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親總是發脾氣,而對外人卻很禮貌,這是為什麼?

冰140155210


把好脾氣留給外人,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這是我們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

記得周國平曾在一期節目中談到過這個問題。

作為主持人的楊瀾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總是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面對這個問題,這樣一位豁達的學者都不得不承認到:“這個錯誤,我也經常犯。”

周國平還說道: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是的,當你面對本能時,能否克服它,才是一個人真正有教養的表現。

面對父母,為什麼總是容易發脾氣

孔子也曾說過,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就是給父母好臉色。為什麼在外人看來你是一個非常有禮貌、孝順的人,背後卻總是容易對父母發脾氣呢?

1.原生家庭教育出現問題

我們很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原生家庭的教育問題。一個人總是對父母發脾氣,也從側面反映出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從小的溺愛,過度的保護,甚至生長在一個暴力的家庭環境裡,都會給孩子的人格成長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2.犯錯成本低

對外人彬彬有禮,禮貌,這是因為自己知道沒人會為你的壞脾氣買單,對外人發脾氣有可能會讓自己失去友誼、工作、機會等。這是對外人發脾氣有可能帶來的後果,犯錯成本非常高。

但是對父母發脾氣,卻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成本的。與父母之間的血緣關係,即便是你懟父母發脾氣,你也知道父母不會對你怎麼樣,你也不用去顧及他們的感受。

3.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有問題

一個人經常對父母發脾氣,也有可能是你們之間的相處方式出現了問題。相處方式包括你們的溝通方式、生活習慣和個人觀念。

這其中任何一個出現了問題,沒能妥善處理,都容易讓你經常對父母發脾氣。

怎樣做到對父母少發脾氣

總是對父母發脾氣,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好的,但是又很難做到像對待外人一樣禮貌相往,該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把自己的脾氣收起來呢。

1.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一個人連自己的脾氣都控制不了,怎麼可能做好其它的事,特別是對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瀟灑,別人又如何信任你呢。

2.與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

很多人與父母之間發生爭吵,很多是因為經常住在一起,接受不了對方的觀念或者生活方式而導致的。其實我們可以適當的保持與父母的距離,給雙方一定的空間。

3.沒有人會無條件愛你,除了父母

你總是對父母發脾氣,是因為你知道父母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是包容的。你對父母發脾氣,其實就是在傷害父母對你的愛。

不管怎樣,對父母發脾氣都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不為人父母,不知父母難,一個人寧願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傷害帶給最愛自己的人,這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即便你做不到給父母好臉色,也儘量少對他們發脾氣。


菲琴說人生


我覺得一個人總對自己父母發脾氣,卻對外人展示自己的善良和好脾氣,是因為他(她)對於最熟悉的人給予的關心和愛有恃無恐,理所應當的接受和理所應當的發洩,這就是一個人的劣根性的表現。

首先,他(她)沒有從父母那裡學會回報和感恩,從一個人的教養能就能看出一個家庭的全貌,所以,不要給自己的父母丟臉。

對外人很有禮貌,那是因為他(她)把教養分成了兩份,外人那份是有份量的,父母親那份是廉價的。

做為父母親,自己的兒女如果在第一次發脾氣的時候,就能夠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應該和不應該的話,那麼,自己就不會在兒女那裡受氣,某些時候,兒女就是讓家長給“慣”的,怨不得別人。

還有一個重要的一點,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大家細品,越有本事的人,態度越謙遜,脾氣越溫和,因為沒有本事,他們只能在“聲勢”上佔到上風。

所以,不要小看單位裡那些好脾氣的人。一種情況是,他們不是沒有脾氣,也許是在家裡已經發夠了。一種情況是,他們確實是很有本事,在哪裡都不發脾氣,這個需要大家去細品。友友們認為呢?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這樣的人一般是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沒有出息的人,只敢回家對父母發脾氣。總認為自己混得不如人是父母的原因,爹媽生下他,各人長志氣,沒有出息的人天天跟父母和兄弟姐妹發脾氣,父母遇到這種孩子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就是我們的祖先說的,來找父母討債的人。

