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大家都有什麼樣的應對辦法?

小莉生活日記


我是阿道,喜歡分享我的觀點和知識,可以關注我,免費的一對一教育指導

青春期的孩子像彈簧,你強它更強,你弱它更弱

青春期的孩子是自己的意識慢慢形成的時候,但是又受到各種各樣的觀念的影響。像時尚的文化、主流的文化、學校的教育文化、朋友同伴的文化。等等,這些都是讓他們的價值觀受到衝擊和改變的時候。

這個時候不可以強行把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加在他們的身上。

你必須不能給女孩或者男孩交往。

你必須要每天都學習不能貪玩。

你必須要好好的做家務,體恤父母長輩。

這個時期的孩漸漸有自己的意識又不願意換位思考家長的時代和文化背景,覺得自己的情況和別人不一樣,世界都不理解自己。自己最大

這個時候不應該強行灌輸自己的觀點,不要正面給孩子衝突,而是採用柔性對待方法。

A:聽取孩子的想法,不管多麼的離經叛道

B:努力給孩子做一個朋友,聽他分享憂愁

C:找到孩子的優點,一定要給他鼓勵和保護

D:對待孩子的缺點,一定呵護他的自尊,幫他找到問題的出口。

以上總結為:保護孩子的自尊,耐心聽他們意見,幫助他們找到問題出口


堅持的阿道


我們先來說說青少年前期和孩子的互動方式:少說多聽+重複語尾

那過了兒童期這個比較穩定的時期之後呢,我們就進入到最棘手的青少年時期,也就是孩子12~18歲這個階段。

這個時期,很多父母開始發現:啊,當年那個小天使,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消失了,孩子變得很不講道理,情緒變化多端,難以相處。

你甚至會發現他們有一些很讓人受不了的行為,比如說很愛強辯、以自我中心、故意找碴。

我記得我在12歲左右時,和我老媽的衝突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媽說什麼我就有100個理由等著反對她,甚至為了對抗我媽,我剪掉一頭烏黑的秀髮,幾乎成了板寸,然後回到家一臉挑釁地看著媽媽,然後回到房間“砰”地關上房門,後來我聽到媽媽在外面小聲地哭泣,現在我也做了母親,想想那時簡直是太不懂事。

可是在這個行為的背後,並不是孩子翅膀長硬了,他討厭你了,或是他變壞了。事實上,青少年的變化,很大一個因素,來自於性生理的變化。他體內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影響到他大腦的改組,身體的發育,認知的改變,以及情緒人格的發展。

我有時候就比喻說,青少年期,好像人家家裡正在裝潢施工打掃,然後你跑過去,又希望人家好好招待你,又要對你有禮貌。這是不太可能的要求,因為這正是大腦最忙、身體最忙、功課也最忙的時期。所以,你會發現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很不好處理的階段,但這也是孩子情緒學習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階段。

如果你家裡有比較大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前期的孩子,父母可能要做好心理準備,就是你一定會經歷一個“你一言他九頂”的過程。但是你可以換個思路看待這個問題,你一言,他想得出九種方法來頂你,你看,是不是很有創意,很有本事呢!

還有,孩子多元思考能力開始出來了,他會用各種不成熟的方式,去反駁你的意見。所以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跟他生氣,而是去支持他的這個發展。

作為青少年的父母,你的心臟要強大一點,這幾年熬過去,你就會發現又好多了。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青少年前期,你要做的一個事情,就是從現在開始,“少講道理,不要嘮叨”!給他吃,給他生活的照顧,仍然關心他,仍然愛他。但是再說一遍,不要囉嗦,你講的道理其實他早就知道了。

你要做的事情叫做“聽”,如果你能夠學會傾聽,你就有辦法跟孩子保持溝通;如果你學不會傾聽,只想要一直講,衝突一定來。

那很多父母說,我有聽他講啊,可是你聽聽看,聽了真是讓人火冒三丈。

其實你在傾聽孩子的時候呢,老實說,只要做出傾聽的“樣子”就好了,並不需要真的把他講的所有內容都聽進去。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說出來的話,根本就不成熟。

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叫做重複語尾,就是重複孩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我教你怎麼做。

比如說,兒子放學回家,你可能在廚房洗菜,他一回來就跟你說“媽,我跟你講,我們那老師,怎樣怎樣怎樣,我真是很想殺了他”。

你會怎樣,我猜很多父母會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哇,孩子要殺人,而且還要殺老師。趕快這個菜也別洗了,就“兒子啊,來,坐下來,告訴我發生什麼事”。

