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古希腊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现6000次吗?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中针对古希腊政治领袖、精英、贵族而制定的陶片放逐法开始实行。

对于雅典的民主政治而言,这是一条重要而特别的法律,整个陶片放逐法的过程,由公民大会控制实行,因此,雅典公民有权在陶片上写下那些在雅典城邦中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接下来通过投票表决权,对于投票获得者最多的人物予以10年政治放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政治放逐制度中,出现了“6000”票这个关键数字。在1959年出版《世界通史》一书中,6000指的是被放逐之人的名字在陶片上出现了6000次;但是在《古代希腊史》一书中,6000又特指参加此项政治制度的公民法定人数。那么雅典陶片放逐法中的“6000”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古希腊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现6000次吗?

6000票有哪些史料?

与陶片放逐法有关的最直接古典史料中,只有《阿里斯提德传》提到过放逐法中“6000票”直接史料证据。书中如此描述陶片放逐法,如果执政官在统计这些陶片总数是总数量少于6000票,则不能实行陶片放逐法。如果按照希腊古典史料的直接阐述,那么这里的6000票,指的就是陶片放逐制有效执行的最低票数。但是古典史料中再无关于“6000”含义的直接解释,更何况没人能够证实,这种流传至今的材料,是否与真实的陶片放逐法毫无差异,所以想要获悉6000票的确切含义,就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推测与揣摩。

古希腊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现6000次吗?

​首先,就是通过雅典出席这场公民大会的具体人数,来推测6000票的真正含义,因为投票人数才是确有效票数的直接依据。据希腊历史学者估计,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城邦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这时能够出席公民大会的的公民人数应该在5万人或者3万人左右。但是并非所有的雅典公民,都会去参与这场陶片放逐的投票过程,因为据历史学家考察,举行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所能容纳的人数大概在6000人左右。

古希腊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现6000次吗?

​那么到底有多少雅典人会去参加公民大会呢?关于这个问题,在一些文献史料中也有过间接的陈述,比如史学家修昔底德曾提到过这样一个事情,公元前411年,雅典有一支“四百人”的游说队伍,打着5000人的旗号推翻了民主制,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具有管理雅典事务的公民人数应该在5000人左右。除此之外,陶片放逐法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投票公民写在陶片上的这个人的名字,事先是不具有预设选项的人,而每个人心目中危害城邦制度的人又不完全相同,因此放逐法的票数就被分散开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某一个人想要一次性获得6000以上的投票,其实很难成立。

6000票在雅典法律中有何意义?

接下来,可以换个角度再思考这个问题,从陶片放逐法开始实行后,雅典人每年都会通过民主大会上的投票,放逐一位他们认为对雅典城邦有危害的人,所以陶片放逐法的生效条件并不苛刻。从这一角度而言,笔者或许可以大胆推测,这项制度中的6000票,或许是陶片放逐法生效的最低限额,而非被投票的人所得到的具体票数。毕竟雅典其他法律中的投票数字,也能够为证明这一猜测提供具体的佐证,因为6000票这一具体数字并非只有在陶片放逐法中出现过。

古希腊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现6000次吗?

​在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权的法律中就有过这样的规定,如果参加公民大会的投票人数少于6000人,那么这项决定则不能生效;雅典法律中在单独处置某一位公民,或者恢复某一人的公民权时,都必须有不少于6000人的公民参加投票授权,才能让这项公民大会的决议生效。通过雅典法律中的这些表述,可以看出“6000票”基本已经成为了雅典法律中特指参加公民大会投票的最低总人数。

这些与6000票有关的雅典法律中,基本上都是在为“人权”投票。从古至今,在雅典人的眼中,重中之重的权利就是“公民权”,一个人被授予或者是被剥夺公民权,必须在大多数人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授权,所以6000票对于雅典人而言,其实是一种普遍意愿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再将陶片放逐规定中的6000票视为“被放逐人获得6000票”之意,恐怕就太过于冠冕堂皇了。因为在实行陶片放逐法的这一时间段里,雅典的公民会场所容纳的人数,就在6000人左右;而雅典法律中所出现的普遍理念,都是将6000票视为投票有效的最低总票数。

古希腊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现6000次吗?

6000票对于陶片放逐法的影响

由于这种法定的“6000票”设计,也让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具有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将6000票视为执行放逐法的有效投票总数,让得票人数最多的人被放逐的话,也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参与放逐法的票总人数超过6000人,必然就会有一个人被放逐,但是这个被放逐的人选,却拥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为陶片放逐法人选的不确定性,可以借用陶片放逐法的政治事件为例。

古希腊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现6000次吗?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有两位著名的政客,他们二人分别为伯里克利和修昔的底斯,当时这二人是雅典政治舞台上的死对头,伯利克利的将政敌赶出雅典城邦,他发动了一场陶片放逐。正是参与陶片放逐的公民投票总人数超过了6000人,所以让这场陶片放逐的结果拥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就是当投票超过6000票时,他们二人中间必然会有一个人被政治放逐,但是在投票结果未揭晓之前,谁都不知道被放逐的人到底是谁?所以伯利克里发动的这场陶片放逐,颇有几分“玩火自焚”的味道,好在最后的结果是他的对手被放逐。只是这种不设预设的投票结果,让陶片放逐法的投票结果多次出乎人们意料,所以这项制度后来也被彻底废除。


《古希腊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雅典陶片放逐制中的“6000”票辨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