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疑點重重的高平陵之變

公元249年正月六日,魏國大將軍曹爽陪同皇帝曹芳離開首都洛陽,參拜魏明帝曹睿陵墓——高平陵。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魏明帝曹睿陵墓——高平陵遠景

當曹爽一行出城後,“抱病”已一年有餘的太傅司馬懿突然變得生龍活虎起來。他在短時間內便率領軍隊控制住洛陽全城,並借太后之名免去曹爽兄弟官職,把持了曹魏大權。

此次政變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它戲劇性的改變了三國曆史原有的運行軌跡,併為之後長達155年之久的晉朝建立奠定了基礎。

但此次事變也留下諸多疑團:

  • 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十年,雙方關係何以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又從何處擁有了足以掌控洛陽城的強大力量?
  • 政變發生後,魏國諸多元老何以紛紛為司馬氏站隊?
  • 被史書描述為“刻意打壓”司馬懿的曹爽又為何會在事變後對政敵抱有幻想,輕易放棄對抗?

要撥開籠罩在這段歷史之上的層層迷霧,我們需要將時間倒回到十一年前。當時,原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突然自封為燕王,起兵反魏。為平息叛亂,魏明帝曹睿令太尉司馬懿領兵4萬人,遠征遼東。【1】


一波三折的託孤過程

出征前,曹睿曾問過一席話,大致是公孫淵會採用什麼策略對抗,戰局會延續多長時間。司馬懿則為公孫淵設計出三套方案,並預判其會選擇“下策”。最後,這位時年五十九歲的老臣承諾將於一年內結束征戰。

之後的戰局進展印證了司馬懿在軍事與心理分析方面的過人能力。而在大半年後擊殺公孫淵時同步進行的屠城行為又展現出他為收攬軍心不擇手段的複雜一面。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司馬懿縱兵屠城以樹私恩

就在遼東戰爭結束同年,司馬懿接到了魏明帝讓其鎮守關中的詔書。但當他還在半道時,又在三日內連續接到多份詔書。弔詭的是,這些同樣出自魏明帝之手的聖旨卻在傳達著自相矛盾的信息,有詔書讓他立即改道去首都洛陽,有詔書又讓他先不用去洛陽,隨後又有詔書讓他繼續去洛陽。看著讓人不知所從的命令,風中凌亂的司馬懿一度認為首都已發生重大事變。【3】但實際上,聖旨的遊移反覆,正是魏明帝曹睿臨終前複雜心理的真實寫照。

當時,36歲的魏明帝已接近生命盡頭。他計劃立七歲養子(明帝自己無兒子)曹芳為下任皇帝,並準備指定一個以燕王曹宇為核心的,包含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在內的五人託孤團隊。這五人中,燕王曹宇是曹操的兒子,魏明帝的親叔叔。夏侯獻、曹爽、曹肇為曹氏/夏侯氏宗室成員,秦朗為曹操養子,均為魏明帝親密小圈子成員。而司馬懿並不在最初的託孤計劃中。這便是他先被安排去關中的原因。

不過,性格溫和的燕王曹宇主動選擇了退出。可能其志趣不在於此,也可能他顧慮

魏文帝曹丕當年曾有親王不得干政的規定。不管什麼原因,魏明帝都需要在剩下四人中再優先選出一位核心成員。至於該選誰,魏明帝希望兩位負責制定詔書的官員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幫忙出主意。正巧,劉放、孫資兩人與夏侯獻、曹肇有矛盾,秦朗又只是養子(非宗室成員),便力薦曹爽為核心託孤大臣。可能劉、孫兩人也擔心曹爽壓不住局面,便補充建議讓司馬懿回來輔佐曹爽執政,以便將夏侯獻、曹肇等人擠出局。【4】這便是有詔書讓司馬懿立即回洛陽的緣由。

但劉、孫二人離開後,被排除在外的曹肇等人立即遊說魏明帝,併成功讓後者改變主意,發出司馬懿暫不必回洛陽的詔書。

待劉、孫二人回來後發現不對勁,又展開一番思想工作。魏明帝竟再次調整思路,宣佈新的託孤大臣為曹爽、司馬懿、劉放、孫資四人。【5】其中,當時已“汗流不能對”的曹爽具有最終的決定權。【6】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核心託孤大臣——曹爽


從魏明帝一波三折的託孤過程看,真正的博弈雙方是曹爽、劉放、孫資與夏侯獻、曹肇,而司馬懿始終都只是一枚平衡棋局的棋子。在有的變化中,這枚棋子有用。在有的變化中,這枚棋子無用。

因此,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兩人“共同受命託孤”,曹爽能夠對司馬懿發出任命,而司馬懿卻常常無法否決曹爽的主意。


曹爽對司馬懿進行了明升暗降嗎?

