴克裡先建立君主專政政體,成為羅馬帝國政治史上的轉折,羅馬從元首制時期過渡到君主專制時期。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元首制是古羅馬帝國的重要統治方式,它適應了當時羅馬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給羅馬帶來了200多年的和平與繁榮,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元首制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公元235年到284年,這50年的軍事混戰時期,軍事政變不斷髮生,軍隊官員們隨心所欲的擁立自己的元首,甚至一個帝國之內同時擁有很多個領導人,統治秩序混亂,弊端突出。

元首制共存在311年,在位的元首共57人,其中最長的統治時期是44年,最短不足一個月。元首曾是羅馬帝國最高權利的象徵,對羅馬王朝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更是政治統治的中心。

要了解羅馬政治體制的演變以及從元首制向君主制的演變,必須要研究羅馬的繼承問題。

元首制是由屋大維建立的,在他結束了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內戰以後,羅馬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而屋大維顧及羅馬共和制的傳統又介於強大的社會上共和派勢力,所以遵循表面尊奉共和制的原則,審慎集權,開創元首制,而不直接稱皇帝。這是在歷史特定的條件下形成的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間的一種帝國統治模式。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共和制採取選舉的形式選擇自己的最高首領,而君主制則是繼承。羅馬帝國特有的元首制是兩者之和,那麼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就存在世襲的成分,也存在選舉的因素。從而也造成了選舉制度和繼承製度的混亂,更造成元首繼位方式多種多樣,有收養繼承,父子繼承,兄弟繼承,元老院擁立元首和軍隊擁立元首五種方式。

從最開始創立者奧古斯都在家族內部選定提比略為養子作為元首的繼承人,得到後者的效仿。朱利亞克勞狄王朝前幾位元首屬於元首選出的繼承人,而繼承人作為養子繼承帝位。在內戰時期元首進行世襲制,開創了直系親屬世襲元首的先例。在其後的王朝當中,軍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元首繼承的方式多種多樣總之是因為羅馬帝國在統治方式上,一種多樣性和特定的環境造成的。

羅馬元首繼承製的開創與混亂

在奧古斯都創立元首制時,羅馬共和國的傳統還不可徹底變更,作為元首制的奠基人奧古斯都將元首的權利建立在保民官,最高軍事統帥,大祭司長等這些職務上。從法律形式來看,元首的職權,依然是由人民大會和元老院授予的,這樣元首的權力,便有了濃厚的共和之色彩。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而在羅馬法中對於元首的繼承並沒有作出任何規定,這也造成了不確定性。同時羅馬帝國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也使元首缺少繼承人,這對於世襲繼承製來說是一個很重大的缺陷。正是因為元首繼承的多樣性,很容易造成元首繼承的不穩定性,這就導致了每一個王朝統治時間都很短暫。統治集權內部對於最高權力的爭奪戰爭頻繁爆發。

歷史現實是在元首統治時期,57位元首有40位死於非命,這是古今中外一個帝國統治者死亡的最高人數。總的來說,羅馬元首繼承製的穩定性受三個因素的影響,

第一,元老院對元首繼承的干涉。元老院的權利衰落是共和制時期羅馬政治發展的必然程序。但是君主專制制度並未建立起來,所以在政權動盪時期軍隊發揮了政權當中越來越大的作用,元老院逐漸成為元首合法權利授予的一個流程。即便如此元老院的授權程序也依然被看重,在某些時候還是可以限制各方權利的,只要程序合法。同時元老院也依然是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派,也參與到元首的擁立中,並非全然成為擺設。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第二,元首家族內部權力爭奪十分突出,父親兄弟為了最高權力相互殘殺,以便奪得最高統治權。

第三,軍隊包括近衛軍和行省軍隊對元首繼承製的干涉。軍隊在羅馬共和時期獲得了更多的政治地位,成為了主要的政治力量,在國家生活發揮重大作用,以至於元首都必須依靠軍隊進行有效統治。在朱利亞克勞狄時期近衛軍對元首的影響較大,元首基本上都獲得近衛軍的擁立才能成為皇帝。此後行省軍隊政治地位日益加強,在50年混戰時期約有29位元首得到過行省軍隊間接或直接的幫助。


