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李世民帐下屡立边功的四大猛将排名:薛仁贵居第四苏定方排第三

唐朝太宗朝人才济济,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武有帅才李靖、李勣;将才秦琼、尉迟恭等人,李世民在其等辅佐之下开辟贞观之治,笑傲天下,名扬海内外。其实唐朝的强盛,经济文化能够繁荣,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稳定边陲的保障。而边陲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则依靠于守卫边陲的将士,在他们的浴血奋战下,击败各外部势力的侵袭入侵,方能使得国内安定发展,不受异国所袭扰。

李世民帐下有许多名将,在边陲建立大功绩,名显番邦,威震四海。其中有四位猛将(偏向于将才)非常出名,威震番邦,使得异国祸端不敢引火来袭,攻打唐朝边境。那么此四位名显边陲的名将到底是何许人也?且听悔昔道来:

李世民帐下屡立边功的四大猛将排名:薛仁贵居第四苏定方排第三

薛仁贵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第四位 薛仁贵

薛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相比前三位,薛仁贵发迹晚了些,他在贞观末年才投军,但这并不影响他建功立业;相比前三位,薛仁贵的名望在民间是最高的,影响力、传播力度是最高的,因而他之事迹为百姓众所周知。虽说,投军较晚,但薛仁贵的战功却是赫赫耀古今。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亲率大军征辽,薛仁贵到张士贵部应募从军。在辽东安地战场之时,唐军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大军围困,险象环生。薛仁贵见状,单枪匹马,前去救援,一路斩杀敌军不计其数,并手刃高句丽大将人头,将首级悬挂于马鞍之上,高句丽人马见状个个吓破胆,不敢再战,连忙撤军,刘君邛也因而得救。

六月,唐军征伐至安市城,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派遣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军二十五万前来对抗唐军,他们依山结营。李世民吩咐诸将四面袭击高句丽大军。此战,薛仁贵异常勇猛,身着白袍,手握方天画戟,腰挂弓箭,大喝一声,杀向敌军,薛仁贵所到之处,敌军叫苦连天,哭爹喊娘,高句丽士兵见到薛仁贵都不敢前行,纷纷后退。李唐大军趁势掩杀,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人。薛仁贵的勇猛让李世民特别高兴,战场上时,李世民特问身边大臣那穿白袍战将是何许人也,薛仁贵被引见李世民,被李世民大赞,并赏赐他马两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等到大军班师回朝后,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我的那些将领都已年老,不能再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艰辛工作了。我每次都想提拔骁勇善战的年轻将领,却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的。此次征东,我不高兴于得到辽东,而是高兴于得到你啊。”他原话是这样的:“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随后封薛仁贵右领军郎将,镇守玄武门。

与苏定方相似的是,薛仁贵更大的发光发热也在高宗朝,尤其是唐高宗朝征伐高句丽时,薛仁贵更是战功赫赫,可谓遇佛杀佛遇神杀神。高宗朝薛仁贵功劳诸如大破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云州大捷等等。本文讲的是太宗朝,故而,后续辉煌本文亦不多言。

李世民帐下屡立边功的四大猛将排名:薛仁贵居第四苏定方排第三

苏定方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第三位:苏定方

苏定方,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少年之时便以骁勇善战,胆识过人而闻名。隋朝大业末年时,苏定方随父征战,攻城拔寨,十分威猛。隋末,他先后投靠窦建德、刘黑闼等率领的义军,苏定方勇猛过人,屡立战功。后来刘黑闼等义军失败,苏定方归隐故乡。直到唐朝贞观初年,苏定方被唐朝朝廷启用,任职匡道府折冲。

后追随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李靖派遣苏定方率领200名骑兵为前锋,趁起雾之时前行。大概离东突厥颉利可汗营帐不足一里远时,突然大雾消散,苏定方定睛向前望去,看见敌军主帅营帐,苏定方纵马持枪杀去,诛杀了上百余人,东突厥颉利可汗只能带着随从逃跑,其余等人皆下跪投降。等到李靖大军赶到时,突厥已经溃不成军,唐军斩首敌军万余级,大获全胜,苏定方因功被授于左武候中郎将。