在魏明帝駕崩當年,主政的大將軍曹爽便以少帝曹芳名義下了一則命令,大意是:太尉司馬懿勞苦功高,所以特地提拔為太傅。

此命令常被認為是曹爽對司馬懿的明升暗降,目的是削去其實權。理由是,太尉是當時的最高軍事統帥,而太傅只是皇帝的老師,並無實權。照此邏輯,太師也是皇帝老師,那董卓的董太師一定也沒什麼實權。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董卓的太師與司馬懿的太傅都是“三師”之一


其實,在當時對司馬懿的太傅任命詔書中,還有一句話值得關注,那就是“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7】也就是說,司馬懿不但級別提升了,原來享有的軍事特權並無變化。

總體而言,兩人最初合作的幾年還算融洽。一方面,曹爽把司馬懿當作老師,對其尊敬有加。另一方面,司馬懿意見得到實施,處事也相對識趣。【8】



尚書省專權動了誰的蛋糕?

兩人間關係的變化實際發生在曹爽任命何晏、鄧揚、丁謐等親信把持尚書省核心崗位之後。

早在魏文帝曹丕時期,大臣高柔就建議,尚書省的一些重要事務,比如對官員的選拔,財政收支的策略,懸而不決的重大案件等,要提交“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馬、司徒、司空)共同討論,聽從元老們的意見。元老們的角色等同於後世的“參預朝政”、“同平章事”等宰相之職。【9】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高平陵之變中站隊司馬氏的元老——高柔

但何晏、鄧揚、丁謐這幫人進入尚書省後又有自己的小算盤:事情如果能在自己手中決定自然是好處自己撈。以何晏為例,其在任上時,經常把一些公有的田地、產業分在自己名下,並有過濫用司法權打擊政敵的惡舉。【10】如果事務都交到元老處去討論,那何晏的所謂特權也就失去了大半的運作空間。

於是,這幫人就慫恿曹爽沒必要過於與其他元老分享權力。而曹爽則欣然接受了該建議。或許他認為自己作為核心託孤大臣,卻連尚書省的一點事情都決定不了,豈非有名無實?

如此,在曹爽授意下,尚書省的事務後來便很少提交元老們討論。【12】這就等於把太傅司馬懿、太尉蔣濟、司徒高柔等一幫元老原本擁有的議政權給廢了,得罪的可不止司馬懿一人。

曹爽這種做法也不能說一定就錯。畢竟當年漢景帝為了集權也幹過削藩一類的事情。但問題是,如果奪了人家的權,乾的比人家好也就罷了。偏偏何晏這幫人又把事情搞得烏煙瘴氣。這才有了正始八年(高平陵之變前兩年),太尉

蔣濟的憤然上書。其主要意思為:該大官做的事情就應用讓大官去做。如果任由一幫小官在那裡瞎改流程,還要大官幹什麼?【13】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高平陵之變中站隊司馬氏的元老——蔣濟



曹爽玩弄軍事觸及司馬懿禁地

司馬懿一生許多時間都在帶兵打仗,軍隊是其傳統勢力範圍。如果說曹爽把持尚書省還只是令其憤怒的話,那隨意染指軍隊則等於觸及其禁地了。

正始五年,幕僚丁揚等人為讓曹爽名聞天下,在沒有進行深入敵情分析與周密準備情況下,便點齊六、七萬人馬,匆匆興兵伐蜀。如此軍國大事,曹爽事前不能不與元老商量。但在司馬懿明確投出反對票的情況下,有“私心”的他依然堅持了出兵決定。大軍外出以後,司馬懿又向陪同曹爽出征的副將夏侯玄發出書信形式的嚴厲警告。夏侯玄恐懼之下,這才拉著曹爽灰頭土臉的撤軍。而其在撤軍過程中又遭到蜀軍伏擊,後勤輜重損失極大。【14】從此事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司馬懿在軍隊方面的領地意識,和曹爽團隊稚嫩的軍事運作水平