第二種是自我情緒控制能力非常差的人,不光在家裡對父母發脾氣,在外面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經常發脾氣,這種自我情緒控制力差的人,一般也是混得不好,誰也不喜歡。

第三種是家庭天天吵架的,天天吵架的家庭,小孩的脾氣都不好,長大後就是經常對父母發脾氣,在外面還能控制自己,回到家裡根本不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任何家庭和諧是第一位的,家庭不和幹什麼都不會順利。中國偉統文化中講究家風,就是家庭習慣風氣,家風不和的家庭是不會出現優秀人才的,只有家風好的家庭才能出現有出息,有作為的人才。這是我們祖先幾千年的智慧。

現在有人出國幾天後就鼓吹什麼歐洲人說三代出不了貴族,歐洲所謂的貴族,只不過是幾千年前中國人玩剩下的。中國人幾千年前就有貴族,真正的貴族就是優秀的家風,只要家風正,就是人中貴族,沒有良好的家風,有多少錢也只不過是土豪,有良好的家風,後代必定能出大人物,最少也會出優秀的人才。

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記住,不要天天在家裡吵架,家庭吵架是最傷人的,只有家和萬事興,不和諧的家庭什麼事情都不會順利的。

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一個人總是對父母隨意發脾氣,這是家教問題,父母從小就沒有好好教育兒女,要尊敬長輩,時間長了,就會讓兒女不把父母當回事,想發脾氣就隨便發。

隨意對自己父母發脾氣的人還很普遍呢,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實與發脾氣後果無關輕重密不可分。對自己父母發脾氣,父母只要能忍受,一般都是打掉牙往自己肚子裡咽,一般不會特別生氣與發火,更不會把兒女這種不好的品德隨意往外宣揚。

也恰是家醜不外揚,才導致有些父母已經習慣於逆來順受,而子女對於自己朝父母發脾氣沒有後果的懲罰,更沒有名譽上的負面影響,才會養成一種壞習慣。但是對外人卻絕是這樣,對外人隨便發脾氣,很快就被人傳播出去負面評價,這才是根本。

對於家裡家外兩層皮的人,這屬於兩面型人格,在外看似道貌岸然彬彬有禮,實則只為維護自己的正面形像,這是虛偽的表現。而在家裡敢於隨便對父母發脾氣,則是真實的表現,想想看,這種真實是不是修養很差?根本不是什麼好鳥。


寒石冷月


我可能是這種人,但是隻針對我爸,從小就有點瞧不上他,覺得別人的爸爸都是在外掙錢養家,而他只顧交朋友玩樂,我媽卻那麼辛苦啥活都幹。長大了,總因為觀念不同和他吵架,對他不屑的態度已深入骨髓改不了。確實對老人缺乏了耐心,有時候也對他們發脾氣,可是該孝順的我也做了。在老家給他們買房,從我24歲左右他們就跟著我(那時候他們還不到50歲),一家人的生活壓力都在我身上。是不是這種經濟地位導致了我的脾氣肆無忌憚。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我想這種性格的人肯定是有原因的,但人生在於修行,確實應該改...


銳GAO


這樣的人基本上就是廢了。

我有一個親侄子,小時候因為我們夫妻倆生了女兒,我哥生了一個兒子,他們對他如珠似寶的。沒什麼文化的人總是以為要對孩子好,要給他最好的。所以從小就傳輸一種錯誤的思想,就是他家很有錢,而且在村裡面,從小他就不用心教他的兒子,任由他滿村跑。而他們夫妻吵架的時候,也經常在兒子面前吵,甚至出手打架。在小學讀書的時候,三分的數學試題他都能考得出來。到了初中就更不用說了。

他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從懂事開始就對父母的態度非常的差。在我這個二叔跟姑媽面前反而不敢吭聲,因為他知道我們是知識分子,講道理他講不過我們,講威嚴,我們也比他的父母講道理更威嚴。每次看到他吆喝自己母親的時候,我就很嚴格的批評他。其實他已經不是個案了。現在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子的,特別是農村學校已經沒有優等生的那些班級。

