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幸會有緣人《世說新語·言語》4、12

4、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床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禮!”

孔融的兩個兒子,大的六歲,小的五歲。有一天,父親正在午睡,小兒子到床頭偷酒喝。大兒子說:“你怎麼不向父親行禮?”小的回答:“我這是偷啊,還行什麼禮?”

就在言語篇還有一則大致相同的故事,不過主角變成了鍾氏兄弟。

12、鍾毓兄弟小時,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堂。”

鍾毓、鍾會兄弟小的時候,趁父親睡午覺,偷喝藥酒。那時鐘繇其實已經醒了,但繼續裝睡,看這兩人要幹嘛。鍾毓先拜拜再喝酒,鍾會直接喝,不拜。後來鍾繇問老大為什麼要拜,鍾毓說,酒本就是為禮儀活動準備的,所以喝酒時禮不可少,必須要拜。又問鍾會為什麼不拜,鍾會答:“偷本身就已經失禮了,還拜什麼拜?“


雖然這兩篇通常被認為是同一個故事的訛傳。但就字面看起來,意思也並不完全一樣。孔家故事說的是向父親行禮,鍾家故事說的是喝酒的禮節。

而且,孔融的兒子們沒過幾年就和父親一起被曹操處死了。未及成年,不知他們的性情如何。

倒是由此可以看出鍾氏兄弟幼年時即秉性不同。當然更有可能是後人縱觀他們的生平(一個忠心耿耿,一個謀反被誅。關於鍾繇、鍾毓、鍾會三父子,以後有他們當主角的時候。),而編造出的童年故事。

就故事本身來說,也是後者更加生動有趣,可想見兩小兒的聰慧可愛和父親裝睡悄悄觀察的寵愛之心。

我奇怪的是:那時人們都把酒放床頭的嗎?是睡前要喝還是起床就喝?還是要聞著酒香睡覺?

不過說到喝酒的禮儀,祝酒辭還是咱們小貝說的好哇!

舉杯幸會有緣人《世說新語·言語》4、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