正始六年,曹爽又幹了件讓司馬懿極為反感的事情,那就是廢掉了中壘、中堅兩營。當時,曹爽的弟弟曹羲出任中領軍一職,負責管理五校(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三營(中壘、中堅、武衛)共八營禁軍隊伍【16】。曹爽廢掉中壘、中堅兩營後,等於趕跑了這兩營的長官(校尉),並將其隊伍交給曹羲直接指揮。

司馬懿又為何會對此憤怒呢?因為在受命之初,禁軍是司馬懿與曹爽各掌三千,輪流執勤【17】。雙方在禁軍中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且,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當時擔任中護軍一職。此官職是中領軍曹羲(曹爽弟弟)的副手,負責的正是武官選拔。

雖然史書上並沒明確提到被趕走的禁軍長官與司馬懿的具體關係。但從後者在高平陵事變中向太后參奏曹爽罪過時,專門提到“宿衛舊人,並見斥黜”【18】來看,老爺子對此事是恨之入骨,耿耿於懷。

《晉書》對司馬懿的性格描述是“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具有這種性格的人,對於曹爽乾的一系列事情,他即使當時說的不多,但心裡很可能會記恨(內忌、猜忌),而且還會呈現出這事已經過去了的表情來麻痺對方(外寬、權變)。這可能也是曹爽一直在低估司馬懿破壞力的重要原因。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城府極深,外寬內忌的司馬懿



劇變之前的暗流湧動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為高平陵之變前兩年。本年有幾件大事值得關注。

第一件大事就是太尉蔣濟正式上書,痛斥一些“小官”擅自更改決策流程,架空“大官”。這表明了元老派與曹爽團隊之間的矛盾已公開化。為前者在高平陵事變中站隊司馬氏埋下伏筆。

第二件大事是太后遷往永寧宮居住。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圖中永寧寺即永寧宮所在位置【19】【20】

如上圖所示,永寧宮在皇宮外,洛陽城內靠西南的位置。按史書描述,當年,曹爽聽從其智囊團建議,將魏明帝曹睿妻子,也就是當今太后從皇宮遷到了永寧宮居住。【21】當太后與皇帝分別之時,兩人曾有相對而泣,依依不捨的行為。【22】此舉常被認為是曹爽強行分割太后與皇帝的“重大罪證”。

但奇怪的是,從司馬懿後來在事變中對曹爽的“罪行”參奏看,竟隻字未提此事。可以想象,如果曹爽真對太后遷宮有任何強迫行為,一定會被司馬懿抓住把柄窮追不捨。

事實上,皇帝曹芳當時已經16歲。他與太后也並非親生母子關係。這種情況下,曹爽將太后遷到仍位於洛陽城中的永寧宮,無疑是件更合乎倫理人情的好事。而太后與曹芳相處多年,一朝分別(其實都還在洛陽城中),雙方感傷落淚也是常情。

然而,太后搬到安保級別相對不高的永寧宮居住,竟極大便利了司馬懿後來發動高平陵之變。這恐怕是曹爽始料未及的事情。

當年的第三件大事,則是司馬懿抱病在家,不再幹預朝政。以其外寬內忌的性格,一旦借病停止溝通,也就意味著他與曹爽的關係再無修復之可能。

那麼,老爺子賦閒在家幹什麼呢?按史書說法是悄悄在做準備。【23】如果更具體一點,就是讓長子司馬師偷偷豢養“三千死士”,並秘密策劃政變方案。由於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到位,甚至連次子司馬昭都矇在鼓裡。【24】

