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蜀汉真的除了五虎将和魏延姜维之外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将了吗?

头号英雄程心


在《三国演义》中,蜀汉阵营原本也是人才济济。老一辈有五虎上将,各自都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壮年派以魏延为代表,有勇有谋,能独镇一方;姜维则是青年一辈的佼佼者,文武双全,有统领三军的帅才。

除此以外,蜀汉还有其他能拿得出手的名将吗?当然有,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充分展现自己优秀的军事才能。

一、关平

关平这个年轻人,在关羽千里走单骑时期就拜关羽为义父,从此就跟随着关羽四处奔波,南征北战。大家记得,最早在穰山之战中,关平就已经上战场了,在关羽率领下,与周仓一齐击退了张郃,将刘备、赵云从重围中解放出来。

在赤壁之战、入川之战等各个战役中,关平都屡建功勋。关羽坐镇荆州,北伐襄樊,关平又以副将的身份随军出征,多次立功。在蜀汉年轻一辈中,关平的武艺是最高强的,曾经与曹魏猛将庞德三十合杀成不分胜负;关平的领兵才能也非常突出,襄樊之战中,他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偃城,防卫曹魏的援军;同时,关平性情忠厚,他身上没有关羽那种骄狂之气。

像关平这样的优秀年轻人,只要稍加磨炼,完全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战区级主将,能力和成就绝不在魏延之下,成为蜀汉军中的栋梁。但关平过早的牺牲,使蜀汉的未来折却一根擎天之柱。

二、李严

李严是蜀汉壮年派的人物。他其实是非常有才能的,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军事能力和政治水平都非常高超。

刘备率兵攻打益州,当时还在刘璋麾下效力的李严受命率兵抵挡。在绵竹一战中,李严上阵与敌军猛将黄忠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诸葛亮认为其“不可力取”,可见李严丝毫都不落下风,这样的武艺还在魏延之上。李严的领兵水平也是很强的,在刘璋麾下就带过兵,刘备归天后,李严又率领一支军队固守白帝城,使东吴不得寸进。

但是,由于蜀汉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李严是位高而权不重,始终被边缘化,他的各项才能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王平

王平也是蜀汉壮年派的中坚力量,他是在汉中之战时归附到刘备阵营中的。

王平这个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对军事地理非常在行,对汉中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因此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重视。王平的武艺也拿得出手,在街亭之战中,他率兵支援被困的马谡,与曹魏猛将张郃进行了一次交锋,两人大战“数十合”,王平力尽不支败走。能与张郃厮杀数十合,王平的武艺相当不错了。

王平的领兵能力也很强,善长利用地形合理分布兵力,拒敌于外。王平在南征孟获和历次北伐的战役中表现不俗,为诸葛亮所倚重。王平也完全配得上“名将”的称号。

四、马岱

马岱这个人非常不简单。他平时比较低调,话不多但很有心机,出手果决,当断即断,毫不犹豫。

马岱是个“一刀流”型的战将,他的战斗效率非常之高,在他的战斗生涯中,很多战斗都是在一个回合之内解决问题。比如一合击败钟繇,一合斩忙牙长,一合擒孟获、一合擒雅丹,一合斩陈造。魏延这么狡诈的家伙,两次都栽在马岱手上。

诸葛亮非常看重马岱,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赋予其重任,马岱每次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但由于身份因素,马岱始终没有获得过独立领兵的机会,但他无疑是具备这种才能的。所以也完全可以称得上“名将”。

说实在的,其实在蜀汉阵营最辉煌的时期真是人才济济,名将众多,但是折腾掉了不少。关羽北征襄樊、失荆州、走麦城,像关平、赵累、王甫这样出色的人才就损失掉了;随后,刘封、孟达又损失了;刘备征吴,再次遭到惨败,象黄权、傅彤等一些战将也损失掉了。

本来形势挺好的,人才济济,但折腾来折腾去,有的逃,有的叛,有的死,有的废,蜀汉实力就大大削弱,到后来甚至发展到青黄不接,捉襟见肘的地步。而这些归根结底都应该由刘备来负主要责任。

蜀汉后期还有关兴、张苞等将二代,也勉强算得上是“名将”吧,但已经完全没有父兄一辈们那种震慑力了。


馋嘴肥猫铲史官


我是千河,我来回答。

蜀汉除了五虎将和魏延之外还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的名将?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话说,刘备时代还是有很多很多比较惊艳的人物。

前期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吴兰、雷铜、陈到、夏侯霸、吴班、傅佥、孟获、诸葛瞻、霍弋、王伉、罗宪、向宠、孟达、吴懿、等等。

那么咱们来说刘禅时代的武将们吧。

1.

