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什麼樣的本科生不適合考研?

Henryxh


閱讀修身謝謝您的閱讀。

什麼樣的本科生不適合考研呢?

我想有以下幾類本科生吧。

1、不好奇的人

因為科研的基礎是好奇心,如果沒有好奇心,就算是考上研究生也會很枯燥的。

2、以錢為價值導向的人

因為如果你讀了研,那麼你研究生三年與窮光蛋無疑。你要經歷別的人都已經經濟獨立而自己還需要依靠家人生活。

但是,讀研也會讓你賺更多的錢。所以這需要看你自己。

3、忍受不了孤獨寂寞的人

讀過研的朋友們都知道,讀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兒,你要整天整月的看論文,你要隔三差五的作報告,你還要寫小論文,寫畢業大論文。如果不寫小論文和大論文,畢業就會成為問題。

相反,我並不以為數學英語政治專業課不好的人不適合考研,當然他們遇到的困難會更多,這些科目優秀的人更容易考上研究生,但是不一定能夠做一個好的研究生。

科目不好不是問題,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好奇心,能不能坐得了冷板凳,所以這些才是你適合不適合考研的主要因素。

閱讀修身謝謝您的閱讀。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閱讀修身


不請自來。

我看了一些上面的回答,感覺說的都好全面,不過看著也挺繁多的,我就拿自己身邊的例子來看大家講吧!

我們大學是6人寢,我當初考研的時候,寢室一共有5個人考研,其中3個考本專業,另外兩個一個是半跨,而另外一個是跨考法律,當時我們是一起開始學習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考研最難熬的日子應該就是悶熱的夏天以及最後的衝刺時刻了,所以在那個夏天時,我們寢室的一個人就以太熱為由,時不時跑回寢室吹空調了,那時我們暑假只有一個食堂開放,幾乎擠滿了人,吃一頓飯你就相當於洗了一次澡,箇中滋味可想而知,選擇舒適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我的寢室同學在經歷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舒適過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了,圖書館不去了,書也不看了,曾經買的厚厚的一摞資料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寫,這是第一個人。

第二個是我的另外一個同學,她是我們班的一個女生,在考研前期非常努力,看書、自習、刷題一個不漏,每個人都說她考不上那我們肯定都考不上,結果後來她在學習期間竟然交往了男朋友!我們當時都是挺無語的,然後她就開始了自己的“墮落之路”吧,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我覺得每年從考研人身上看到的問題真的是不計其數,各種各樣的奇葩原因都有,所以如果要說什麼樣的本科生不適合考研的話,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自制力”,自制力不強的本科生不適合考研。

畢竟在大學期間學生們基本上都是會處於“脫韁的野馬”狀態,各種決定考研的小夥伴不去看書、中途放棄、因感情生變等等原因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自己的規劃以及心裡疏導,說白了也就是自制力的問題。

如果約束夠強,能夠清晰的明白自己當前階段應該做什麼,那麼我覺得每年考研上榜的人數會大大增加,不過說是這樣說,做還是比較難的。

考研的戰線本來就比較長,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所以如果大家堅定了想要考研的心,那麼就一定要做到自制以及自律,其實考完之後發現整個階段也就那樣了。

以上。

我是小派,專注高中大學知識解答,喜歡就關注我吧,嘿嘿!


一隻兩歲的居居派


2019年碩士研究生考試的考生人數就達到了290萬人,越來越多的本科生選擇了考研。

考研果真是一種本科畢業後的“剛需”嗎?

其實並不是的,很多學生在臨近畢業時選擇考研,不過是躲避就業的風潮罷了,希望通過考上研究生來獲取更好的工作。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適合考研。

作為一名已經工作了的碩士研究生,我來給大家歸納一下:到底哪些學生不適合考研。

第一、 缺乏職業規劃,為了躲避就業而考研。

考研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學生自己都說不清楚。

有些人會說:“班上很多同學都考研,我不考,感覺不入流,也不敢確定自己不考是不是正確的,還不如一起考算了。”

有些人說:“今年就業形勢不樂觀,不如再讀個研究生,也許將來可以找個更好點的工作。”

有些人說:“我適合搞研究,將來希望到大學進行課題研究,從事更深一步的教育工作。”

這三種考研目的哪一個更正確?

第三種!