然而,司馬懿這邊看上去越風平浪靜,曹爽等人的情緒反而越加不安。原因很簡單,大家心裡沒底。所以,才有了廣為流傳的司馬懿詐病賺曹爽的故事。而這段頗具戲劇色彩的表演也並非《演義》杜撰,而是真實發生的歷史。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冬季(距高平陵事變發生僅數月),一位叫李勝的大臣被安排到荊州上任。臨行前,他到太傅府辭行。在兩位婢女的攙扶下,身上粘滿粥跡的司馬懿顫巍巍地問對方去哪裡?李勝說去荊州。司馬懿故意說幷州靠近草原,要小心防備外敵。而李勝則說不是到幷州,是到荊州。司馬懿則說,管他什麼州,祝你事業成功。【25】

之後,李勝將司馬懿情況向曹爽做了詳細彙報,並悲愴的感嘆,一代雄傑已不復當年之勇。【26】

當時,司馬懿虛七十歲,距其真正的人生大限其實也不足三年。所以,曹爽對李勝之言深信不疑,並就此放鬆了對最大競爭對手的警惕。這或許也是他數月後敢帶著一幫兄弟傾巢而出的直接原因。

驚心動魄的高平陵之變

公元249年正月六日,大將軍曹爽與兄弟一行,陪同皇帝曹芳出城參拜高平陵。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漢魏洛陽故城閶闔門與高平陵距離約55公里

由於洛陽城皇宮南門距高平陵約55公里,算上皇帝車駕來回加拜陵等活動,至少需兩至三日時間。因此,司馬懿啟動行動的時間最可能是在曹爽出城的次日(7日)清晨。只有百分百確認曹爽已出城,司馬懿才敢放心召喚豢養多日的“三千死士”。【27】

而直到政變前夜(6日夜),次子司馬昭才獲悉有如此一個計劃。【28】

7日清晨,“三千死士”如約來到預定集結點——司馬門匯合,聽從直接領導司馬師指揮。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按錢國祥先生《漢魏洛陽城城門與宮院門的考察研究》所述,司馬門位於皇宮南面,閶闔門之東

該臨時集結的隊伍因軍容極為嚴整,惹得司馬懿也不禁連聲讚歎。這也意味著“死士”們平日裡並非散養狀態,而是有專人在安排嚴格的軍事訓練。【29】可見司馬氏對政變的細節工作準備的非常到位。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高平陵之變關鍵地點示意,圖出自《漢魏洛陽城城門與宮院門的考察研究》錢國祥

司馬門位於皇宮南側,且靠近太后居住的永寧宮。司馬氏選擇此處作為集結點的用意,應該是為了方便同時控制兩座宮殿。

接著,司馬懿以太傅身份進入到安保級別相對不高的永寧宮,並迫使太后下達了全城戒嚴及免去曹爽兄弟兵權的“太后詔”。可以想象,太后在之後一段時間一定遭到了暫時性軟禁。

拿到詔書的司馬懿則立即名正言順宣佈各門緊閉,洛陽全城進入緊急狀態。隨後,他帶領“死士”們從南門進入皇宮,以“太后詔”名義,沿自南向北路線逐一接管皇宮防務。在此過程中,他曾通過由曹爽心腹把守的宮內城門,一度被人引箭瞄準。但關鍵時刻,對方內部對是否抵抗產生了分歧,司馬懿也最終有驚無險從皇宮北門走出,來到了位於洛陽內城東北部的“武庫”。

在這裡,司馬懿用庫內儲藏的大量武器、鎧甲將“死士”們快速武裝成為一支精銳軍隊。之後,司馬懿又作出了三項重要安排:【30】

  • 委託元老——七十六歲的司徒高柔出面,憑“太后詔”前往大將軍營,接管了本屬於曹爽的軍隊。
  • 委託太僕王觀出面,代替曹爽兄弟曹羲,出任皇宮內的禁軍頭領——中領軍,接管皇宮防務。
  • 司馬懿自己則與另一元老——六十二歲的太尉蔣濟一起,將四處匯聚的軍隊集結在洛陽南面的洛水浮橋處,發出恭迎皇帝曹芳早日回宮的聲明。

至此,整個洛陽城盡被司馬氏掌握!高平陵之變主體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曹爽何以乖乖就擒?

