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能分享下你家乡的美食吗?现在比较流行吃什么?

国青格子


老家是青海高原的,要说我家乡具有代表特色美味佳肴有“手抓羊肉” ,“狗浇尿”,“酿皮” ,这里一一介绍。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下面做法和用料介绍

用料 面 适量 食用碱少量 或蓬灰 辣椒 韭菜 陈醋 秘制大料(一般在买凉皮附近调料商铺有)

1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静置,醒发一会儿。

2面团放入水中。

3用手搓揉,挤捏,洗出淀粉,最后洗到只剩下面筋。(洗面筋的水留着做酿皮)

4面筋香菇蒸15分钟。凉凉切块备用。

5洗面筋的水,静置后,将上面的清水倒去,只留下面糊加适量食用碱。

6将面糊倒入专用的薄铁盘上,转一下,摇均匀,蒸1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凉凉切条备用。做这个调料是关键,其中有蒜泥(油泼),醋(放桂皮,罗汉果熬熟),辣椒(油泼),芥末用水化开。最后放各种调料拌开开吃。那味道我都流口水了。

二 手抓羊肉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这里介绍一种最受欢迎的吃法 。

1新鲜刚宰杀的羊(看新不新鲜是不是刚宰杀的羊,就详细看肉是不是抖动的,抖动了就说明最新鲜)羊排洗净入冷水锅中,

2锅内放入干净的水,水量要超过羊排一半左右

3.大火烧开,并撇去浮沫(这步最重要,直接影响肉的口感)

4.)转小火慢炖2个小时左右放盐(其他调料一律不放

5.盛出,切块(按排骨缝隙切长条)

6.趁热开吃,那味道真是回味无穷啊(写的我自己都馋了)

烹饪技巧

1、盐要炖煮好后放,否则会影响羊肉的口感,失去水分;

2、好羊排才有好口味,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上等羊排制作,没有膻味。“藏羊是最好”

狗浇尿”一种老家人人喜欢吃的饼。

二 狗浇尿,是一种小麦面掺了香豆粉,用清油煎制的薄饼,是青海的一种传统面食。薄饼色泽金黄,搭配上当地的奶茶,香醇可口,深受大众的喜爱。要说这名字的来历,是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当地居民烙饼时,一边烙,一边要拿起灶台上的小油壶沿着锅边浇一圈清油,这种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所以人们形象的称为“狗浇尿”。

做法

1. 取适量面粉,加热水和成面团,稍醒片刻。我是用的烫面,

2. 擀成面皮

3. 在面皮上撒盐,香豆粉,也可放少许花椒面,在加少许油,涂抹均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探成螺丝状,切成剂子看自己喜欢的大小,逐个压平,擀成薄饼。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少许青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青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人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青油,并不断转动饼子,)我没有放那么多油,(喜欢吃甜的还可以趁热撒点白糖上去)

4这种饼一定要配一种只有湖南产的砖茶搭配绝了。(砖茶一定要热)

自己现在在外地,很是想念呢,自己都馋了








拉龙湾


我的家乡,现在比较流行吃牛系列,有一顿吃了一头牛的说法。

我的家乡是福建龙岩市,特色美食非常丰富。其中连城县的涮九门头,也叫涮九品,非常有名,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美誉!

涮九门头是福建龙岩传统小吃之一。又称“涮九品”,是连城一道药膳兼济的佳肴,已列入全国名菜谱。美食业内命名为“一盘九脆”。其风味不仅鲜嫩脆爽,而且会使人感到舒筋提神,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之功效。因所食用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囊括牛身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这道菜一般在早餐上食用,据说吃完后,一整天都能精力充沛。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涮九门头“被评为“中国菜”福建十大经典名菜。

涮九门头主要原料:

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等

主要食用功效

健胃补肾,祛寒去湿

做法:

即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等,,意喻一台汉戏中最主要的旦、花、丑等九种角色,然后以精细刀功,不同的肉要分别切成花状、片状、条状、块状,辅以佐料、米酒和辣薯(一种去湿理气的草药)、生姜、香藤根等数味中草药一起煮沸烹制而成。

功效:

