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农村,你们村里的首富大概有多少资产?

农夫也疯狂


关于农村的首富他们有多少财产,我认为作为尊纪守法的农民,他们没有什么财产,他们种粮食赔钱,什至还得从出外打工的钱里挣的钱往粮食里面补贴,在出外打工的血汗钱只能维持家庭一般建设和生活费用,农民们从何再谈有财产,农民他们的财产基本还是相互平衡的,就是一般般的生活水平,最多也就是一户三五万就不错了。有的虽然会多一点那是你们省吃俭用准备给儿子办结婚用的钱,有于农村的高价婚礼钱,已经把农民的腰快压断了,从何在去谈农民的财产。

但是作为那些有的是套取国家资金,发不易之财的人,和那些贪官他们的财产确实是丰厚的,因为他们的财产都是见不得天的,他敢在太阳底下晒晒让人们看见吗?,他们盖还怕盖不严,露出破绽,有谁能看清他们有多少财产呢?

我认为这才是农村农民的真实财产情况。


纯正农家蜂蜜


"村"有行政村和自然村之分,笔者家乡的行政村是原先的4个行政村"合并重组"的新机构。如今的行政村是有下属20多个自然村组成,各自然村的村民除了周围的邻居其它的都不认识更不知道首富是谁?

新的行政村地盘扩张4倍,各自然村的"村情“互不了解、处在信息陌生的状态。村民在外所从事的行业可谓百花齐放:跑电缆电线业务、承包工程、经营家乡特产"板鸭、盐水鹅"……五花八门。有一自然村在外地开服装厂的老板春节回村却不住村,住宿在县城的宾馆。村民对其家底只有猜想并无准确数据,是否首富并不清楚?

自然村的村民不仅知根知底,甚至上三代干什么职业都知道?那么笔者就说说熟悉的自然村曾经的首富。

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寥寥无几,而我村有十多万元就有6~7户,是十里八村的富裕村。在那年代怎么会有这么多线?听我道来:他们是把滇、桂、黔、川的木材运到位于我县襄安镇长江黄金水道"安徽省刘渡木材市场"经营木材生意,是全国最大的木材集散地,覆盖整个华东地区。

那年代工匠师傅每天工钱5元。农村普遍都为土坯房,盖成三间“锁庭型"空心单丁24墙的平房造价4~5千元,在农村都是凤毛麟角的有钱人家,人们都投以羡慕的眼光。而我村几户有钱人盖起上下两层小洋楼,总造价每栋在5~6万。笔者当年在老家做木工曾经亲自参与做过手艺活。那年代民众对农村两层小洋楼评价是:桂殿兰宫、高堂广厦。

90年代初村民外出务工经商,笔者也是同期外出打拼者之一,村民之间见面机会少了,都在外地打拼着自己的事业。2005年之后很少有人回村里盖新房,选择在外买70年产权房。

如今各家的田地每年以450~500元/亩租给种粮大户去经营,平时各忙各的不返乡只在春节时回村时碰面,村民之间属于一年见一次面比亲戚都少见,遇上了打个招呼礼节性问候一下完事,关系好点你来我往彼此请客交流加深友谊。村里平常只有老人守村,失去了昔日的人气。谁也不提在外打拼挣钱多少?所谓"财不外露"。

那么唯一判断财富就是在哪个座城市发展、是否买房买车?到目前止全村80%的村民在一二线城市买房,有几户在外混得不咋样在家乡县城买房,县城房价均破了7千。如今谁是村里首富其家底谁也不清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小温豫生活


我们村的首富是谁还真不固定,有三个人实力不相上下,估计资产应该有个将近100万左右吧。

第一个就是村长,从80年代初开始,在我们村干了将近40年的村长,经历过计划生育、交公粮、挖河沟、建学校、修公路、分田地等有油水的时期,每每经手一件事,都是雁过拔毛,长达40年的村长职业生涯,积累了不少财富。

第二个富人就是村里诊所那个老板,我们村3000多口人,只有这一个诊所,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信息不发达,也没有新农合的年代,村里人看病可选择范围小,都是去他那个诊所看病,人家都说黄金有价,药没价,那个信息不透明的年代,他赚了不少钱。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他有个坐过牢的儿子,竟然娶了我们村里的村花。