王平

王平本来是曹操的手下,受到徐晃排挤,后跟刘备。助刘备夺取了汉中。后随诸葛亮征伐南蛮,多立战功,伐魏时和马谡一起守街亭,街亭失守后马谡被斩,王平受到嘉奖。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多次受命执行任务,表现十分活跃。当时曹爽就领了10万大军攻打汉中,但是最后被王平击退,可见实力一斑。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在蒋琬的推荐下,到永安防守吴国。

2.马岱

马岱曾与张飞大战十余合败北,后来跟着哥哥马超一起归降刘备。之后跟着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在诸葛亮死后还把斩杀魏延的重任交给他,并且成功的完成了。

3.句扶

字孝兴,益州巴西郡汉昌县(今四川省巴中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句扶为人宽厚,且忠诚勇敢,从征南方、北伐多次立下战功,后被蜀汉朝廷封为宕渠侯。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句扶继向朗之后,成为蜀汉的左将军,功名爵位略低于蜀汉名将镇北大将军王平。因此,当时的人们以句扶与王平相提并论。

由于史料对句扶没有过多详细的记载,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句扶的军事才能,也不会动摇其名将地位。

4.张嶷

初次出名是救出了县夫人,后来又平定了贼寇,都是在刘备有事不在身边的时候发生的,所以他解决了很多刘备的后顾之忧,张嶷也多次跟随马忠平定过南蛮叛乱。他重新建立城郭,打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所以不管是在战场还是百姓面前,他都是非常得人心的。最后召回成都做到了荡寇将军。最后带病和魏将徐质交手,战死沙场,但是徐质最后也被杀死。

5.向宠

向宠是向朗胞弟的儿子,所以在刘备时期就一直深受刘备器重,诸葛亮也在《出师表》里面提到过向宠,说这个人的习性非常的好,所以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是做到了总督御林军的。

6.廖化

看到廖化大家心里还是十分的不舒服的,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话还真的被印证了,其实廖化这个人不简单的,他是关羽麾下的主簿,后到被抓到孙吴了,之后又用炸死回到了蜀汉,最后做到了丞相参军,多次参与北伐,最后做到右车骑将军了。所以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7、傅佥

傅佥是姜维时期的人,傅佥这个人深受姜维喜爱,也是因为他是真的有实力的,活捉过很多魏国大将,阳平关一战傅佥不仅仅展现了自己的忠心,最后也算是为了魏国牺牲掉了自己,力竭而死。

8.马忠

马忠这个人听到的次数其实应该是很多的。他也是被推荐的,是孝廉出生,才和刘备没说几句话,就被刘备称作为贤才,最后做到了镇南大将军,在南中这个地方,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深受百姓的爱戴,话说马忠处事果断,威恩并立,做事有条有理的,甚是厉害。

9.张翼

张翼历任过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做过都督,最后做到了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这个人是唯一几个敢和姜维争辩北伐问题的人,他军纪十分的严明,所以并不得士兵们的喜爱,他觉得蜀国国小,不应该多次北伐滥用武力的。

查看了许多资料。还是未能凑够10个。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

我是千河,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小主千河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蜀汉前期名将如云,有关张马黄赵五虎将,后面有魏延与姜维,那么除了这七个人外,蜀汉还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将呢?笔者认为是有的,比如后期镇守汉中的王平、数次平定南中叛乱的马忠、镇守永安的邓芝等都是蜀汉比较突出的将领。笔者这里重点说下王平。

王平本是魏国一降将 犹堪当蜀汉名将大任

王平本是巴西郡人,在汉中之战中,叛魏降蜀,成为了刘备帐下牙门将。

跟随诸葛亮北伐,因老成稳重,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受到诸葛亮的信赖。

两次战役尽显王平名将的潜力。

街亭之战 王平作为先锋与参军马谡去守街亭重地,王平多次劝谏马谡不要舍弃水源上山扎寨,马谡不听被张郃打败,而王平所部布设疑兵,令张郃不敢上前攻打,之后收集马谡残部回营,王平所部未受到损失,因功任命为参军,王平因此进入诸葛亮的视野,跟随诸葛亮学习行军打仗之法。

兴势山之战稳打稳扎破曹爽。面对曹爽的十万伐蜀大军,其他将领主张放弃阳平关,坚守汉、乐两座坚城待援,而王平颇具谋略,如果放弃阳平关让魏军长驱直入,再想夺回就更难了。于是王平依据之前魏延分兵把守、错手诸围的策略,在外围兴势山设下重兵,自己做后援,并向成都求援的打法,果然最后在费祎率领援军赶来后大破曹爽,不仅成功坚守住了汉中,还给曹魏以沉重的打击。