其风味不仅鲜嫩脆爽,而且会使人感到舒筋提神,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之功效。因所食用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囊括牛身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这道菜一般在早餐上食用,据说吃完后,一整天都能精力充沛。











客家梁草养生堂


我的老家是江苏徐州,现在我们家乡比较有名的小吃就属地锅鸡比较有名,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吃法,尤其在徐州、枣庄、济宁一带是比较流行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地锅鸡的做法。

徐州地锅鸡:是一种农村做法,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渔民,因船上条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生火,然后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还要贴满面饼,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饭菜合一的烹调方法。

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

制作方法:

原料: 鸡半只、(正宗多是整鸡一只,人少饭量也少,半只都没消化完)葱、姜、蒜、酱油、料酒、糖、盐、鲜汤、干辣椒少许、土豆一只、生面少许。

做法:

1、活好的面。不用发酵,面的干湿度要合适,以不沾手为宜;

2、活好的面分成若干个小面剂,大小以荔枝般大小就可以;

3、用手把面剂压薄,大小厚薄适度;

4、辣椒、葱、姜、蒜入锅炒出香味;

5、加鸡块,依次入料酒、酱油、糖、盐、富清鲜辣味粉等调味;

6、稍炒出香味后加鲜汤、土豆,待鲜汤煮沸后在锅的四周依次把薄饼贴上;

7、中火顶多炖10分钟,饼熟了。

以上是给大家分享的最能代表我的老家徐州的一道特色菜,味道很好,令远方的游子魂牵梦绕呀!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孤尘一粒沙


大甸子羊汤

大甸子羊汤大甸子镇地理位置较优越,自然生态资源极其丰富,为发展林果业、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已成为铁岭地区山羊和黄牛饲养基地。

羊肉汤主要将羊骨头(筒子骨)一起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配上一个由海椒面、花椒面、盐巴、味精等调和就成羊肉汤。

李记坛肉

李记坛肉坛肉,是东北地方别有风味的菜肴之一,它是在大炖肉、红烧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北各地坛肉馆有很多,然而,最有名的要数坐落在龙首山下的铁岭市李记坛肉了。李记坛肉自1918年开创以来,深受各阶层人们的喜爱,上至达官,下到普通百姓,人人喜欢品尝,历时百年,经久不衰。

李记坛肉是由李学新于1918年从天津逃荒到铁岭而首创的,至今已经四代将近百年。1989年李记坛肉申请办理了国家专利,成为铁岭市个体饮食业获国家专利的第一家。正宗真传,李记坛肉只此一家。

做法

〔原料〕

五花肉750克

腐乳 2.5块

瘦肉 250克

大料 10克

面酱 100克

糖20克

料酒 10克

盐10克

葱150克

蒜100克

姜25克

油50克

〔制方法〕

1.将五花肉与瘦肉切成 4厘米见方,葱切段,姜切厚片,腐乳用筷子弄碎。

2.勺上火,加底油,油热下入肉块,用大火爆炒,下入糖,翻炒,待肉块呈金黄透亮颜色时,放面酱、姜片、葱段、蒜瓣、盐、大料、腐乳、料酒、汤,大火烧开,小火炖 20分钟,转入微火炖 6成熟。

3.坛子上火,倒入炖肉,用小微火炖 2小时左右,肉烂香为止。

〔工艺关键〕

1.煸炒肉块要迅速,如掌握不好,白糖先制成糖色再加入也可。

2.此菜是火候菜,急火可使各种调料浸入肉内,三四开后小火炖,能使肉中的油抽出束,使肉肥而不腻,微火可保持肉形状,瘦而不碎、不柴。

牛肉火勺

牛肉火勺发源于铁岭地区,它的发明人是一位叫杨福的回民老人。火勺这种特色小吃至今有近百年历史。外地虽有火勺,但同铁岭地区的火勺外表大不相同,口味也大有区别。牛肉火勺呈金黄色,层次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

正宗的牛肉火勺属于清真的小吃,所以多见于一些清真的牛肉火勺店。一般的其他地方所做得火勺很难和清真牛肉火勺店相媲美。表面上看起来与馅饼的差不多,可这是牛肉火勺可不是牛肉馅饼,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火勺是用烤炉爆烤而成,内放几张像抽屉一样的大铁板,不停对火勺翻烤,从而达到火勺外酥里嫩。