有一次我在電梯裡面看到的一個年輕人,她的母親不斷在嘮叨她做錯了什麼事情,他一直在吆喝他母親不要再說話,整個過程氣勢洶洶的不只一次,而是多次向母親發脾氣。這樣的男孩子還說出來工作,真的想衝上去打他一頓。不過這樣的人很快就會得到報應的。如果一個孩子對外人很好,對家裡人不好的話,很容易以後就會妻離子散的,不是說他以後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他就會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氣。這個真的是想都不用想。相處一段時間,厭煩了之後,他就會對自己的妻兒發脾氣,這種人很容易就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中小學英語精修


首先我承認我自己就是這種人,但是說這就是不孝順的表現,那就太片面了。同時不得不承認家庭因素很關鍵。

從小到大父母不在身邊,每次回家對我們就是打罵和否定,從沒言語鼓勵和關心。我們一家是幾堂兄弟被爺爺奶奶帶大,小時候大人一回家,我們全部躲進米缸或者衣櫃,不敢見他們。後面慢慢長大了,溝通方式依然沒變過,只是少了捱打,但是說不多幾句話就會捱打捱罵。他們總是不願意換種方式和我們交流,只要有一點是忤逆他們意思的,那結果是顯而易見。而且家教極嚴,估計你們想象不到,直到大學畢業我對我的家鄉都是陌生的。

到後面,慢慢長大了,能漸漸體會到他們做父母的不容易,我也儘量剋制自己的脾氣和他們交流,但是發現這種交流依然得不到太大的轉變。原來脾氣也是會影響的,即使心裡是想說出很柔軟的話,但是到了嘴邊要麼說不出來,要麼就變了味兒。

我媽確實很嘮叨,審美也差,我爸就是說話傷人,急脾氣,我們即使交流起來可能火藥味十足,但是我們彼此之間都知道,我們是互相關心愛護對方的。反正他們要是罵我說我我就聽著,哪兒不滿意我能改的我儘量改,偶爾還能說個話逗下他們。

父母對我們的愛真的很徹底,請珍惜!


沉默是無聲的控訴


曾經跟一個老闆朋友聊天,他說,有五種人堅決不能重用。一是對父母不孝順的人,二是對恩人不感激的人,三是對朋友不仗義的人,四是對老婆不珍惜的人,五是對下屬不尊重的人。這樣的人,沒一個是良善之人。

仔細想想他的話,還真透著哲理和智慧。特別是不孝順父母的人,是萬萬不能用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一個人如果不敬重自己的父母,經常跟父母發脾氣,對外人再禮貌,再彬彬有禮,也不過是偽裝罷了,這種人就是典型的兩面人。

中國推崇孝道,歷朝歷代都對“孝”給予很高的地位。古代,一個孝子可以舉薦為孝廉,意即可以出來做官。一個官員,如果不孝順父母,被人彈劾以後,輕則罷官,重則鞭笞。為了倡導孝道,朝廷或民間還刊發了很多孝子的故事,比如頗具影響的《二十四孝》。在啟蒙讀物《三字經》、《龍文鞭影》裡,也有很多孝子的故事。

對一些不孝子,一些野史中也時有遭受天譴的記載。比如忤逆子區某,性情乖戾暴躁。經常亂罵母親,母親都含淚忍受。有一天,他見飯還沒有煮熟,就又辱罵母親。忽然雷聲滾滾,閃電不斷向他身體纏來。他非常害怕,急忙叫妻子搬口大水缸來遮蓋。妻子說:“我常常勸你對老人好一點,你不聽。現在禍到臨頭,恐怕水缸也不管用。”話沒說完,電光一閃,忤逆子已身首兩處。好幾百人前來圍觀,都嚇得吐舌頭。後來那地方再沒有敢罵父母的人了。

一個人對父母經常發脾氣,定義為不孝可能有點上綱上線,但是,起碼算不上心地多麼善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自己撫養長大,如果不敬重父母,動輒向父母發脾氣,或者對父母不聞不問,更有甚者虐待父母,這樣的人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話:羊有跪乳之義,鴨有反哺之恩。動物尚且知道感恩自己的母親,何況人呢?人如果不懂感恩,豈不是禽獸不如?

