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審判戰犯東條,時間裁決天皇裕仁(12)

書接上文

日本其實考慮戰敗的事情已經有段時間了,早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半年前,就有研究報告向天皇裕仁指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必須和美國談判和平,否則日本將逐漸失去一切。美國當然不會在親人遇害後還和兇手談什麼和平共處了,這點比蔣介石強多了,上海被攻打後日本和老蔣談條件,老蔣扭扭捏捏地全部答應了,這是國人的羞恥。


法庭審判戰犯東條,時間裁決天皇裕仁(12)

日本街上人們正在拆卸路燈,為回收鋼鐵製作武器

1943年底,日本海軍和陸軍各自的戰爭前景分析報告的結論是一致的:日本已經戰敗,將被迫放棄自1880年以來新增的所有領土。陸軍的報告更是指出:日本可能只能給投降附加兩個條件,那就是本土免遭兵燹(xian三聲),天皇被留在君位上。


法庭審判戰犯東條,時間裁決天皇裕仁(12)

倉庫裡的暖氣片也全部被砸開

儘管心有萬般不甘,裕仁和他的臣下也不得不著手準備投降事宜,投降的時機變得尤為重要。投降早了,國內的愛國者們和國外的士兵們會說天皇缺乏將戰爭進行到底的勇氣,孤兒寡母們會責怪他讓親人白白死去。所以裕仁和其近臣定下的策略是:為了保全國家的面子,也就是天皇的臉面,戰爭將繼續下去,直到所有人因深受戰爭之苦而渴望停戰。到那時,要讓日本的臣民覺得是他們作戰不力令天皇失望了,當天皇出來順應民意,宣佈投降時,人民會覺得有負於天皇。


法庭審判戰犯東條,時間裁決天皇裕仁(12)

日本民眾將自己僅有的硬幣捐出作為軍費

這個方案的制定工作被交給了裕仁最親密的文職顧問,內大臣木戶幸一侯爵。我想即使是對日本人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抱有極大的恨意中國人,也會對普通日本百姓保留那麼一絲同情,同時震驚於日本高層那些最傑出的頭腦是過麼的無恥。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