好吃的火勺一定要皮脆,皮脆的原因是因为在面中揉入了一种特殊的原料“油酥”。如果用豆油冒充羊油做的就难于吃出酥脆的感觉了。

朝鲜族烤牛肉

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酱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另备酱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莱末、大蒜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于桌心,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蘸调料后食用,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烤肉对肉质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牛的品种饲养方法以及各部位肉的品质及味道不尽相同,这一点非常重要,首先选择东北当地产的散放黄牛,它与圈养牛有着天壤之别,散放牛在山上天天运动肌肉强健脂肪比较少,肉色红润光泽明亮张弛有度弹性较佳,烤制时香气扑鼻沁人心脾绕梁三日。而圈养的牛肉其色发白肉质胎软味道平平不适合做烤肉。

饭包

饭包,即打饭包,当地人习称“饭包子”,是一种农家饭,大多数东北人都喜欢吃。做法也是大同小异。先把洗净的大白菜叶平铺开来,抹上酱,然后把撕碎的葱、香菜和土豆块或者土豆酱撒在上面,如果口重还可以再加点酱,最后把米饭最好是二米饭(小米和大米)铺在上面,包起来就可以吃了。有些人喜欢用熟酱,还喜欢在里面加一些别的蔬菜,如黄瓜丝儿等,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吃在嘴里,清清爽爽,未加工的蔬菜的味道、大酱的醇香和米饭香混合在一起,让人齿夹生津,甚至在吃完之后,闻一闻手指间留下的味道,都让人回味无穷。

山蘑炖笨鸡

山蘑炖笨鸡山蘑炖笨鸡,是有名的东北菜,以野生松蘑、榛蘑、榆黄蘑与笨鸡合炖。这道菜野味浓厚,肉香菇滑,口味独特。

原料:小仔鸡750克至1000克,干蘑菇、葱、姜、干红辣椒、大料、酱油、料酒、盐、糖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小仔鸡洗净,剁成小块。

2、将干蘑菇用温水泡30分钟,洗净待用。

3、大火加热炒锅中的油,放入仔鸡块翻炒至鸡肉变白,放入葱段、姜处、香叶、大料和干红辣椒一起爆炒出香味。

4、依次调入料酒、白糖、鸡精、酱油和盐,炒匀后加入能没过所有固体食物的开水。

5、汤汁沸腾改中火,炖10分钟,放入干蘑菇再炖 50分钟,汤汁收浓即可。

清河全鱼宴

地处清河旅游度假区的清河水库,水产品极为丰富。库中有鲶、鲫、鲤、泥鳅、黑鱼等野生鱼近白种,渔场曾创单网捕鱼全国记录。丰富的鱼类资源,招来八方名厨,使这里的全鱼宴远近驰名。宴中包括;酥炸鱼心、兰花鱼唇、丹凤龙眼、红梅鱼肚、牡丹鱼皮、珍珠鱼头、糖醋鱼条、清蒸罗非、红烧鲤鱼、酱炯鲫鱼、扒鱼头、活鱼双吃、鲶鱼烧茄子等等。游清河,吃鲜鱼,已成为游客的一种时尚。

资深海外规划师


我是上海人,上海海派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品种琳琅满目,举不胜举。但很高兴与你分享,只当抛砖引玉。

(一)上海的各种美食街颇受各地游客欢迎。比如:上海大世界附近的云南路美食街、上海南京西路国际饭店旁边的黄河路美食街、吴江路美食街、天钥桥路餐饮街、仙霞路休闲小吃街等,在这些美食街均有上海地铁和很多条线路公交车抵达。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即可以品尝到上海许多老字号的人气美食,又可饱览上海的街景和风土人情。