英雄莫问出处,韬略何需识丁。王平为人稳重严谨,虽不识字,但勤奋好学,读过的史书能知晓典籍中主旨大义,明理而好学,不失为另一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东吴名将吕蒙。在魏延与杨仪互相内讧时,王平以一己之力劝回魏延军中士卒,使魏延自乱阵脚,避免了蜀汉军队自相残杀的局面。

王平自此以后常年镇守汉中,为蜀汉守住了益州的北大门,战事时能上阵杀敌,无战事能保一方平安,虽比不上五虎将,但比之魏延、姜维却也不差,倒也可算是蜀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蜀汉除了五虎将、魏延、姜维外,名将还是有的,只是鲜有人知而已。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蜀汉名将王平,马忠,邓芝的故事。

镇北大将军-王平

王平这个人大家可能还是比较熟的,最初是曹操的手下,在曹操征讨汉中时投靠了刘备。

街亭之战时,因王平性格谨慎,被诸葛亮任命为马谡的先锋。马谡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舍弃水源将大部队驻扎在山上,且调度混乱。王平多次劝谏,马谡都无动于衷,王平无奈只得另请一队人马在外围驻扎,以防不测。结果不出王平所料,马谡被敌将围困于山上,截断水源,阻断援兵,最终大败。此时只有王平所带领的一千多人马,坚守阵地,鸣金擂鼓,敌将张郃恐有伏兵,不敢贸然进击,王平这才收集残兵,安然撤退。

诸葛亮大怒,斩杀了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很多人受此牵连,诸葛亮自身也连降三级。此时只有王平受到尊敬和重用,被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

后跟随诸葛亮出兵祁山,也屡立战功,与魏国大将张郃势均力敌。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作乱,且一战而败,这很大程度也是王平的功劳。王平后来被大将军蒋琬任命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军队。

魏国大将军曹爽统兵十万进攻蜀汉,此时汉中人马才三万余人,众将非常恐慌,都认为要退守以等待援兵,王平认为援兵在千里之外,如果被敌人夺取了城池,那麻烦可就大了。于是规划战略部署,众将依计而行,不久援兵相继赶到,曹爽退还。

王平虽说长在军中,但不认识字,读信,写信都让别人代替。但他喜欢听书,让别人读给他听,往往也能说出其中大意。王平一生遵纪守法,言谈稳重,每天端坐终日,为此有些人说他并没有那种武将的风度。

镇南大将军-马忠

马忠主要的战绩都在南方的少数民族,比如说平定朱褒的反叛,讨伐叛乱的羌人,斩杀少数民族首领刘胄平定南方,恢复失去控制的原越砈郡,被朝廷封为镇南大将军。

南方多为少数民族,地处偏远之地,且反叛无常。唯独马忠在此,竟受到少数民族的敬畏。

马忠为人宽宏大量,喜怒不形于色,对百姓恩威并施,所以少数民族的人对他又敬又怕。直到马忠去世时,少数民族的人都为之痛哭流涕,还为他修建祀庙祭拜。马忠在南方的影响就是如此。

车骑将军-邓芝

邓芝出名比较晚,至汉末进入蜀地后,一直默默无闻。当时有一个名叫张裕的相面先生,邓芝就去算了一卦。张裕跟他说“您年过七十后,官至大将军,并能被封侯。”后来果如其言。

当刘备平定益州的时候,邓芝还只是一个管理粮仓的管理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刘备谈话,被刘备所赏识,被升为县长,然后又升为广汉太守。

邓芝最大的功绩在于维护了与吴国的联盟。刘备在永安病故,诸葛亮担心孙权听说后会有所图谋,心中不安,恰好此时邓芝求见,建议派使者前往吴国联盟,诸葛亮就顺水推舟让邓芝去往吴国面见孙权。

邓芝在吴国充分的显示了出众的外交能力,使孙权果断的断绝与魏国的联系,结盟于蜀。孙权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丁瞇浅薄艳饰,阴险不诚,使两国合和结好只有邓芝一人。”可见孙权对邓芝的态度了。

诸葛亮死后,邓芝职位不断提升,直至车骑将军,获假节。后来平定涪陵叛乱。

邓芝性情质朴刚强,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因此与同事的关系不是很好。他一生朴素廉洁,甚至连家属都要忍受饥寒,去世时家无余财。

所以说,王平镇守北方,马忠镇守南方,邓芝联盟东吴,都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这难道不算是当世之名将吗。


古典君000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三国时期,魏蜀吴分天下,但是国与国之间力量悬殊。就综合实力而言,蜀汉可以说是三个国家里面实力最弱的一个,首先,国土面积小,其次,军事力量也不见得强。在《三国演义》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对蜀汉无人可用的最直接的描写。

