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父母一生能否幸福,在於孩子12個月左右,我們有沒有與他搶著吃

為人父母一世,最大的成功是教育孩子的成功,最大的幸福就是孩子孝順、獨立、健康。而孝順往往是父母最大的心願,卻又是最不想說出口的那個。

在一個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倡導個性自由的時代,說孝順,彷彿是一個不太合理的希求,往往被一些人說成“道德綁架”。

看過世間紛紛擾擾,看多了家家戶戶的痛苦糾纏,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父母所有的痛苦,究竟是哪裡不對,吃喝不愁了,孩子倒成了自己一生的痛。各種教育機構、乾貨分享,還是救不了我們嘛。這時候,一個古老的教育方式,再次被越來越多地提及,那就是“孝道”的教育。

父母一生能否幸福,在於孩子12個月左右,我們有沒有與他搶著吃

事親以敬 美過三牲

”孝“是什麼?那是一個”老“字的頭,下面一個孩子的“子”。孩子揹著老一輩的人一起生活,這就是“孝”。上一輩,下一輩,我們是相互有責任的,我把你養大,你陪我變老。這沒有什麼說不出口的。

為什麼要孝呢?家庭教育的根本到底是什麼?

家庭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孩子學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把孩子“人之初”的善,發揚光大,“人之初”的惡,慢慢教化掉。使孩子的德行,變得高尚起來。

而德者,本也。那麼德的根本又在哪裡呢?《孝經》裡說:”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看到沒?“孝道”其實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初心。

如果孩子沒有好好進行“孝道”教育,這一生他都不會幸福,也註定是要失敗的,孩子失敗了,父母還談什麼幸福啊。

看看坑爹的那些兒子吧:都是富二代,張國立、成龍,都被自己的兒子坑得抬不起頭。孩子本來都有很好的前程,但是他們去學吸毒,並且被勞教。李雙江的兒子,也是缺乏家教,飛揚跋扈,惹是生非,最後鋃鐺入獄。這些孩子的父母親都是多麼傷心啊。

銀幕上、舞臺上塑造了那麼多的好爸爸形象,論財富,什麼樣的老師他們請不起?什麼樣的學校,他們進不去?為什麼就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庭教育。父母忙著賺錢,從小沒有注重孩子的德性教育。沒有教孩子好好學習“孝道”,父母的痛苦,孩子哪裡會去體諒呢?這大概也是“富不過三代的根本原因。

近些年,隨便打開網頁一搜,就會彈出成千上萬的少年兒童自殺的新聞,而且日趨低齡化。

無錫9歲男孩,因頑皮與父親吵架,從4樓跳下自殺;

杭州11雖女孩,因沒交作業,老師通知了家長,當晚輕生;

深圳13歲男孩,因寒假作業沒有完成,選擇跳樓......

孔子教導曾參要孝順,他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而現在,不知從何時起,很多人告訴我們:我是一個人,身體是屬於我自己的,雖然精血是父母給的,但我不可以被父母左右。這就是在教孩子極端自私自利。

而這個後果就是:孩子不珍惜自己,隨便折損身體,孩子身體都完蛋了。還有什麼前途可以追,還說什麼照顧父母?父母還有什麼幸福可言?

曾子聽從孔子教誨,一直身體力行。

生病了也不忘教育弟子,掀開被子看看,自己的身體完好無損吧?

還引用《詩經》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告訴弟子,珍惜好自己的身體,是出於對父母真誠的孝心。

古代人家一直有家訓、有傳承、至少也有家書,可憐的我們把這些都丟光了,以為賺了一些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只有在自吞”苦果“後才追悔莫及。

父母一生能否幸福,在於孩子12個月左右,我們有沒有與他搶著吃

為了孩子,為了我們

孝道如此重要,可是作為父母,我們也不懂那麼多道理,怎樣在家庭教育孩子行“孝道”呢?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準備,我們都可以成為良師:

01、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記得小時候,舅父和母親總是每天早上去外婆的房間裡請早安,晚上也必然會去請晚安。

我非常不解。這種繁文縟節不是早就應該拋棄了嗎?又沒有什麼大事,天天請安,像古代人一樣,這有什麼意義嘛?

舅父很嚴肅地對我說:”有3個原因,一是看看老人家是否安好,二是讓老人家看看我很好,不用擔心,三是做給你們小輩看。行孝。就是恭敬父母。

孔子老人家咋說的:“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跟著長輩,我也開始學習,也給自己的孩子“打個樣”。

雖然不用打躬作揖,但是再忙,我們每天都會在固定時間,打個電話給父母,這個是一定要做到的。離開父母時間長一些或者有點遠。也必然及時告知,安頓好父母。

正所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02、學會感恩,做好配合。

孩子喜歡聽故事,咱就講故事嘛。書上的故事,獨特有力量;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真實又深情。

不懂感恩的孩子,不會有好的未來。

我們自己講自己,難免給人一種刻意感動的感覺,那麼我們就要相互配合,互訴恩德,互不頂撞,父母一起用勁。爸爸教育孩子,感恩母親的懷胎守護、臨產受苦;母親教育孩子,感恩父親頂天立地、為家庭奔忙。

只要配合的好,一個好孩子,會在點點滴滴的感恩中。學會寬容、學會接納、學會與人為善。而這些德行,是孩子可以受用一世的美德。

到父母老了,就更能體會到孩子的“孝順”是多麼令人寬慰,感恩的力量又是多麼強大啊。

03、抓住根本,從小教育

孝道教育,越早越好。

孩子一般在12個月左右大時,可愛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學習拿起小勺子,舀著小碗裡的東西吃了。孩子開始是模仿著父母吃,慢慢就會了。

問題是,年輕的父母,年老的長輩。都不太會給他這個機會。而是大人輪流著,餵它吃。有的孩子3-4歲上幼兒園了,還在追著滿地跑地“餵飯"。

特別是現在孩子少,從小在六、七個大人的萬般呵護中長大。而且又幸運地趕上了物質豐富的年代。很少有缺吃少穿的問題。面對這樣的際遇,孩子們自然從小心知肚明,自己就是中心,一切人和事情都是圍著“本寶寶”轉。

沒有與父母一起同桌吃飯,父母更不會去和孩子“搶”吃的。所以,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獲得的食物,是父母辛苦賺錢買來、做好的。也不可能理解,自己如果全吃了,爸爸媽媽是否就會餓肚子。

父母此時可以抓住機會教育孩子,有時候不妨直接和孩子搶著吃。不僅讓孩子吃的開心,也順便教教孩子,吃的規矩。今天這點吃的食物,需要先給長輩,再給父母,最後才是寶寶。遵循這樣的規矩來。孩子從小教,很快會習慣。

一個有懂“孝道”的孩子,將來的學習上不用父母焦慮,因為他知道,學習好,父母會很開心,自己就是在盡孝;身體上也不用父母操心,因為他知道身體好,是自己將來孝敬父母的本錢;將來結婚生子,也不用父母逼迫,因為他知道傳承家風,養育後代自己有責任。

這些令父母抓狂的問題,老祖宗早就幫我們找到了從根本上解決的方法,只不過,這些年,為了賺更多的錢,有更高的地位,我們忘記了。

當一切惡果嚐盡後,我們一定會迴歸到中華民族延綿至今,最符合國情、也最有教育意義的“孝道”上來教育我們的孩子,這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的根。

父母一生能否幸福,在於孩子12個月左右,我們有沒有與他搶著吃

從小教育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