(二),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和上海淮海中路商业街是上海人气最旺的二条重要马路。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商家林立,一路上有:泰康食品店、南新雅食品店、上海第一食品商店、沈大成点心店(专供各种时令糕团点心和小吃)三阳南货店(专供时令南北货、休闲旅游、食品礼品)上海第一医药商店、上海真老大房食品店其以鲜肉月饼和熏鱼最为经典,人气超旺。还有:邵万生食品店(其专自产自销宁绍风味糟醉食品,醉泥螺、醉蟹闻名上海,在全国各地名特优土特产及休闲食品为特色也闻名遐尔。不远即能看到福州路上的“杏花楼”(总店)每次一到过节,就是人头攒动,排队买特色食品。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至今依旧人气不减。现在正逢中秋将至也是月饼銷售高峰期。但“杏花楼”各种特色馒头人气不减,仍继续供应。许多老上海远道而来,用手推车装“杏花楼”的各种馒头满载而归!正如许多老吃客说,“杏花楼”的馒头点心都是现做现卖的,就是图个放心!我比较欣赏“杏花楼"现做现卖的“小菜包”,每天中午12点供应。许多中老年人说,就是吃它的新鲜,有时止不住嘴馋咬上一口还冒着热气的“小菜包”。

(三)淮海中路也是食品商家扎堆,有光明邨大酒家、老人和饭店、老大昌食品店、上海哈尔滨食品店、长春食品店、上海全国土特产商店、北万新点心店等,这几家上海著名食品店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气超旺,生意兴隆。值得一提的是光明邨大酒家的熟食、各种点心和鲜肉月饼天天人排长队,尤其是光明邨的鲜肉月饼更是人气火爆。中秋将至,要想买到吃到光明邨的鲜肉月饼,那你要做化时间排长队的思想准备,所以,更有甚者,不辞辛苦,通宵等候排队。上海全国土特产商店的酱菜柜更是每天人头攒动,酱菜生意太火爆!老人和饭店熟食窗口供应的糟卤菜:糟鸡、糟带鱼、糟猪肚、糟毛豆、糟素鸡等都是夏日的美味佳肴,吃的时候还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酒香气,深受一些老饕客的心头好,也是人气旺盛!

至于上海现在比较流行吃什么?除了上述分享的美食外,目前正值中秋将至,上海人均在准备喜迎中秋,今年中秋是9月13日(周五)加上9月14日(周六)和9月15日(周日)连休三天。现在一是购买各种月饼,(特别是各种鲜肉月饼十分抢手)。二是中秋节时有吃毛豆、芋艿和鸭子的习俗,到时一家老小围桌欢聚一堂。三是有上海许多人计划趁中秋假日举家出游,还有成群结伴走出上海到阳澄湖品蟹尝鲜等等。

中秋节对中国人民来说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都是千古绝唱,中秋节的团圆、和谐、感恩的意义,仍对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

(即兴回答,不妥之处,请指正)





俊53116982413


《左传·宣公四年》:楚献鼋于郑灵公。子家、子公将朝灵公,子公之食指动,谓子家曰:“他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见灵公进鼋羹,子公笑曰:“果然!”灵公问其笑故,具告灵公。灵公召之,独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

这是一个为吃甲鱼国乱命丧的故事,两千多年过去的,甲鱼的美味依然诱惑着那些不要命的吃货,特别是武汉吃货。

所以,今天我要分享下风靡武汉的烧甲鱼!

甲鱼,在湖北叫jio鱼,来源可能是因为有脚的鱼,而湖北口音发jio,故名。

名门富贵多富甲一方,此等名贵珍惜难寻,如同武昌江滩这家叫做“元银甲”的店内甲鱼也是千挑细选的难觅珍品,不光名贵且吃了滋阴补阳、养颜美容,好吃好喝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商场鏖战自如自然富甲一方。

弦外之音不多嚼了,说说店里甲鱼做得究竟能不能算得上“甲”。活甲鱼是在店里摆放的,这就没什么多说了,现在海鲜店什么的都会这样做。

这份甲鱼锅端上来时,酷斯拉光看锅内那汁水的色泽就已知道满满鲜美胶质,吃到手上沾那么点点汁水,干了以后十分粘,都是胶原蛋白。看到甲鱼的裙边已经晓得是咬下有点Q弹再入口即化感,当然少不了鲜嫩的甲鱼坨坨肉,锅里的甲鱼十分肥美,小火慢炖胶质浓厚,肉质鲜嫩。

我更喜欢意外加入的热干面,面条挂满了酱香十足的汁液,风味无边!当然也可以泡饭吃!奇佳,百搭!

