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开启唐代诗歌的盛世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在这一千多年的岁月中,诗歌无论在语言的形式还是在情感表达的手法上,都有了巨大的创新与发展。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开启唐代诗歌的盛世

众所周知,唐代是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但唐诗的成就离不开前人的努力。南北朝时期,宫体诗盛行,追求文字的雕琢修饰之美,在内容上空洞无力,但步入隋末唐初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五言律诗更加成熟,诗的内容更加饱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诗人王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绩是隋末唐初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他出生于世家大族,年幼聪颖,博文强识。《王无功文集》中写道:“八岁读《春秋》,日诵十纸”,更是有着“神童仙子”的美誉。虽然王绩才华横溢,但人生之路崎岖不平,三仕三隐,在仕途上无所成就,却在诗歌上成就非凡。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开启唐代诗歌的盛世

在王绩的笔下,诗歌的形式美和内容美高度契合,突破了以往宫体诗的限制。他的诗歌虽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备受重视。这首《野望》是王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亦是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开启唐代诗歌的盛世。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在古代,诗人写“望”的很多,如杜甫的《望岳》、李白的《望天门山》、刘禹锡的《望洞庭》等,诗人通过望远,常常表达其内心的一种感发。这首《野望》是一首非常成熟的五言律诗,王绩通过望远表现出内心的彷徨与苦闷。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开启唐代诗歌的盛世

“东皋薄暮望”准确地交代了诗人远望的时间与地点,日暮黄昏,诗人站在“东皋”望去,思绪万千,感发道“徙倚欲何依”,不知路在何方,内心充满着徘徊与彷徨。或许这种徘徊更多地体现在仕与隐的抉择上,豪情壮志,却找不到实现理想的路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描绘了一幅唯美的落日秋景图,却透着淡淡的悲凉。每一棵树呈现出秋天的美,落日的余晖洒向每一个山头,“秋”与“落”二字似乎表达着诗人内心的落空与不甘。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开启唐代诗歌的盛世

黄昏时分,牧人赶着牛羊回来,猎户带着猎物满载而归,牧人和猎户都完成了他们的工作,有收获,但对于诗人来说却是迷茫的,不知自己的使命或者工作是什么,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与前文的“欲何依”相呼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在感叹能真正懂他理想的人没有,知音难觅,伯乐难遇。“采薇”是一个典故,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便隐居到首阳山上,靠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开启唐代诗歌的盛世

王绩的这首《野望》摆脱了以往轻靡华艳的诗风,语言朴素自然,既有精妙的景物描写,亦真挚的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情景交融,对唐代诗风转变有着重大影响,为唐代诗歌的盛世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