高平陵事變發生後,接到辭退通知書的曹爽心煩意亂的準備起防禦工事,準備應對司馬懿即將發動的進攻。

由於本次事變過於突然,皇帝拜陵路程也不是太遠,所以曹爽並沒有帶出多少軍隊。慌亂之下,他從附近發動了數千屯田的士兵,用於臨時應急。【31】

但這時,他卻迎來了侍中許允、尚書陳泰拋來的橄欖枝。後兩者帶來了司馬懿的條件:只要曹爽兄弟放棄抵抗,就可以保留爵位,回家當個富家翁。兩位官員同時還遞交了太尉蔣濟的親筆信,言之鑿鑿的承諾:本次只是免官,絕無生命危險。【32】

同時,大司農桓範也自城中馳出,單騎赴曹爽,並向其提出緊急建議:立即與皇帝前往許昌,佔據昔年魏武帝曹操發家的地方,然後向天下發詔勤王。

一時間,曹爽面前出現了兩個選擇:

  • 選擇一:如果他接受司馬懿的條件,則意味著高平陵政變將自動合法化。而曹爽本人也將大權盡喪,但能保一家老小性命與後半生富貴(司馬懿當時的承諾)。
  • 選擇二:如果接受桓範的建議,淮南地區的王凌(三年後起兵被司馬懿所殺),關中地區的夏侯玄(六年後被司馬師所殺),將大概率支持曹爽的行動。而高平陵之變是否合法化也將存在爭議。這時,曹爽需要與司馬懿比拼的,將是政治與軍事運作水平。不過,不管曹爽本人對此是否有信心,他都需要先付出洛陽城中的父老妻兒以謀反被誅的代價。

最終,曹爽押寶了選擇一,接受了所有被控訴的罪行,向司馬懿繳械投降,這等於親手將高平陵之變推向正義一面。【34】

或許在曹爽看來,這是他向太傅送出的“厚禮”。從禮尚往來的角度講,司馬懿應該也沒必要殺死一位已匍匐在地的“笑臉人”。

只可惜,他還是低估了對手的破壞性,正如他一直以來所犯的錯誤一樣。站在司馬懿的角度,只有曹爽永遠消失,高平陵之變的合法性才會像鋼鐵一樣堅實。這是一位為了樹私恩可以放縱士兵屠城的人,他沒有理由狠不下心。



如何看待高平陵之變?

從短期看,高平陵之變即為一次武裝政變:半在野狀態的元老派擊敗了當權的少壯派,獲得了魏國軍政大權。從實際進展看,元老派代表的魏國門閥勢力,得到了比少壯派代表的曹魏宗室勢力,更廣泛的支持。

從長期看,此次政變之後,魏國便在司馬家族帶領下,逐漸實現了對吳、蜀的兼併,走向了大一統的晉朝。自何進亂政以來近六十年的三國軍閥混戰局面也隨之結束。單論結果,這是一個更高效的管理團隊對一個相對平庸管理團隊的替代。作為受益者的各門閥勢力也就成為晉朝長期穩固統治的堅定支持者。

中華泱泱五千年曆史,建國者多如牛毛,但大一統的王朝卻並不多見,也就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可謂屈指可數。如果去除二世而亡的秦、隋,則其數目更少。

強大王朝建立之初,往往都有數代傑出領袖的持續付出,以不斷鞏固其遼闊疆域的基礎。比如漢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等皇帝不斷艱苦奮鬥,唐有高祖、太宗、高宗、則天、玄宗等君主堅持勤政經營。若非如此,則其國曇花一現者眾,基業長青者寡。

同理,高平陵之變一朝改頭易,而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等人多年連續付出難。如果這幾人稍有鬆懈,魏、晉極可能陷入內亂不斷局面,談何三國歸晉,天下大治?

幸而晉朝得以開國,普通百姓終於不再擔心已延續六十餘年的兵禍,能夠放心在祖輩生活地方安家樂業,快意人生,總是好事一樁。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俱往矣,高平陵之變是非錯對,誰又能完全說清?