席间偶闻甲鱼锅是湖北才有的特色吃法,其他地方没有的,酷斯拉有些惭愧,假吃货名不虚传啊,身为武汉人之前都不知道,实在……

还要说一点就是老板的这个泡菜,这个泡菜十分好吃,里面有胡萝卜、大葱皮、泡椒、洋葱片,葱绿色似乎是莴苣,但也可能是形似莴苣的其他蔬菜。这样一份泡菜配上甲鱼锅是十分符合养生、阴阳搭配的。这是酷斯拉在武汉吃的少有很好吃的泡菜,在酸、甜、清脆方面都达到很好的平衡。大葱、洋葱软化血管,带有微甜的酸正好配伍胶质的浓厚。

元银甲还有很多养生酒,一颗完整的海星、人参泡在酒坛里,这…… 老板自然是想到这里吃了以后精神饱满,吃得开心、霍(喝)的鲜美、身体健康,那自然而然有才有貌有富贵了。

据说,此店为中国烹饪大师杨元银所开,曾在闯荡帝都多年,是赫赫有名的楚菜大师傅!

更多武汉美食请关注“大武汉美食榜”


大武汉美食榜


来到美丽的古都洛阳 不得不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今天为大家推荐洛阳的八大美食

1. 锅贴

锅贴可是驰名中原的一种特色小吃,基本上在中原地区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一包汁、一团馅、一张皮,外焦里嫩、焦脆软香。锅贴的馅有荤有素,有点像饺子馅,口感外脆嫩软,馅亦烂亦酥,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



2. 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也叫做洛阳燕菜,相传呢女皇武则天视察龙门卢舍那大佛的凿刻,正好有人献给她了一个几十斤重的大萝卜,御厨们反复琢磨萝卜的做法,最后把萝卜切成丝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成一品不失御膳风味的汤菜。女皇吃了以后赞不绝口,又觉得这道菜形似燕窝丝,于是赐名为“燕菜”。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访问,午间周总理宴请客人时候,就上了几道洛阳水席中的菜,当周总理看到菜品上方漂浮着一朵用蛋黄蒸糕精心雕啄雍容艳丽的牡丹花时,周总理笑着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应该叫“牡丹燕菜”。满座都鼓起了掌。于是这道菜又改名为我们现在一直沿用的牡丹燕菜。



3. 羊肉汤

洛阳羊肉汤可是洛阳著名的民间小吃,也是地道的豫西民俗之一。喝汤是洛阳人挥之不去的习惯,洛阳人喝的汤,其实是最富营养的早餐。慢火熬制的雪白羊肉汤,撒上葱花、香菜,热气腾腾,不膻不腻,香气四溢,再加上鲜嫩的羊肉,绝对是一种营养与美味的碰撞。洛阳人还喜欢将锅盔泡入汤中,干硬的锅盔充分吸足了碗里的汤,咀嚼起来,更觉鲜美。


4. 洛阳不翻汤

洛阳不翻汤其实是洛阳下辖的栾川县的特色小吃,相传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做好“不翻”后,再拿一个白瓷碗,碗底放上白胡椒、醋、盐、等调味料,再放上煮熟的海带丝、泡涨的粉条、小块的鸡血,撒上虾皮和一大把翠绿的、切得细细碎碎的韭菜,再扔一块紫菜进去,把不翻铺在最上面,在碗里浇一勺骨头汤,再附上一张雪白的薄烙馍,一碗不翻汤就做好了,这道汤的配料很多,营养价值也是十分丰富。

5. 驴肉汤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汤可是汤中的佼佼者。洛阳的驴肉汤味浓汤纯,肉香不腻,再配上白血,这可是适合各类人群食用的滋补佳品。喝汤的时候可以再点一些饼搭配会更好哦。


6. 鲤鱼跳龙门

洛阳的鲤鱼,享有“龙鱼”的美誉,自古以来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鲤鱼跃龙门”的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寓意吉祥。这道菜可是到洛阳必吃的一道名菜.

