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弋陽與戈陽誰之過?

弋陽與戈陽誰之過?

今日路過諸暨,一眼被牆上的地圖吸引,弋陽被寫成了戈陽,看到KT板的樣子,應該年限也不短了,在此不去評判其餘因素,只是來看看,弋陽和戈陽的區別。

弋陽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據弋陽縣政府網站介紹,其位於上饒的“西大門”,全縣面積1580平方公里,總人口42.5萬,轄17個鄉鎮(街道),是革命烈士方誌敏的家鄉,是革命老區縣、西部政策延伸縣,被列入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曾寫下詩句:“革命一故鄉,江西弋陽,山城如畫世無雙,南屏武夷北懷玉,遍地文章。”

弋陽與戈陽誰之過?


弋陽是一方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熱土。自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縣,至今已有1809年的歷史,代表性的文化史蹟有被譽為明代戲曲四大聲腔之首、高腔戲曲鼻祖的弋陽腔,至今縣內還保存有古戲臺50多座。有江南佔地面積最廣、規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為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疊山而建的古代書院—疊山書院,還有始建於公元477年、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岩石窟。

弋陽又是一方英雄輩出、傳統光榮的熱土。革命戰爭年代全縣僅10萬餘人口,有名有姓的烈士就達9288名,“兩條半槍鬧革命”的佳話誕生在這裡,是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閩浙贛省蘇維埃主席方誌敏,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汪東興,廣州軍區原司令員吳克華中將的家鄉。建國後,先後走出邵式平、方誌純、舒聖佑三任江西省省長,方誌敏“愛國、創造、清貧、奉獻”精神已是全國寶貴的精神財富。

戈陽(1923~ ),原名許少超,筆名洛拉、可尼、戈平、戈陽、藍牧、葉瑜。澄海人。中共黨員。據百度百科介紹其畢業於香港中國新聞學院。1935年參加革命,長期從事革命的文化藝術工作。1946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曾任該會文藝通訊部理事長等職。解放後歷任省文聯第一屆組織組副組長、《華南青年報》總編輯、廣州市記者協會常務理事、廣州市第一屆人大代表、青年團華南團校副教育長、宣傳部副部長,珠江電影製片公司新聞紀錄片創作室、劇本編輯室、文學部、藝術中心副主任,廣東作協第二屆常務理事,廣東影協第一屆常務理事。1984年後,任廣東省歸國華僑作家聯誼會常務理事、顧問。1937年始創作詩歌、散文,先後出版《血仇》、《寸心草》、《月亮河》、《漂泊的雲霞》等,詩歌、傳記和革命回憶錄《永恆的懷念》、《歷史的軌跡》、《烙印》等7部文集,編導《五一在廣州》、《太陽河畔》、《雷州青年運河》、《麗日南天》等10多部電影紀錄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