原本軍隊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因為奧古斯都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內戰,羅馬人民心聲厭戰和對奧古斯都本人的崇拜心理,同時奧古斯都也對軍隊嚴格控制,軍隊絲毫沒有干預政治的打算,但是從其繼任者開始。奧古斯都的繼任者沒有能力管束如此碩大的帝國軍隊。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軍隊開始獨立於皇權,同時帝國也不斷遭受周邊各個民族的侵擾,在對外作戰中軍隊的政治力量逐漸凸顯。全國的安危也掌握在軍隊手中。尤其在克勞迪上臺之時,當時國家發動軍變近衛軍殺死了卡里古拉,士兵在窗簾之後偶然發現了前元首的叔父將其擁立為新元首,這便是克勞迪,由於對軍隊心生恐懼,在繼位之後答應給每一個士兵15000塞斯退斯,成為羅馬共和國和帝國史上第一個花錢收買士兵的元首。此後這一賞賜士兵的做法得到繼承成為慣例。

從而併入了國家巨大的軍費開支之中,拖累國家經濟。這更造成了近衛軍的驕橫跋扈,誰給他們的錢多?他們就支持誰?所以此後近衛軍不斷出現賣國現象,隨同叛亂者一同政變。而在羅馬帝國皇帝尼祿死後,行省軍隊因為各個中央派系爭奪最高權力而逐步進入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統治,區域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開始進行帝國皇帝的擁立。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帝國時期軍隊為何能插手元首的繼承,與元首的解決辦法

軍隊對於政治的干涉是一點點積累的,在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時期,元首都有豐富的軍事作戰經驗和出征經歷,所以對軍隊管理嚴格,同時也有軍事威望。而之後的元首很多都沒有掌握過帝國軍隊,而軍隊的領導者則往往干涉元首的繼承和奪取。這就導致士兵從原先的國家士兵變為一個新的特權階層,從而為軍隊干涉創造條件。而羅馬元首制也在軍事幹涉當中走向自己的末路。

但是羅馬帝國並未結束自己的統治,早在公元一世紀的圖拉真當政時期,羅馬就出現了元首共治的形式,隨著外族對邊境地區侵擾的加強中央無力控制廣袤帝國,暴露出羅馬帝國行政管理體制方面的缺陷,因此不得不進行調整。共治與分權的統治方式,符合當時的基本社會情況,尤其是在軍事混亂時期。雖然此時的羅馬統治一片混亂,但是父子兄弟養父子之間將帝國一分為二,分別管理也加強了在混戰時期羅馬帝國根基不被徹底毀壞。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隨著羅馬帝國內外形勢越來越嚴峻,碩大的帝國管理成為維繫帝國統治的重要問題,尤其在公元三世紀,帝國存在著三個最為明顯的弱點政治,行政,經濟

在政治上元首統治已經無法維護穩定的繼承製度,所有元首不得不保持警惕,以防軍事政變的發生。同時也不斷限制自己潛在的篡位者。元首根本沒有其他時間和餘地對於國家的長足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在行政上中央的權力無法管理如此廣袤的帝國,羅馬的帝國統治是圍繞地中海的,沒有戰略縱深,在大約1萬公里邊境的領土接壤中必須要保有大量的軍隊,這也是軍隊能夠獲得其多餘的政治地位,並參與中央元首既成的原因之一。

針對這兩個弱點,羅馬元首以及元老院採取的措施是將帝國劃分,進行分而制之的政治統治模式,並且逐步得到後世的認可和發展。這也為羅馬帝國最後的分裂坐下鋪墊,但在當時這確實有效地抵禦了外族入侵和鎮壓國內的篡位者。在當時的效果確實十分明顯,一方面減輕了元首在帝國統治行政和邊境防禦的負擔,另一方面有效的制止了篡位及大規模軍事政變的出現。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但是缺點同樣突出,那就是在統一的帝國內部分成兩個行政體系,甚至是四個,最終只能造成帝國分裂。而羅馬元首制的建立到羅馬元首制無法選任合格的繼承人並陷入混戰,再到元首共治和分權現象以及最終戴克裡先創立四帝共治的統治模式,羅馬的統治形式一脈相承,有從中看到了羅馬由繁榮的頂峰,步入分裂的歷史軌道。

