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閩清旗杆厝(下爐)


閩清旗杆厝(下爐)

閩清旗杆厝坐落在白樟鎮下爐村,原名“新厝”,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877年該厝詹紹安參加丁丑科殿試中的第二甲第二名,光緒皇帝御賜雙鬥旗杆與是厝,由此便更名為“旗杆厝”。

閩清旗杆厝(下爐)

關於詹紹安生平,據《詹氏族譜》記載:詹紹安,字泮元,號竹軒。咸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生於福建福州府閩清縣。年二十三歲由武生中式光緒元年乙亥恩科,本省鄉試第五十九名舉人。應光緒丁丑科會試中式第五名貢士,保和殿磨勘覆試三等第二名恭應殿試。欽定第二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欽點御前三等侍衛,乾清門上行走,賞戴花翎。《閩清縣誌》載:詹紹安,光緒丁丑科武進士。性豁達,循循有儒者風,雅號琴棋書畫,於書法尤妙。欲得其書者,輒設宴招之。又豪於飲,每乘醉潑墨酣暢淋漓,有春蚓秋蛇之至。常客臺灣,其大家名族多留有墨跡。至今得其尺幅者,寶如連城焉。

閩清旗杆厝(下爐)

古代,旗杆(碣)多立在獲取功名人族中祠堂或府第前,以此來彰顯功名榮耀的同時也起著激勵後昆勤奮讀書、努力進取的作用。有的府第因前面豎有旗杆而被稱作“旗杆厝”。據統計,從宋代到清代閩清縣通過科舉考試出了3個狀元、157名進士、203名舉人和401名貢生。閩清縣內曾豎立過旗杆的祠堂或府第是很多的。但隨著時代變遷,很多旗杆都遭到破壞,閩清縣境內現僅存有十多處清代旗杆(碣),而且殘缺不全,不甚完整。

閩清旗杆厝(下爐)


閩清旗杆厝(下爐)


閩清旗杆厝(下爐)


閩清旗杆厝(下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