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我们会造出国产飞机的发动机吗?

一个大书包


飞机发动机这种东西,只要你造得出来,能飞上天就是国际上名列前茅的水平。

二战以后美苏事实上阉割了大多数工业国的航空工业,现在世界上能够做航空发动机的不外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法国、日本。

在这当中,美国毫无疑问是遥遥领先的,接下来就是英国。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吃苏联的老本,因为经济原因,其水平可以说得上是原地踏步,早晚有一天会彻底落伍。

法国有着与自身实力不太相称的大国雄心,不乐意和美国佬共用一套系统。优点是有自己的东西,缺点是对经济的压力较大,先进程度上和美国是比不了的。

日本则是被美国人压制,没办法拥有一套完整的系统。长期缺乏相关领域的技术

国产与美俄四代机发动机F110和AL31对标的WS10A已经可用够用,去年已经生产定型,这是很大的进步了。

可靠性:F110>WS10>AL31;

飞行包线暂时还是WS10垫底,不过差距不大;

极限性能有一些WS10能冲到第一但意义不大。

综合评价的话(不考虑生产价格),还是WS10跟俄发AL31差不多,目前还略差于美发F110。

至于五代机用的F119和F135,暂时是只有美国已经大量装备,我们与其对标的WS15还在研发中,具体性能和进度是军事机密谁也不知道。

5代机的俄发是个神奇的存在,不太靠谱,有可能领先于我们,也有可能就是个四代升级,真不好说。

实际上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并不是造不出来,也并不是做不出大推力发动机,推力达到10甚至更高的航发也能做出来,只不过和美国的航发比寿命少太多。

F135可能寿命是3500小时,我们的估计350小时且稳定性不佳,这样的发动机放在战斗机上,对日常的训练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必须要有数倍于正常数量的飞机才能满足需求(一两个月返厂重装发动机,随时有一批新飞机待命准备执行任务),这样的花费太高,谁也受不了。而且是没办法出口的,买方也不可能几个月多进口一批发动机,成本太高。要知道巨额的军火研发,没有出口平摊成本,做不到盈利,是很难长久的。

但是,这样的发动机足够应付战争的需要,打起来了谁在意发动机的寿命是350小时还是3500小时,估计35个小时不掉下来就很好了,350小时之后,就算发动机没事,估计别的地方也伤痕累累,维修的时候顺手换个发动机也没什么。最关键的是,战争打起来了,没人在意成本了,全都是全马力生产,满负荷运作,谁在意我生产的发动机是需求的几倍呢。

总结,发动机我国是有的,应付战争需要是足够的,日常使用是不行的,想出口是不可能的,经费是要增加的,未来还是艰巨的,但相信是美好的。


残酷de宠溺


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我国已经制造出了国产飞机发动机,但目前国内唯一成熟的发动机是军用的WS-10,在民用领域我国暂时没还有成熟的发动机。随着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2016年5月31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AECC)在北京正式成立。在巨大的资金投入下,近几年,我国的发动机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在这里就和大家谈谈我国目前主要几个发动机项目。

亮相珠海航展的WS-10发动机

WS-10(太行)发动机是我国目前最为成熟的发动机,该发动机于1987年立项,性能指标对准的是美国的F-110和前苏联的AL-31F,最初是作为歼-10的配套发动机研发的,但因为研发进度落后,错过了歼-10的列装,直到2002年,该发动机才在苏-27上进行飞行测试,曾出现过发动机空中停车的险情,该发动机首批列装于歼-11B。

装备WS-10发动机的空军歼11BS

WS-10已发展出多种型号,经过不断升级,该型号发动机寿命和稳定性已接近欧美水平,目前已知的型号有WS-10A、WS-10B和WS-10TVC等,其中WS-10系列发动机已全面列装空军歼-10、歼-11、歼-15、歼-16、歼-20等,是我军目前的主力发动机。

最新量产的歼-10C已装备WS-10A发动机

装备WS-10A发动机的歼-16

在歼-10B上测试的WS-10TVC发动机2018年亮相珠海航展

装备WS-10B发动机的量产版歼-20

WS-13(泰山)发动机是我国在俄制RD-33发动机的技术上,对部分技术进行了改进而研发的一款中推力涡扇发动机,目前已经研制成功,该发动机的装机对象是我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FC-1“枭龙”战机,来替代目前的俄制RD-33发动机,总体来说,涡扇-13的主要性能指标均在俄制原版RD-33之上,而且在FC-1“枭龙”上做过飞行测试。

WS-13发动机主要用于替代FC-1“枭龙”上的RD-33发动机

WS-15(峨眉)发动机是为歼-20配套的第四代军用推力发动机,也是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款推重比超过十的发动机,其技术指标瞄准美国F-22的F-119发动机。AL-31F作为歼-20的心脏只能是歼-20的应急之举,随着歼-20原型机生产数量的增加,歼-20必须要捆绑中国自己的航发,该发动机目前还处于研发状态,两年内应该能看到该机出现在歼-20上。