7.新安烫面角

烫面角是新安县的地方传统小吃,创始于民国时期,烫面角软皮紧,外观上状如新月、色如琼玉、晶莹欲滴;吃起来鲜香不腻、美味可口,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6. 粉浆面条

粉浆面条是百姓生活中最经济、最普通、而且最富有特色的小吃了,主要是由豆浆、杂豆面条、芹菜、白菜、大绿豆、红萝卜、肉末;配料有香油、辣椒油、韭菜花、盐、花椒、大小荤香、桂皮等。出锅盛碗配以煮熟的大绿豆、韭菜花、肉沫、辣椒油、芹菜。味道酸香、易于消化。



以上就是洛阳的八大特色美食,洛阳的汤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这也正是洛阳汤能够长期火爆的原因。如果你也喜欢喝汤,那就去洛阳吧。来到洛阳保证让你喝到好喝的汤。


洛阳小乐乐


坐标重庆,必须是重庆火锅和重庆小面,“流行”之一表现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小面馆和火锅店越来越多,之二它们本就是重庆人的日常饮食,之三是外地游客到重庆旅游将这两大地标性美食带得更火。



重庆火锅。牛油味足,麻辣味重,汤红油亮,热情翻滚,香气醇厚。毛肚、黄喉、腰片、麻辣牛肉、卤肥肠、豆皮、方竹笋等传统菜独具魅力,虾滑、鱼滑、肥牛这些新菜品也是滋味无穷。如果能吃麻辣且愿意挑战传统火锅就去老火锅店,如果不太能吃辣就去新派一点的或者专门针对外地游客的店,不过后者少有重庆火锅的地道滋味。


重庆小面。麻辣小面,猪油、油辣子或弧辣壳、花椒面、姜蒜水、芝麻酱、芽菜或榨菜末、酥花生或炒黄豆,素面或牛肉、肥肠、鳝鱼、鸡杂等带藠头的,面条本身口感虽然不好,但如果你能接受佐料的灵魂,你会爱上它。建议到老街区去吃本地人扎堆的小面,那些开在景区还拉客的是歪的。

既然到重庆打卡了,就尽量投入满是麻辣的美食中来吧,爱上麻辣你的饮食世界就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饮言食语


跷脚牛肉,我是乐山的,家乡有一道美食,就是跷脚牛肉,用二十几味中药材,生姜芽菜,加以牛棒骨,牛脊骨,牛肠,熬制3个小时用这个高汤烫牛肉,肥牛,牛肠牛肚等,加入鸡精,味精,芹菜,先喝汤,再用食材沾辣椒面,味道巴适的很。备注,牛骨先煮一下,去除血泡,用冷水冲洗干净,十斤水,小黄姜,150克,芽菜50克,牛油70克,香料粉:30克,大火烧开小火熬制,熬了3小时后,加盐和鸡精就可以烫菜喝汤了,汤里加点芹菜末,葱花末,味道巴适。







马到功成2031


我的家乡是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我就不说四川美食了,也不说凉山州美食了,我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那就说说会理美食吧!

会理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会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会理也因它多种多样的小吃名菜获得了“小成都”的美誉。

会理饮食,素宗川味,兼有滇风,许多食材的运用与一江之隔的云南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与毗邻云南口味迥异。会理人将云南特色的食材运用川菜的调料进行烹制,把传承于异乡的各色吃食加以改良,将汉民族的烹调技艺和少数民族饮食习俗融汇调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饮食风格。 会理盛产建昌黑山羊,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良品种,无膻味,肉质也特别的细嫩鲜美。据县志记载,以会理黑山羊为主要原料的烫皮羊火锅、已有逾300年以上的传统和历史。至今,会理人还把阴历七月半和冬至吃羊肉作为传统风俗。

会理人吃羊肉,讲究的是吃头蹄下水,羊头肉块大皮薄,羊眼睛软绵汁鲜,羊肚条脆嫩爽口,羊肠子满口油香,从羊头至羊尾,仿佛吃掉一只全羊。 会理真正的当家招牌小吃,还要算遍布大街小巷的羊肉粉。会理羊肉粉在烹制方法和佐料使用上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鲜香的特色和当地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豪爽风格。