蜀国无大将,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战争导致武将大量流失。比如襄樊和夷陵两场大战,蜀汉失去大量文武将才,比如关羽、冯习、张南、刘宁等等,这些人才要么战死,要么降魏。到了后期,虽然有年轻一辈成长起来了,但是相对前人来说,在才智谋略上逊色不少,不成大器,像诸葛瞻、黄崇等人。

原因之二,蜀汉地理位置的问题,这是客观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当时,蜀汉屡次被称为是蛮荒之地,物质基础差,文化底蕴也不好,人口较之其他两个国家,也明显要少很多。甚至于在蜀汉灭亡的时候,人口不到百万。人口基数少,也就导致了人才少,大将名将更是少之又少。

原因之三,蜀汉名将本不少,但大多却英年早逝。刘备入川前,根基在荆州,可吕蒙拿下荆州后,当地官兵很快被收编,关羽部队几乎不复存在。之后,张飞战前遇刺,马超黄忠病逝,黄权投降曹魏。至此,蜀汉早期精英已经所剩无几了。

最后,刘备实力日渐壮大的时候,内部分化成四大派系:原从派系、荆州派系、东州派系和益州派系。但益州一派,一度遭到荆州派系打压,所以这个派系的子弟很少愿意为蜀汉出力,也有很多人才根本就无法被提拔起来,尤其是武将人才方面。

由此,蜀汉后期可用之人很少,诸葛亮纵有回天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蜀汉最终无可避免的走向灭亡。




游漫史


五虎将、魏延、姜维等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些人在刘备建功立业及北伐中作出了贡献。但是,所谓江山易得,不易守。自打刘备入川后,除了来自北方曹魏的压力之外,其余地方的边疆将领也同样重要,其镇守大将的能力不亚于汉中太守。

比如南中地区的庲降都督,历任者有: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其作用就是稳定及治理南中地区,还有处理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在刘备去世后,南中曾爆发三方叛乱,一度使益州陷入危机。虽说当时蜀国是因为刘备东伐失利,导致国力骤降。在诸葛亮上台后,通过两年的休养生息,第一时间解决的就是南下平乱,足以证明南中地区对于益州而言是多么重要。

而且作为第一任庲降都督的邓方也是刘备亲自指派,虽无立传,但杨戏传中对其有相当高的评价:安远强志,允休允烈,轻财果壮,当难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业。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边关大将的极力守护,何来益州后方的安定,何来诸葛亮与姜维数次北伐。

另外一个边关都督是永安都督,历任者:李严、陈到、宗预、阎宇、罗宪。所以对这些任职者的要求,不仅得有镇守一方的能力,还得有维系东吴联盟的政治觉悟。

至于对维系吴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诸葛亮的话看到:若就其不动而睦於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

因此,可以说,没有庲降都督及永安都督的默默奉献,何来姜维、魏延等人北伐之后顾无忧,何来让后世仰慕的功绩。让我来说,这些人也是蜀国的名将!


骗人的猫


除了五虎上将和魏延姜维,蜀汉真没啥拿得出手的了,要不也不能有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一说,虽然有几个初露锋芒的小将,如关兴,张笣,诸葛瞻,但也都昙花一现,马岱,廖化,邓芝,吴兰,雷铜,等都难堪大任,王平有点水平,但也不能独挡一面。后来人材的缺失,和老将挡道,权臣压制有一定关系。


归家的绵羊


我认为还有还有以下:

1. 王平,原来是曹操的部下,在和刘备争夺汉中时,投降了刘备,最出名的时候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和马谡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器重,带领蜀汉的王牌军队追随诸葛亮多次北伐,诸葛亮死后,拜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曹爽带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被王平击退,累封安汉候。

2. 廖化,其曾为关羽账下主簿,关羽死后,他归入东吴,后来假死回归蜀汉,被刘备封为宜都太守,刘备死后转拜为丞相参军,后为阴平太守,多次参与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候。

3. 向宠,刘备开始时,任牙门将、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赞扬向宠“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诸葛亮北伐时,曾以向宠总督御林军,不过在南征汉嘉蛮夷时,遇害。


小雨中行走


还真没有,孔明身为参谋总长最讨厌与自己平级的大将军一职了,很难管理,又不听指挥。所以连赵云都没有被推荐当大将军。



破译门人


三国时期蜀国

除了五虎将:就魏延,刘封,姜维还行。

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征西大将军魏延、大将军姜维、右车骑将军廖化、镇北大将军王平、副军将军刘封、侍中、中监军关兴、蜀汉将军张苞、庲降都督、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马忠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