第三个富人是村里开大超市的,我们村大大小小的超市也有七八个,只有他家是开的年数最多,产品最齐全的。从当初的一间小房子,那个时候还叫小卖部,开了将近30年,一步一步扩大规模,现在成了我们远近几个村最大的超市了。

我所知道的,这三个人算是我们村比较富裕的家庭了,但是也不敢保证是最富裕的。因为最近这几年,村里太多的人去城市打工,做生意,好多人都不在村里居住,估计也有很多我不知道的隐形富豪。

在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心态放平,踏实奋斗,都不会过的太差。不要盲目攀比和炫耀,首富不首富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把自己的日子过红火,过舒坦。


新农人文案


说我们村里三个首富,90年代、本世纪初20世纪、2010年后三个时代,三个首富,他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意义。

第一个首富,20多年前,大概有10来万。他和我平辈,但跟我父母差不多大,20年前,我们那边主要靠烧炭来增加收入,全村可能有100多家在烧炭,他负责收炭,再把这些炭卖到县城,我们把自己烧的炭,从大山里挑出来,按照一百斤卖5元,他联系车辆来拉,倒手就是8元,大概十年时间,他的收入和存款,据说达到10万元+,90年底,在我们老家大山里村子里,1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放到今天,至少也是100万+。

后来,国家不让伐木烧炭,没有生意了,他也停止了做炭生意,没有了收入,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上了初中,他觉得孩子上学无用,就停止上学,最小儿子成绩太好,他看到我大哥考上大学(村里第一个),还包分配,有好工作后,就把小儿子供上大学,但学校不怎么好,最后也没找到好工作。

20多年过去了,那点存款,娶儿媳妇,儿子乱花钱,据说目前已经被他的三个儿子花光了。

第二个,本世纪初到2010年前,村子里的另外一个首富,我们村民小组的,本世纪初,开始外出到广西伐木打工,到十几年前,他开始发家致富,每一年,能够带出去一百多人去广西伐木,属于大包工头,一年收入有几十万,到四五年前,他的最高存款,达到了600多万,每年过年,豪车开回去。

遗憾的是,他以前就喜欢打牌,而且,是夫妻一块打,五六年前,开始赌博,据说一晚上要输掉好几万,2015年的时候,听说老本输完了,还欠下了500多万,因为赌博,这个十年前的村里的首富,甚至是乡里面的首富,一夜之间,成了首负,目前,经常有广西人到我们村子里来找他要钱,但两年前,他就失踪了,再也找不到人,他欠我弟弟5万块,也没还,他在我们村子里的房子,也被要债人拆掉了,当初他可是村子里最风光的人,父母那个自豪啊,如今,老婆离婚,跟别人跑了,儿子老人在抚养,父母出门都低头,没面子啊。




第三个首富,是如今的,我的堂弟,跟我差不多大,也是我的发小,16年前大学毕业,到广州去工作,后来自己开公司,目前一年的收入在100多万,总存款大概在700多万,总资产预计过千万,一辆100多万揽胜陆虎、市里几套房子,县里有一个大酒店等。他为人不错、踏实可靠、讲义气、心比较好,目前,自己出资七八万,给村里安装了路灯(上图),还出3万多元,给村子里买了一套办理红白喜事的餐桌凳子碗筷,供大家免费使用,他还打算把村子里通往乡里的泥土路,修建成水泥路,但是,需要花100多万,一时半会难有那么多钱,此外,上一次给我电话,打算资助乡里10名贫困大学生上学,让我负责联系筛查把关等,我实在没这个精力去筛查,所以,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启动。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首先想到的是农村的万元户,要知道在20年前的农村谁家要是能有1万元的存款,那可是首富级别啊,但是你知道现在农村首富的标准是什么吗。

随着现在农村的不断发展,20年前的万元户也不再是有钱人的代名词了,取而代之的是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就以我农村的首富标准和现实给你讲一讲什么是现在的农村首富。



什么是农村首富

在咱们讲什么是农村首富时,可能大家都会想到的就是有钱并且钱特别多,是的首富就是有钱人。

现在村的首富的标配

随着农村这几年的发展造就了很多的万元户,但是这些万元户已经不算是有钱人了,因为现在一个小村庄,家家户户的存款几乎都可以达到一万元。


现在在农村要说首富那必须是存款达到100万,而且在村里盖的有楼房,在大城市里买的也有房子,并且家中有两辆车一辆轿车一辆越野车,这样的条件才可以成为现在村庄里的首富。