你就開始跟他促膝長談,跟他分析、講道理,對不對,然後一個小時之後呢,孩子就覺得“以後學校有任何事,一定不要讓爸爸媽媽知道,免得遭來一頓教訓”。

當你一次兩次三次這樣做,講道理講個不停,分析個沒完沒了,就會發現,孩子後來有事就都不跟你講了。

你知道嗎?其實很多後來出事或變壞的青少年,我們找他家長來,很多父母的反應是說“怎麼可能呢,我的孩子不會這樣”,這背後代表的意思是“孩子已經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告訴你他真正的想法了”。

所以,為了避免孩子從此不再跟你溝通,當事情還沒過度發展的時候,請你不要過度回應,你只要傾聽就好。

怎麼聽?來,再來一次——

孩子放學回家,他跑來跟你說“媽,我跟你講,我們老師怎樣怎樣怎樣,我真想把他給殺了”。

你呢,該做什麼還繼續做,但是你要把他說的話的最後一句,再說一次。所以,你就說“真的喔,你要把老師殺囉”。

孩子就會說“沒有啦,當然不是真的殺啊,可是我覺得我們老師,真的怎樣怎樣,我真的是很氣。好啦好啦,媽,我講完了,我要去做功課了”。

最後一句是什麼,“我要去做功課了”對不對,那你就繼續面不改色地說“喔,你要去做功課了”。夠了,知道嗎,就讓他去做功課,孩子沒有真的要去殺老師,青少年就是會用這種誇張的方式講話的。

當他講完這一大串話之後,你複述他最後一句話的時候,孩子會覺得,媽媽有在聽,媽媽完全理解他的情緒。然後他會把情緒抒發完,把要講的講完之後,發現也沒有被媽媽罵。他就會心平氣和地把今天一整天的怨氣吐完之後,開開心心地回房間寫功課去了。

當你每次都這樣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總有事情跟你講,因為你會同理他,而且完全沒有威脅性。長期這樣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孩子萬一真的發生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就不會成為那個最後一個才知道的父母。

二、青少年後期:教孩子把性和愛連結到一起

到了青少年後期,他開始性生理發展,但心智還非常的幼稚。你要幫助孩子在開始長大、開始有性慾、開始很衝動的這個時候,去把他的性跟愛這兩件事,慢慢地拉在一起。你要幫助孩子體會到,絕對不是身體長大、有性衝動,我就可以隨便怎麼樣,因為這個事情是跟我的感情綁在一起的,是跟我未來家庭的建立綁在一起的,甚至是跟我將來為人父母,要教導孩子綁在一起的。

孩子如果對他的一生,有比較長遠的預見,就不會放任自己身體的衝動,反而他會把身體的成長、性,跟愛、跟情感、跟婚姻、跟人生去做連結。經過這樣仔細地教導孩子,你會發現他對自己身體的珍惜、情感的成熟度,還有他談戀愛的時機,都會比較成熟、比較晚,而且比較穩重。

所以,在青少年後期,你要記得,不要覺得性教育就是學校的生理衛生教育,是老師的事情。其實不是的,這個東西你不教,自然有電視媒體、社會大眾、亂七八糟的人幫你教。你不要放棄為人父母的責任。

當孩子開始發育、開始對感情好奇的時候,你的教導就要開始了。

比如看電視劇的時候,可以問問女兒,“如果你是女主角,會選誰當你男朋友?為什麼?”

或是看了電影或新聞後,問問你家兒子,“那個男生交了一大堆女朋友,你有什麼看法?”

你可以很輕鬆但真誠地聽聽孩子的看法,同時你也可以表達你對他交友和婚姻的看重和期待。甚至,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你在愛情和婚姻中的體會,孩子是會很認真聽的。

在青少年時期,幫助孩子很慎重地去看待自己的情感跟身體,讓情感和婚姻的教導在青少年的時候就打下基礎,對孩子之後的發展非常的重要。






育兒導師林老師


青春期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通俗所說是孩子青春期叛逆,我覺得不是,只是我們給孩子貼了叛逆這個標籤,所以對孩子在青春期期間所做的事都給定型為叛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往我們不看好的方向有,我覺得一個人沒有什麼叛逆期,只是他們在那時候有了自己更多的想法,我們大人要做的只是給於尊重,只要孩子沒有做出格的事,這些出格的事我指的是犯罪,那我們就沉默,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讓他們成長,每一顆參天大樹都是沒有被禁錮著長大的,我記得一個實驗,有人把小南瓜用鐵圈緊緊的箍著,看看他的結果是怎樣,他們以為南瓜只能有500磅的壓力,結果出乎意料承受了5000磅的壓力才瓜皮分裂,但是當人看這個南瓜,不像別的南瓜那樣肉質飽滿,裡面已經空了,一個南瓜承受了壓力尚且心空,何況是人,青春期。孩子懂得思考是好事,再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去成長,讓他們相信父母永遠都會尊重他們,陪伴他們,永遠會是他們堅強的後盾,當他們想清楚人生的意義的時候,回過頭,發現父母仍然在原地微笑,仍然愛著他們,他們會覺得人生非常美好,他們會讓自己更美好