如果你僅僅是為了躲避就業,或從大流的話,我建議你還是趕緊再仔細思考一下:未來,你希望過上什麼樣的人生,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起碼要做好未來十年的人生規劃之後,再來決定是否要考研。

不清楚自己目的,盲區去考研,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既浪費自己時間,又得不償失,還會在考研過程中“左顧右盼”,最終考不上理想的學校。

第二、 忽視家庭現實,盲目為了考研而考研。

我個人特別不建議那些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本科畢業之後繼續去讀研。並不是我對這些學生歧視,而是因為,讀到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已經有能力承擔家庭的責任,當你讀了四年書,已經可以去社會工作,來減輕父母養育壓力的時候,我建議您優先考慮家庭因素,因為考研既費時間,又費金錢。

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之前引發網絡熱議的楊元元之死,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

楊元元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畢業後不甘心,又繼續考研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生。但因為家中過於貧困,她迫不得已帶著母親一起上研究生,後因校方不讓母親在宿舍住宿,楊元元實在承受不了來自生活的重壓,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30歲的生命。

在她的遺書中,她感嘆:“知識難以改變命運”。

在升學與生存之間,我強烈建議那些家庭困難的學子們:要優先保證生存,先去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在生活有喘息之力後再來讀研、讀博,才不至於活得太窘迫。

第三、 缺乏恆心和毅力,三心二意的人請勿考研。

考研是非常耗費心力的,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考上的。

我記得當年考研的時候,為了搶自習教室的座位,同寢室的“戰友們”輪流凌晨五點就去文科樓佔座位,晚一點立馬就會被搶光。

每天早上七點多,在自習室下面的小花園裡,已經很多捧著書晨讀的“考研寶寶”們了,晚上十點多,教室熄燈後,仍然有人蹭樓下路燈的光看書。

如果說,高考是一場戰役,起碼還有“班主任”這個指揮官;而考研這場戰役中,拼的全是自律和信念。

奉勸受不了學習的苦的人,缺乏恆心和毅力的人,三心二意的人,不要輕易上這條船。

人魚媽媽,文學碩士一枚,專注於家庭教育研究。喜歡我的回答的話,就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


有兩類本科生不適合考研:

第1類:善於交際,實踐能力比較強的本科生;

第2類:頭腦木訥,學習能力較差的本科生。

選擇讀研,還是選擇工作,首先要看:哪條路更適合自己的發展。

因為:

【1】讀研最終也是為了工作,只是讀研的學生,想依靠學歷,為自己的前程加分。

【2】而畢業直接參加工作的學生,希望通過實踐鍛鍊和能力來提高自己。

考研階段和讀研階段,都是較為艱苦的,適合有一定特點的學生。

考研階段,考驗的是學習能力;讀研階段,考驗的是創造能力。

考研最終也是為了工作,如果在本科畢業的時候,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那沒必要考研。

對於善於交際,實踐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比較適合於畢業之後直接工作。

這類考生,(1)心散了,坐不住,很難堅持下整個考研的過程,容易半途而廢。(2)適合儘早工作參與實踐,積累人脈和經驗,在工作中更容易取得成績!

【我有一個同學在上大學期間,跟別人的交際能力很強,與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搞得很好,在大一的時候就入黨了,並且在學生會里幹到了部長。

他學習能力也挺強的,在一些關鍵的考試上都能考到班級的前5名。最後,他沒有選擇考研,而是畢業之後直接參加工作。

結果在工作的時候,由於表現比較突出,被提拔為項目負責人,後來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又考出了專業方面的證書:一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

最後,直接跳槽去了建設局下屬的投資公司,當上了甲方!】


對於頭腦木訥,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最好不要考研,而是找一份兒適合的工作,踏踏實實的從頭幹起。

這類考生,(1)在考研的時候,學習能力不足,往往最終考不上,浪費了時間和精力。(2)即便靠上研究生,在讀研的時候,缺乏創新精神,很難跟得上研究進度,學習過程也很痛苦。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學習很刻苦,是那種刻苦到能把自己都感動的學生,但是學習能力是很一般,每次考試都處於中流水平。

在考研的過程中,居然交到了一個女朋友。突然堅持到最後了,但是沒有考上,成績較差。最後選擇了工作!】


所以說,考研不是適合於每一個人的,對有些同學來說,三年工作經驗要比考研重要多了。

並且,現在學歷也開始貶值,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也不會唯學歷論,而會注重學生的能力。所以,無論如何最終提高自己的能力是關鍵。