AL-31F装备歼-20只是当下的应急之举

WS-20发动机就是中国以“太行”发动机为基础,自行研制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将主要用于运-20大型运输机,未来,还可作为大型客机、新型双发中型运输机、 第二代远程反潜巡逻机的主要动力。

WS-20主要用于替代运-

20的D30KP-2发动机

WS-20早先一直在一架伊尔-76飞机上试验,这一试验持续了多年,2017年被看到从伊尔-76上拆下,被认为试验任务接近完成,也有照片显示,一架伊尔-76试验机全部安装了4台WS-20,说明这种中国研制的新发动机已经成熟可用。

在伊尔-76飞机上试验的WS-20

CJ-1000A发动机由我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主承制单位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是我国第一款商用航空发动机产品,装配国产大飞机C919的唯一国产动力。2017年12月25日,我国首台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首台整机在上海完成装配,同一天,该发动机的核心机在上海实现100%设计转速稳定运转,标志我国首个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验证平台已经建立,将为后续研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首台装配好的CJ-1000AX整机

以上的就是我列举的我国发展的部分发动机型号,我国还有WS-18、WS-19、AEF-3500等许多在研的发动机项目,今后的国产动力将会更加频繁的亮相国产飞机,来支持我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


军菌酱


中国战机的发动机有国产的,但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依靠进口(主要是俄罗斯)。

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首度展示了“昆仑”(WS-9)中推力涡喷发动机系列,该型发动机应该是中国第一种完全自主设计的涡喷发动机,WS-9“昆仑”涡喷发动机已经安装在西安飞机公司所量产的歼轰-7A(JH-7A)上,并开始大量交付部队使用,标志着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具体进展。

2007年1月,配装WS-10“太行”发动机的国产歼11B重型战斗机顺利完成定型审查,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对我国国防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可能继续使用俄制发动机作为战斗机的动力核心。如歼-10使用的是AL-31FN发动机,利剑、歼-31,和FC-1枭龙使用的是RD-93发动机(米格-29上装备的RD-33改进而成),歼-11B使用的是改进型的AL-31F发动机。

但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进步,歼-10B、歼-11B、歼-15舰载机,及最新研制的歼-16战斗机都已经装上太行系列,或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现在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可以装在歼-10和歼-11上的“太行”发动机的批量生产,但由于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不足,对它们的使用还是十分有限。


寰宇聚焦


从题主询问的问题来看,可以推测指的是民航航空发动机。其实国产民用飞机发动机,我国已经有了,但是还不够先进,还不能使用在C919飞机上。我们能不能造出国产民用发动机来呢?答案是:相信以后会造出来的。那么我们现在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存在什么问题呢?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之花”,发动机的制造并不是去买一台其他公司生产的一个比较成熟比较好的发动机来就能一比一模仿出来的。以最小的飞机发动机为例,它的功率相当于28辆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功率,但整个发动机的尺寸也不过1辆方程式赛车整体的大小,而这最关键的是发动机技术。我国就是在这方面有些欠缺,技术还不够好。

一台喷气式发动机的成本价从最便宜的100多万到2亿之间,从外表面看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发动机原理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发动机要面对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转,这对于零件的耐受度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发动机在空中出现问题是无法维修的,所以喷气式发动机在技术的前提下还需要高强度的材料支撑,这个也是我国的一个短板。

和汽车发动机一样,喷气式发动机其实已经国产化,但是配件材料与加工机床行业劣势,导致我们的发动机制造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这就像蒸馒头一样,没有酵母虽然可以蒸出来,但是远没有放了酵母蒸出来的馒头好一样,但这次我们突破重围,收购了乌克兰航空发动机公司,也意味着无论从材料、设备以及技术这三个层面上,都为我们的航空工业添加了一味发酵剂。相信我国航空工业将会走向国际领先水平。


三轮拖飞机


肯定的。

乌克兰马达西奇发动机公司收购已成事实,再逆向研究GE leap发动机,国家拨付上1000亿研发经费强力技术攻关,太行涡扇10,15都会不久投入装备。


BuddyYee


中国有一家企业叫做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你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中国能不能造出国产飞机的发动机了。

不是我们造不出来,而是可靠性上还要进一步优化。

发动机这个东西,理论上没有太多的先进性,就是高温高压,真正的难点在材料和制造工艺。

材料和制造工艺不是说理论研究能研究出来的,需要设备、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实验已经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的培养和储备。

所以,对于你的问题,中国能造成发动机,只是对比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点差距。正在不断努力。


谈笑阁


能造。但只是能用而已。要造出安全可靠、易维护、经济性好有竞争力的发动机,难!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造不出来。机械制造需要传承、时间的积淀。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工艺、数据、设计思想、经验教不能指望弯道超车、砸钱会战,是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买不来。


飞爸


我们己经造出来了,只是由于材料科学和生产工艺上的短板和局限,航空发动机的寿命和性能,特别是转子轴承的耐高温性能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我相信我国一定能造出先进的国产航空发动机。


高gg900


我们已经在造了,国产大飞机C199,2019年已经试飞,100%国产发动机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什么能难道我们中国人的。


石头说智造


这问题问的,我们早就能造飞机发动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