亞玲154407585


一、多與孩子談心。因為青春期孩子比較叛逆,經常與孩子談心,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心裡健康,常與孩子談論學校社會上的熱點話題,讓孩子發表看法,也能瞭解孩子的思想。

二、與孩子交朋友。家長雖然是長輩,也是孩子的朋友,教育青春期孩子,不能以命令或居高令下的方式。耐心是一個好的教育的開端,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撞上更年期媽媽,處理不好會發生意外之事。

三、多傾聽孩子心聲。孩子上課也很累,放學回家家長應多傾聽孩子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看法,該放鬆一下心情也無妨,切不可一回家還是學學學,考不上或考不好看你怎麼辦等等,向孩子發一些牢騷,孩子沒有機會和家長訴說心聲,導致心中的疙瘩越來越大,叛逆性也越來越強。

四、用正能量多引導孩子。正能量是激發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的良藥。經常與孩子談論勵志人物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正確的三觀。

就拿我的孩子來說,初中三年,前兩年學習還好,第三年學習很吃力,班主任與我們溝通後,我們與孩子進行了談心,孩子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上高中後,自己的想法變了,也懂得了學習了。雖然上了被人們說的是教學最差的學校,但我們不這樣認為,孩子也不這樣認為,反而覺得挺好,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可以說,自孩子上學以來,遇到最好最負責的老師。孩子還在青春期,但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沒有了叛逆行為,反而覺得很感恩。

總之,孩子是一張白紙,就看我們怎麼去書寫。





化而為德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看看隔壁家XXX,人家比你乖多了。”

“XXX怎麼就學習那麼好?”

“你一天到晚都在想什麼?一放學就把臥室門關上,有什麼不能讓我們知道的?”

“作業做完了嗎?沒做完看什麼電視、玩什麼手機!”

……

尤其是在十二三歲以後,一回家,時不時要受到來自家長的“靈魂拷問”,只想把耳朵捂上、把門堵死,這才能讓煩躁徹底安靜下來。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呀!”

青春期時的我們不僅要面對第二性徵逐步凸顯帶來的好奇和羞恥,還要直面愈發和家長格格不入的疏離感。

對許多家長來說,如何處理孩子的青春期問題頗為棘手,要是和更年期撞上,那和火星撞地球也差不遠了。孩子叛逆家長著急,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鬧,雞飛狗跳少不了,很多家長心裡就納悶了——怎麼我以前就沒這樣?現在的小孩哦……嘖嘖。


實際上,無論是哪個年代出生的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都會面臨疾風驟雨般的情緒波動,儘管外在表現形式受生活背景影響各有不同,面臨的困境卻是高度相同的——

孩子厭學,在書桌前坐定十分鐘都難,哪怕家長再苦口婆心,用功讀書是為了你自己,一番教誨灌下去,孩子依舊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孩子沉迷電子遊戲,對窗外的陽光鳥鳴毫無興趣,終日沉湎王者榮耀、手遊吃雞……都是家長的心頭刺,恨不能白天手機沒收,夜晚準時斷網。

孩子偷偷早戀,家長髮現後到底是默默點破加以引導,還是把初戀的萌芽殘忍扼殺?如此尷尬而敏感的話題,怎樣才能雲淡風輕間四兩撥千斤?

孩子也有拖延症,聰明的腦瓜不給力的成績,作業寫到深更半夜,探身一看,一筆一劃皆辛苦,家長心疼又束手無策,低效率的癥結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情況,和青春期的孩子雖在一個屋簷下,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卻說不上幾句貼心話;想知道青春期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自己為人家長又該如何在最大程度上、用最富智慧的辦法引領自己的孩子走出青春期的煩惱,讓家庭恢復輕鬆寧靜的氛圍;不再因雞毛蒜皮的小事點燃一觸即發的暴躁;心理導師楊霞會給你一份最滿意的答卷。



我們現在就來看看第一個問題,孩子和小夥伴們總有聊不完的天,一回家就變“悶鴿子”怎麼辦?