元首制度為何混亂

屋大維在結束羅馬共和國的內戰以後,創立了元首,以特殊的政治體制。在理論上羅馬仍是共和制,但在實際上羅馬已逐漸演變成君主選舉。這種現象其實際是來源於城邦時代根深蒂固的民主和共和傳統。國家官員的權力來自於羅馬人民,所以在早期帝國裡沒有較為固定的元首繼承製度,元首往往比較忌諱將自己的直系繼承人作為元首繼承者。因為在政治動盪的年代,這很容易造成其他軍事力量的反對。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因為大多數人的認知依然是選舉領導人而非領導人繼承製。但是在長期的動盪以後這種繼承製度得到普遍認可。但是這一過程是漫長的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將養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並把保民官和執政官的權利交給他,將政權一點點移交,後繼者也以此效仿。在羅馬帝國元首繼承製當中,最不穩定的就是源於其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沒有人明確地知道究竟誰應當推舉新的元首。

在帝國早期元首既承製還是依靠奧古斯都的威望維持,並且富有彈性沒有明確界限。一個權威站在高高的皇階之上,問題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奧古斯都並沒有留下任何在法律上最後確定下來的規定。這也造成了繼承人逐漸成為帝國內部各個派系垂涎欲滴的最高位置。他唯一留下的指示,是將自己的養子作為繼承人,雖然起到了示範作用,但是這並非有效而明確的繼承製度。因此也帶來大量不確定性因素,從而導致宮廷陰謀和刺殺軍事政變的現象不斷出現,甚至外族也參與其中。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從表面上看,每一屆元首的權利都屬於元老院,元老院也確實在每一個元首繼承帝國之位以後將權力的頭銜授予新任奧古斯都,羅馬人民在元首的選舉當中發揮名意上的作用。而新元首也必須獲得軍隊的支持,或者他原本就是軍事統帥,或者通過各種方式爭得軍隊對其認可。同時在軍隊內部也出現了重大分歧,省軍隊逐步發展強大與中央近衛軍展開直接競爭,這就造成了元首既承製除了政治鬥爭之外,還有國內軍事鬥爭。這一點在安東尼王朝最後一個元首被殺以後表現得尤為突出。

元老院和中央近衛軍支持的元首無法統治整個帝國穩定政治局面,行省紛紛各自擁立自己的領袖為元首,進而爆發長期內戰。而到了朱麗亞王朝時期,士兵的地位進一步鞏固,開始腐化貪婪,無紀律,藐視統治者沒有人能給他們制裁,更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們的政治野心。鐵打的士兵流水的元首。再加上賄賂士兵,收買軍隊的做法,更加導致政局不穩,但是這一切都被表面上形式的制度所掩蓋。

最終的解決,帝制的建立

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帝國統治的表象,依然如故,元首依然是人民最高長官的身份,國家最高權力也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元老院將之交給元首指揮軍隊管理帝國任命文武官員。城市依然有貴族階級統治,軍隊依然屬於羅馬公民,但實際上羅馬帝國真正的統治者和主宰者已經從元老院和奧古斯都轉變為士兵。這也導致羅馬雖然是一個帝國,但是王朝體系根本沒有建立起來,分裂割據一直存在。

從羅馬元首繼承製的多樣性,分析羅馬帝國時期的混亂與分治

元首繼承製的合法性自第一次政變起就蕩然無存。因此,羅馬元首制也失去了其繼續存在的基礎。當然,這一切最終由戴克裡先解決,284年戴克裡先上臺以後控制地方軍隊同時掌握中央權利,並進行個人崇拜,並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確立四帝共治的統治模式,這成為羅馬帝國分權統治的新形勢。君主制也標誌著羅馬帝國從元首制過渡到君主制,羅馬迎來了晚期帝國的輝煌統治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