牽牛花牽牛郎


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我從最適合考研的專業和部分不適合考研的專業進行分析。

最適合考研的專業:

醫學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眼視光等等,這些專業要求很高的學歷,比如好一點的醫院一般都是博士畢業的,而醫學類中護理學專業沒必要考研,由於工作的性質的原因,可能並不需要很高的學歷。

金融財會類:根據最近幾年的考試情況來看,會計,金融等專業的考研熱度一直是居高不下,由於金融的專業性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金融財會類很適合考研。

計算機類:毋庸置疑,計算機知識學的越多,就會越吃香,建議考研。。。

心理學專業也適合考研

最不適合考研的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市場需求量大,入門低,不建議考研。。。

歷史學專業:專業比較偏冷門,不建議考研,如果考的話,建議211,985高校。

法學專業:攻讀法學的人多了,法學的門檻低了,相應地,“法學”也就不值錢了,不建議考研。

生物工程:就目前的科技,國內沒有特別好的的生物公司,如果外國就是很好啦。。。

環境工程:國內的工業發展的水平還不夠高,環境保護的工作也不是特別到位,遠遠沒有一些發達國家的規模。


凱途志願李老師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考研,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預計超過300萬,考研報名人數多,但每年棄考的人也不少。

據統計,每年棄考的人數在20%左右,這個數字是相當大的。以2019年為例,第一場考試,每個考場都有兩三個棄考的,到了下午棄考的人更多,有的考場甚至一少半的學生棄考。那麼這些學生為何棄考?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準備不充分,考試了一科之後,感覺難度太大,考上的希望不大,於是乾脆棄考。有這種心態的考生,在當初選擇考研時,就是抱著跟風的態度。看著自己的朋友或者舍友都考研了,自己也不甘示弱,抱著試試的心態來應付考試。其實,因為意志不堅定,靜不下心來埋頭苦讀,結果初上考場,就“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因此,對於此類隨大流,盲目跟風的考生來說,實在不應該選擇考研,而應該把時間和精力用於找工作上。



前不久,湖南大學取消了了69名研究生的入學資格。這69名研究生有的出國了,有的是因為工作,還有的是因為逾期不報到。雖然考上研究生不去報道對本人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對其他考生來說就是不公平。佔了錄取名額卻不去報到,影響其他考生的錄取,造成招生名額浪費,而且會造成有的導師沒有研究生可培養,這種失信行為的確不可取。

不少人在考研時選擇“一顆紅心、兩種準備”,考研意志不夠堅定,這類考生最好也不要考研,於己雖然無害,但是對他人來說就是不公平。

現在,高校嚴進嚴出的政策吃緊,有的人考上了研究生,卻因為完不成學業,延期畢業或者被勸退。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工作。因此,靜不下心來搞科研的人,也別盲目跟風考研。即使考上了,如果不努力,想順利畢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再被勸退,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因此,沉不下心來搞科研的,還是別考研了。

當然,考研也要考慮到自己家的經濟條件,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還是儘早出來工作,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有人說讀研不花錢,其實,研究生的學費還是很高的。家庭條件不好,還是先就業為好,不行的話,以後考非全。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靜助學


什麼樣的本科生不適合考研?

2020年考研大軍再次壯大隊伍,在去年285萬人的基礎上,猛增56萬人,達到了歷史空前的341萬人;儘管考研擴招政策也隨之確定下來了,國家決定今年在去年72萬人的基礎上擴招18.9萬人,合計達到91萬人的最高規模,但是仍然有250萬人註定要名落孫山、與今年的研招擦肩而過!在如此龐大的考研大軍中,哪些人比較適合考研、哪些人不適合考研呢?筆者主要講講不適合考研的三類人。


第一類不適合考研的人:根本沒有具體明確的考研目標,別人考研,他也跟著考研的盲目從眾者。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的考研過程中,棄考的人數都在20%左右,那麼為何有這多人會選擇棄考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考前準備不夠充分,進入初試考場,一看試卷如此之難,壓根就沒有幾個題目是自己會做的,還能怎麼樣,還是別繼續跟著遭罪了,只能選擇舉手投降!這部分人絕大多數都是盲目選擇考研的人,不但缺乏自知之明,而且更沒有明確的考研方向,只是人云亦云地隨大溜跟風參加考研,有這樣的慘淡慘敗結果是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的!