01 像朋友一樣平等相處

家長得理解到,比起孩子正在高速成長,絕大多數家長的成長速度是在走下坡路的,一快一慢落差難免,有些孩子懂的甚至比家長還多,我給你發一個搞笑表情包,你卻反問我“什麼意思”的尷尬,相信雙方都不想反覆體驗。小學時“仰視”父母的孩子,到了中學可能會“俯視”父母,只有像朋友一樣平等地相處,才能讓孩子們打開心扉。

02 互相分享煩惱

試著把自己的煩惱和孩子分享,靜靜地訴說,面對孩子的回應和想法,耐心地傾聽,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雖然會有不同的煩惱、對不同的煩惱會有不同的見地,但千萬不要帶著居高臨下的心態對孩子的觀點指手畫腳,放平心態,坦然溝通,平等至上。

03 一起吃晚飯

不論父母在職場上廝殺一天有多辛苦,孩子在學校裡聽課一天有多疲憊,職場和校園在家庭中的最佳碰撞點是餐桌,每晚坐在桌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晚飯,自然能緩解緊張的氛圍,更利於創造聊天契機。



有覺知的生活


孩子進入青春期,標誌著孩子由兒童過度到成人,開始形成自己的思想,不願意被父母管束,想要自己處理問題,這個時候父母如果還是安以前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管教,勢必會引導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對於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地教育孩子呢?

一、調整管教方式

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要拿他當大人看待,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調整管教孩子的方式。

二、尊重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父母不要打擊孩子的自尊心,不打罵孩子,不在言語上否定孩子,對於孩子取得的成績要多給予表揚。

三、多交流

父母多與孩子溝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對於孩子遇到的困難要幫助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自然也願意和父母交流。

四、對孩子要放手

要相信孩子,對於孩子能夠自己處理的事情,讓他自己去處理,孩子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讓他自己去決定,管教孩子不能太嚴格。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毋庸置疑,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他們身體、心理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他們不再天真爛漫,內心充滿矛盾與衝突,具有了獨立的意識。因此,許多人也把孩子的青春期說成危險期,因為此時他們的心理會出現問題,把握不好,可能出現嚴重的問題。那麼有哪些需要把握的呢?



(1)首先,從交往的對象來看,他們與父母和老師的交流逐漸減少,而與同齡的夥伴交流逐漸增多,這種變化是少年的獨立意識產生後引起的,此時,他們的朋友圈子就會顯得無比的重要。


(2)其次,在行為上,旺盛的精力使他們不僅喜歡從事劇烈的運動,而且還容易出現一些如打架鬥毆等越軌的行為,此時的家長應當適當安排一些全家參與的趣味活動,讓孩子的注意力、興奮點轉移到健康有益的活動中。在態度上,作為父母的我們應當以理解和寬容的態度來處理,不簡單粗暴,力求使學生能自己認識到錯誤,自覺的改正。這一點很重要,自我察覺才更容易改正


(3)最後,生理上的成熟可能會帶來早戀,開始對周圍的人和事進行思考,由此也產生了許多的煩惱。此時可以讓孩子自己閱讀科普書,也可以針對一些問題,發揮家庭教育靈活機動的優勢,充分利用生活現成的情境,恰到好處進行教育。當然,也可以通過一些反面案例,作為家庭討論的話題,通過討論,讓父母的價值觀念影響孩子,


總而言之,無論家庭還是孩子,都各有各自的特點,我們需要因地制宜,靈活選擇,善於發現、抓住孩子的特點進行適當的教育,在這裡也祝願所有的孩子都健康成長。

【注:配圖來自網絡】


Aldrich如晦


1.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多給予孩子尊重,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的增強,他們很希望被當作大人來對待,因此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不要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去責備他,也不要用一些不禮貌的,不侮辱的話去批評孩子,這都會激起孩子的逆。

2.要學會與青春期的孩子做朋友,平時多探討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爸爸媽媽也可以多瞭解一些孩子的興趣愛好,與他們平等的去交流交換思想,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了解到孩子的一些認知的方式,然後可以進行及時的糾偏,當然就偏不一定是批評,而是爸爸媽媽可以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供孩子參考。

3.爸爸媽媽千萬不能夠遠離自己的孩子,有時候認為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了,或者是不受自己管束了,那麼爸爸媽媽就會覺得跟孩子之間互動出現鴻溝了,然後有些父母甚至就覺得反正管不了我不管了,這會讓孩子感覺到一種被拋棄的感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實際上是非常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的,他們並沒有真正的長大,他們只是在尋找這種長大的感覺,因此爸爸媽媽要多對孩子進行鼓勵關心,但是關心不再是吃喝拉撒層面的關心,而是能夠與他們的精神世界有一個互動,比如說去了解他們的思想,欣賞他們的優點,關心他們現在所關心的事。

