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在古代說“環江西”現象有多可笑?5座名樓告訴你什麼叫文化高地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了眾多的“環江西”現象,環江西高鐵、環江西重點建設高校、環江西城市群、環江西國家級的開發新區等等,江西也有了阿卡林省的別稱。

甚至在今年各地支持湖北武漢戰“疫”中,江西分明是最早出手、最大支持的省份之一,卻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似乎隱形了一樣。

要知道,在古代特別是唐宋以後,江西是妥妥的文化高地。其它的暫且不說,就拿比較著名的名樓來說,江西簡直就是一個名樓的彙集地,以一省之力絕對吊打一大群的兄弟省市。



壹*滕王閣


在古代說“環江西”現象有多可笑?5座名樓告訴你什麼叫文化高地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王勃《滕王閣詩》

一生只有短短20幾年的王勃憑藉著一篇700餘字的《滕王閣序》就能夠前風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最美的景色,也是最深的意境。

滕王閣建於帝子之手,卻揚名於犯官之筆。只有那閣下的贛江默默無語才是最好的回答。

滕王閣自康熙十八年(1679年)至光緒末年(1908年)遭受4次大火焚燬,卻都艱難重建。因為這裡有著歷史的韻味和文人的血脈。

滕王閣像極了千年文壇的白月光,屹立的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遺憾!



貳*潯陽樓


在古代說“環江西”現象有多可笑?5座名樓告訴你什麼叫文化高地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閒。

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唐*白居易《潯陽樓》節選

一曲《長恨歌》一支《琵琶行》是白居易詩作中的異類,沒有了一貫的平鋪直述和易懂白話。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從潯陽江畔流出的這一支清歌成了無數旅居或者貶謫之人的相互安慰,想來那一夜,潯陽江的白居易也曾痴望著那潯陽樓。

虛構的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的故事逼真到很多人當做了史實,如今的潯陽樓的底樓大廳內陳放著梁山108位將領的瓷身人像,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兩側牆壁上鑲嵌的大型瓷板畫,描繪的正是當年宋江在潯陽樓上題《西江月》"反詩"的彩色石膏塑像。

這樣也好,潯陽樓註定不屬於朝堂,就讓它更貼近江湖和生活,就如同《琵琶行》講的就是江州司馬和歌女的江湖夜遇!



叄*鬱孤臺


在古代說“環江西”現象有多可笑?5座名樓告訴你什麼叫文化高地


鬱孤臺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宋*辛棄疾《菩薩蠻》

鬱孤臺建在贛州市區北部的賀蘭山頂,始建於唐代,因樹木蔥鬱,山勢孤獨而得名。鬱孤臺見證了愛國此人辛棄疾的無奈和感嘆,它清瘦而且素雅。

它還有一個曾用名“望闕”,是唐代時虔州刺史李勉曾登臺北望時所起,卻恰恰更加貼合了“西北望長安”的殷切意境。

大家都知道辛棄疾與蘇軾秉承“蘇辛”,恰恰是在鬱孤臺這兩個人有了最貼近的血脈傳承。蘇軾曾三度登臨鬱孤臺,寫有三首詩,讚歎“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盼望著“他年三宿處,準擬系歸舟。”

鬱孤臺像極了一個遊子的望鄉石,在那時的極南之地安慰了多少人的北歸夢!



肆*快閣


在古代說“環江西”現象有多可笑?5座名樓告訴你什麼叫文化高地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宋*黃庭堅《登快閣》

快閣的成名起於時任泰和知縣黃庭堅寫就的這首《登快閣》,他還寫有手書的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從快閣開啟了黃庭堅成為一代名臣的傳奇。

南宋末年文天祥被俘後船過泰和,望見快閣,如遇廬陵父老鄉親,作詩曰:"書生曾擁碧油幢,恥與群兒共豎降。漢節幾回登快閣。楚囚今度過澄江。丹心不改君臣義,清淚難忘父母邦。惟恐鄉人知我瘦,下帷絕粒坐蓬窗。"其凜然氣節和赤子之情躍然紙上,至今讀來令人感慨不已。從快閣渲染了文天祥留取一片丹心的不朽。

快閣更像一個象徵著朝堂的所在,他承載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國”的責任感!



伍*擬峴臺


層臺縹緲壓城闉,依杖來觀浩蕩春。

放盡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塵。

縈迴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醞藉人。

更喜機心無覆在,沙邊鷗鷺亦相親。

--宋*陸游《登擬峴臺

擬峴臺位於撫州城東撫河之畔,歷來為江南名勝,始建於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共七次重修。來為撫州郡城第一勝景,曾與河北幽州臺、山西鸛雀樓、贛州鬱孤臺等齊名,文化積澱很深。興建當年,曾子固曾作《擬峴臺記》,此為臺記之權輿也。

王安石曾多次登臺,意氣風發,慨當以慷。“時平不比徵吳日,緩帶尤宜向此閒”,在幾起幾落的政治生涯中,此處或許是他為數不多的能夠卸下重擔稍作休閒的地方。

陸放翁當時極愛此處風景的,不止在晴天還在雨後專門登臨,真是“高城斷處閣橫空,目力雖窮興未窮”。

擬峴臺更像是最放鬆的家園,累了就停下歇一程再出發!

【作者:張楊華, “,三年導遊遊走四方、七載公安守望鄉鄰,如今妥妥的一枚基層鄉鎮男,微涼卻不冷漠。願為東坡門下一童子,期待著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