按照现在来说一个村庄里大部分人的存款都能达到10万元以上,但是存款达到100万以上的几乎是屈指可数,所以作为村里首富的标配首先就要走存款100万元。

综上所述:

农村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人的腰包渐渐的鼓了起来,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不再为衣食担忧了,反而作为一个村里的人攀比了起来,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谁也不要盲目攀比谁的生活,好的生活都是努力奋斗得来的。

所以我们作为村里人要时刻记住一句话叫:“知足者常乐”。


纪录乡土


我们村首富在上海点厂房,有些出租有些自用,在北京有进出口贸易公司,有几处港口经营砂石建筑材料,在别的省还有生产基地,我们村包括附近十里八乡跟他赚千万百万的很多。春节我们村年满60周岁的每人发500过年费还发米面油。他把我们村的绿化照明环保建设起来了,和大城市建的别墅区一样。人挺好,一直不忘根,经常提起第一次出门找活路是挨家挨户凑的二三百块钱,一家10元5元的,那时候咱村真穷啊,他开第一个小做坊就是村子里人干活,他安心跑业务就行,厂里生产根本不用他操心。他钱不算多,提起他,没人不竖大姆指。


皖北藕塘


我们村首富是谁,没人知道,反正我不是,因为我穷得连买盐的时候都要掂量掂量哪包重点。但那个人肯定是我两个发小中的一个。狗蛋大我一岁,铁蛋小我一岁,中间的我在村里完全没有存在感,除了打渔摸虾名列第一外,其他的一无是处。

狗蛋在堔圳搞过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后移民美国了,在美国还当了阵教授。村里修路的一百多万他连眼都沒眨就出了。



铁蛋在华尔街搞了个基金公司,上海也有它的分部。如果你的公司想在纽交所或沪市上市及缺钱的话,大多他都能搞定,N多亿他可能连头都不会抬。


老实说,他们有钱我都懒得羡慕,我就讨厌铁蛋一回家就带着他白人媳妇去逮黄鳝,把我的风光强项都盖下去了,让一贫如洗的我情何以堪?


不曾轻狂


农村首富一般资产不多,落后的村庄手里有10万20万就不得了了,有些村庄村里做生意的多,相对资产就多,我们村2000多人,也没有发现所谓的首富,大家都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有钱的也很多,这些有钱的大部分是做生意的,靠打工真正有钱的不多,但是都能过日子。

俺村做生意的也不少,百儿八十万的手里有,再多是没有的,这个我知道,他们做多少年生意,一年多少利润大家都明白,还有一部分是做装修的,手里也有钱,这些人一年有10多万的收入,再有就是普通打工的,如果两口子都打工手里也有10万20万,农村手里能有10万20万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村首富大概有百儿八十万的,再多是没有,大家都知道,农村最清楚谁家有钱,谁家没钱,大家都明白,每年的收入都清楚,所以我们村的首富大概有这么多,这样已经很好了,生活在农村绝对是很好的。

农村人做点生意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像那些做大买卖的,潮起潮落,农村人一般做的生意都比较可靠,稍微有点风险不会做,所以收入都是非常保守的,绝对没有暴利,所以农村的首富不会有太多的钱,大部分都是辛苦钱。


大海传媒


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农村,每个地方还是有个特别富有的人/家庭的,像乡居小菜老家村里也是有个首富;说起这个首富,为人那是相当的低调呀,而且人又特别的勤劳,他的老婆也一样,很勤劳,或许就是因为两公婆一起努力打拼,才有让人羡慕的成果吧。

至于说他有多少资产,作为外人,我们是不知道的,而且人家也没有炫富大买豪车、建豪楼等等,而是跟普通人过日子一样,有一般的楼房、有小车。下面是首富的主要经历:

一、首富是村里最早外出打工的人

那个首富是跟我爸爸同辈的,比我爸爸大三岁这样,早些年大家都是在家务农的,而那个首富是村里第一个外出打工的人,当时他并不是进厂工作,而是跟人一起去拉电线、信号线等这些;以前比较落后,要发展得更好,通电、通讯也是要跟上的,所以拉电线、信号线等在当时是比较吃香的工作。