4.父母要有成長意識,父母要多學習,多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多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提升自己,這個周遭世界互動的方式獲得孩子的尊重,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是非常渴望自己的父母,是受人尊敬的。


清大燕園教育


寸草心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你很難讀懂他,他們的心如同六月的天氣,陰晴不定,變化無常,沒有一個孩子會按照已經描繪好的地圖走這段路,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強調這是他們突破既定的蛋殼,冒頭出來感受全新的世界的時期。

青春期的孩子的內在世界充滿了力量,好的引導,這股力量將會建設性發揮,如若處理不當,這些能量,成為隨時可以爆發的火山,整個家庭,甚至是學校都將會被波及。

那麼,如何與青少年孩子相處?

叛逆的孩子好比一個充滿力量向你拋來的籃球,你後退一步順著它的力量接住它,這樣才能將它牢牢地抓在手中,如果你伸直雙手去硬抓的話,不僅抓它不著,球會反彈得更遠,反而會傷了自己。

尊重和真誠是被作為態度來描述的。這也是心理諮詢師的核心能力之一。對於家有青春期子女的家長來說,尊重和真誠亦是陪伴叛逆期孩子的金鑰匙。

尊重的基本內涵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現實中,因此一個人絕不能判斷另一個人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歪曲的,或是淺薄的。尊重意味著對孩子的無條件的接受,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家長都要表現初熱情、積極和不作判斷的態度,並允許孩子擁有他們自己的情感、想法,無論這些情感和想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真誠,意味這真實,但絕不意味著誠實。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提醒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傷痛,父母們也是平常人,把你作為平常的人像孩子真實的展示,這對家長是有困難的,對孩子也是很大的轉變。孩子意識到父母有缺點,甚至覺得父母很多事情都不懂,所謂的代溝出現,孩子不接納甚至出現“鄙視”父母。這對父母是極大的挑戰,父母主動行動,把真實的自己和孩子分享,陪伴孩子走過充滿沼澤的青春期。

“保護孩子的靈性,釋放孩子的天性,使孩子成長沒有煩惱,成功沒有遺憾!”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最頭疼的是孩子的叛逆。怎麼應對,先要找到問題的癥結。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精神上斷乳”,即在心理上開始尋求脫離父母,尋求獨立自主的發展。所以他們會表現得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和乖順,行為習慣也和從前大相徑庭,連脾氣好像也是變了個人。如果父母這時沒有意識到孩子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沒有意識到孩子由於心理及生理的變化而帶來的行為習慣等諸多變化,那麼家長就會仍用過去那一套對待和管教孩子。一旦不靈,結果必然是爆發爭吵和衝突。如果衝突升級,過後家長方面還沒啥大問題,最多氣一氣垂一垂淚,而孩子就不定會出什麼狀況。因為家庭教育不當,孩子跳樓跳橋喝藥自殺的悲劇時有出現。即使家庭中沒出現這樣的悲劇,但爭吵、衝突長期持續下去,不光影響親子關係和家庭和睦,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肯定也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每個有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長,要高度重視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導和與之相處的問題。

首先,家長要正確認識和理解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尋求脫離父母和獨立自主發展的成長必然,不要對他們的“不聽話”、對他們行為習慣和脾氣的改變大驚小怪。家長要心平氣和,學會包容。家長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對孩子絮絮叨叨,而要學會傾聽,多聽孩子心裡的想法,聽他們成長中的困惑、苦悶、煩惱、歡樂、期求和夢想。瞭解了孩子複雜的內心,就可以幫助他們化解困惑、苦悶與煩惱,解決他們成長中的障礙。同時,對孩子的所樂所求和夢想,家長也要積極引導、支持,從而促進孩子更好地發展。如果不瞭解孩子的內心,就不能對症下藥化解孩子內心的障礙,也不能因勢利導積極助推孩子的發展,而親子之間的衝突仍會持續下去。由於孩子尋求獨立與自主,所以家長不要再對孩子無微不至,要學會放一放手,該給孩子自由自主就給。當然,畢竟是青春期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家長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其次,家長要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自尊極強,也很敏感,如果得不到尊重,他們必然叛逆。而他們所要求的尊重,就是父母對他們的認同、讚賞和鼓勵。從另一方面看,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才可能包容和傾聽孩子,才可能讓他們自由自主地發展,從而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而孩子的叛逆自然也就減少了。倘若家長能放下身段成為孩子的朋友,那是最好不過。

如此看來,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家長還能信奉”黃荊條下出好人“的古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