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貴陽民間藝術:高坡苗族銀飾製作工藝


貴陽民間藝術:高坡苗族銀飾製作工藝

  “苗族銀飾製作工藝”是苗族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出現的一種民間技藝方式,分佈在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黔陶範圍內,向外擴展到花溪區周邊地區,如貴陽市惠水、龍里、貴定縣等地。在宏偉的創世史詩《苗族古歌》中,記載的關於苗族先民運金運銀、打柱撐天、鑄日造月的傳說,大抵是迄今見到的該族最早涉及金、銀的口碑資料。至明代,史籍中開始出現關於苗族佩帶銀飾的記載。“富者以金銀耳珥,多者至五六如連環”。“婦人盤 ,貫以長簪,衣用土錦,無襟,當服中孔,以首納而服之。”


貴陽民間藝術:高坡苗族銀飾製作工藝

  苗族銀飾出現於明代,流行於清代,至20世紀80年代達到一個高潮。其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樸素實用到逐漸華美的過程。高坡銀飾製作已有幾百年歷史。除加工製作苗族嫁妝必須的銀飾外,還製作手鐲、項圈、耳環等以滿足其他民族的需要。迄今,高坡苗族銀飾製作仍代代相傳,保持著苗族經典的銀飾加工藝術。整個銀飾製作要通過熔銀、焊接、塑模、壓、刻、鏤、鎏等繁複工序,最後成品。


貴陽民間藝術:高坡苗族銀飾製作工藝


貴陽民間藝術:高坡苗族銀飾製作工藝


貴陽民間藝術:高坡苗族銀飾製作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