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讀論語有感“十五”——做人不能只顧自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封神演義》裡有這樣一句話"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總一般。"

讀論語有感“十五”——做人不能只顧自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話雖如此,但相比道家和佛家而言,儒家更具入世精神,那入世精神又是什麼呢,是爭取榮華富貴,還是功名利祿?孔子就這個問題給予了明確的回答。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人!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說:"如果有人對老百姓能夠廣施恩惠,賙濟萬民,他這種行為怎麼樣?可以稱得上仁嗎?")

(孔子說:"豈止是仁啊!一定是聖德了!就是叫堯、舜也不一定能夠做到!真正的仁者,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讓別人安身立命,自己想做事順利,也讓別人做事通達。能從眼前的實際事情這樣去做,就可以說是實行仁的途經了。")

孔子認為,真正的仁者不能單純地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不僅僅是讓自己生活幸福,同樣也要讓身邊的人一樣幸福生活。

讀論語有感“十五”——做人不能只顧自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與孔子並稱的孟子也是同樣的觀點。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梁惠王問孟子為什麼自己國家的人沒有增多,孟子告訴他做人不能只顧自己,也要考慮別人,只有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去對待所有的老百姓,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讀論語有感“十五”——做人不能只顧自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北宋大儒,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張載在《橫渠語錄》一書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或許有人會說張載是在唱高調,但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真正的儒家學者,他們會將自身的命運與他人、以及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們知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今社會是合作共贏的社會,幫助別人不是在喊口號,也是在為了使我們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因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讀論語有感“十五”——做人不能只顧自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