而他赚到的钱除了留一些给自己用,剩下的都寄给老婆供孩子上学用,此外还攒下钱起了楼房,当时他家也是村里第一个起楼房的人;首富的老婆呢,也没有因为自己老公在外面能赚钱了,而在家不怎么干活的,反而特别的勤奋,跟我妈妈一样,田地里能种的农作物都种上,农忙的时候也各种忙。

二、首富辞掉工作,回农村买车载客

而他们的孩子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不用再向他要钱花了,而首富呢结束了多年的打工生涯,回到农村长住,但他也没闲着,而是买了一辆三轮车载客,每天早出晚归的;以前我们街天上街逛,就都是搭他的车到街上的,回来的时候也是搭他的车回来。

三、首富买农业机器给人耕田、收割稻谷

后面呢,因为开车载客的人多了,竞争大,没多少钱赚,他也就不做了,而是买耕田机、收割机回来给人耕地、收割稻谷;以前我们那边耕田是人赶牛耕的,收割稻谷也是人弯腰低头割好了然后用老式的脱谷机脱谷的,效率低,又特别的辛苦,前几年开始,已经很少人养牛耕田了,都是机器耕的,收割稻谷也一样。

我们老家那里是山区,发展也是比较慢的,并没有什么好项目做可以突然成为暴发户的,都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做的;像乡居小菜说的这个村里的首富,貌似看起来他跟普通人的经历没什么差别,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他比较有远见,做的事情都在大家还没有那个意识去做的时候,他去做了,而且因为早些年外出打工也攒了不少钱,后面买载客车、买农业机械,他也不用担心没钱,换做是普通人,哪敢去做呀;现在村里耕地、收割稻谷大部分也是由他来完成的,小块田的,机器不好操作,就人工耕地、收割。


乡居小菜


我们村的首富有多少钱,具体也很难说清楚,毕竟已经多年没有回去,也不知道他们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我们村有钱的有很多个,而且还有几个是隐形的富豪,那么我就一一介绍一下吧。

第一名是做化工出身,一开始有一个化工厂。早在20多年前就是街道内的第一纳税大户,而且一直维持着多年。后来他又建了一个机械厂,是专业生产制作水泥砖的机器,当时我们那地方不允许使用红砖盖房,他上了这个工厂也是站在了风口上吧。又过了几年他又建了一个板材厂,主要生产装饰木板。

第二名是也是做化工出身,和第一名从事的产品是一样的,但是相对要晚了很多年。一开始也算做的不错,后来有一个机会搞了一块地皮,于是他就卖了一部分地皮给村民建房。在路口又建了一个三层楼和超市,就这样过了几年。在前几年据说把卖给人家并建好房的地方又买回来了,开发了一个楼盘,而且价格还不低。周围的房价都6000左右一平了。

第三名是我们村的老牌富翁,而且是第一名的弟弟。在80年代他是我们村的书记,在88年-93年期间在我们村建了6个工厂,当时以村里的名义贷了几千万。但是没过几年,因为村民反对他,后来因为他贪污入狱五年。他出来之后过了三年,就开始建了一家地板砖厂,几年之后他又建了二厂和三厂,又过了几年他又开发了房地产。在05年的时候,他把所有工厂全部卖掉养老去了。

他之前以村里的名义贷的款,因为没有钱还款,最终银行要了一点地,而这块地最终转到了第二富翁名手里,就是让第二名开发房地产的那片地。

第四名是做摄影、维修摄影器材和做广告出身,他建了是我们区最早的影楼,一直到现在,区里所有的影楼老板基本都是在他那打过工。他一开始发现区里要开发一个地段,因为那个地方基本不通车,上是条小山,而且是在区中心。他就在那买了几亩地,盖了三套别墅和一个沿街楼。另两个别墅分别给了他两个兄弟,而沿街楼就开了一个影楼。

后来他把影楼给他的女儿打理,而他自己和他儿子到了我们当地的一家企业打工,是这家企业的副总裁。这家企业是我们区内唯二的一家500强企业,而另一家500强企业则是他舅舅的,但是他和他舅舅关系并不好。

第三名和我有一定的交集,在2005年我回到老家就去了他们公司的三期工厂工作,当时负责工厂里的采购和销售。工作一年之后我就和朋友合伙做了一个小额贷款公司,因为我让一个亲戚坑了300多万,没办法就回到了南方。在2010年时他又想和我一些做小额贷款,最终我决定还是留在南方没有回去。

当然,材里还有几个千万级的就不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