其实,苏定方真正威震边陲的当属高宗朝之时,战绩辉煌,比方说“救援新罗”、“五百骑兵大破突厥军”、“西灭突厥”、“开拓西域”、“夷平百济”、“征伐高句丽”等等,只是,本文讲的是太宗朝,故而,后续辉煌本文就不多言语,苏定方一生戎马,基本上都在战场上度过,尤其是四处征伐边陲,威震番邦,甚至到了年近古稀时,依然在打兵打仗,征战西北边陲,公元667年,苏定方病逝于边陲。被高宗追封为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第二位:张俭

张俭,京兆新丰人(今陕西西安新丰),乃唐高祖李渊的侄外孙。李渊起兵之时,张俭便追随其南征北战,因功被封右卫侍郎将,后升为朔州刺史。唐朝初立,颉利可汗部日渐强盛,时常以书信的形式且谮用“诏书”、“敕旨”之类的称呼向唐边境一带索取钱财,镇守边关的唐朝官吏不敢推辞每每皆是顺从其意,满足颉利可汗的要求。后来,张俭前来就职,对于颉利可汗可汗的无理要求,张俭坚决拒不理会。唐太宗李世民知晓这个事后,对张俭大加赞许,并对其进行了嘉奖。

张俭镇守边关时,他指导百姓种田,每年都能收粮食足足有十万斛,边关粮食亦是繁多。边关每逢霜旱之灾,张俭则劝百姓互相救济,如此边关没有发生饥荒,没有饿死的百姓,朔州一带因此很稳定、平安。

后来张俭升迁为营州都督,兼任护东夷校尉。时高丽国纠集契丹、奚、靺鞨等夷族侵犯大唐,张俭亲率兵马回击,几乎将全部入侵的敌军歼灭。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之时,张俭奉命亲率俘虏的少数民族(兵士)在前探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俭率领俘虏的少数民族(兵士)一直打到辽西。后来太宗又拜张俭为行军总管,继续率领众少数部众,作为六军的先行军。张俭率军一直前行击敌,甚至渡过辽河,打到了建安城,贼兵大败,被张俭斩首者多达数千人。张俭也因功封为皖城郡公,赏赐非常丰厚。后来唐朝改东夷校尉官为都护府,就命张俭做都护长官。

李世民帐下屡立边功的四大猛将排名:薛仁贵居第四苏定方排第三

唐朝将领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第一位:郭孝恪

郭孝恪,许州阳翟人,年少之时便有志向和节操。早年间郭孝恪率领百名乡勇归附于瓦岗李密,与唐朝名将李勣一同镇守黎阳。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失败后,郭孝恪随李勣一同归顺唐朝,被封为宋州刺史、阳翟郡公。洛阳大战,李世民亲征王世充,夏王窦建德驰援王世充,郭孝恪胸有妙计到青城宫向李世民献策说:“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李世民觉得他的想法很不错,于是采纳了他的献策。洛阳大战,李世民大破窦建德并且将其活捉,平定王世充,李世民大摆宴席犒劳三军,宴席上,李世民高举酒杯夸奖郭孝恪说:“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王长先龙门下米之功,皆出诸人之右也。”后来,郭孝恪先后出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皆有政绩,为人所赞。

郭孝恪最辉煌的时期,还是要属他镇守边疆之时,公元642年即贞观十六年,郭孝恪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郭孝恪到任前,高昌旧都那里镇守的士兵与流放的犯人是杂居的,且与中原被沙漠隔绝,根本无法与朝廷联系,郭孝恪到任后,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以诚心对待安抚当地百姓,深得民心。期间,郭孝恪先后击败边境叛乱(西突厥),稳定边疆。

公元644年即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将唐初灭高昌时所擒的焉耆王等七百余人放归,哪知焉耆王龙突骑支不感恩反而倒向西突厥,反抗唐朝,不再向朝廷进贡。郭孝恪将此情况上书朝廷,请求带兵剿灭之。李世民知晓后,责令郭孝恪自行决断,并任命他为安西道行军总管。于是,郭孝恪亲自率领三千人马从银山道出击征伐焉耆王。郭孝恪指挥得当,趁焉耆王不被,夜袭焉耆王城,生擒焉耆王龙突骑支。

后来,郭孝恪又随昆丘道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等征伐铁勒、突厥等部十余万骑兵,后又进军龟兹,攻破龟兹,但后来因为疏忽,郭孝恪最终战死龟兹。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