第二類不適合考研的人:本科都是湊合著混過來的,缺乏一顆堅定的讀研心,學習能力又不咋樣。大學裡的學混子一直都不少,2019年國家教育部一怒之下,決定大力整頓學風,毅然開啟了“清退”模式;2018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說“一部分學生天天打遊戲,天天睡大覺,天天談戀愛,‘醉生夢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一部分教師‘認認真真培養自己,稀里馬虎培養學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一部分學校‘領導精力投入不足,教師精力投入不足,學生精力投入不足,資源配置投入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就是這樣的學混子裡,也有不少人居然“馬不知臉長”的哭著喊著報名考研,其考研陪襯的角色那也是必然要做定了的!


第三類不適合考研的人:家庭條件比較差,急需要就業來養家餬口、改善家庭生活狀況的那一類人。對於家庭經濟非常困難的寒門家庭而言,父母年邁而且沒有多少勞動能力,在家裡都窮到揭不開鍋的情況下還非得要堅持選擇考研,不僅是一種非常不理智的行為,而且還是極端缺乏責任與擔當的行為;因為上大學需要花不少錢,考研複習買資料需要花不少錢,考上研究生之後交學費也需要花不少錢,並且在讀研期間同樣需要生活費的不少開支。所以對於想要考研的人來說,最好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經濟能力,否則在“研戰”路上,你何以良心自安,當然也沒法專心學習了,只會加重心理負擔,非常有可能會淪為“炮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考研並不一定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對於那些原本就非常不適合考研的人來說,硬要加入進來,除了勞民傷財以外,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意外驚喜出現。還是現實一點,趁早就業或創業,別把自己的大好年華,虛度在這注定要失敗的無謂“研戰”之中了吧!


自在人生wub


“專業存在問題”、“自身情況差”和“家庭狀況不允許”的三類同學我覺得不適合考研。下面我說說我的觀點。

專業存在問題

不是所有的專業都適合考研的,選擇考研你要清楚的知道你的專業發展趨勢,如果你考研所付出的努力遠大於考研給你帶來的優勢,那考研是沒多大意義的。

比如說工科類專業和教育類專業,這些專業都是一些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對於未來的發展,理論知識再多,決定權還在實踐經驗,考研後還是要從基層幹起,在工作實踐中提升,所以說,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考研上,不去早點就業去崗位上磨練。

自身情況差

你想考個985211的研究生,那考研難度不亞於高考,考研不僅需要高強度的學習,還要有很強的自制力。

考研不是期末考試那樣可以臨時抱佛腳,要想衝刺考研,你至少要提前8個月準備,這至少八個月的時間你要在沒人管你的情況下全身心投入學習,同時還得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對很多連平時上課都懶得去的同學來說,是很難的!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考研和陪跑沒啥區別,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你想考研的時候可以先問問自己行嗎?

還有就是選擇太多的同學我覺得也不適合考研,因為考研是一個未知數,你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選擇什麼而來考研,那你是很難專注於考研的,考研不是兒戲,不能三心二意,如果你想幹好其他事情的同時還想嘗試考研,那結果可能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啥都幹不好。

家庭狀況不允許

這種情況現在很少,但是絕對還有,對於家裡砸鍋賣鐵供讀大學的同學,考研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因為考研需要時間,精力和資金的支持,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本來大學四年已經讓家裡難以支撐,如果繼續考研的話確實代價有點大。

對於這些同學我不建議考研,直接就業或許是更好的選擇,早點在工作中磨練或許還能碰到更好的機遇。

不管怎麼說,考研的決定權在自己的手上,到底要不要考研,你要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之後再做決定,這也算你逆襲的一個途徑,所以大家還是要好好考慮。


認知Pro


大家好!這裡是教育觀察號,點擊關注,和你一起分享教育感悟!