会理的羊肉出名,所用米粉也特别。比昆明的寻常的米线要粗,比成都、西昌等地常见的水发细粉更是粗犷豪迈许多。有人嫌它稍稍糙硬厚实,不太容易进味道,但羊肉粉非得要用这种粗粉烫来才别有风味。肉肥粉粗,汤宽料足,洁白如玉,柔中带刚。少了些许繁华都市婉约细腻的小资情调,更多了几分山野古城大气粗犷的执著与热情。有一种原始和野性的独特美感。

羊肉粉是许多会理人早餐的首选,它的吃法完全是自助式的,用浓墨重彩的佐料来掩盖它那金戈铁马剑意纵横的萧萧杀气,海椒、豆瓣、小米辣,三种辣味的粗暴叠加,再将姜米和葱花、芫荽铺满大海碗,无法无天地张扬出桀骜不驯的个性。 饵快是发源于云南的一种米制方便食品,其价廉物美,吃法多样。饵快自明朝传入会理后,经长期结合南北烹调风格加以不断发展改进,其制作烹饪方法已大大超越原产地单调烤、煮等吃法的简单局限。

饵快味香糯软甜,能与百味调和,吃法多样,最有名做法,就是鼎鼎大名的鸡火丝饵快了。雪白的饵快丝在一只精致的铜火锅中用滚水一过,公鸡肉用手细细撕成细丝,上好的精瘦火腿肉也切细丝,再烫几片碧绿的蔬菜,有红有白,漂漂亮亮的堆尖一碗。

鸡火丝正宗不正宗,诀窍全在这最后一勺高汤上。观其色:白里透红,尝其味:浓而不腻。有火腿香、鸡味鲜、骨髓浓,还有那深沉厚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股什么味道。 铜火锅为会理“三宝”之一,自古以来,会理民间就有用铜锅铜器烹饪菜肴的习惯。用铜锅煮出的菜品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十分可口。

会理民间习俗喜于冬、春季节煮食铜火锅,吃法跟川菜中的连锅子比较类似,以杂菜炖煮为主,特点是汤鲜肉美,菜耙软入味,热气喧腾,营养丰富。铜火锅用木炭为燃料,以猪排骨、羊肋条肉,牛肉、牛杂、鸡鸭等加汤清炖,以胡椒、生姜、葱结等调味,待汤浓肉烂后再烫煮时令蔬菜,食客围坐分食,操作简单,方便省事。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葱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滋味比较浓烈。还可边吃边加入时鲜菜蔬涮烫,汤味越炖越鲜。 烙制熨斗耙的器皿形似老式的炭火熨斗,一个个黢黑的小铜罐搁在绵绵的炭火炉面,摊主熟练地用小铁钎翻动着罐斗中的熨斗粑,直到两面呈现微微的焦黄。这种食物必须得趁热吃才香,米浆发酵的酸甜配合着鸡蛋滑腻的口感,咬开后是满口的松软与香糯,配合淡淡的焦糊味,让你浑身充盈着热量,足以抵御清晨的寒意。

稀豆粉和油茶是也是会理传统的吃食,比较清淡的口味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稀豆粉选用当地上乘豌豆用文火慢慢炒熟,然后用细磨加工成粉,滤渣。食用时均匀搅拌用清水煮热而成。而油茶是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便可起锅入碗。

油茶和稀豆粉用小火慢熬好,金黄如脂的米浆盛满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馓子,再舀上几小勺花椒油、芝麻油、姜汁,尖尖一大碗呈面前,用匙子轻轻搅匀,酥软浓稠,舌尖略带一丝椒麻味。 到钟鼓楼边西街啃筒子骨是会理人待客宵夜约定俗成的谢幕式。成都人首创了老妈蹄花,会理人却另辟蹊径,推出了清炖筒子骨。一大钵小火慢炖的猪棒骨,看上去汤腻髓浓,骨酥肉松、蒸汽辉腾、氤氲晶润。银钩铁画般的嶙峋骨感中,透出一股珠圆玉润齿白唇红的膏荑风韵。

经过千百年不断吸纳、改变、传承、创新,会理的饮食文化逐渐向周边扩散,影响了川南滇北的口味与烹饪技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