記得有位法師說過:在家如若敬父母,出門何必尋貴人。不敬重自己的父母,在外面裝的再有禮貌,也不過是一個偽君子罷了!每一個為人子女的都要記住,父母才是自己最大的貴人啊!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請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不當家不知油鹽貴,不當爹不知道父母養育恩。有的人對外人很有禮貌,說明自己是有修養的,但對養育自己對自己關愛無微不至的父母卻總髮脾氣,這確實有些不合常理。我們也要想一想,一個不知感恩的兒女,我們父母是不是也有責任呢?


聽我媽說,我小時候2、3歲時經常打媽媽,覺得自己的要求沒得到滿足只要向媽媽發洩,媽媽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的,而且無論怎麼對媽媽,媽媽都不會生氣的。有一次再次打媽媽時,結果媽媽隨手給了我一巴掌,打在了鼻子上鮮血直流,把媽媽和我都嚇壞了。從此以後,我就再也不敢打媽媽了。現在我也知道,在那貧窮的年代,把我培養上大學,父母是吃了多少苦,所以我非常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現在媽媽八十多歲了,我只希望她能健康長壽。我也祝願每一個父母能享受天倫之樂。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一個家庭父母都把最好的給子女,但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溺愛他們,不能一味地討好孩子,否則很可能培養出一個白眼狼。我們年輕人,你們想一想,是誰把你們養育長大,我們不能因為父母的寬容而讓他們成了我們的出氣筒,不能因為父母對我們無私奉獻而覺得他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不能因為父母在意我們,我們就可以不顧父母的感受。如果一個對自己父母都不感恩、都不孝順的人,我覺得是本性有問題的。

在此祝願天下父母都能開開心心每一天,兒女也要多關愛自己的父母,孝順父母,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到時後悔。

你們覺得是這樣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悟空先生:一見此問題,我百感交集。真的很難受而且又很難過,無法表達內心之情感。真如”魏通嚼蠟”,不知道什麼滋味。簡單分析分析這樣人的心理,我是就是而論,且勿對號入座。這種人或者是年輕,或者是兩面人。

第一種是年輕人,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從1980年我國不同的地方,就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提倡一對婦夫妻只生一個孩子,此問題納入了基本國策。違規了輕則被罰款,重則丟官罷職。這是我們這代人親歷過來的事情,這種事情不容置疑。任何國家在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政策法規。這屬於正常的事情。從那時候起我國徹底改變了,人口大家庭。每家每戶只有一個或者是兩個孩子,除農村和民族政策允許的,多生一兩個孩子外,絕大多數家庭基本是一個孩子。孩子變成了一家三口或者五口人,唯一的寶貝。放在嘴裡怕化了,頂在頭上怕嚇著。嬌生慣養家家如此,當然個例除外。孩子就是家庭裡的一切希望,一切圍繞著孩子轉,一切為了孩子去幹。有些人家的孩子卻實也養成了,獨生子女特有的壞脾氣壞習慣。無論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再苦不要苦了孩子,已成為最流行的詞語之了。養成壞習慣的孩子,成人後一時難改變了他們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了。經常象小時候那樣子,習慣性地對父母大呼小叫。動不動就對父母發脾氣,有時把在外面遇到的不順心的事情,回家後也把氣撒在父母頭上。父母偃然成了自己的出氣筒,他們根本不會想到父母的感受。由於他們還沒有娶妻生子,不養兒不知道父母的恩。或者是雖娶妻生子了,孩子仍然是父母撫養,根本沒有體會到為人父母的不易,仍然是處於小牛犢敢頂母的階段。相信他們會有一天,翻然醒悟自已的所做所為,是不對勁的,是徹底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