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在古代说“环江西”现象有多可笑?5座名楼告诉你什么叫文化高地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众多的“环江西”现象,环江西高铁、环江西重点建设高校、环江西城市群、环江西国家级的开发新区等等,江西也有了阿卡林省的别称。

甚至在今年各地支持湖北武汉战“疫”中,江西分明是最早出手、最大支持的省份之一,却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似乎隐形了一样。

要知道,在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后,江西是妥妥的文化高地。其它的暂且不说,就拿比较著名的名楼来说,江西简直就是一个名楼的汇集地,以一省之力绝对吊打一大群的兄弟省市。



壹*滕王阁


在古代说“环江西”现象有多可笑?5座名楼告诉你什么叫文化高地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王勃《滕王阁诗》

一生只有短短20几年的王勃凭借着一篇700余字的《滕王阁序》就能够前风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最美的景色,也是最深的意境。

滕王阁建于帝子之手,却扬名于犯官之笔。只有那阁下的赣江默默无语才是最好的回答。

滕王阁自康熙十八年(1679年)至光绪末年(1908年)遭受4次大火焚毁,却都艰难重建。因为这里有着历史的韵味和文人的血脉。

滕王阁像极了千年文坛的白月光,屹立的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遗憾!



贰*浔阳楼


在古代说“环江西”现象有多可笑?5座名楼告诉你什么叫文化高地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唐*白居易《浔阳楼》节选

一曲《长恨歌》一支《琵琶行》是白居易诗作中的异类,没有了一贯的平铺直述和易懂白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从浔阳江畔流出的这一支清歌成了无数旅居或者贬谪之人的相互安慰,想来那一夜,浔阳江的白居易也曾痴望着那浔阳楼。

虚构的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的故事逼真到很多人当做了史实,如今的浔阳楼的底楼大厅内陈放着梁山108位将领的瓷身人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两侧墙壁上镶嵌的大型瓷板画,描绘的正是当年宋江在浔阳楼上题《西江月》"反诗"的彩色石膏塑像。

这样也好,浔阳楼注定不属于朝堂,就让它更贴近江湖和生活,就如同《琵琶行》讲的就是江州司马和歌女的江湖夜遇!



叁*郁孤台


在古代说“环江西”现象有多可笑?5座名楼告诉你什么叫文化高地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菩萨蛮》

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始建于唐代,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郁孤台见证了爱国此人辛弃疾的无奈和感叹,它清瘦而且素雅。

它还有一个曾用名“望阙”,是唐代时虔州刺史李勉曾登台北望时所起,却恰恰更加贴合了“西北望长安”的殷切意境。

大家都知道辛弃疾与苏轼秉承“苏辛”,恰恰是在郁孤台这两个人有了最贴近的血脉传承。苏轼曾三度登临郁孤台,写有三首诗,赞叹“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盼望着“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郁孤台像极了一个游子的望乡石,在那时的极南之地安慰了多少人的北归梦!



肆*快阁


在古代说“环江西”现象有多可笑?5座名楼告诉你什么叫文化高地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宋*黄庭坚《登快阁》

快阁的成名起于时任泰和知县黄庭坚写就的这首《登快阁》,他还写有手书的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从快阁开启了黄庭坚成为一代名臣的传奇。

南宋末年文天祥被俘后船过泰和,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诗曰:"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从快阁渲染了文天祥留取一片丹心的不朽。

快阁更像一个象征着朝堂的所在,他承载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国”的责任感!



伍*拟岘台


层台缥缈压城闉,依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宋*陆游《登拟岘台

拟岘台位于抚州城东抚河之畔,历来为江南名胜,始建于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共七次重修。来为抚州郡城第一胜景,曾与河北幽州台、山西鹳雀楼、赣州郁孤台等齐名,文化积淀很深。兴建当年,曾子固曾作《拟岘台记》,此为台记之权舆也。

王安石曾多次登台,意气风发,慨当以慷。“时平不比征吴日,缓带尤宜向此闲”,在几起几落的政治生涯中,此处或许是他为数不多的能够卸下重担稍作休闲的地方。

陆放翁当时极爱此处风景的,不止在晴天还在雨后专门登临,真是“高城断处阁横空,目力虽穷兴未穷”。

拟岘台更像是最放松的家园,累了就停下歇一程再出发!

【作者:张杨华, “,三年导游游走四方、七载公安守望乡邻,如今妥妥的一枚基层乡镇男,微凉却不冷漠。愿为东坡门下一童子,期待着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