今年考研同學可能感受到了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今年的調劑,很多之前並不被大家看好的院校,今年也成為了香餑餑,貴州、廣西的一些高校調劑人數都達到了幾千人甚至上萬人,而從今年的報考人數大家也可以看出,800多萬的畢業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參加了研究生考試,這裡面大多數同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歷,也有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是否應該考研。

已經有網友對個人的性格特點給大家提出建議,比如缺乏毅力、溝通能力不強的同學報考時要謹慎,除了性格方面,觀察號結合同學們大學所學專業的特點,給即將準備考研的同學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你們做出決定。

第一、適合考研的專業

很多同學考研時比較盲目,看到大家都去考研自己也隨大流去報考了,而沒有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入的分析。

情況一:如果是自然基礎學科類的專業,在大學期間所學課程偏重理論,像化學、數學、物理等,這些學科方向的專業適合讀研進行深入研究,為將來從事科研和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情況二:人文學科方面,像文史哲等相關專業,需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選擇讀研可以夯實你的專業基礎知識,為未來個人的發展做好鋪墊。

不論是哪種情況,沒有所謂的絕對,如果大家選擇考研,就要堅持下去,不論是準備過程還是讀研過程,都需要踏實、認真、努力,才能獲得想要的東西。

第二、不適合考研的專業(或者說是建議先工作在考研的專業)

情況一:工科類專業,很多工科專業在本科學習時雖然也有實習環節,但和實際的生產還相差很遠,工科是培養學生技術和工藝水平的操作性很強的專業,相關行業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背景,因此可以考慮先就業,再根據工作的需要選擇以後是否讀研。

情況二:語言文學類專業,像新聞學、外語類專業都需要在實踐中去進一步學習和鍛鍊,這樣才能將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也有利於個人的職業發展。

情況三:財經類專業,這類專業更看重實用性和技能性,社會需求也較大,在具體工作中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經驗後會有更好的發展。

綜上,決定考研前不僅要仔細分析自己的專業特點,還要正確評估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教育觀察號


2019年考研大軍近290萬人,隨著高校擴招,本科生學歷“爛大街”,就業壓力大,越來越多學子主動或者被動的加入到考研的洪流中。

考研目的大同小異,無非那幾點:

①很多學子是想通過考研提升學歷,以便尋求一份好的工作;

②有的學子單純是以考研提升能力,讓自己更優秀,並非只著眼於一份合適的工作,更像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證明;

③有的則是害怕就業,滿足於待在舒適區,想在學校多待幾年混日子;

④有的是隨波逐流,漫無目的,看到別人都加入考研隊列中,自己就去湊個熱鬧。



然而考研並不容易,也並不能依靠熱血一蹴而就,它是關乎一生的事,也是可能決定整個家庭走向的大事。幾乎穩定的30%考研錄取率,決定了大多數考研學子都是炮灰,只能被淘汰出局。

這就必須在做出決定前,考量自身是否適合考研,否則浪費了時間、精力與金錢,只是獲得了幾個月後就會忘掉的純書本知識,有些得不償失。



考研動機

通常來說,單純的想通過考研來證明自己能力與價值的學子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是發自內心的想變優秀,願意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不會三心二意,脫離實際。

很多學子對待考研三心二意,只是為了提升學歷,方便找工作。或者以考研逃避就業問題,人云亦云的扎到考研大軍中,在努力的過程中因為意志不夠堅定,最終讓自己白白成為炮灰。不論怎樣,只要有一個能讓你堅持下去,徹夜難眠都想要達到的目的,那你金榜題名的概率將會大幅提升,因為更多人在複習過程中就放棄了。你堅持的越久,打敗的對手就越多。



經濟情況

考研所需的花費不僅僅只是報名費那180元或220元,還需要書本資料、習題、網課、輔導班、培訓,還有參加考試的住宿費與路費,這些加起來可能需要近萬元,這對於經濟情況不好的家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最好去參加工作緩解家庭經濟壓力。

也有很多學生選擇自主複習,購買盜版書籍、二手資料等,相對來說便宜一點,但是資料很可能不全,而且耗費尋找時間,與可能是騙子的人周旋,很心累。



本科專業

有些專業發展空間不大,提升學歷並不會對工作有太明顯的提升。還有重經驗、重操作、輕理論的本科專業與研究生階段差別並不大,只要實際工作能力過關,不考研都沒問題。比如小語種專業、護理、市場營銷、舞蹈、學前教育等,差別不太大。

工科專業注重實踐與動手能力,可以先工作依據需要再考研。

語言文學類專業最好是先參加工作,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會更利於職業發展。

財經類專業注重實用與技能,社會需求量很大,在具體工作中才能走更大的提升,積累更多經驗。



總之,考研非小事,決定之前務必捫心自問是否做好心理準備,是否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與水平,結合制訂的職業發展規劃,才能更好的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分享知識,專注教育,“夢想視野”感謝您的點贊、評論與關注,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