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腹背受敌”的东北抗战之殇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抗战,面对着的始终是两把刺刀,其中一把来自日寇,刺向了东北军民的身体,另一把却来自国民政府,他深深的刺进了东北军民要求抵御外侮的爱国之心。“九一八事变”让全国人民群情激奋,9月21日北平各界代表在中山公园举行救国动员大会,上海十万多学生举行抗日罢课,3.5万名工人抗日罢工,接着北平250多个团体,20多万人参加抗日救国大会,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收复失地。与此同时南京,上海的爱国学生涌向南京国府门前示威游行。


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护严肃镇静之态度”。

“腹背受敌”的东北抗战之殇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

北平救国会的成立
1931年9月24日,东北大学秘书长王卓然,辽宁商会副会长卢广绩,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主任车向忱与在北平的高崇民,王化一等社会名流发起组织“东北民众救国会”,救国会成立后张学良立即秘密的予以大力支持,并拨发30万大洋作为救国会组织经费,后又拨发36万大洋作为义勇军军费。
义勇军将士和其他各界人士来到北平,张学良都予以接见,人们从张学良的谈话和所作所为了解到“不抵抗政策”并非出自张学良,唯有使南京国民政府改变立场,赞同抗日,方能解决东北问题,北平救国会于10月28号决议:组织南京请愿团,赴南京要求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并出兵抗日。
历经波折,蒋介石在中央军校礼堂会见了请愿团,他身穿便服,手拿拐杖,接过请愿书略加浏览,脱口说道:政府对外作战已具决心,一切计划不便宣布,对外交涉,政府自有办法,人民不应过虑......云云。这时候与讲台近在咫尺的高崇民忍无可忍,慷慨陈词。

“腹背受敌”的东北抗战之殇

东北军骑兵部队


高崇民三问蒋介石:
一:东北易帜是为了拥护中央,促成统一,东北军帮助了中央军制止了内乱(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我东北对全国统一有很大的贡献,3000万民众在党国训政时期,日日听训,自以为无负于党国,无负于领袖,但自吉辽失陷以后,政府除将此提交国联外,并无其他具体办法,领袖诸公亦并未谈及此事,因此我东北民众非常疑惧,请蒋主席示下:政府是否还要东三省?
二:政府如果还要东三省,16号国联提议让日本撤军仍然无效,宜用何种有效方法收回东北失地?请主席立予回答。
蒋介石无言以对,半晌才说:汝等虎口逃生,身受切肤之痛,来到首都责难政府,出言激愤,自属常理,事变以来,政府时时关注,并非未发过恻隐之心,你们所责难的话未免过火。东北失掉,东北人来情愿还可以,天津并未丢失,天津学生来请什么愿?
此话一出引起天津学生极大反感,一个学生代表大声说道:东北是中国的土地,我们是中国人,你是最高负责人,请政府领导抗日,收复失地,打到不抵抗政策!


“腹背受敌”的东北抗战之殇

蒋介石会见请愿团代表


蒋介石闻听说道:政府没有对不起东北人民的地方。。。。这时请愿团发出一片唏嘘之声。
高崇民第三次质问道:东北人民对促成统一保卫国土所做的努力对得起国民政府,而中央在敌寇入侵以来,不发一兵,不做明确抗日表示,依赖国联,使得敌寇得寸进尺,侵略无止境,中央何以对得起东北人民?


蒋介石一言不发,转身退入后台,十几分钟后在请愿团强烈要求下板着面孔重新走出来,说道:不要轻信造谣挑拨,静候中央处理,必要时候一定会抵抗,还要依赖国联正义制裁。说罢转身离去。

“腹背受敌”的东北抗战之殇

东北抗战图志

东三省人民的抗日斗争拉开了局部抗战的序幕
由于国联的调停政策仍然是国民政府的方针,东北军不能以“国家军队”的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因为对日政策和方针仍然要听命于“中央”,东北军主力此刻布防于关内,东三省大地仅有十万余部队分散驻扎三省各地。北平救国会的成立使得执行了“不抵抗政策”而陷入了痛苦中的张学良此时看到了希望,为此他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张学良随即改组,建立了东北军在东三省的抗日政权,重新整编了各地驻军,通过救国会分发委任状,组织义军,并指令各部开展东北的抗日救亡运动,随后吉林,黑龙江的东北军余部纷纷以义勇军的名义参加了作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东北军为主力的抗日义勇军便达到了五十余万人,他们在广阔的东北大地上四处出击,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战斗。

“腹背受敌”的东北抗战之殇

抗联陈列馆

东北抗战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孤军奋战

1933年4月7日,蒋介石在江西的抚州对"进剿军"中路军高级将领讲"最近剿匪战术之研究"中说:

"我们革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的政府之下失掉,我 们应该要负责任,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有多大关系。这回日本占领 东三省热河,革命党是不能负责的,失掉了是于革命无所损失的。如果在这个时 候只是好高鹜远,侈言抗日,而不能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是 失了我们革命军人之本色了。"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会民国二十四年七月编印的《剿匪之理论与实施》一书第75页
面对东北抗日义勇军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运动,“丢车保帅”的国民政府此刻感到的并不是抗日的热情,相反,蒋介石却深感不安,对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和“若隐若现”其中的红军南满游击队,这支部队最后到底是姓“国”还是姓“共”成为了蒋介石的一块心病。随即国民政府对于抗日义勇军不但采取了不支持的态度,还采取了限制,打压的政策:
1931年11月14日,身居国民党训练总督的何应钦下发密令:“民众自行组织之义勇军弊害颇多,对于未组织者令其缓办,已组织者设法令其中止,静待法制公布然后施行。”(国民党党部档案《训练总监部公函教字第978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