參考文獻

【1】《三國志 魏明帝紀》: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

【2】《晉書 宣帝紀》:既入城,立兩標以別新舊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

【3】《晉書 宣帝紀》:先是,詔帝便道鎮關中;及次白屋,有詔召帝,三日之間,詔書五至。

【4】《三國志 魏明帝紀》:怒曰:「誰可任者?」放、資乃舉爽代宇,又白「冝詔司馬宣王使相參」,帝從之。

【5】《晉書 劉放傳》:更為詔,帝獨召爽與放、資俱受詔命,遂免宇、獻、肇、朗官。太尉亦至,登床受詔,然後帝崩。

【6】《三國志 劉資傳》:帝曰:「堪其事不?」爽在左右,汗流不能對。

【7】《三國志 齊王紀》:以太尉為太傅,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

【8】《三國志 曹爽傳》:初,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當時稱焉。

【9】《三國志 高柔傳》:魏初,三公無事,又希與朝政。柔上疏曰:……自今之後,朝有疑議及刑獄大事,宜數以諮訪三公。帝嘉納焉。

【10】《三國志 曹爽傳》:晏等專政,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數百頃,及壞湯沐地以為產業,望風,莫敢忤旨。晏等與廷尉盧毓素有不平,因毓吏微過,深文致毓法,使主者先收毓印綬,然後奏聞。其作威如此。

【11】《三國志 曹爽傳》:及晏等進用,鹹共推戴,說爽以權重不宜委之於人。……諸事希復由宣王。

【12】《三國志 曹爽傳》:諸事希(通稀)復由宣王。

【13】《資治通鑑》:時尚書何晏等朋附曹爽,好變改法度。太尉蔣濟上疏曰:“……夫為國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張其綱維以垂於後,豈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終無益於治……”

【14】《三國志 曹爽傳》:王謂夏侯玄曰:「……若進不獲戰,退見徼絕,覆軍必矣。將何以任其責!」玄懼,言於爽,引軍退。費禕進兵據三嶺以截爽,爽爭嶮苦戰,僅乃得過。所發牛馬運轉者,死失略盡,羌、胡怨嘆,而關右悉虛耗矣。

【15】《晉書 宣帝紀》:六年秋八月,曹爽毀中壘中堅營,以兵屬其弟中領軍羲,帝以先帝舊制禁之不可。

【16】《晉書 職官》:文帝踐阼,始置領軍將軍,以曹休為之,主五校、中壘、武衛等三營。

【17】《晉書 宣帝紀》:與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更直殿中。

【18】《晉書 宣帝紀》: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專威權。群官耍職,皆置所親;宿衛舊人,並見斥黜。

【19】《漢魏洛陽城城門與宮院門的考察研究》錢國祥

【20】《通鑑胡三省注》:據後魏起永寧寺於銅駝街西,意即前魏永寧殿故處也。

【21】《晉書 宣帝紀》:曹爽用何晏、鄧揚、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

【22】《晉書 志第十九》:是時,曹爽專政,遷太后於永寧宮,太后與帝相泣而別。

【23】《晉書 宣帝紀》:帝亦潛為之備,爽之徒屬亦頗疑帝。

【24】【27】【28】【29】《晉書 景帝紀》: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25】【26】《晉書 宣帝紀》:爽之徒屬亦頗疑帝。會河南尹李勝將蒞荊州,來候帝。帝詐疾篤,使兩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帝不持杯飲,粥皆流出霑胸。……帝使聲氣才屬,說“……君當屈幷州,幷州近胡……”勝曰:“當還忝本州,非幷州。”帝乃錯亂其辭曰:“君方到幷州。”勝復曰:“當忝荊州。”帝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還為本州,盛德壯烈,好建功勳!”勝退告爽曰:“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復濟,令人愴然。”故爽等不復設備。

【30】《晉書 宣帝紀》:於是假司徒高柔節,行大將軍事,領爽營,謂柔曰:“君為周勃矣。”命太僕王觀行中領軍,攝羲營。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於洛水浮橋

【31】《三國志 曹爽傳》寫為“屯甲”兵:發屯甲兵數千人以為衛。《通鑑》中寫為“屯田”兵:發屯田兵數千人以為衛。

【32】《三國志 蔣濟傳》:濟書與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

【33】《三國志 曹爽傳》:範說爽使車駕幸許昌,招外兵。爽兄弟猶人,尚慾望活,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羲猶不能納。

【34】《三國志 曹爽傳》:爽於是遣允、泰詣宣王,歸罪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