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生态+”里的天高地阔——看泗洪产业发展的大概念

“+”号,谁人不识,谁人不用,生活里离不开它,计数时靠它逐渐加码。不过,这些都是小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庄稼地”里,传统观念里闭塞落后的“苏北人”,一旦拥有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大概念,所焕发出来的“加速度”就是史无先例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两相和,巧匹配,创新模式获得互利共赢,其效益1+1>2,甚至更大。

“生态+”里的天高地阔——看泗洪产业发展的大概念

且看泗洪各行各业的“生态+”。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全省有名的贫瘠西南岗地区的峰山乡,碧根果产业成为生态富民的主导产业和发展特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操作方式,“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低收入农户”的系统推进模式,“支部+合作社+远教”的运行模式,其意义显然不仅仅局限在碧根果产业上。

“生态+”里的天高地阔——看泗洪产业发展的大概念

在那弯弯的大湖畔,在淮河生态经济带里,绵软大湿地,毗邻万顷田,是发展水产的优良基础,蟹虾养殖20万亩、稻虾共作25.8万亩因此而得益,“泗洪大闸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为日出斗金打上湿漉漉、厚墩墩的标记。

而在另一方水面上,是全新的展现。在天岗湖高效渔业养殖13600亩的“蓝海”里,“渔光互补”自成模式,“鱼菜共生”开辟新境。一个崭新的岸上风力发电、水上光伏发电、水面蔬菜种植、水下智慧养鱼的立体共作格局,风生水起。

在起伏的丘陵和广阔的平原上,泗洪的地大物博、得天独厚,无疑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打破常规的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昔只出产单一粮食作物的土地上,经济作物多元发展,软籽石榴、碧根果、桃、梨、枣、葡萄、草莓、车厘子以及蘑菇、蚕桑产出,把厚实奠基在丰硕里而不同凡响。而四河蔬菜、魏营西瓜等农产品品牌,借助“家庭承包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企业”,为农业“三新工程”注入了新的内容。

“生态+”里的天高地阔——看泗洪产业发展的大概念

在全省“大包干”发源地的上塘镇,历史轨迹呈现出惊人的“马鞍形”。上个世纪70年代末,垫湖村包产到户实践的先声,成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90年代,又因作业方式单一,归入经济薄弱村;进入新时代,当年的改革者奋起补足短板,开展规模化种植,组建“基地+”模式,又一次跻身农业战线排头兵的序列。

在世代面土躬耕的四河乡,全乡3.9万亩耕地已有3.3万亩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往种植白菜、菠菜、土豆等传统农经作物的土地,已然被萝卜、黄瓜、豆角、葡萄、果木等经济作物种植并采用绿色生态无公害种植模式所覆盖,水肥一体化,电商平台,订单农业。“蔬果之乡、绿岛四河”已有模有样,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宜居新家园、生态环保创业园渐入佳境。

“生态+”里的天高地阔——看泗洪产业发展的大概念

在蒸蒸日上的工业园区,企业生态化改造、绿色工业园打造、园区循环式发展方兴未艾,工业与生态羼汇融合之下,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特色亮点、核心动力和关键支撑渐趋定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井然有序。与此同时,全县已经建成光伏、风电、生物质能装机容量170万千瓦,“清洁能源之县”不是未来,就在眼前。

“生态+”里的天高地阔——看泗洪产业发展的大概念

在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里,洪泽湖湿地公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为领率,周边的柳山稻米小镇、临淮渔家风情古镇等沿湖景观串珠成链,俨然形成错落有致、功能互补的全域旅游格局。好起来,动起来,湿地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稻田半程马拉松赛、休闲垂钓邀请赛、龙舟精英赛、稻米文化节等系列赛会赛事活动,把“含金量”和“含绿量”双双提升,荣膺“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成为最好的注脚。

“生态+”里的天高地阔——看泗洪产业发展的大概念

这就是生态示范创建、绿色生态经济、绿色产业体系的“三合一”,这就是泗洪产业发展的大概念,这就是新泗洪“生态+”里的天高地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