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國家公祭日


12.13國家公祭日


12.13國家公祭日


12.13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爆紀念館等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全票通過的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歷史刻骨銘心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1937年12月13日,八十年前的今天,南京失守。在八十年前的南京,日本中將谷壽夫,看著廣闊的南京城,在他的眼裡“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來了。他的邪惡嘴臉徹底的露了出來,他下令給所有士兵“放假”,這些泯滅人性的豺狼虎豹們,在南京城內燒殺搶掠,對人命隨意踐踏,南京淪為了人間地獄。

現實意義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的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戰爭為一己私慾,只會危害民眾!

對於我們

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促使我們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國家公祭日,我們將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我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洩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超越了個體、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緣、社交圈與鄉土的情感,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是共同在悲痛,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我們更加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